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263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装载于纸张装载台的纸叠引出纸张并将其送出的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此种供纸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装置。此处,在该供纸装置中并列设置多条吸附输送带,并通过各吸附输送带的吸引孔吸入空气而将纸张吸附于各吸附输送带。而且,使各吸附输送带环行移动来输送纸张。另外,在与各吸附输送带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引导面上设有多条通过各吸附输送带的间隙地朝下方突出的肋。而且,使吸附于各吸附输送带的纸张与各肋抵接而使该纸张弯曲(起伏),在该纸张与下一张纸张之间形成空间,从而使各纸张分离而防止纸张的重叠输送。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平4-358637号公报”然而,在如专利文献I所述那样使纸张与从各吸附输送带之间朝下方突出的各肋抵接而使纸张弯曲的情况下,在已弯曲的纸张与未弯曲的各吸附输送带之间产生间隙。因此,空气从纸张的前端附近向该间隙被吸引,并因该空气的吸引而吸引下一张纸张,即、在纸张的前端附近吸引下一张纸张,该情况成为各纸张的重叠输送的原因。并且,在专利文献I中,各肋的突出长度恒定,吸附于各吸附输送带的表面而与各肋抵接的纸张的弯曲程度也恒定。因此,对于有的种类的纸张而言,吸附于各吸附输送带的表面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不能良好地分离,从而发生纸张的重叠输送。例如,在纸张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各纸张的密合性较高,因此,即便吸附于各吸附输送带的表面的纸张弯曲而在该纸张与下一张纸张之间形成空间,若该空间较小,则各纸张很难分离,从而容易发生纸张的重叠输送。另外,在纸张的保湿量较高、纸张的带电量较多的情况下,各纸张的密合性也较高,因此,若在吸附于各吸附输送带的表面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之间形成的空间较小,则各纸张很难分离,从而容易发生纸张的重叠输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将吸附于纸张输送带的纸张更加可靠地与下一张纸张分离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纸张的重叠输送的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供纸装置是将纸叠装载于纸张装载台并通过纸张输送部件的通气孔吸引空气来将上述纸叠的纸张吸附于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而进行输送的供纸装置,该供纸装置具备对上述纸张输送部件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上述引导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在与上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圆滑地弯曲,并与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的与表面相反的背面滑动接触。在这样的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纸张输送部件的背面与在同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圆滑地弯曲的弯曲部滑动接触,因此,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与弯曲部同样地弯曲,并且吸附于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的纸张也与弯曲部同样地弯曲。因此,在吸附于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而弯曲的纸张与不弯曲的下一张纸张之间形成空间,各纸张分离,从而防止各纸张的重叠输送。另外,由于纸张输送部件以及纸张与弯曲部同样地弯曲,所以在纸张输送部件与纸张之间很难形成间隙,也不会从纸张的前端附近向那样的间隙吸引空气,从而不会发生由在纸张的前端附近吸引空气所引起的重叠输送。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将多个上述纸张输送部件并列设置在与上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多个上述弯曲部并列形成在与上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通过这样设置多个纸张输送部件以及多个弯曲部,从而使各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在多个位置弯曲而使纸张也在多个位置弯曲。由此,在纸张与下一张纸张之间的多个位置形成空间,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各纸张的重叠输送。另外,即便纸张的尺寸较小,纸张也会可靠地弯曲,并在纸张与下一张纸张之间可靠地形成空间,从而防止各纸张的重叠输送。并且,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使上述各弯曲部的配置间隔比上述各纸张输送部件的配置间隔宽。通过这样的条件来抑制各弯曲部的个数而使一个乃至多个纸张输送部件与一个弯曲部滑动接触,从而使各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沿着弯曲部良好地弯曲。其结果是,可将纸张良好地吸附于各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对于上述各弯曲部的与上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而言,上述纸张的中央附近的上述弯曲部的这一宽度比上述纸张的两侧附近的这一宽度宽。由此,在吸附于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的纸张的中央附近形成宽度较宽的弯曲部,在该纸张的中央附近与下一张纸张之间形成宽度较宽的较大的空间,各纸张更加容易分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各纸张的重叠输送。并且,在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中,在上述宽度较宽的上述弯曲部滑动接触有多个上述纸张输送部件。由此,即使弯曲部的宽度较宽,也能够形成沿着弯曲部圆滑地弯曲的、各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对于上述各弯曲部的从谷部到顶部的高度而言,上述纸张的两侧附近的上述弯曲部的这一高度比上述纸张的中央附近的上述弯曲部的这一高度低。由此,吸附于纸张输送部件的装置的中央附近的弯曲部的高度增高,在该纸张的中央附近与下一张纸张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各纸张更加容易分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各纸张的重叠输送。并且,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上述弓I导部具有肋,该肋位于上述各纸张输送部件之间,从上述各纸张输送部件的间隙突出并与上述各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同一平面。通过设置这样的肋,可使各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与肋的端面形成圆滑地连接的、纸张的吸附面,从而能够更加良好地吸附纸张。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在上述弯曲部设有与纸张输送部件的多个通气孔重合并连通的空气吸引口。由此,从纸张输送部件的通气孔向弯曲部的空气吸引口吸引空气。并且,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将通过上述空气吸引口吸引空气的空气吸引路径设置在与上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由此,能够将空气吸引路径设为直线形,从而能够简化空气吸引路径的构造。另外,本发明的供纸装置具备向上述纸叠的前端面吹送空气的空气吹送部。若这样向纸叠的前端面吹送空气,则空气迅速地进入到在吸附于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而弯曲的纸张与不弯曲的下一张纸张之间形成的空间而使各纸张更加容易分离,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各纸张的重叠输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其他供纸装置是通过纸张输送带的通气孔吸入空气从而将纸张吸附于纸张输送带的表面并进行输送的供纸装置,该供纸装置具备曲率设定变更部,其使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表面在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从而改变上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和控制部,其对上述曲率设定变更部进行控制。在这样的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能够使纸张输送带的表面在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还能够改变并控制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从而能够改变吸附于纸张输送带表面的纸张的曲率。因此,在各纸张的密合性较高而各纸张很难分离的情况下,能够增大吸附于纸张输送带表面的纸张的曲率来扩大在该纸张与不直接吸附于纸张输送带的平面状的下一张纸张之间形成的空间,从而提高各纸张的分离性。