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942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利用暖风辅助的薄片体分开机构的供纸装置,以及 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连续 地提供给图像形成部的薄片体,通常使用优质纸或复印机制造商指定的 普通纸等裁切好的薄片体。这种优质纸或普通纸等裁切好的薄片体的表 面光滑度低,所以薄片体间的贴紧力较低。因此,在从供纸盒等薄片体 放置部将薄片体一张张送出时,比较容易防止多张裁切好的薄片体贴紧 在一起被提供的重叠输送。此外,在使用这些裁切好的薄片体的情况下, 即使发生重叠输送,通过设置分离滚轮、分离衬垫或分离爪等,也能够 较好地将裁切好的薄片体一张一张地送出。
但近年来,薄片体正不断向多样化发展,已经并不是仅使用优质纸 或普通纸等表面光滑度低的薄片体。尤其是伴随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化 技术的发展,目前也使用白度增加并发出光泽的涂布纸(为了适当改进 印刷,在薄片体的双面或单面上涂布作为一种涂料的涂布颜色的复合薄 片体)等表面光滑度高的薄片体。即,对同一种机器,不仅仅使用优质
纸或普通纸,也使用如上所述的涂布纸,以及胶片薄片体、描图纸(tracing paper)等。其中,涂布纸、胶片薄片体、描图纸等由于薄片体间的贴紧 力强,所以很难防止薄片体的重叠输送,因而对于供纸(送出薄片体) 必需要有特别的对策。
此外,放在薄片体放置部的薄片体摞的上面和外周部分因与外部空 气接触,所以容易吸收较多湿气。即,薄片体摞的上面和侧面由于吸湿 而膨润,另一方面,薄片体摞的内侧与上面和侧面相比由于吸收湿气少 所以膨润度低。结果,薄片体摞的内侧空间(薄片体之间的空间)变为 负压,导致薄片体之间贴紧。因此,在大型复印机等中,为了在供纸之前化解薄片体间的贴紧、 分开薄片体摞,采用具有向薄片体摞侧面吹拂暖风的机构(以下称为"侧
向暖风辅助")的供纸装置。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48366号公开了一种技术,艮口, 在利用侧向暖风辅助的薄片体分开方法中,通过适当调整吹拂薄片体摞 侧面的侧向暖风的湿度,来提高薄片体的干燥效率。
但是,在上述利用侧向暖风辅助的以往的薄片体分开技术中,由于 暖风难以到达离开暖风吹出口的区域,所以不容易使暖风吹入贴紧性特 别强的薄片体的外周附近而分开薄片体。即,在以往的利用侧向暖风辅 助的情况下,作为所需要的暖风吹拂装置、加热装置以及驱动源等结构, 如果不使用大型的装置,则得不到良好的分开效果。因此,利用侧向暖 风辅助的以往的薄片体分开技术仅适用于容纳张数从2000张到4000张 左右的相对大型的供纸台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设置在小空间并利用暖风辅助 的薄片体分开机构的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纸装置,用于提供薄片体,所 述供纸装置包括薄片体容纳部,容纳由多张薄片体构成的薄片体摞; 薄片体放置板,其供纸方向的上游一侧端部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在 所述薄片体容纳部内,所述薄片体放置板用于放置所述薄片体摞;搓纸 辊,与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抵接,送出该薄片体摞最上面的薄片体;升 降机构,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供 纸位置为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与所述搓纸辊抵接的位置,所述离开位置 为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离开所述搓纸辊的位置;第一暖风机构,向容纳 在所述薄片体容纳部中的薄片体摞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 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一暖风机构进行吹 拂暖风的动作过程中,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所述供纸位置与所述离开 位置之间移动。
按照该结构,控制部进行控制,边使薄片体放置板进行在供纸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离开动作,边从所述第一暖风机构向薄片体摞的 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通过该离开动作,可以扩大薄片体摞 的薄片体之间的间隙,所以即使是以小面积向薄片体摞吹拂的暖风也可
以容易地吹入到薄片体摞离开暖风吹出口的部位。由此,可以提供小型、 且薄片体分开效率高的供纸装置。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第一计时器,所述 第一计时器从所述搓纸辊开始送出薄片体时起,开始计时时间,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一计时器计时到第一 规定时间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供纸位置向离开位置下降。
按照该结构,使用第一计时器控制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供 纸位置向离开位置下降的时机。因此,根据各供纸装置的供纸输送速度 (每分钟能输送的薄片体的张数)和薄片体的材质等,可以容易地设定 最合适的开始下降时机。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输送辊对,所述输 送辊对设置在供纸方向上比所述搓纸辊更靠向下游一侧,夹持由所述搓 纸辊送出的薄片体进行输送,其中,所述第一规定时间被设定为从所 述搓纸辊开始送出所述薄片体起到该薄片体到达所述输送辊对所需要的 时间。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分开辊对,所述分开辊对设置 在所述搓纸辊与所述输送辊对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规定时间被设定为 从所述搓纸辊开始送出薄片体起到该薄片体通过所述分开辊对之间到达 输送辊对所需要的时间。
在连续提供薄片体的情况下,为了边保持所希望的供纸输送速度, 边实现利用暖风吹拂的薄片体分开效果,要求在可以确保薄片体稳定输 送的最早的时机使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下降。其中,如果从所述搓纸辊送 出的薄片体还没有稳定地进入输送通道时,就开始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 下降,则会产生薄片体偏移、卡纸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所述薄片体 放置板开始下降的时机过晚,则薄片体摞被搓纸辊按压的状态长期持续, 所以得不到包括离开动作的暖风吹拂带来的薄片体分开效果。艮卩,例如,在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通过设置于该搓纸辊的输 送方向下游一侧的一对分开辊对的时刻,开始使薄片体放置板的下降, 则由于薄片体解除了与搓纸辊接触的状态,变成仅夹持在分开辊对之间 的状态,所以不能保持稳定的供纸状态。另一方面,如果薄片体通过所 述分开辊对之间,到达其下游一侧的输送辊对,则即使与所述搓纸辊离 开,该薄片体的前端夹持在输送辊对之间,后端由分开辊对夹持。因此, 不容易发生薄片体偏移等问题。
因此,如果将所述第一计时器设定的第一规定时间设定为从所述 搓纸辊开始送出薄片体起到所述薄片体到达输送辊对所需要的时间,则 可以在确保薄片体稳定输送的最早的时机,开始薄片体放置板的下降。 因此,利用包括离开动作的暖风吹拂,可以在供纸之前更有效地分开薄 片体摞。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输送辊对,设置 在供纸方向上比所述搓纸辊更靠向下游一侧,夹持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 薄片体进行输送;以及前端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在 供纸方向上的前端部已经通过所述输送辊对之间的状态;其中,所述控 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前端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通过的 状态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供纸位置向离开位置下降。
即使按照该结构,也可以边保持所希望的供纸输送速度,边实现利 用暖风吹拂的薄片体分开效果。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第二计时器,所述 第二计时器从完成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下降到所述离开位置时起,开始 计时时间,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二 计时器计时到第二规定时间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离开位 置向供纸位置上升。
按照该结构,根据第二计时器的计时结果,可以可靠地控制从所述 离开位置向供纸位置的返回动作。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输送辊对,设置 在供纸方向上比所述搓纸辊更靠向下游一侧,夹持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进行输送;以及后端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在 供纸方向上的后端部已经通过所述输送辊对之间的状态;其中,所述控 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后端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通过的 状态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离开位置向供纸位置上升。
按照该结构,在薄片体的供纸方向上的后端部通过输送辊对的时刻, 薄片体放置板从所述离开位置向供纸位置上升,所以可以縮短供纸的间隔。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根据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速度,设定所述 第一规定时间和所述第二规定时间。按照该结构,可以按照输送速度使 薄片体放置板的升降时机最佳。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薄片体剩余量检测 部,该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检测放置在所述薄片体放置板上的薄片体的 量,所述升降机构具有转动轴;以及推升部件,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 方式支撑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且另一端与所述薄片体放置板的底面抵接, 推升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其中,所述推升部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使得
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所述供纸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控制 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根据所述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 薄片体的量,改变在进行向所述离开位置移动的动作过程中所述推升部 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转动量。
