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885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输送机械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射流式粉料气力输 送设备。二、 背景技术针对氧化铝回转窑电除尘器收灰,返灰系统采用螺旋输送或链条刮板输送 机,普遍存在工艺复杂、维修量大、漏灰、扬尘,现场噪音大,占地面积大, 飞尘大,环境差却又无法解决,由于在焙烧矿石过程中加碱的缘故,使窑灰粘 度大、温度低、在低温时又造成板结的现象。每台除尘器系统用八条刮板机然 后合用一条埋刮板机送至提升机,现场是纵横交错、机声隆隆、尘土飞扬、现 场污染严重,噪声大,埋刮板输送由于是开式输送,窑灰很容易吸湿使物料品 位降低,同时也增大输送机负荷,输送机维修量大、耗电量大,刮板输送机成 为焙烧车间高耗能、高污染、高噪声的重灾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人提出采用能够输送粉料的射流泵来代替刮板机, 但一般的射流泵很难应对上述窑灰,由于其在焙烧矿石过程中加碱的缘故,使 窑灰粘度大、温度低、在低温时又造成板结的现象,造成射流泵的赌塞,所以 说一般的射流泵无法应用在此场合。三、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含有射流泵、密闭箱体,所述的射流泵的射流管和喷管通过各自的支座安装密闭箱体的侧壁 上,在密闭箱体内部的喷管端头上设有喷嘴,喷管的另一端连通引气管,密闭 箱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在所述的密闭箱体外部的喷管外壁上设有齿条,该齿条通过与其匹配啮合的齿轮连接喷管水平位移调节装置;在密闭箱体内部喷嘴 的下方设有气化板,气化板下部为储气室,气化板上部气化室;在箱体侧壁上 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化装置;所述的储气室以及气化装置均通过导流管 与引气管连通。所述的气化板上均布一定数量的小孔连通气化室和和储气室,在气化板的 上设有气化膜。所述的气化装置为碳化硅气化装置,或为隔膜气化装置,或为喷头气化装置。所述的气化装置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均布于壳体侧壁上部。 所述的导流管上设有调节阀以及压力表。所述的喷管水平位移调节装置为手动变速机构与所述的齿轮连接;或为自 动变速机构与所述的齿轮连接。所述的射流管含有收縮段、喉管段、渐扩段,所述的收縮段和渐扩段内表 面均为圆锥面,喉管段内表面为圆柱面,所述的喉管内圆柱面的直径与收縮段 和渐扩段的内圆锥面的小头直径相同。所述的射流管为组合式,其中收縮段与喉管段为一体,渐扩段单独为一体, 两节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原始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
与原来的螺旋输送或链条刮板输送机相比,其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制作安 装,成本就相对低了很多,由于其运行过程中采用封闭的输送方式,并且该射 流式粉料输送设备中无高速运转零部件,不会因粉尘造成零部件磨损,维修工 作量很少,再加上其本身的功耗也远远低于刮板机,所以其运行费用很低。2、 噪音低、无扬尘、不降低回收窑灰的质量。原来的刮板机釆用的开式运输,噪音、扬尘等现场问题很难解决,并且窑 灰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物料品位降低;该实用新型的射流式粉料输送 设备采用射流式,高速气流通过喷嘴把空气势能变为动能,在收縮管部位形成 负压,带动物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气灰通过管道进行输送;无高速运转部件, 噪音较低,采用封闭的输送方式,既降低了噪音,又解决了扬尘问题,还不会 使窑灰受潮,降低回收窑灰的质量。3、 不粘灰。在落灰通道处加装气化装置,使窑灰浮动,下灰顺畅;在下部装有气化板, 通过一定压力的气流使落下的窑灰上下浮动;窑灰在气化装置和气化板的双重 作用下不会粘结,造成板结。4、 使用、维修方便该实用新型的喷嘴水平位移调节装置使喷嘴的调节过程简化,可以方便的 适应不同的工况,渐縮渐扩管采用组合式,易于拆卸维修;给制造和维修带来 了方便。

图1为该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的碳化硅气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该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的隔膜气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该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的喷头气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该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的渐縮渐扩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图5、图6,图中一种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 备,含有射流泵、密闭箱体l,所述的射流泵的射流管和喷管9通过各自的支座 10安装密闭箱体1的侧壁上,在密闭箱体1内部的喷管9端头上设有喷嘴13, 喷管9的另一端连通引气管12,密闭箱体1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在所述的密闭 箱体1外部的喷管9外壁上设有齿条20,该齿条20通过与其匹配啮合的齿轮连 接喷管水平位移调节装置3;在密闭箱体1内部喷嘴13的下方设有气化板16, 气化板16下部为储气室6,气化板16上部气化室14;在箱体1侧壁上部设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化装置2;所述的储气室6以及气化装置2均通过导流管 