相反地,在各纸张的密合性较低而各纸张容易分离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吸附于纸张输送带表面的纸张的曲率来缩小该纸张与下一张纸张之间的空间。由此,能够将纸张可靠地分离,从而防止纸张的重叠输送。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纸张的种类、上述纸张的保湿量、以及上述纸张的带电量中的至少一项对上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进行控制。根据纸张的种类,纸张的厚度、刚性、纸重等发生变化,各纸张的密合性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发生或很难发生纸张的重叠输送。另外,各纸张的密合性还根据纸张的保湿量、带电量发生变化,从而容易发生或很难发生纸张的重叠输送。因此,根据纸张的种类、纸张的保湿量、带电量改变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来调节在吸附于纸张输送带表面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大小,无论各纸张的密合性如何改变都能够将各纸张可靠地分离,从而能够防止纸张的重叠输送。并且,本发明的供纸装置具备空气吸引部,该空气吸引部通过上述纸张输送带的通气孔吸入空气,对于上述控制部而言,上述纸张的厚度越薄则越增大上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而减少由上述空气吸引部吸入的空气的吸引量。纸张的厚度越薄则各纸张的密合性越高,越容易发生纸张的重叠输送。因此,纸张的厚度越薄,越增大上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来扩大附着于纸张输送带表面的纸张与下一张纸张之间的空间,从而提高各纸张的分离性。另外,由于纸张的厚度越薄则越容易将纸张吸附于纸张输送带表面,所以能够减少过纸张输送带的通气孔吸引的空气的吸引量。
并且,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上述曲率设定变更部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按压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而使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表面在与上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上述控制部使上述按压部件移位来改变上述按压部件对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的按压量,从而改变上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如果这样改变按压部件对纸张输送带的背面的按压量,则能够改变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上述按压部件对上述纸张输送带所进行的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的下游侧部位进行按压。由于在纸张输送带的背面的下游侧部位将吸附于纸张输送带表面的纸张从下一张纸张吸离并进行输送,所以如果在该下游侧部位将各纸张良好地分离,则能够有效地防止各纸张的重叠输送。例如,本发明的供纸装置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与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滑动接触,上述按压部件通过上述引导部件的开口部按压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上述按压部件为偏心凸轮,利用上述偏心凸轮的周面按压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并通过上述偏心凸轮的周面的移位改变对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的按压量。该情况下,使偏心凸轮旋转而使按压纸张输送带的背面的、偏心凸轮的周面部位移位,从而改变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并且,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对上述偏心凸轮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来改变上述偏心凸轮对上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的按压量,从而调节上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在这样使用偏心凸轮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偏心凸轮的旋转角度能够调节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将多个上述纸张输送带并列设置在与上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利用多个上述按压部分别按压上述各纸张输送带的背面。该情况下,分别改变各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另外,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的纸张在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弯曲。另外,在本发明的供纸装置中,将通过上述各纸张输送带吸引的空气的吸引路径设置在与上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由此,能够将空气吸引路径设为直线形,从而能够简化空气吸引路径的构造。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供纸装置。这样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够实现与上述本发明的供纸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供纸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从斜后方观察卸下纸张引出部后的状态的供纸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斜前上方观察供纸装置的纸张引出部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斜后上方观察纸张引出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从斜后下方观察纸张引出部的立体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供纸装置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沿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供纸装置的吸气管道以及各纸张输送带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沿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吸气管道的引导底板以及各纸张输送带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图11是放大地表示图10的肋以及纸张输送带的剖视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0的吸气管道的引导底板、各纸张输送带、以及记录纸张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沿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变形例的吸气管道的引导底板以及各纸张输送带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供纸装置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沿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供纸装置的吸气管道以及各纸张输送带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沿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吸气管道的引导底板以及各纸张输送带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沿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切断吸气管道以及各纸张输送带并从侧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图18 Ca) 图18 Cd)是示意性地表示各偏心凸轮的周面的突出长度与各纸张输送带的表面的曲率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供纸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20是表示直接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的表面而弯曲的最上层的记录纸张与未直接吸附于该表面且不弯曲的下一张记录纸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供纸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该图像形成装置I大体由原稿读取装置2、打印部11、纸张输送部12、纸张供给部13、以及大容量供纸盒(LCC Large Capacity Cassette) 14 构成。