采用该结构,按照放置在薄片体放置板上的薄片体的量,改变在进 行所述离开动作过程中所述推升部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转动量。由此, 不论放置在所述薄片体放置板上的薄片体的量如何,都可以确保为了稳 定地向薄片体之间有效地吹入暖风所需要的薄片体放置板的下降量。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转动轴是驱动轴,所述升降机构通 过驱动所述驱动轴使所述推升部件转动,以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所述 供纸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 作,以根据所述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薄片体的量,改变在进行 所述离开动作过程中所述驱动轴的转动量。
按照该结构,通过控制作为所述转动轴的驱动轴本身的转动量,可以调整薄片体放置板的下降量。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存储部,存储与 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所述升降机构的下降驱动时间;以及第三计时器, 该第三计时器从开始驱动所述薄片体放置板下降起时,开始计时时间; 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述存 储部读出与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所述下降驱动时间,并控制所述升降机 构的下降驱动动作,以使所述驱动轴转动, 一直到所述第三计时器计时 到与所述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下降驱动时间为止。
按照该结构,根据所述第三计时器的计时结果,可以可靠地控制从 所述供纸位置向离开位置的下降。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所 述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所述步进电动机的下降驱动步数,其中,所述升
降机构包括使所述驱动轴正反转动的步进电动机,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 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与薄片体的量相对
应的所述步进电动机的下降驱动步数,并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下降驱动 动作,以使所述步进电动机转动与所述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下降驱动步 数。
按照该结构,只要控制赋予步进电动机的步数,就可以简单地进行 薄片体放置板的升降控制。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供纸装置还包括第二暖风机构,向 容纳在所述薄片体容纳部中的薄片体摞的上面吹拂暖风。按照该结构, 不仅从侧向,也从上方对薄片体摞吹拂暖风,所以可以更好地进行薄片 体间的分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供纸装置,用于提供薄片 体;以及装置主体,具有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从所述供纸装 置提供的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中,所述供纸装置具有薄片体容纳部, 容纳由多张薄片体构成的薄片体摞;薄片体放置板,其供纸方向的上游 一侧端部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薄片体容纳部内,所述薄片体 放置板用于放置所述薄片体摞;搓纸辊,与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抵接,送出该薄片体摞最上面的薄片体;升降机构,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供
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供纸位置为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与所 述搓纸辊抵接的位置,所述离开位置为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离开所述搓
纸辊的位置;第一暖风机构,向容纳在所述薄片体容纳部中的薄片体摞 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
动作,以在所述第一暖风机构进行吹拂暖风的动作过程中,时所述薄片 体放置板在所述供纸位置与所述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按照上述结构,作为利用暖风的薄片体分开机构,与以往的大型侧 向暖风辅助机构相比,可以实现薄片体分开效率高的侧向暖风机构,所 以可以使供纸装置小型化。由此,也使得具备利用暖风的薄片体分开机 构的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小型化。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一计时器, 所述第一计时器从所述搓纸辊开始送出薄片体时起,开始计时时间,其 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一计时器计时到 第一规定时间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供纸位置向离开位置 下降;根据所述装置主体的图像形成速度和薄片体的输送速度其中至少 之一的变化,改变所述第一规定时间。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二计时器,所述第二 计时器从完成使所述放置板下降到所述离开位置时起,开始计时时间, 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二计时器计时 到第二规定时间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离开位置向供纸位 置上升;根据所述装置主体的图像形成速度和薄片体的输送速度其中至 少之一的变化,改变所述第二规定时间。
按照这些结构,可以在符合图像形成速度或薄片体的输送速度的时 机,进行薄片体放置板的下降动作或上升动作,可以尽可能地縮短供纸 间隔。
如以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由于利用暖风的薄片体分开效率提高, 所以可以提供具有能够设置在小空间并利用暖风辅助的薄片体分开机构 的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打印机外观的立 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打印机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图3所示的供纸装置中的供纸盒从供纸装置主体拉出 状态的立体图。
图5A、图5B是表示供纸装置所搭载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侧向暖风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侧向暖风机构的暖风吹拂方向的说明图。
图9A、图9B是用于说明侧向暖风机构的暖风吹拂状态的说明图。
图IO是表示上暖风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垂直方向的剖面图。
图ll是供纸盒的立体图,用于说明侧向暖风和上暖风的吹拂方向。
图12A、图12B、图12C是表示侧向暖风和上暖风吹拂方向的模式图。
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控制暖风吹拂动作的控制部的 功能框图。
图14是表示利用图13所示的控制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控制暖风吹拂动作的控制部的 功能框图。
图16是表示利用图15所示的控制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7 图19是供纸单元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用于说明第一实施 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动作。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结构的剖视图。图21A、图21B、图22是构成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的致动器的说明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动作的说明图。
图2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控制暖风吹拂动作的控制部的 功能框图。
图25是表示利用图24所示的控制部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各 图中,带有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等表示相同的组成部分,酌情省略对这 些部件的重复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于进行说明时不需要的部件等, 也酌情省略图示。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具备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 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供 纸单元130)的图像形成装置(彩色打印机l)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 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如图l所示,彩色打印机l包括打印机主体(装置主体)200,直 接或经由LAN与个人计算机(PC)等(图中没有表示)连接;以及薄片 体供给部100,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00的下方,能适应性地分别容纳各种 尺寸的薄片体p。此外,彩色打印机1也具有控制该彩色打印机1动作 的控制电路等通常设置在彩色打印机中的其它构成要素。
如图2所示,打印机主体200包括调色剂容器900Y、 900M、 900C 及900K、中间转印单元92、图像形成单元93、曝光单元94、薄片体供 给部100、定影单元97、出纸单元96、装置主体的壳体990、上盖911 以及前盖912。
图像形成单元93具有黄色用调色剂容器900 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 器卯O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900C、黑色用调色剂容器900K以及配置在 它们下方的对应YMCK各颜色的显影装置IOY、 IOM、 IOC、 IOK。200910161722.4
说明书第10/34页
图像形成单元93还分别具有承载各颜色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7 (以 电子照相方式形成潜影的感光体)。感光鼓17可以采用使用非晶态硅 (a-Si)类材料的感光鼓。分别从对应的调色剂容器卯OY、 900M、 900C 以及900K向各感光鼓17提供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 此外,图像形成单元93是可以形成所述全彩色图像的结构,但不限定于 此,也可以是形成黑白图像或非全彩色的彩色图像的结构。