11与引气管12连通;所述的气化板15上均布一定数量的小孔连通气化室14和 和储气室6,在气化板15的上设有气化膜16;所述的气化装置2为碳化硅气化 装置;所述的气化装置2为三个;所述的导流管11上设有调节阀4以及压力表 5;所述的喷管水平位移调节装置3为手动变速机构与所述的齿轮连接;或为自动变速机构与所述的齿轮连接;所述的渐縮渐扩管7含有收縮段m、喉管段II、 渐扩段i ,所述的收縮段m和渐扩段I内表面均为圆锥面,喉管段II内表面为圆柱面,所述的喉管n内圆柱面的直径与收縮段m和渐扩段i的内圆锥面的小头直径相同;所述的渐縮渐扩管7为组合式,其中收縮段m与喉管段II为一体,渐扩段I单独为一体,两节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二参见图1、图3、图5、图6,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图中标号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二中的所述的气化装置2为隔膜气化装置;所述的气化装置2为四个均布于壳体1侧壁上部。实施例三参加图1、图4、图5、图6,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图中标号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三中的所述的气化装置2为喷头气化装置;所述的气化装置2为五个均布于壳体1侧壁上部。实施例四参见图l、图2、图3、图5、图6,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图中标号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四中的所述的气化装置2为碳化硅气化装置与隔膜气化装置的组合;所述的气化装 置2为四个均布于壳体1侧壁上部。实施例五参见图l、图3、图4、图5、图6,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图中标号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五中的所述的气化装置2为隔膜气化装置与喷头气化装置的组合;所述的气化装置2为四个均布于壳体1侧壁上部。实施例五附图未画,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图中标号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为实施例五中的所述的喷管水平位移 调节装置为自动变速机构与齿轮连接。改变所述的气化装置的组合方式,或改变气化装置的数量,可以有不同的 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详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含有射流泵、密闭箱体,所述的射流泵的射流管和喷管通过各自的支座安装密闭箱体的侧壁上,在密闭箱体内部的喷管端头上设有喷嘴,喷管的另一端连通引气管,密闭箱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密闭箱体外部的喷管外壁上设有齿条,该齿条通过与其匹配啮合的齿轮连接喷管水平位移调节装置;在密闭箱体内部喷嘴的下方设有气化板,气化板下部为储气室,气化板上部气化室;在箱体侧壁上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化装置;所述的储气室以及气化装置均通过导流管与引气管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气 化板上均布一定数量的小孔连通气化室和和储气室,在气化板的上设有气化膜。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气 化装置为碳化硅气化装置,或为隔膜气化装置,或为喷头气化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气 化装置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均布于壳体侧壁上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导 流管上设有调节阀以及压力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喷 管水平位移调节装置为手动变速机构与所述的齿轮连接;或为自动变速机构与 所述的齿轮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其特 征是所述的射流管含有收縮段、喉管段、渐扩段,所述的收縮段和渐扩段内 表面均为圆锥面,喉管段内表面为圆柱面,所述的喉管内圆柱面的直径与收縮 段和渐扩段的内圆锥面的小头直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射 流管为组合式,其中收縮段与喉管段为一体,渐扩段单独为一体,两节连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一种射流式粉料气力输送设备,含有射流泵、密闭箱体,所述的射流泵的射流管和喷管通过各自的支座安装密闭箱体的侧壁上,在密闭箱体内部的喷管端头上设有喷嘴,喷管的另一端连通引气管,密闭箱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在所述的密闭箱体外部的喷管外壁上设有齿条,该齿条通过与其匹配啮合的齿轮连接喷管水平位移调节装置;在密闭箱体内部喷嘴的下方设有气化板,气化板下部为储气室,气化板上部气化室;在箱体侧壁上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气化装置;所述的储气室以及气化装置均通过导流管与引气管连通;该设备原始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噪音低、无扬尘、不降低回收窑灰的质量;不粘灰;使用、维修方便;利于市场化推广。
文档编号B65G53/34GK201010365SQ20072008912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9日
发明者董跃祥 申请人:董跃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