在打印部11中,在利用清洁装置26去除并回收感光鼓21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后,利用带电装置22使感光鼓2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而达到规定的电位,利用激光曝光装置23将感光鼓21表面曝光而在该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装置24将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鼓21表面形成调色剂像。转印辊25与感光鼓21压接,在转印辊25与感光鼓21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将通过纸张输送路径33输送来的记录纸张夹入该夹持区域而进行输送,并且将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然后,将记录纸张夹入定影装置27的加热辊28与加压辊29间并对其加热以及加压,从而将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另一方面,纸张供给部13具备多个供纸盒38。各供纸盒38分别具备用于一张一张地引出并送出记录纸张的拾取辊39等,并向纸张输送部12的纸张输送路径33送出所引出的记录纸张。另外,大容量供纸盒(LCC) 14能够收纳大量记录纸张,并一张一张地引出记录纸张并将其送出至纸张输送部12的纸张输送路径33。该记录纸张通过纸张输送路径33而被输送,经由转印辊25、定影装置27并借助纸张排出辊36而被排出至排纸托盘37。在该纸张输送路径33上配置有对位辊32,其在使记录纸张暂时停止而将记录纸张的前端对齐后,与在感光鼓21与转印辊25间的夹持区域进行的调色剂像的转印时机对应地开始输送记录纸张;输送辊31,其促进记录纸张的输送;以及纸张排出辊36等。另外,在不仅进行对记录纸张的表面的打印还进行对其背面的打印的情况下,切换分支爪35的位置而从纸张排出辊36向反转路径34反向地输送记录纸张,使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反转而将记录纸张再次向对位辊32导向,与对记录纸张的表面的操作相同地、将图像记录并定影在记录纸张的背面,并将记录纸张排出至纸张排出托盘37。接下来,对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上部的原稿读取装置2进行说明。在该原稿读取装置2中,利用铰链(未图示)将原稿输送部42的里侧一边枢支于第一读取部41的里侧一边,通过使原稿输送部42的近前部分上下移动来打开原稿输送部42,从而能够将原稿纸张放置在第一读取部41的稿台玻璃44上。在第一读取部41中,第一扫描单兀45—边沿副扫描方向移动,一边利用光源51照射稿台玻璃44上的原稿纸张表面,并利用第一反射镜52反射该反射光而将该反射光导向第二扫描单兀46。第二扫描单兀46追随第一扫描单兀45而移动,并利用第二反射镜53以及第三反射镜54反射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利用成像透镜47将该反射光在(XD48(Charge Coupled Device :电荷稱合元件)聚光,并利用CCD48读取原稿纸张的图像。另外,在对由原稿输送部42输送的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进行读取的情况下,如图1所不那样、使第一扫描单兀45移动到原稿读取玻璃55下方的读取位置,并根据第一扫描单元45的位置将第二扫描单元46定位。该状态下,利用拾取辊56引出原稿托盘57上的原稿纸张并通过输送路径58输送原稿纸张,利用第一扫描单元45的光源51经由原稿读取玻璃55照射原稿纸张表面,利用第一扫描单兀45以及第二扫描单兀46的各反射镜将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导向成像透镜47,利用CCD48读取原稿纸张的图像,并从原稿排出辊61向原稿排出托盘62排出原稿纸张。另外,内置于原稿输送部42的第二读取部43(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Sensor (CIS))对从第二读取部(CIS) 43的下方通过而向原稿排出托盘62排出的原稿纸张背面进行照射,接受来自原稿纸张背面的反射光并读取原稿纸张背面的图像。将这样利用(XD48以及CIS43读取的原稿纸张的图像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I的激光曝光装置23,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将图像记录于记录纸张,并将该记录纸张作为复印原稿而输出。接下来,对内置于大容量供纸盒14的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71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该供纸装置71装载并收容大量的记录纸张,一张一张地引出记录纸张并将其送出至输送路径33 (图1所示)。图2、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71的俯视图以及主视图。如图2、图3所示,供纸装置71具备外侧筐体72、底板73、配置于外侧筐体72的内侧的纸张装载台74、以及配置于外侧筐体72的一端上侧的纸张引出部75等。纸张装载台74供大量的记录纸张(纸叠)装载,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外侧筐体72的内侧。在纸张装载台74上形成有沿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纸张输送方向)E较长的开口部74a。纸张后端引导件76以能够沿着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E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底板73上,并通过纸张装载台74的开口部74a朝上方突出。其中,将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纸张输送方向)E设为前方,将与引出方向E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在该纸张装载台7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凹处74b,在各凹处74b分别配置有辅助管道77、78。各辅助管道77、78以能够沿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外侧筐体72的两侧,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或者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连动地移动。纸张引出部75具备四根环形的纸张输送带81、架设各纸张输送带81的一组辊82、83、吸排气扇84、吸气管道85、以及排气管道86等。在各纸张输送带81形成有多个通气孔81a,空气从各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通过吸气管道85向吸排气扇84吸引。另外,从吸排气扇84排出的空气通过排气管道86而被引导,并从排气管道86向与引出方向E相反的方向(后方)朝外侧筐体72的内侧被吹出。图4是表示在卸下了纸张引出部75后的状态下从斜后方观察外侧筐体72、底板73、以及纸张装载台74等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各辅助管道77、78的外侧分别设有辅助风扇79、80。各辅助风扇79、80为中空体,并在其内部具有通气路径,将由各辅助风扇79、80吸入的空气分别送入到辅助管道77、78的通气路径,并从各辅助管道77、78的排气口 77a、78a向外侧筐体72的内侧吹出该空气。另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纸张后端引导件76能够沿着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E往复移动,并能够定位在引出方向E上的任意位置。并且,如图2以及图4所示,各辅助管道77、78能够沿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往复移动,并能够定位在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因此,在将纸叠放置于纸张装载台74时,使纸张后端引导件76朝后方移动来扩大纸张后端导向件76与外侧筐体72的抵接板72b之间的距离,另外,使各辅助管道77、78朝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来扩大各辅助管道77、78之间的距离。在该状态下,将纸叠放置于纸张装载台74,然后使纸张后端引导件76朝引出方向E移动,并利用纸张后端引导件76的柱部76a朝引出方向E推压纸叠的后端。由此,使纸叠在纸张装载台74上顺畅地移动,并使纸叠的前端与外侧筐体72的抵接板72b抵接而将纸叠的前端以及后端夹入纸张后端引导件76的柱部76a与外侧筐体72的抵接板72b之间来进行定位。另外,使各辅助管道77、78朝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而将纸叠的两端夹入各辅助管道77、78之间来进行定位。另外,如图4所示,在纸张装载台74的两侧各形成有两片突出片74c,各突出片74c从外侧筐体72的两侧的开口部72a突出。在外侧筐体72的一侧,两根线87与纸张装载台74的一侧的各突出片74连接,各线87悬挂并卷绕于多个从动带轮88而与卷取带轮89连接。另外,在外侧筐体72的另一侧,另外的两根线87也与纸张装载台74的另一侧的各突出片74连接,另外的各线87悬挂并卷绕于其他多个从动带轮88而与其他卷取带轮89连接。将各卷取带轮89固定于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公用的轴91的两端,利用脉冲马达92驱动轴91使之旋转,从而各卷取带轮89旋转,从而将各线87卷绕于各卷取带轮89以及从各卷取带轮89拉出各线87。若利用脉冲马达92驱动轴91使之旋转而使各卷取带轮89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将各线87卷绕于各卷取带轮89,从而纸张装载台74上升;另外,若各卷取带轮89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各线87从各卷取带轮89绕出,从而纸张装载台74下降。