在感光鼓17的周围,配置有带电器16、显影装置10 (IOY、 IOM、 IOC、 10K)、转印器(转印辊)19以及清洁装置18等。带电器16使感 光鼓17的表面均匀带电。带电后的感光鼓17的表面由曝光单元94进行 曝光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IOY、 IOM、 10C以及IOK使用分别从调 色剂容器900Y、 900M、 900C以及900K提供的各颜色的调色剂,使在 各感光鼓17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可视化)。转印辊19隔着中间转 印带921与感光鼓17形成夹缝部,将感光鼓17上的调色剂像第一次转 印到中间转印带921上。清洁装置18清扫转印调色剂像后的感光鼓17 的圆周面。
各显影装置IOY、 IOM、 10C以及10K具有箱体20,在该箱体20 的内部装有具有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此外,在箱体20内
箱体底部附近,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置有将长边方向作为轴向、并排的 两个搅拌辊ll、 12 (显影剂搅拌部件)。
在箱体20内部的底面,设置有显影剂的循环路径,搅拌辊11、 12 设置在所述循环路径内。在搅拌辊ll、 12之间的轴向上设置有从箱体底 部直立设置的隔板201。该隔板201划分所述循环路径,使所述循环路径 以环绕隔板201周围的方式形成。双组分显影剂沿该循环路径由搅拌辊 11和12搅拌,边被输送边带电。
双组分显影剂边由搅拌辊11和12搅拌边在箱体20内循环,使调色 剂带电,并且搅拌辊11上的双组分显影剂由位于上侧的磁辊14吸引而 被输送。被吸引的双组分显影剂在磁辊14上形成磁刷(图中没有表示)。 磁刷由刮板13限制层厚。利用磁辊14与显影辊15之间的电位差在显影 辊15上形成调色剂层,并利用该调色剂层使感光鼓17上的静电潜影显 影。曝光单元94具有光源、多面反射镜、反射镜、偏转镜等各种光学类
设备,通过向分别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93中的感光鼓17的圆周面 照射基于图像数据的光,形成静电潜影。
中间转印单元92具备中间转印带921、驱动辊922以及从动辊923。 中间转印带921从多个感光鼓17以重叠涂覆的状态第一次转印调色剂 像,在第二次转印部98,将该调色剂像第二次转印到从供纸单元130提 供的薄片体P上。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驱动中间转印带921周向转 动。驱动辊922和从动辊923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在图中省略的 壳体上。
定影单元97对从中间转印单元92第二次转印到薄片体P上的调色 剂像实施定影处理。定影处理结束后附有彩色图像的薄片体P向形成在 装置主体200上部的出纸单元96排出。
出纸单元96将从定影单元97输送来的薄片体P排出到作为出纸盘 的上盖911上。
薄片体供给部100具备以装拆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00中 的多层(在本实施方式为三层)的供纸单元130 (供纸装置)。供纸单元 130装有由将要形成图像的多个薄片体P构成的薄片体摞S,并可以对壳 体990进行装拆。在各层的供纸单元130中,分别储存所述的各种尺寸 的薄片体摞S。在图像形成动作过程中,在被选择的供纸单元130中, 利用设置在该供纸单元130中的搓纸辊40的驱动,将薄片体摞S最上层 的薄片体p —张张地取出送向供纸通道133,并导入图像形成单元93。
各供纸单元130具备在打印机主体200的下部多个重叠、可以后安 装的输送机构,这样,所希望层数的供纸单元130什么时候都能后安装 到打印机主体200中。g卩,通过在打印机主体200的下部将各供纸单元 130多个重叠,各供纸单元130所具有的输送机构相互结合,形成向打印 机主体200延伸的一个供纸通道133。由此,可以将供纸单元130多个重 叠进行后安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了薄片体供给部100由三层的供纸单元 130构成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对于薄片体供给部100由一层、两层、或四层以上的供纸单元130构成的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也同样可以适用。
下面,参照图1、图3至图5,对安装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 1的薄片体供给部100中的各供纸单元13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 所示,供纸单元130包括供纸盒130A和供纸单元主体130B。供纸盒130A 可以对供纸单元主体130B进退滑动。供纸盒130A和供纸单元主体130B 可以采用通常的滑动机构(拉出机构)。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 (供纸装置)结构 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将供纸单元130的供纸盒130A从供纸单元主体 130B拉出状态的立体图,图5A、图5B是表示供纸单元130所搭载的位 置检测传感器39的说明图。
如图3和图4所示,供纸单元130在薄片体容纳部35的内底面上具 备提升板31 (薄片体放置板),用于放置由多张薄片体P构成的薄片体 摞S。该提升板31的供纸方向的上游一侧的端部(图3中的左侧端部) 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由支撑部38支撑。即,提升板31在薄片体容纳部35 的内部,以下游一端作为自由端靠支撑部38可以在垂直面内转动。支撑 部38设置在薄片体容纳部35的两侧壁部上,该薄片体容纳部35的两侧 壁部在薄片体P的宽度方向上(与供纸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对配置。
供纸单元130的供纸盒130A具备宽度调整游标对34a、 34b,对 容纳在薄片体容纳部35内的薄片体P的宽度方向进行定位;以及后端游 标33,使薄片体P的后端对齐。宽度调整游标对34a、 34b设置成可以沿 图中没有表示的导向导轨分别在薄片体宽度方向(图4的箭头AA'方向) 上进行往复移动。其中,为了将薄片体P向图4的箭头B方向送出,后 端游标33设置成可以沿导向导轨33a、 33b与薄片体输送方向平行(图4 的箭头BB'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在宽度调整游标对34a、 34b和后端游 标33被移动到与放置的薄片体尺寸一致的状态下,薄片体摞S容纳在供 纸单元130内规定的位置。供纸单元130具备盒盖43,盒盖43的表面一 侧(从图4的箭头C方向看到的一侧)露出外部,构成彩色打印机l的 封装面的一部分。
在提升板31的供纸方向下游部分的下方,设有驱动轴36、推升部件32以及驱动连接部件(没有图示)来作为使提升板31升降的升降机 构30(图13和图15)。此外,在供纸单元主体130B设有与所述驱动连 接部件相对应的接受部件(没有图示)以及与该接受部件连接的可以正 反转动的电动机(没有图示)。在供纸盒130A容纳于供纸单元主体130B 的状态下,供纸盒130A的薄片体容纳部35的驱动连接部件与供纸单元 主体130B的接受部件卡合并连接。由此,可以将所述电动机的动力传递 给驱动轴36。升降机构使提升板31在供纸位置与从该供纸位置离开的离 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轴36、推升部件32、驱动连接 部件、接受部件以及电动机。
此外,作为构成使提升板31升降的升降机构30的电动机,例如可 以使用图13和图15所示的步进电动机M2或DC电动机等。
此外,如图3所示,供纸单元130具备供纸辊41,设置在搓纸辊 40输送方向的下游一侧;以及分开辊42,设置在供纸辊41的下方。此 外,在搓纸辊40和供纸辊41的输送方向下游一侧,设有输送辊对37。 供纸辊41与搓纸辊40 —起设置在供纸单元主体130B,分开辊42和输 送辊对37设置在供纸盒130A。在供纸盒130A安装于供纸单元主体BOB 的状态下,供纸辊41与分开辊42抵接。
供纸辊41将由搓纸辊40从薄片体摞S取出的薄片体P提供给输送 辊对37。供纸辊41向能够使薄片体P向下游输送的方向转动,而分开 辊42向将薄片体P送回上游的方向转动。利用该分开辊42,即使在由 搓纸辊40取出的薄片体P重叠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最上层的薄片体P以 外的薄片体向输送辊对37方向提供,而仅将最上层的薄片体P由供纸辊 41向输送辊对37输送。输送辊对37将薄片体P向供纸通道133 (参照 图2)输送。
此外,如图5A和图5B所示,供纸单元130具备位置检测传感器39, 用于检测出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摞S最上层的薄片体P处于供纸 位置。位置检测传感器39包括遮光部件39A以及光传感器39B。光传感 器39B包括发光元件,固定设置在搓纸辊40附近;以及受光元件,接 收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另一方面,遮光部件39A设置在搓纸辊40 的支撑部件50上。此外,支撑部件50能以供纸辊41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由此,如果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摞S的上面,由于提升板 31的上升移动到图5B所示的供纸位置,则搓纸辊40被最上层的薄片体 P推升,以供纸辊41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并略向上方移动。此时,遮光 部件39A与搓纸辊40联动地向上方抬起,遮断光传感器39B的光路, 所以可以检测出薄片体摞S的上面处于供纸位置。
在上述结构的供纸单元130中,通过所述电动机的运转,推升部件 32边与提升板31的底面卡合边将提升板31的下游端推升。由此,放置 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摞S的上面移动到与设置在供纸盒130A上方的 搓纸辊40抵接的供纸位置。
此时,如图5B所示,如果位置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搓纸辊40向供 纸位置移动,则停止所述电动机的驱动。此外,当供纸过程中由于薄片 体P的减少,使位置检测传感器39不能正常检测时,所述电动机运转, 将薄片体摞S抬起到供纸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搓纸辊40的支撑部件50上设置被检测 部(遮光部件39A),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直接检测搓纸辊40附 近的薄片体摞S的上面,还可以使用除光传感器以外的检测机构。
如图3、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具备侧向暖 风机构(第一暖风机构)150作为利用暖风吹拂的薄片体分开机构。侧向 暖风机构150向容纳在供纸盒130A中的薄片体摞S的与供纸方向平行 的侧面吹拂暖风。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 7是表示侧向暖风机构150主要部分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侧 向暖风机构150的暖风吹拂方向的说明图。图9A 、图9B是用于说明侧 向暖风机构150的暖风吹拂状态的说明图。
侧向暖风机构150设置在供纸单元主体130B。如图6所示,在供纸 单元主体130B的上面架设有顶板56,由该顶板56封闭薄片体容纳空间 的上部。在顶板56上设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安装有后述的上暖风机构 (第二暖风机构)140。如图6所示,侧向暖风机构150沿着供纸盒130A的供纸方向的一 个侧面设置。如图7所示,侧向暖风机构150具备设置在侧向暖风室153 内的第一风扇151和第一加热器152。侧向暖风机构150从设置在供纸单 元130内的第一吸入口 154吸入供纸单元130内的空气。如果利用第一 风扇151的转动,侧向暖风室153内的空气移动到第一加热器152 —侧, 则从第一吸入口 154向侧向暖风室153内吸入供纸单元130内的空气。 移动到第一加热器152—侧的空气,由第一加热器152加热,从第一暖 风吹出口 155向薄片体摞S的侧面吹出。