另外,由脉冲马达92旋转驱动的卷取带轮89的旋转角度与纸张装载台74的高度为对应关系。因此,通过对脉冲马达92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进行控制,能够对纸张装载台74的高度进行调节设定。接下来,对纸张引出部75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从斜前上方观察纸张引出部75的立体图。另外,图6是表示从斜后上方观察纸张引出部75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从斜后下方观察纸张引出部75的立体图。如图5、图6、图7所示,纸张引出部75具备四条环形的纸张输送带81、架设各纸张输送带81的一组辊82、83、吸排气扇84、吸气管道85、以及排气管道86。吸气管道85为中空体,并在其内部具有沿与引出方向(纸张输送方向)E正交的方向较长的空气吸引路径,吸气管道85的一侧端部85a与吸排气扇84连接,如箭头F所示那样从吸气管道85的空气吸引路径通过一侧端部85a向吸排气扇84的吸气口(未图示)吸引空气。另外,在吸气管道85的前端部85c以及后端部85d,分别形成有凹处85h,在这些凹处85h分别配置有辊82、83,这些辊82、8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于这些凹处85h,在前方的辊82的轴上连接有输送马达93的输出轴。各纸张输送带81架设在各辊82、83间,从吸气管道85的上表面85b稍稍离开,并与吸气管道85的下表面85g接触。并且,在吸气管道85的下表面85g,针对每条纸张输送带81设有与纸张输送带81的多个通气孔81a重合的空气吸引口(图9以及图10所示)。因此,利用输送马达93驱动前方的辊82使之向箭头方向D旋转,后方的辊83从动旋转,且各纸张输送带81向箭头方向D环行移动。另外,利用吸排气扇84吸引吸气管道85内的空气,使空气流入吸气管道85的下表面85g的空气吸引口以及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将记录纸张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并利用各纸张输送带81输送记录纸张。另一方面,排气管道86亦为中空体,并具有沿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较长的通气路径,该排气管道86的一端侧部86a与吸排气扇84连接,如箭头K所不那样从吸排气扇84的排气口(未图示)通过排气管道86的一侧端部86a向排气管道86的通气路径送入空气。另外,在排气管道86的内壁面86d上,形成有与排气管道86的通气路径连通的各排气口 86b。该排气管道86的内壁面86d与外侧筐体72的抵接板72b (图4所示)的外侧面重叠地设置,排气管道86的各排气口 86b经由外侧筐体72的抵接板72b的切口部72c而面对外侧筐体72的内侧。若从吸排气扇84向排气管道86送入空气,则该空气从各排气口 86b向外侧筐体72的内侧后方被吹出。并且,吸气管道85的一侧端部85a以及排气管道86的一侧端部86a均与吸排气扇84连接,另外,吸气管道85的另一侧端部85f以及排气管道86的另一侧端部86c相互连接,由此将吸排气扇84、吸气管道85、以及排气管道86 —体化。在这样的结构的供纸装置71中,如图8的示意性剖视图所示,将纸叠放置于纸张装载台74,并将纸叠夹入纸张后端引导件76的柱部76a与外侧筐体72的抵接板72b之间来进行定位,另外,将纸叠夹入各辅助管道77、78之间来进行定位。然后,利用脉冲马达92使各卷取带轮89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纸张装载台74上升,并将纸叠的最上层的记录纸张定位在规定高度。另外,从各辅助风扇79、80向各辅助管道77、78送入空气,并从各辅助管道77、78的排气口 77a、78a将空气吹送至纸张装载台74上的纸叠的靠近前端两侧端面的上层,从而使空气进入到各记录纸张间,从而使各记录纸张分离。并且,从吸排气扇84向排气管道86送入空气,从排气管道86的各排气孔86b将空气吹送至纸叠的前端面的上层,从而使空气进入到各记录纸张间,从而使各记录纸张分离。由此,纸叠的上层的各记录纸张的密合力减小,容易从纸叠引出记录纸张,并且容易一张一张地引出记录纸张。在该状态下,从吸气管道85向吸排气扇84吸引空气,从而通过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以及吸气管道85的下表面85g的空气吸入口 111、112吸入空气,从而将记录纸张吸引并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同时,利用输送马达93使各辊82、83旋转而使各纸张输送带81环行移动,利用各纸张输送带81朝引出方向E引出记录纸张并向图像形成装置I的输送辊对31输送记录纸张,并通过输送路径33输送记录纸张。而且,若将记录纸张输送至输送辊对31,则暂时停止由吸排气扇84进行的空气的吸引以及由输送马达93驱动的各辊82、83的旋转,并在完成了来自各纸张输送带81的记录纸张的引出后,再次开始由吸排气扇84进行的空气的吸引以及由输送马达93驱动的各辊82、83的旋转而将下一张记录纸张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从而利用各纸张输送带81朝引出方向引出记录纸张并向输送辊对31输送记录纸张。之后同样地反复将记录纸张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利用纸张输送带81朝引出方向E引出记录纸张并进行输送。然而,在供纸装置71中,虽然从各辅助管道77、78的排气口 77a、78a以及排气管道86的各排气孔86b向纸叠的两侧端面以及前端面吹送空气而使各记录纸张分离,但即便如此有时也会产生多张记录纸张保持重叠在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状态地被引出的情况,若对这样的现象置之不理则会发生记录纸张的重叠输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在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纸张输送方向)E正交的方向上弯曲(起伏)。因此,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也同样地弯曲,在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而弯曲的记录纸张与未被直接吸附于该表面因而不弯曲的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形成空间,从而各记录纸张分离。由此防止各记录纸张的重叠输送。另外,由于各纸张输送带81与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同样地弯曲,所以在两者之间不形成间隙,不会产生从记录纸张的前端附近向这样的间隙吸引空气的情况,也不会发生由在记录纸张的前端附近吸引空气所引起的重叠输送。接下来,对用于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在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纸张输送方向)E正交的方向上弯曲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沿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切断吸气管道85以及各纸张输送带81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10是沿与图9相同的方向切断吸气管道85的引导底板102以及各纸张输送带81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吸气管道85的顶板101与引导底板102之间,形成有沿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空气吸引路径103,空气吸引路径103的末端被隔壁104封闭。另外,各纸张输送带81从顶板101的上表面85b稍稍离开,并与引导底板102的下表面85g接触。在引导底板102的下表面85g形成有五条沿引出方向E延伸的肋105a 105e,这些肋105a 105e朝下方突出,各肋105a 105e的间隔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宽度大致相同,在各肋105a 105e之间配置并夹设有各纸张输送带81。在一端侧的肋105a与肋105b间,引导底板102的下表面85g形成为大致朝下方突出的圆滑的弯曲面106。另外,在另一端侧的肋105e与肋105d间,引导底板102的下表面85g也形成为大致朝下方突出的圆滑的弯曲面107。此外,各弯曲面106、107均形成为在弯曲面两侧附近为平坦面或者稍稍凹陷的面,但各弯曲面106、107整体大致朝下方突出。并且,在靠近中央的三条肋105b、105c、105d的范围内,引导底板102的下表面85g形成为朝上方凹陷的圆滑的弯曲面108。各纸张输送带81具有弹性,在架设于各辊82、83间的状态下,各纸张输送带81与吸气管道85的下表面85g (各弯曲面106、107、108)压接。因此,各纸张输送带81沿着各弯曲面106、107、108变形,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沿着各弯曲面106、107、108弯曲。另外,在两侧的各弯曲面106、107分别形成有多个空气吸引口 111,在中央的弯曲面108也形成有多个空气吸引口 112、113。各空气吸引口 111、112、113的形成区域的宽度比各纸张输送带81的宽度窄,利用各纸张输送带81覆盖各空气吸引口 111、112、113。并且,各空气吸引口 111、112、113均与纸张输送带81的多个通气孔81a重合。因此,在纸张输送带81环行移动的状态下,能够通过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以及空气吸引口 111、112,113向吸气管道85的空气吸引路径103吸引空气。此外,不仅在各弯曲面106 108,还在各肋105b、105c、105d补充设置有较小的空气吸引孔114。另外,如图11中放大地表示的那样,各肋105a 105e的高度hr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厚度hb大致相等,各肋105a 105e的朝向下方的端面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为同一平面,各肋105a 105e的端面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形成连续的圆滑的弯曲面。另外,如图9所示,两侧的各弯曲面106、107的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2(=33mm)比纸张输送带81的宽度略窄,一条纸张输送带81分别与这些弯曲面106、107滑动接触。并且,中央的弯曲面108的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的宽度wl (=115mm)比纸张输送带81的宽度的两倍的长度更宽,两条纸张输送带81与该弯曲面108滑动接触。S卩,各弯曲面106 108的平均的配置间隔(间距)比各纸张输送带81的配置间隔(间距)宽,由此可抑制各弯曲面106 108的个数,使一条乃至多条纸张输送带81相对于一个弯曲面滑动接触。另外,如图10所示,两侧的各弯曲面106、107的从谷部到顶部的高度h2(=2mm)t匕中央的弯曲面108的从谷部到顶部的高度hi (=3mm)低。由此可抑制两侧的各弯曲面106、107的曲率,即便只有一条纸张输送带81,纸张输送带81也会沿着各弯曲面106、107良好地弯曲。另外,由于两条纸张输送带81与中央的弯曲面108滑动接触,所以能够形成沿着中央的弯曲面108圆滑地弯曲的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其结果,所有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沿着弯曲面良好地弯曲,能够容易地将记录纸张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在这样的结构中,若如图12的剖视图所示那样、从吸气管道85向吸排气扇84吸引空气从而空气通过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以及吸气管道85的各空气吸引口 111、112,113以及肋的空气吸引口 114被吸入,则将记录纸张Pal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从而使记录纸张Pal沿着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弯曲(起伏)。因此,即便多张记录纸张Pal、Pa2保持重叠的状态而被吸起至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也会在直接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而弯曲的最上层的记录纸张Pal与未被直接吸附于该表面因而不弯曲的下一张记录纸张Pa2之间形成空间。特别是由于中央的弯曲面108的宽度较宽其高度也较高,所以在吸附于沿着弯曲面108弯曲的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的中央附近会形成宽度较宽且较高的弯曲面,并在该记录纸张的中央附近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形成宽度较大的空间。在该状态下,若从排气管道86的各排气孔86b向纸叠的前端面的上层吹送空气,则该空气迅速地进入到在各记录纸张Pal、Pa2之间形成的空间,从而使记录纸张Pa2迅速地从记录纸张Pal离开。特别是大量的空气进入到在记录纸张Pal的中央附近与下一张记录纸张Pa2之间形成的较大的空间,从而使各记录纸张Pal、Pa2立刻从中央分离。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各记录纸张Pal、Pa2的重叠输送。另外,各纸张输送带81与三个弯曲面106 108对应地在三个位置弯曲,最上层的记录纸张Pal也在三个位置弯曲,在记录纸张Pal与下一张记录纸张Pa2之间形成多个空间,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各记录纸张Pal、Pa2的重叠输送。并且,即便记录纸张的尺寸较小,记录纸张也会至少沿着一个弯曲面107弯曲,从而可靠地形成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因此可防止各记录纸张的重叠输送。另外,由于各纸张输送带81以及记录纸张Pal与各弯曲面106 108同样地弯曲,所以在各纸张输送带81与记录纸张Pal之间不形成间隙,也不会出现从记录纸张Pal的前端附近向这样的间隙吸引空气的情况,从而不会发生由在记录纸张Pal的前端附近吸引空气所引起的重叠输送。另外,由于将各肋105b 105d配置于各纸张输送带81之间,并使各肋105a 105e的端面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形成连续的圆滑的弯曲面,所以能够更好地吸附记录纸张Pal。并且,通过配置各肋105lTl05d,从而很难从记录纸张Pal的前端附近向与各纸张输送带81之间的间隙吸引空气,由此也可防止发生由在记录纸张Pal的前端附近吸引空气所引起的重叠输送。图13是表示沿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切断变形例的吸气管道85的引导底板102A以及各纸张输送带81、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此外,在图13中,对实现与图9以及图10同样的作用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该变形例的吸气管道85A中,在引导底板102A的下表面85g形成有五条沿引出方向E延伸的肋105a 105e,在各肋105a 105e之间配置并夹设有各纸张输送带81。另外,在各肋105a 105e之间,引导底板102A的下表面85g形成为朝下方突出的圆滑的弯曲面121,各肋105a 105e之间的四个弯曲面121形状相同且尺寸相同。各纸张输送带81与各弯曲面121压接而变形,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沿着各弯曲面121弯曲。另外,在各弯曲面121分别形成有空气吸引口 122,并利用各纸张输送带81覆盖各空气吸引口 122。各空气吸引口 122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多个通气孔81a重合。另外,各肋105a 105e的高度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厚度大致相等,各肋105a 105e的端面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为同一平面,各肋105a 105e的端面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形成连续的圆滑的弯曲面。同样在这样的结构中,若通过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以及吸气管道85的各空气吸引口 122吸入空气,则将记录纸张Pal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从而记录纸张Pal沿着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弯曲(起伏)。因此,在直接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而弯曲的记录纸张Pal与未被直接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因而不弯曲的下一张记录纸张Pa2之间形成空间,各记录纸张Pal、Pa2分离。另外,将来自各辅助管道77、78的排气口 77a、78a以及排气管道86的各排气孔86b的空气迅速吹入各记录纸张之间,从而记录纸张Pa2从记录纸张Pal分离。由此可防止各记录纸张Pal、Pa2的重叠输送。另外,各纸张输送带81与四个弯曲面121对应地在四个位置弯曲,记录纸张Pal也在四个位置弯曲,在记录纸张Pal与下一张记录纸张Pa2之间的四个位置形成空间,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各记录纸张Pal、Pa2的重叠输送。另外,即便记录纸张的尺寸较小,记录纸张也会沿着至少一个弯曲面121弯曲,可靠地形成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从而防止记录纸张的重叠输送。另外,由于各纸张输送带81以及记录纸张Pal与各弯曲面121同样地弯曲,所以在各纸张输送带81与记录纸张Pal之间不形成间隙,也不会产生从记录纸张Pal的前端附近向这样的间隙吸引空气的情况,从而不会发生由在记录纸张Pal的前端附近吸引空气所引起的重叠输送。另外,由于将各肋105b 105d配置于各纸张输送带81之间,并使各肋105a 105e的端面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形成连续的圆滑的弯曲面,所以能够更好地吸附记录纸张Pal。并且,通过配置各肋105lTl05d,从而不会从记录纸张Pal的前端附近向与各纸张输送带81之间的间隙吸引空气,由此也可防止发生由在记录纸张Pal的前端附近吸引空气所引起的重叠输送。另外,由于各弯曲面121的中央部分朝下方(外方向)突出,所以与各弯曲面121滑动接触的各纸张输送带81欲向各弯曲面121的中央附近移动且很难脱落。相反地,在各弯曲面121的中央部分朝内方向凹陷的情况下,与各弯曲面121滑动接触的各纸张输送带81欲向各弯曲面121的端部移动且容易脱落。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各肋105lTl05d配置于各纸张输送带81之间,但也可以省略各肋105lTl05d并缩窄各纸张输送带81之间的间隙。另外,虽然使纸张装载台74升降,但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各纸张输送带81升降,或是使纸张装载台74以及各纸张输送带81升降。