其中,如图3所示,向位于供纸位置的薄片体摞S的侧面吹拂暖风 的侧向暖风机构150的第一暖风吹出口 155在薄片体输送方向的垂直剖 面上、定向于搓纸辊40与薄片体摞S的上面抵接的点N。由此,可以使 暖风集中吹向恰好位于由搓纸辊40取出薄片体位置的薄片体摞S的侧 面,可以向该部分的薄片体之间有效地吹入暖风。因此,即使不是大型 的侧向暖风机构150,也可以在供纸之前先有效地分开薄片体摞S。
此外,如图8所示,第一暖风吹出口 155不是沿薄片体摞S的宽度 方向(与薄片体的供纸方向垂直的图8的箭头C方向)笔直地(平行) 吹出暖风,而是如图8中箭头B所示,定向为相对于薄片体摞S的宽度 方向具有角度,以向薄片体的中央方向吹出暖风。其理由如下所述
在向图8的箭头C方向吹出暖风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暖风从 薄片体摞S的侧面散失到供纸方向下游一侧。因此,暖风难以到达薄片 体摞S的深处,利用侧向暖风分开薄片体摞S的效率降低。因此,如图 8的箭头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侧向暖风机构150形成向被提供的薄片 体摞S中央一侧吹拂暖风的第一暖风吹出口 155。由此,如图9A所示, 从第一暖风吹出口 155吹出的暖风可以封在薄片体摞S的薄片体之间。 即,在向薄片体摞S的中央一侧吹拂暖风的情况下,由于薄片体P的重 量,供纸方向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下垂,像被盖上盖子,所以暖风不 会向外部散失,而是大范围地吹入到薄片体之间的深处。由此,即使是 相同的暖风量也可以在供纸之前先有效地分开薄片体摞S。
如图2、图3、图6和图10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除 了具备侧向暖风机构150以外,还具备上暖风机构140 (第二暖风机构)作为利用暖风吹拂的薄片体分开机构。图IO是表示上暖风机构140的主 要部分结构的垂直方向的剖面图。
上暖风机构140与上述的侧向暖风机构150相同,设置在供纸单元 主体130B。上暖风机构140从第二吸入口 144吸入空气,从设置在薄片 体容纳部35中的薄片体摞S上面上方的第二暖风吹出口 145向薄片体摞 S的上面吹拂暖风。
上暖风机构140在上暖风室143内,具备第二风扇141及第二加热 器142。第二吸入口 144设置在上暖风室143上面,位于第二风扇141 的上方。g卩,利用第二风扇141的转动,使上暖风室143的空气向第二 加热器142—侧移动,从第二吸入口 144向上暖风室143内吸入外部空 气。移动到第二加热器142—侧的空气,由第二加热器142加热,从设 置在上暖风室143下表面的第二暖风吹出口 145向薄片体摞S的上面吹 出。在将上暖风机构140安装在供纸单元130中的状态下,第二暖风吹 出口 145位于该上暖风机构140内的供纸方向下游一侧。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选择了用于图像形成的规定的供纸单元130, 则提升板31被驱动上升,薄片体摞S向搓纸辊40方向上升,并且上暖 风机构140被驱动,从第二暖风吹出口 145向薄片体摞S的上面吹拂暖 风。
其中,在薄片体摞S中,其上面和外周部分由于接触外部空气而容 易含有大量湿气。即,薄片体摞S的上面和侧面由于吸湿而膨润,另一 方面,薄片体摞S的内侧与上面和侧面相比由于湿气少,膨润度相对低。 其结果,薄片体摞S的内侧(薄片体之间的空间)变为负压,出现薄片 体之间贴紧的现象。
但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具备上暖风机构140,所以 可以使供纸单元130内的薄片体摞S的相对湿度(薄片体摞S的上面、 外周部分与除此以外部分的相对湿度)瞬间下降。
艮卩,上暖风机构140可以从贴紧性特别高的薄片体摞S的上面向外 周附近集中均匀地送入暖风(参照图ll)。这样,可以使薄片体摞S的 上面和外周部分的吸湿度迅速下降,消除该部分的膨润状态。因此,薄片体摞S的相对湿度(薄片体摞S的上面、外周部分与除此以外部分的 相对湿度)瞬间下降,薄片体摞S内侧(薄片体之间的空间)的负压也 可以消除。由此,可以降低薄片体之间的贴紧力,在供纸之前先有效地 分开薄片体摞s。
此外,如图3所示,上暖风机构140设置在搓纸辊40的供纸方向的 上游一侧,供纸单元130内靠供纸方向的后方。其中,第二暖风吹出口 145由于如前所述设置在上暖风机构140内的供纸方向的下游一侧,所以 可以很好地从第二暖风吹出口 145向容纳在薄片体容纳部35中的薄片体 摞S的上面吹拂暖风。
这样,通过有效地利用供纸单元130内空余的空间设置薄片体分开 效率高的上暖风机构140,可以实现小型供纸装置也能适用的利用暖风辅 助的薄片体分开机构。
艮P,如本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利用悬臂升降机构使放置在提升 板31上的薄片体摞S升降的结构,大多用于比较小型的供纸装置。在利 用该悬臂升降机构的情况下,设置搓纸辊40的供纸方向下游一侧,为了 提升薄片体摞S,并且设置搓纸辊40和供纸辊41等薄片体输送机构, 所以几乎没有富余空间。另一方面,供纸方向上游一侧由于不提升薄片 体摞S,所以相对而言具有富余空间。如果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该富 余的空间内,安装上暖风机构140,则不必为了设置上暖风机构140而使 供纸单元130的外形变大,所以对小型的供纸装置也合适。
下面,参照图11至图12C ,对于将侧向暖风机构150和上暖风机 构140作为利用暖风辅助的薄片体分开机构时的薄片体分开效果进行说 明。图11是供纸盒130A的立体图用于说明侧向暖风和上暖风的吹拂方 向。图12A至图12C是表示侧向暖风和上暖风向供纸盒130A吹拂的方 向的模式图。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如图11所示,利用上暖风机构140 向薄片体摞S的上面吹拂暖风,并且利用侧向暖风机构150向恰好位于 由搓纸辊40取出薄片体位置的薄片体摞S的侧面吹拂暖风。由此,与仅 具备侧向暖风机构150的结构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在供纸之前分开薄片体摞S。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选择了用于图像形成的规定的供纸单元130, 则提升板31被驱动上升,薄片体摞S向搓纸辊40方向上升,并且上暖
风机构140被驱动,从第二暖风吹出口 145向薄片体摞S的上面吹拂暖 风。此外,如果位置检测传感器39检测到薄片体摞S的上面与搓纸辊 40抵接,薄片体摞S上升到供纸位置,则侧向暖风机构150被驱动,从 第一暖风吹出口 155向恰好位于由搓纸辊40取出位置的薄片体摞S的侧 面吹拂暖风。
图12A至图12C示意地表示利用上暖风机构140和侧向暖风机构 150如何能有效地分开薄片体摞S。最初,薄片体摞S的上面和侧面由于 吸湿而膨润,薄片体摞S的内侧(薄片体之间的空间)变成负压,使薄 片体之间贴紧。但是,如图12A所示,利用上暖风机构140和侧向暖风 机构150这两个暖风的吹拂,立刻转变到图12B所示的状态。
艮口,上暖风机构140将暖风从贴紧性特别高的薄片体摞S的上面集 中均匀地送入到外周附近。由此,使薄片体摞S的上面和外周部分的吸 湿度立刻降低,消除了该部分的膨润状态。特别是,从上暖风机构140 直接接受暧风的薄片体摞S的上面,与从上暖风机构140和侧向暖风机 构150同时接受暖风的薄片体摞S的侧向暖风机构150 —侧的侧面,最 先被消除膨润状态,成为如图12B所示的状态。并进一步由此立刻转变 到图12C所示的状态(薄片体摞S被分开的状态)。
艮P,利用上暖风机构140和侧向暖风机构150的暖风吹拂,薄片体 摞S的与侧向暖风机构150相反一侧的侧面的膨润状态也瞬间被消除, 来自侧向暖风机构150的暖风贯通薄片体之间,向薄片体摞S的外部排 出去,将薄片体摞S分开。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侧向送风部和加热部、上送风部和加 热部分别与侧向暖风机构150和上暖风机构140 —体设置的结构进行了 说明。但这些部件不一定需要一体地设置,例如可以将送风部和加热部 中的一个设置在供纸盒130A,将另一个设置在供纸单元主体130B。
下面,参照图13、图14、图17至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利用暖风吹拂的薄片体分开动作的控制工序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 的供纸单元130的控制暖风吹拂动作的控制部300的功能框图。图14是 表示利用图13所示的控制部300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17至图19是 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动作的、供纸单元130的主要部 分的纵剖视图。
如图13的功能框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具备控制部 300,该控制部300对既进行离开动作又进行暖风吹拂的薄片体分开动作 进行控制,所述离开动作是指使提升板31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进 行移动的动作。
其中,供纸位置是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摞S的上面与搓纸辊 40抵接的位置,离开位置是该薄片体摞S的上面与搓纸辊40离开的位 置,是将该薄片体摞S的上面下降,以便使该薄片体摞S中薄片体之间 的贴紧性高的上层薄片体位于第一暖风吹出口 155范围内的位置。
控制部300包括信息输入输出部85、暖风控制部90、升降机构控制 部80和存储部84。该控制部300例如可以包括CPU、存储器(ROM和 RAM等)、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
向信息输入输出部85输入来自位置检测传感器39的位置检测信号、 来自供纸电动机M1的开始驱动搓纸辊40转动的信号、来自第一计时器 86的第一时间已到信号、来自第二计时器87的第二时间已到信号、来自 打印机主体200的CPU210的盒选择信号和暖风请求信号等。
其中,第一计时器86从搓纸辊40开始送出薄片体P时起,开始计 时。具体而言,在用于驱动搓纸辊40转动的供纸电动机M1开始运转的 同时,第一计时器86开始计时。并且,第一计时器86在开始计时后, 计时了预先规定的时间(第一规定时间),就输出第一时间已到信号。 此外,第二计时器87从提升板31 (薄片体放置板)向离开位置下降完毕 时起开始计时。具体而言,在使提升板31向离开位置下降的步进电动机 M2停止运转的同时,第二计时器87开始计时。并且,第二计时器87在 开始计时后,计时了预先规定的时间(第二规定时间),就输出第二时 间已到信号。暖风控制部90根据盒选择信号和暖风请求信号,控制侧向暖风机构
150和上暖风机构140的驱动。暖风控制部90根据这些输入信号,将驱 动侧向暖风机构150和上暖风机构140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 85向各单元的驱动电动机(没有图示)输出。
升降机构控制部80 (控制部)包括下降驱动判断部82和上升驱动 判断部83,根据来自第一计时器86的第一时间已到信号和来自第二计时 器87的第二时间已到信号,控制升降机构30的升降驱动动作,使提升 板31进行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离开动作。
下降驱动判断部82根据来自第一计时器86的第一时间已到信号, 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85向步进 电动机M2输出。同样,上升驱动判断部83根据来自第二计时器87的 第二时间已到信号,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 入输出部85向步进电动机M2输出。
存储部84例如存储有与供纸速度、被选择的薄片体的尺寸、材质、 模式等相对应的多个第一计时器86的第一时间已到值、第二计时器87 的第二时间已到值、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升降的步进电动机M2的驱动 步数、各控制部的动作程序等。此外,存储部84中设有用于临时存储判 断结果或其它信息的存储区域。
下面,参照图13和图14对控制部300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首先, 如果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85从打印机主体200的CPU210输入盒选择信 号和暖风请求信号(Sl),则暖风控制部90根据这些输入信息,将驱动 侧向暖风机构150的第一加热器152和第一风扇151的驱动信号通过信 息输入输出部85分别向侧向暖风机构150的驱动电动机(没有图示)输 出。由此,开始向薄片体摞S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S2)。
升降机构控制部80的上升驱动判断部83根据所述盒选择信号和暖 风请求信号,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 部85向步进电动机M2输出。由此,开始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S3)。
接着,根据来自位置检测传感器39 (图5、图17至图19)的位置 检测信号,上升驱动判断部83判断提升板31是否已被驱动上升到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摞S的上面与搓纸辊40抵接的供纸位置(图17) (S4)。步进电动机M2持续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 一直到提升板31 上升到供纸位置为止。另一方面,如果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信号,判断出 提升板31已上升到供纸位置(在S4中为"是"),则上升驱动判断部 83停止步进电动机M2的运转,由此,停止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S5)。
在该供纸位置,如果用于驱动搓纸辊40转动的供纸电动机Ml开始 运转,则同时第一计时器86开始计时(S6)。接着,下降驱动判断部 82根据来自第一计时器86的第一时间已到信号,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 定的第一规定时间(S7)。第一计时器86持续计时,直到经过第一规定 时间为止,并且,提升板31保持在所述供纸位置。另一方面,如果根据 所述第一时间已到信号,判断出经过了第一规定时间(在S7中为"是"), 则下降驱动判断部82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 输入输出部85向步进电动机M2输出。由此,步进电动机M2启动,开 始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S8)。
其中,优选的是预先计算出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从而使提升 板31从供纸位置移动到离开位置所需要的步进电动机M2的驱动步数, 并将该驱动步数存储在存储部84中。此外,可以将与被选择的薄片体的 种类、尺寸、打印速度等相对应的多个值作为所述驱动步数,预先存储 在存储部84中,使得下降驱动判断部82按照被选择的条件从存储部84 适当地读出该驱动步数。
接着,下降驱动判断部82判断是否完成使推升部件32下降到提升 板31的离开位置(图19)(预先设定步数的下降驱动是否结束)(S9)。 步进电动机M2持续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 一直到提升板31的离开位 置为止。另一方面,如果预先设定步数的下降驱动结束、提升板31下降 到离开位置(在S9中为"是"),则步进电动机M2停止运转(停止下 降驱动)。在步进电动机M2停止的同时,第二计时器87开始计时(S10)。
接着,上升驱动判断部83根据来自第二计时器87的第二时间已到 信号,判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第二规定时间(S11)。第二计时器 87持续计时, 一直到经过第二规定时间为止,并且,提升板31保持在离 开位置。另一方面,如果根据第二时间已到信号判断出经过了第二规定时间(在Sll中为"是"),则上升驱动判断部83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 32上升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85向步进电动机M2输出。由此, 步进电动机M2启动,开始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g卩,控制序列返回到 S3,反复进行上述步骤。
其中,优选的是预先计算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使提升板 31从离开位置移动到供纸位置所需要的步进电动机M2的驱动步数,并 将该驱动步数存储到存储部84中。此外,可以将与被选择的薄片体的种 类、尺寸、打印速度等相对应的多个值作为所述驱动步数,存储在存储 部84中,使得上升驱动判断部83按照被选择的条件从存储部84适当地 读出该驱动步数。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从停止下降驱动(下降驱动结束) 起的计时值控制利用推升部件32驱动提升板31从离开位置上升的时机。 代替于此,也可以利用从开始下降驱动起的计时值进行控制,还可以利 用从供纸开始(驱动搓纸辊40的供纸电动机M1开始运转)起的计时值 进行控制。
按照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7至图19所示,利用升降机构控制部80, 先使提升板31暂时上升到薄片体摞S的上面与搓纸辊40抵接的供纸位 置(图17),然后下降到图18所示的状态,并进而下降到与搓纸辊40 离开的离开位置(图19)。之后,再驱动提升板31上升到所述供纸位置。 因此,可以边使提升板31进行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离开动 作,边从侧向暖风机构150向薄片体摞S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 暖风。
艮P,如图17所示,在供纸位置,由于薄片体摞S的上面被搓纸辊 40按压,所以薄片体间的间隙小。因此,在供纸位置,即使向薄片体摞 S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暖风也难以进入离开第一暖风吹 出口 155的部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侧向暖风机构150吹拂 侧向暖风的期间,控制为进行如上所述的离开动作。通过该离开动作, 可以扩大薄片体摞S的薄片体之间的间隙,所以即使是小面积吹拂的暖 风也可以容易地吹拂到薄片体摞S离开第一暖风吹出口 155的部位。由 此,可以实现与以往的大型侧向暖风辅助相比,薄片体分开效率更高的侧向暖风机构,所以可以使供纸装置整体小型化。
此外,在连续提供多个薄片体的情况下,必须一边保持所希望的供 纸输送速度, 一边实现包括本实施方式的离开动作的暖风吹拂所带来的 薄片体分开效果。因此,优选的是控制开始驱动升降机构30下降的时
机,以在可以确保薄片体稳定输送的最早的时机使提升板31下降。
其中,如果在从搓纸辊40送出的最上层的薄片体P未稳定地进入输 送通道的情况下就使提升板31下降,则会产生薄片体P偏移、卡纸等问
题。另一方面,如果使提升板31下降的时机过晚,则由于薄片体摞S的 上面被搓纸辊40按压的状态长期持续,所以不能充分得到包括离开动作
的暖风吹拂带来的薄片体分开效果。
例如,如果将由搓纸辊40送出的薄片体P的前端通过设置在其输送 方向下游的一对分开辊对41、 42 (供纸辊41和分开辊42)所需要的时 间设定为第一规定时间,则在由搓纸辊40送出的薄片体P输送延误的情 况下,就处于薄片体P没有由任何辊对夹持的状态,不能保持稳定的供 纸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将薄片体P通过分开辊对41、 42输送到其下游一侧 的输送辊对37 (参照图3)所需要的时间设定为第一规定时间,则即使 所述薄片体P与搓纸辊40离开,该薄片体P的前端也夹持在输送辊对 37之间,后端夹持在分开辊对41、 42之间。如果处于这种状态,则与薄 片体P仅夹持在分开辊对41、 42之间的状态相比,可以保持更稳定的供 纸状态。此外,即使在由搓纸辊40送出的薄片体P输送延误的情况下, 该薄片体P也至少夹在分开辊对41、 42之间。因此,不容易产生薄片体 偏移等问题。
这样,如果将第一计时器86中设定的第一规定时间(提升板31保 持在供纸位置的时间)设定为从搓纸辊40开始送出薄片体P到薄片体P 到达输送辊对37所需要的时间,则能够在可以确保薄片体P稳定输送的 最早时机使提升板31开始下降。因此,利用包括离开动作的暖风吹拂, 可以在供纸之前更有效地分开薄片体摞。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计时器86和第二计时器87控制使提升板31从所述供纸位置向离开位置下降的下降驱动的开始时机,以 及使提升板31从离开位置向供纸位置上升的上升驱动的开始时机。因此,
只要根据各供纸单元130的供纸输送速度(图像形成速度)、薄片体的 材质等,适当地改变或调整第一计时器86的第一时间已到值和第二计时 器87的第二时间已到值,就可以容易地调整成最合适的下降开始时机和 上升开始时机。
此外,在所述控制动作中,对仅使用侧向暖风机构150作为利用暖 风的薄片体分开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果并用上暖风机构140,可 以在供纸之前更有效地分开薄片体。
下面参照图15至图19,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进行说明。图 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00的功能框图。图16是表示利用图15所 示的控制部400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此外,为便于说明,与所述的实 施方式的附图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 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00适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供纸单 元130。
如图3所示,在供纸单元130中,在供纸方向上比输送辊对37更靠 向上游一侧,与该输送辊对37相邻设有输送开关49。在所述第一实施方 式中,根据第一计时器86的第一时间已到信号和第二计时器87的第二 时间已到信号,控制由推升部件32驱动提升板31下降或上升的时机。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代替这些时间已到信号,根据输送开关49(兼作前 端检测部和后端检测部)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控制用于使 提升板31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推升部件32下降或上升的 时机,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是输送开关49检测到由搓纸辊40送出的 薄片体在供纸方向上的前端部通过输送辊对37之间的状态时产生的信 号。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是输送开关49检测到由搓纸辊40送出的薄片体 在供纸方向上的后端部通过输送辊对37之间的状态时产生的信号。
如图15的功能框图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具备控制部400,该控制部400用于控制既进行离开动作又进行暖风吹拂的薄片体分 开动作,所述离开动作是指利用推升部件32使提升板31在供纸位置和 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动作。控制部400包括信息输入输出部285、暖风控 制部290、升降机构控制部280以及存储部284。
向信息输入输出部285输入来自位置检测传感器39的位置检测信 号、来自输送开关49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来自打印机主体 200的CPU210的盒选择信号和暖风请求信号等。
暖风控制部290根据盒选择信号和暖风请求信号,控制侧向暖风机 构150和上暖风机构140的驱动。暖风控制部290根据这些输入信号, 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285将驱动侧向暖风机构150和上暖风机构140的 控制信号,向各单元的驱动电动机(没有图示)输出。