[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I中,对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为固定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在供纸装置中,输送的记录纸张的厚度越薄,则各记录纸张的密合性越高,越容易发生记录纸张的重叠输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能够以记录纸张的厚度越薄则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越大的方式调整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的供纸装置中,将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加大,提高各记录纸张的分离性而使各记录纸张良好地分离,从而防止记录纸张的重叠输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2中,根据记录纸张的厚度对来自各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的空气的吸引量进行调节,从而将记录纸张良好地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以使记录纸张弯曲而不受记录纸张的厚度所影响。由此,能够在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可靠地形成空间而使各记录纸张良好地分离。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所适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以及供纸装置的基本结构例与在实施方式I中参照图f图7进行说明的结构例相同,故在此处省略详细的说明。以下,参照图14 图20对与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供纸装置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r图20中,对实现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作用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中,对用于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在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纸张输送方向)E正交的方向上弯曲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纸装置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沿与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切断吸气管道85以及各纸张输送带81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另外,图16是表示沿与图15相同的方向切断吸气管道85以及各纸张输送带81并从前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并且,图17是表示沿记录纸张的引出方向E切断吸气管道85以及各纸张输送带81并从侧方进行观察的剖视图。如图15 图17所示,在吸气管道85的顶板101与引导底板102之间,形成有沿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空气吸引路径103,空气吸引路径103的末端被隔壁104封闭。顶板101的上表面85b以及引导底板102的下表面85g为大致平面状。在引导底板102的下表面85g形成有五条沿引出方向E延伸的肋105a 105e,这些肋105a 105e朝下方突出,各肋105a 105e的间隔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宽度大致相同,在各肋105a 105e之间配置并夹设有各纸张输送带81。另外,在引导底板102形成有在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上并列的各空气吸引口 94,各空气吸引口 94位于各肋105a 105e之间,利用各纸张输送带81覆盖各空气吸引口 94。在引导底板102的比肋105a更靠外侧的部位突设有轴承131,利用该轴承131与形成于隔壁104的轴孔(未图示)对旋转轴132的两端以使其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在该旋转轴132上沿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并列地固定有四个偏心凸轮133,各偏心凸轮133配置于引导底板102的各空气吸引口 94的部位。另外,在隔壁104的外侧且是在旋转轴132的一端固定有驱动齿轮134,在凸轮马达135的输出轴固定的小齿轮136与该驱动齿轮134啮合。若凸轮马达135旋转,则小齿轮136以及驱动齿轮134旋转,从而旋转轴132以及各偏心凸轮133旋转。伴随着各偏心凸轮133的旋转,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从引导底板102的各空气吸引口 94突出的突出长度m发生变化。另外,凸轮马达135的旋转角度与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为对应关系。因此,通过对凸轮马达135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能够改变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例如在OmnT几mm的范围内对各偏心凸轮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进行调节设定。另外,由于对各偏心凸轮133的直径、偏心量、以及偏心方向进行相同设定,所以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总是相同而不受各偏心凸轮133的旋转角度所影响。
各纸张输送带81具有弹性,架设在各辊82、83间,并与吸气管道85的平面状的下表面85g以及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接触。因此,如图18 (a)所示,在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为Omm时,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只是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背面接触,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维持为平面状。另外,如图18 (b)、18 (c)、18 (d)所示,若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比Omm长,则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按压各纸张输送带81的背面而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在与引出方向E正交的方向上弯曲,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与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对应地发生变化。并且,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越长,则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越大。因此,对凸轮马达135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来改变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由此既能够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形成为平面状,还能够对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进行调节控制。在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形成为平面状的状态下,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形成为平面状。另外,在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弯曲的状态下,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弯曲(起伏),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与记录纸张的曲率大致相同。另外,如图17所示,各偏心凸轮133对各纸张输送带81的背面的、引出方向E的下游侧部位进行按压。因此,利用各偏心凸轮133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下游侧部位弯曲。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I以及供纸装置7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该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9中,控制部141对图像形成装置I以及供纸装置71等综合地进行控制,该控制部141由CPU、RAM、ROM、各种接口等构成。输入操作部142例如具备多个操作键、液晶显示装置、以及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重叠的触摸面板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上显示图像形成装置I的操作指导等、向控制部141输出通过对各操作键等进行操作而输入并指示的数据等。存储器143例如是硬盘装置(HDD),存储各种数据、程序。图像处理部144对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在这样的结构中,例如控制部141利用原稿读取装置2读取原稿纸张的图像,将表示原稿纸张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存储部143,并利用图像处理部144对存储器143内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打印部11将由存储器143内的图像数据表示的原稿纸张的图像记录于记录纸张。