升降机构控制部280包括下降驱动判断部282和上升驱动判断部 283,根据来自输送开关49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控制升降 机构30的升降驱动动作。通过该控制,提升板31进行在供纸位置和离 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离开动作。
下降驱动判断部282根据来自作为前端检测部的输送开关49的第一 检测信号,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 285输出到步进电动机M2。同样,上升驱动判断部283根据来自作为后 端检测部的输送开关49的第二检测信号,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 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285输出到步进电动机M2。
在存储部284中,例如存储有与被选择的薄片体的尺寸、材质、 模式等相对应的步进电动机M2的驱动步数,该步进电动机M2的驱动步 数用于驱动提升板31升降;以及各控制部的动作程序等。此外,在存储 部284中,设有临时存储判断结果或其它信息的存储区域。
下面,参照图15和图16,对由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00执行的 控制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果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285输入了来自打 印机主体200的CPU210的盒选择信号和暖风请求信号(S101),则暖 风控制部290根据这些输入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285将用于驱动 侧向暖风机构150的第一加热器152和第一风扇151的驱动信号分别向侧向暖风机构150的驱动电动机(没有图示)输出。由此,开始向薄片
体摞S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S102)。
上升驱动判断部283根据所述盒选择信号和暖风请求信号,将用于 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285向步进电动机 M2输出。由此,开始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S103)。接着,根据来自 位置检测传感器39 (图5、图17至图19)的位置检测信号,上升驱动判 断部283判断提升板31是否已被驱动上升到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 体摞S的上面与搓纸辊40抵接的供纸位置(图17) (S104)。步进电 动机M2持续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直到提升板31上升到供纸位置为 止。另一方面,如果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信号判断出提升板31已上升到供 纸位置(在S104中为"是"),则上升驱动判断部283停止步进电动机 M2的运转,由此,停止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S105)。
在该供纸位置,用于驱动搓纸辊40转动的供纸电动机M1运转,开 始提供薄片体P (S106)。接着,下降驱动判断部282根据来自输送开 关49的第一检测信号判断薄片体P的前端部是否到达输送辊对37 (S107)。提升板31到下降驱动判断部282判断出薄片体P的前端部已 到达输送辊对37为止, 一直保持在供纸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在根据第一检测信号判断出薄片体P的前端部已到 达输送辊对37的情况下(S107中为"是"),则下降驱动判断部282 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285输出到 步进电动机M2。由此,步进电动机M2启动,开始驱动推升部件32下 降(S108)。
其中,优选的是预先计算出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从而使提升
板31从供纸位置移动到离开位置所需要的步进电动机M2的驱动步数, 并将该驱动步数存储到存储部284。此外,可以将与被选择的薄片体的种 类、尺寸、打印速度等相对应的多个值作为所述驱动步数,存储到存储 部284中,使得下降驱动判断部282按照所选择的条件从存储部284适 当地读出该驱动步数。
接着,下降驱动判断部282判断是否完成使推升部件32下降到提升板31的离开位置(图19)(预先设定步数的下降驱动是否结束)(S109)。 步进电动机M2持续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直到提升板31的离开位置 为止。另一方面,如果预先设定步数的下降驱动结束,提升板31已下降 到离开位置(在S109中为"是"),则停止步进电动机M2的运转,停 止利用推升部件32驱动提升板31下降(S110)。
接着,上升驱动判断部283根据来自作为后端检测部的输送开关49 的第二检测信号,判断薄片体P的后端部是否到达输送辊对37(S111)。 提升板31到上升驱动判断部283判断出薄片体P的后端部已到达输送辊 对37为止, 一直保持在离开位置。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二检测信号判断 出薄片体P的后端部已到达输送辊对37的情况下(在Slll中为"是"), 上升驱动判断部283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 入输出部285输出到步进电动机M2。由此,步进电动机M2启动,开始 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即,控制序列返回S103,反复进行上述步骤。
其中,优选的是预先计算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从而使提升板 31从离开位置移动到供纸位置所需要的步进电动机M2的驱动步数,并 将该驱动步数存储到存储部284中。此外,可以将与被选择的薄片体的 种类、尺寸、打印速度等相对应的多个值作为所述驱动步数,存储到存 储部284中,使得上升驱动判断部283根据所选择的条件,从存储部284 适当地读出该驱动步数。
按照第二实施方式,利用升降机构控制部280暂时将提升板31上升 到薄片体摞S的上面与搓纸辊40抵接的供纸位置(图17),然后下降 到图18所示的状态,并进而下降到与搓纸辊40离开的离开位置(图19)。 之后,再使提升板31上升到所述供纸位置。这样,控制为边使提升板 31进行在供纸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离开动作,边从侧向暖风机构 150向薄片体摞S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因此,与第一实 施方式相同,可以提高薄片体分开效率,并使供纸单元130小型化。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在多个供纸单元 130中容纳同种薄片体P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所述供纸位置与所述 离开位置在容纳该同种薄片体P的多个供纸单元130之间错开、交替地 进行供纸。即,进行控制以使在一个供纸单元130的提升板31位于供纸位置时,另一个供纸单元130的提升板31位于离开位置。
这样,由于总有一个提升板31位于供纸位置,所以可以实现不降低 每单位时间的打印张数而薄片体分开效率高的利用暖风的薄片体分离机 构。特别是在使用涂料纸(coated paper)的情况下,采用上述结构的优 点更明显。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1 (供纸装置)进行说明。如第 一实施方式说明的那样,推升部件32绕驱动轴36 (转动轴)转动,从而 使提升板31在所述供纸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之间改变姿势。供纸单元 1301进行这样一种控制,即按照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的量,改 变推升部件32绕驱动轴36转动的转动量。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1结构的剖视图。在图20 中,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与图3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 记。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与已叙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具备薄 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所述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用于检测放置在提 升板31上的薄片体的量。以下,省略与已经描述过的实施方式相同部分 的说明,对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进行说明。
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包括致动器221;以及检测器220,检测 致动器221的动作并将其作为电信号输出。致动器221通过弹性构件229 安装在固定搓纸辊40的支撑件202的前端。
图21A、图21B和图22是致动器221的说明图。致动器221包括主 体部225;接触部222,形成在主体部225的一端,与薄片体摞S的上面 接触;转动轴223,设置在主体部225的另一端,主体部225能转动地支 撑在该转动轴223上;遮光部224,形成在主体部225的转动轴223 —侧 的端部。另一方面,检测器220包括一对同型的光断续器220a、 220b。
图21A表示致动器221的侧视图,图21B表示致动器221的立体图。 致动器221的遮光部224用一个板状部件形成,它包括第一部分224a, 横切(遮断)光断续器220a的光轴a;以及第二部分224b,形成与第一 部分224a不同的形状,横切光断续器220b的光轴(3。其中,如图21A所示,在设致动器221的转动轴223的转动中心O 和光断续器220a的光轴a的距离为r2、设转动中心O和光断续器220b 的光轴(3的距离为rl的情况下,满足r2〉rl的关系。
遮光部224按照薄片体摞S的上面与接触部222的接触角的变化, 横切光断续器220a的光轴a或光断续器220b的光轴卩,从而产生接通/ 断开信号,并且,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检测该接通/断开信号。由此, 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根据两个光断续器220a、220b的接通/断开信号 的组合,可以检测出四个等级的薄片体剩余量。
艮口,如果利用光断续器(PI) 220a的接通/断开与光断续器(PI) 220b 的接通/断开来表示所述接通/断开信号的组合,可以按薄片体剩余量从多 到少的顺序,将所述接通/断开信号的组合依次排列成如下
P1220a-接通,P1220b-断开 ......图21A的状态
P1220a:断开,P1220b:断开
P1220a二断开,P1220b-接通 ......图22的状态
P1220a:接通,P1220b:接通
在上述结构中,只要多个光断续器各自的光轴与致动器的转动中心 的距离相互不同即可,致动器221和检测器220不被遮光部的形状、转 动轴的位置、前端部的具体形状等或各部分的布置限定。此外,在上述 结构中,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由两个光断续器220a、 220b构成,但 也可以由三个以上构成。
接着,参照图23,对利用升降机构30驱动提升板31下降时放置在 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摞S的剩余量和下降量的关系进行说明。
推升部件32当将提升板31推升到供纸位置时,放置在提升板31上 的薄片体摞S的剩余量越少,越需要将提升板31推升得更高。在这里, 例如设想将提升板31抬升到供纸位置时的推升部件32的位置设为XI、 Yl、 Zl (按薄片体摞S的剩余量从少到多的顺序依次为X1、 Yl、 Zl), 并且将升降机构的驱动轴36从该XI、 Yl、 Zl的位置向下降方向转动相 同的转动角度0从而使推升部件32下降后的位置分别设为X2、 Y2、Z2。