另外,若通过对输入操作部142进行操作来选择并指示纸张供给部13,则控制部141响应该指示而对纸张供给部13进行控制,从纸张供给部13向打印部11供给记录纸张,并将原稿的图像记录于该记录纸张。或者,若通过对输入操作部142进行操作来选择并指示大容量供纸盒14,则控制部141对大容量供纸盒14的供纸装置71中的各马达、风扇等进行控制,从而从供纸装置71向打印部11供给记录纸张,并将原稿的图像记录于该记录纸张。并且,能够通过对输入操作部142进行操作从而输入在大容量供纸盒14中收纳的记录纸张的厚度,并将该记录纸张的厚度存储于存储器143。例如,在输入操作部142的屏幕上显示“薄纸”、“普通纸”、以及“厚纸”,通过对输入操作部142进行操作而选择“薄纸”、“普通纸”、以及“厚纸”中的任意一项并将选择结果存储于存储器143。该“薄纸”、“普通纸”、以及“厚纸”中的任意一项即记录纸张的厚度如后述那样被用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的调节控制、来自各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的空气吸引量的调节控制。接下来,对供纸装置71的供纸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4所示将纸叠放置于纸张装载台74并将纸叠夹入纸张后端导向件76的柱部76a与外侧筐体72的抵接板72b之间来进行定位,另外,将纸叠夹入各辅助管道77、78之间来进行定位。在收容该纸叠时,使用者对图19的输入操作部142进行操作而输入在大容量供纸盒14中收纳的记录纸张的厚度(“薄纸”、“普通纸”、以及“厚纸”中的任意一项),并将记录纸张的厚度存储于存储器143。控制部141从存储器143读出记录纸张的厚度,驱动凸轮马达135使之旋转并对凸轮马达135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改变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来对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进行调节控制。此处,在作为收纳于大容量供纸盒14的记录纸张的厚度而将“薄纸”存储于存储器143的情况下,将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设定为最长的长度mx而增大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图18(d)的状态)。另外,在作为记录纸张的厚度而将“普通纸”存储于存储器143的情况下,将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设定为中等程度大小的长度mm而将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设为中等程度大小(图18 (c)的状态)。并且,在作为记录纸张的厚度而将“厚纸”存储于存储器143的情况下,将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设定为最短的长度ms而减小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图18 (b)的状态)。其中,存在Omm <长度ms <长度mm <长度mx的关系。在这样根据收纳于大容量供纸盒14的记录纸张的厚度对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进行调节设定后,控制部141驱动供纸装置71的脉冲马达92使其旋转,利用脉冲马达92使各卷取带轮98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使纸张装载台74上升,并将纸叠的最上层的记录纸张定位在规定高度。例如,驱动脉冲马达92使之旋转而使纸张装载台74上升,直到通过设于纸张后端引导件76的头部76b的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纸叠的最上层的记录纸张。另外,控制部141驱动供纸装置71的各辅助风扇79、80使其旋转,从各辅助风扇79,80向各辅助管道77、78送入空气,将空气从各辅助管道77、78的排气口 77a、78a吹送至纸张装载台74上的纸叠的靠近前端的两侧端面而使空气进入到各记录纸张间,从而使各记录纸张分离。并且,控制部141驱动供纸装置71的吸排气扇84使其旋转而从吸排气扇84向排气管道86送入空气,将空气从排气管道86的各排气孔86b吹送至纸叠的前端面而使空气进入到各记录纸张间,从而使各记录纸张分离。而且,从吸气管道85向吸排气扇84吸引空气而通过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以及吸气管道85的下表面85g的空气吸引口 94吸入空气,并且,使各辊82、83旋转而使各纸张输送带81环行移动,将记录纸张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并利用各纸张输送带81朝引出方向E引出并输送记录纸张。此时,控制部141根据记录纸张的厚度对吸排气扇84的转速进行控制,对基于吸排气扇84的空气的吸引量(以及排气量)进行调节设定。例如,在作为记录纸张的厚度而将“薄纸”存储于存储器143的情况下,将基于吸排气扇84的空气的吸引量设定为较少。薄纸的记录纸张轻且柔软。因此,即便将来自各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的空气的吸引量设定为较少,也能够将记录纸张良好地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从而使记录纸张沿着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充分地弯曲。而且,在记录纸张为“薄纸”的情况下,将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设定为最长的长度mx而增大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图18 Cd)的状态),因此,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扩大。因此,虽然记录纸张为“薄纸”且各记录纸张的密合性较高,各记录纸张也会良好地分离。另外,在作为记录纸张的厚度而将“普通纸”存储于存储器143的情况下,将基于吸排气扇84的空气的吸引量设定为中等程度。普通纸的记录纸张的重量以及刚性均为中等程度。因此,通过将来自各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的空气的吸引量设定为中等程度,从而将记录纸张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而使该记录纸张弯曲。而且,在记录纸张为“普通纸”的情况下,将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设定为中等程度的长度_而将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设为中等程度大小(图18 (c)的状态),因此,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变成中等程度大小,从而各记录纸张良好地分离。并且,在作为记录纸张的厚度而将“厚纸”存储于存储器143的情况下,将基于吸排气扇84的空气的吸引量设定为较多。厚纸的记录纸张重且刚性较高。因此,需要通过将来自各纸张输送带81的各通气孔81a的空气的吸引量设定为较多来将记录纸张可靠地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而使该记录纸张弯曲。而且,在记录纸张为“厚纸”的情况下,将各偏心凸轮13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设定为最短的长度ms而减小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图18 (b)的状态),因此,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缩小,但由于记录纸张为厚纸且各记录纸张的密合性较低,所以各记录纸张良好地分离。图20是表示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的剖视图。如图20所示,即便多张记录纸张Pal、Pa2在重叠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状态下被吸起,也会在直接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而弯曲的最上层的记录纸张Pal与未被直接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平面状的下一张记录纸张Pa2之间形成空间,从而使各记录纸张Pal、Pa2分离。另外,来自各辅助管道77、78的排气口 77a、78a以及排气管道86的各排气孔86b的空气迅速地被吹入到各记录纸张Pal、Pa2之间,从而记录纸张Pa2从记录纸张Pal可靠地分离。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各记录纸张Pal、Pa2的重叠输送。另外,最上层的记录纸张Pal沿着各纸张输送带81的弯曲面在四个位置弯曲,从而在记录纸张Pal与下一张记录纸张Pa2之间形成四个空间,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各记录纸张Pal、Pa2的重叠输送。另外,即便记录纸张Pal、Pa2的尺寸较小,记录纸张Pal也至少沿着一个弯曲面弯曲,从而在记录纸张Pal与下一张记录纸张Pa2之间可靠地形成空间,因此可防止各记录纸张Pal、Pa2的重叠输送。