在上述情况下,伴随推升部件32的位置从XI移动到X2而产生的 提升板31 (和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摞S)下降的量在图23中用 hl表示。如果设推升部件32的长度(即转动半径)为r,并且将推升部 件32位于水平位置时作为基准,设位于XI和X2位置时的角度为0 1 和0 2,则hl可以用下式表示。
hl=r (sin0 1 —sin0 2)
同样,伴随推升部件32的位置从Yl移动到Y2而产生的提升板31 下降的量用h2表示。如果将推升部件32位于水平位置时作为基准,设 位于Yl和Y2位置时的角度设为03和0 4,则能用下式表示h2。
h2 = r (sin 0 3 —sin 0 4)
同样,伴随推升部件32的位置从zi移动到Z2而产生的提升板31 下降的量用h3表示。如果将推升部件32位于水平位置时作为基准,设 位于Z1和Z2位置时的角度为0 5和0 6,则能用下式表示h3。
h3 = r (sin0 5 — sin0 6)
上述提升板31下降的量为hl<h2<h3。 g卩,在使升降机构30的 驱动轴36从处于供纸位置的状态向下降方向转动相同的转动角度0的 情况下,薄片体摞S的剩余量越少,提升板31下降的量越少。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驱动提升板31从供纸位置下降到离开位 置的情况下,控制提升板31的下降量,以使得位于离开位置的薄片体摞 S的上面与搓纸辊40的距离不会因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摞S的 剩余量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即,通过控制升降机构30,从而根据由薄片 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检测到的薄片体摞S的剩余量改变离开动作过程中 的驱动轴36的转动量。具体而言,将升降机构30控制为薄片体摞S 的剩余量越少,驱动轴36的转动量越多。
接着,参照图24和图25,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1的薄片 体分开动作进行说明。图2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0的功能框图。 图25是表示利用控制部500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第三实施方式的供纸单元1301的控制部500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 相同,控制升降机构的升降驱动,以在利用侧向暖风机构150吹拂暖风 的动作过程中,使提升板31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此外,控 制部500通过控制升降机构30,根据由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检测到 的薄片体摞S的剩余量改变所述离开动作中的驱动轴36的转动量。
控制部500具备信息输入输出部385、暖风控制部390、升降机构控 制部380以及存储部384。在图24中,在控制部500周围存在的部件与 在图13或图15中说明的相同。
来自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的位置检测信号和剩余量检测信号、 来自第三计时器(计时器)386的第三时间已到信号、来自第四计时器 387的第四时间已到信号、来自打印机主体200中CPU210的盒选择信号 和暖风请求信号等输入到信息输入输出部385。
暖风控制部390根据盒选择信号和暖风请求信号,控制侧向暖风机 构150和上暖风机构140的驱动。暖风控制部390根据这些输入信号, 将驱动侧向暖风机构150和上暖风机构140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 出部385向各单元的驱动电动机(没有图示)等输出。
升降机构控制部380包括下降驱动判断部382和上升驱动判断部 383,根据来自第三计时器386的第三时间已到信号和来自第四计时器 387的第四时间已到信号,控制升降机构30的升降驱动,以使提升板31 进行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离开动作。
下降驱动判断部382根据来自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的位置检测 信号和剩余量检测信号以及来自第三计时器386的第三时间已到信号, 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385向DC 电动机M3输出。上升驱动判断部383根据来自第四计时器387的第四 时间已到信号,将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 385向DC电动机M3输出。
存储部384中存储有第三计时器386的多个第三时间已到值(用于 驱动推升部件32下降的DC电动机M3的驱动时间),所述第三计时器 386的多个第三时间已到值与根据由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检测到的薄片体摞S的量(剩余量)而设定的各下降驱动时间相对应。
如上所述,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能检测出四个等级的薄片体摞
S的剩余量。因此,在存储部384中存储有与所述四个等级的薄片体摞S 的量相对应的四个第三时间已到值。
此外,在存储部384中存储有与供纸速度、所选择的薄片体的尺寸、 材质、模式等相对应的第四计时器387的第四时间已到值、各控制部的 动作程序等。此外,在存储部384中设有临时存储判断结果或其它信息 的存储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DC电动机M3作为推升部件32的驱动 电动机,但代替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使驱动轴36正反转动的步进电动 机(没有图示)。此外,替换DC电动机M3或步进电动机,还可以采用 弹簧等施加作用力装置,通过使推升部件32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使提 升板31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在采用步进电动机的情况下,可以将与薄片体摞S的量相对应的多 个(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是四个)该步进电动机的下降驱动步数存储 在存储部384中。并且,控制部500可以根据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 的检测结果,从存储部384读出与薄片体P的量相对应的所述步进电动 机的下降驱动步数,控制升降机构30的下降驱动,以使该步进电动机转 动所述下降驱动步数。
接着,参照图24和图25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部500的控制动作 进行说明。如果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385输入了来自打印机主体200中 CPU210的盒选择信号,则升降机构控制部380的上升驱动判断部383 根据所述盒选择信号,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 输入输出部385输出到DC电动机M3。由此,开始驱动推升部件32上 升。接着,如果根据来自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的位置检测信号,判 断出提升板31已上升到供纸位置,则上升驱动判断部383停止驱动推升 部件32上升。
在该状态下,由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检测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 薄片体摞S的量(剩余量)(S201)。控制部500根据由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检测到的薄片体P的剩 余量检测信号,识别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P的量(剩余量)属于
所述四个等级中的哪一个等级(S202)。
下降驱动判断部382从存储部384读出与在所述S202中识别的薄片 体P的剩余量相对应的下降驱动时间Tl,使用于计时该下降驱动时间 Tl的第三计时器386 (第三计时器)开始计时。由此,推升部件32开始 下降离开。同时,暖风控制部3卯将用于驱动侧向暖风机构150和上暖 风机构140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385向各单元的驱动电动机 (没有图示)输出(S203)。
下降驱动判断部382根据来自第三计时器386的第三时间已到信号, 判断是否经过了下降驱动时间Tl (S204) 。 g卩,在S204,直到经过下降 驱动时间T1为止,都持续驱动DC电动机M3,由此,继续驱动推升部 件32下降离开。如果根据来自第三计时器386的第三时间已到信号,判 断出经过了下降驱动时间Tl (在S204中为"是"),则下降驱动判断 部382将用于停止推升部件32下降驱动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 385向DC电动机M3输出。由此,结束下降离开驱动(S205)。
如果S205的下降离开驱动结束,则上升驱动判断部383使用于计时 预先设定的下降保持时间T2的第四计时器387开始计时(S206)。接着, 上升驱动判断部383根据来自第四计时器387的第四时间已到信号,判 断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下降保持时间T2 (S207)。第四计时器387持 续计时直到经过下降保持时间T2为止,提升板31都保持在离开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根据第四时间已到信号,判断出经过了下降保持时间T2 (在S207中为"是"),则上升驱动判断部383将用于驱动推升部件 32上升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385输出到DC电动机M3。由此, DC电动机M3运转,开始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S208)。
此后,如果利用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检测到放置在提升板31上 的薄片体摞S的上面到达供纸位置,则上升驱动判断部383将用于停止 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的控制信号通过信息输入输出部385输出到DC电 动机M3,停止驱动推升部件32上升(S209)。并且开始提供位于薄片 体摞S最上层的薄片体P (S210)。如果开始提供薄片体P,则判断是否应再提供一张薄片体P (S211)。在应再提供薄片体P的情况下(S211中为"是"),重复从S201起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需要再提供薄片体P的情况下(S211中为"否"),则结束处理。