并且,为了在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下游侧部位将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从下一张记录纸张抽离而进行输送,而如图17所示那样、利用各偏心凸轮133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下游侧部位弯曲,从而使各记录纸张在该下游侧部位良好地分离,由此有效地防止记录纸张的重叠输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71中,根据记录纸张的厚度改变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并且根据记录纸张的厚度调节基于吸排气扇84的空气的吸引量,因此,无论记录纸张的厚度如何都能够将记录纸张良好地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而使记录纸张适当地弯曲,并在该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形成空间而使各记录纸张良好地分离,从而防止各记录纸张的重叠输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记录纸张的厚度改变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基于吸排气扇84的空气的吸引量,但根据记录纸张的刚性、纸重改变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基于吸排气扇84的空气的吸引量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是因为记录纸张的厚度、刚性、以及纸重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例如,存在若记录纸张较薄则刚性以及纸重较小、若记录纸张增厚则刚性以及纸重较大的趋势。另外,虽然作为记录纸张的厚度而例示了“薄纸”、“普通纸”、以及“厚纸”,但也可以将记录纸张的厚度划分为两种或四种以上。另外,还可以构成为在暂时设定为“薄纸”、“普通纸”、“厚纸”后,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对厚度进行微调,并与此对应地对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进行微调。另外,还可以利用传感器检测记录纸张的保湿量,并根据该保湿量改变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这是因为如下原因,即,若记录纸张的保湿量增大,则记录纸张像薄纸那样容易弯曲且各记录纸张的密合性增高,因此需要扩大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来提高各记录纸张的分离性,另外,若记录纸张的保湿量减小,则记录纸张像厚纸那样很难弯曲且各记录纸张的密合性降低,因此即便不扩大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各记录纸张也会分离。并且,还可以利用传感器检测记录纸张的带电量(静电的带电量),并根据该带电量改变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这是由于如下原因,即,若记录纸张的带电量较多,则各记录纸张的密合性增高,因此需要扩大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另外,若记录纸张的带电量较少,则各记录纸张的密合性降低,因此无需扩大该记录纸张与下一张记录纸张之间的空间。另外,虽然无论各偏心凸轮113的旋转角度多大,都使各偏心凸轮113的周面的突出长度m总是相同而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总是相同,但是也可以改变各偏心凸轮133的形状或错开各偏心凸轮133的相位,来对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的曲率分别进行调节。另外,虽然利用各偏心凸轮133按压各纸张输送带81的背面而使各纸张输送带81的表面弯曲,但也可以利用其他按压部件按压各纸张输送带81的背面。例如,能够使用螺旋杆等按压纸张输送带81的背面。并且,还可以根据记录纸张的厚度等而通过手动控制(操作)来使偏心凸轮、按压部件移位。 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主要特征地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而并非限定性地进行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表示,而不局限于说明书全文。并且,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相同范围的变形、变化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纸装置,是将纸叠装载于纸张装载台并通过纸张输送部件的通气孔吸引空气来将所述纸叠的纸张吸附于所述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而进行输送的供纸装置,该供纸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纸张输送部件进行引导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在与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圆滑地弯曲,并与所述纸张输送部件的与表面相反的背面滑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所述纸张输送部件并列设置在与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多个所述弯曲部并列形成在与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各弯曲部的配置间隔比所述各纸张输送部件的配置间隔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各弯曲部在与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而言,所述纸张的中央附近的所述弯曲部的这一宽度比所述纸张的两侧附近的所述弯曲部的这一宽度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较宽的所述弯曲部,滑动接触有多个所述纸张输送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各弯曲部的从谷部到 顶部的高度而言,所述纸张的两侧附近的所述弯曲部的这一高度比所述纸张的中央附近的所述弯曲部的这一高度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具有肋,该肋位于所述各纸张输送部件之间,从所述各纸张输送部件的间隙突出并与所述各纸张输送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同一平面。
8.一种供纸装置,是通过纸张输送带的通气孔吸入空气从而将纸张吸附于纸张输送带的表面并进行输送的供纸装置,该供纸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曲率设定变更部,其使所述纸张输送带的表面在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从而改变所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和控制部,其对所述曲率设定变更部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曲率设定变更部进行控制,该曲率设定变更部根据所述纸张的种类、所述纸张的保湿量、以及所述纸张的带电量中的至少一项改变所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纸装置具备空气吸引部,该空气吸引部通过所述纸张输送带的通气孔吸入空气,对于所述控制部而言,所述纸张的厚度越薄则越增大所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并减少基于所述空气吸引部的空气的吸引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率设定变更部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按压所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而使所述纸张输送带的表面在与所述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弯曲,所述控制部使上所述按压部件移位来改变所述按压部件对所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的按压量,从而改变所述纸张输送带表面的曲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对所述纸张输送带所进行的纸张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的下游侧部位进行按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纸装置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与所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滑动接触,所述按压部件通过所述引导部件的开口部按压所述纸张输送带的背面。
14.一种图像形成 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f 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纸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纸装置以及具备该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若通过纸张输送带的各通气孔以及吸气管道的各空气吸引口吸入空气,则将记录纸张吸附于各纸张输送带的表面而使记录纸张沿着各纸张输送带的表面弯曲(起伏)。
文档编号B65H3/46GK103072832SQ20121041157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辻优, 深田泰章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