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按照由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211检测到的薄片体P的量,控制升降机构30,以改变所述离开动作中的驱动轴36的转动量。由此,可以不管放置在提升板31上的薄片体P (薄片体摞S)的量如何,都能够确保为了稳定地向薄片体之间高效吹入暖风所必需的薄片体摞S的下降量。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纸装置,用于提供薄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薄片体容纳部,容纳由多张薄片体构成的薄片体摞;薄片体放置板,其供纸方向的上游一侧端部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薄片体容纳部内,所述薄片体放置板用于放置所述薄片体摞;搓纸辊,与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抵接,送出该薄片体摞最上面的薄片体;升降机构,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供纸位置为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与所述搓纸辊抵接的位置,所述离开位置为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离开所述搓纸辊的位置;第一暖风机构,向容纳在所述薄片体容纳部中的薄片体摞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一暖风机构进行吹拂暖风的动作过程中,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所述供纸位置与所述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计时器,从所述搓纸辊开始送出薄片体时起,开始计时时间,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一计时器计时到第一规定时间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供纸位置向离开位置下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辊对,设置在供纸方向上比所述搓纸辊更靠向下游一侧,夹持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进行输送,其中,所述第一规定时间被设定为从所述搓纸辊开始送出所述薄片体起到该薄片体到达所述输送辊对所需要的时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开辊对,设置在所述搓纸辊与所述输送辊对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规定时间被设定为从所述搓纸辊开始送出薄片体起到该薄片体通过所述分开辊对之间到达输送辊对所需要的时间。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辊对,设置在供纸方向上比所述搓纸辊更靠向下游一侧,夹持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进行输送;以及前端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在供纸方向上的前端部已经通过所述输送辊对之间的状态;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前端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通过的状态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供纸位置向离开位置下降。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计时器,从完成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下降到所述离开位置时起,开始计时时间,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二计时器计时到第二规定时间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离开位置向供纸位置上升。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辊对,设置在供纸方向上比所述搓纸辊更靠向下游一侧,夹持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进行输送;以及后端检测部,检测由所述搓纸辊送出的薄片体在供纸方向上的后端部已经通过所述输送辊对之间的状态;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后端检测部检测到所述通过的状态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离开位置向供纸位置上升。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速度,设定所述第一规定时间。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薄片体的输送速度,设定所述第二规定时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检测放置在所述薄片体放置板上的薄片体的所述升降机构具有转动轴;以及推升部件,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转动轴上,并且另一端与所述薄片体放置板的底面抵接,推升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其中,所述推升部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使得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所述供纸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根据所述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薄片体的量,改变在进行向所述离开位置移动的动作过程中所述推升部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转动量。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是驱动轴,所述升降机构通过驱动所述驱动轴使所述推升部件转动,以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所述供纸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根据所述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检测到的薄片体的量,改变在进行所述离开动作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轴的转动量。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部,存储与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所述升降机构的下降驱动时间;以及第三计时器,从开始驱动所述薄片体放置板下降起时,开始计时时间;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与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所述下降驱动时间,并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下降驱动动作,以使所述驱动轴转动, 一直到所述第三计时器计时到与所述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下降驱动时间为止。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部,存储与所述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所述步进电动机的下降驱动步数,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使所述驱动轴正反转动的步进电动机,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薄片体剩余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与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所述步进电动机的下降驱动步数,并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下降驱动动作,以使所述步进电动机转动与所述薄片体的量相对应的下降驱动步数。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暖风机构,该第二暖风机构向容纳在所述薄片体容纳部中的薄片体摞的上面吹拂暖风。
15. —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纸装置,用于提供薄片体;以及装置主体,具有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在从所述供纸装置提供的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中,所述供纸装置具有薄片体容纳部,容纳由多张薄片体构成的薄片体摞;薄片体放置板,其供纸方向的上游一侧端部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薄片体容纳部内,所述薄片体放置板用于放置所述薄片体摞;搓纸辊,与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抵接,送出该薄片体摞最上面的薄片体;升降机构,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供纸位置为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与所述搓纸辊抵接的位置,所述离开位置为所述薄片体摞的上面离开所述搓纸辊的位置;第一暖风机构,向容纳在所述薄片体容纳部中的薄片体摞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一暖风机构进行吹 拂暖风的动作过程中,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在所述供纸位置与所述离开 位置之间移动。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计时器,从所述搓纸辊开始送出薄片体时起,开始计时时间, 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一计时器计时到 第一规定时间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供纸位置向离开位置 下降,根据所述装置主体的图像形成速度和薄片体的输送速度其中至少之 一的变化,改变所述第一规定时间。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二计时器,从完成使所述放置板下降到所述离开位置时起,开始 计时时间,其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所述第二计时器计时到 第二规定时间时,使所述薄片体放置板开始从所述离开位置向供纸位置 上升,根据所述装置主体的图像形成速度和薄片体的输送速度其中至少之 一的变化,改变所述第二规定时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供纸装置包括薄片体容纳部,容纳薄片体摞;薄片体放置板,其供纸方向的上游端部以能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在薄片体容纳部内,用于放置薄片体摞;搓纸辊,与薄片体摞的上面抵接,送出薄片体摞最上面的薄片体;升降机构,使薄片体放置板在薄片体摞的上面与搓纸辊抵接的供纸位置和离开搓纸辊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暖风机构,向容纳在薄片体容纳部中的薄片体摞的与供纸方向平行的侧面吹拂暖风;以及控制部,控制升降机构的动作,以在第一暖风机构进行吹拂暖风的动作过程中,使薄片体放置板在供纸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由此,能够实现小型化,且能提高薄片体分开效率。
文档编号B65H3/06GK101643157SQ20091016172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4日
发明者上野康则, 奥村启二, 宫崎昌彦, 杉岛芳雄, 泉地祥男, 白崎晴一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