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030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每个轮对A包括一个车轴Al和两个车轮A2,车轮分别位于车轴的两侧,辗钢轮轮 对包装装置是用于将多个轮对包装在一起,以方便轮对的放置、运输。 上述相关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是框架式结构,并是靠钢材的焊接性能实现相连
补偿钢材抗弯抗压的平行平面的轴向位移和角度变化,尽管能满足轮对包装要求,但由于
钢材连接关节的特点,设计所需的空间尺寸较大,包装结构重量大,抗扭性能差,不利于轮
对包装,给其它相关零件的设计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其使得轮对的拆装不便,不利于长途
运输,轮对包装的数量受限制,也容易碰伤产品,其制造成本也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能减小包装结构设计空
间,降低成本,提高包装结构的牢固稳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包括 两组平行放置的钢带组,每组钢带组包括两个呈U形的钢带,其中一个钢带在纵
向上具有第一容置空间,另一个钢带在纵向上具有第二容置空间,两组钢带组的第一、二容
置空间分别相互对应放置; 两个下木垛,其中一个下木垛贯穿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另一个下木垛贯穿在 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两个中木垛,每个中木垛均对应放置在所述下木垛的上方; 两个上木垛,每个上木垛均对应放置在所述中木垛的上方; 每个所述中、下木垛之间具有多个轮对定位座,每个所述中、上木垛之间具有一个 以上的所述轮对定位座,各组所述钢带组中的轮对定位座相互对应,在每个所述钢带组的 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压板组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轮对在其相同一侧的相邻轮辋之间的单侧面设有夹 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子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设有多个沿周 向分布的夹爪和一个螺母,所述螺母位于夹爪的外侧;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设有夹棍。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轮对的轴颈外侧安装有轴颈保护套,所述轴颈保护套 通过尼龙螺栓与轴颈螺纹连接,所述轴颈保护套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中木垛包括第一中木垛和第二中木垛,每个第一 中木垛均对应放置在所述下木垛上方,每个第二中木垛均对应放置在第一中木垛上方,每个所述上木垛均对应放置在第一中木垛上方;所述第一、二中木垛之间设有多个所述轮对定位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钢带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螺栓,每个上述压板组件包括一个吊环压板,所述吊环压板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上木垛的上方,所述连杆螺栓穿过所述吊环压板,并通过螺母锁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还包括两个底部固定座,每组钢带组分别固定连接在该底部固定座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组所述钢带组的两个钢带之间连接有一个支撑筋板。[002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其每个轮对定位座均可放置一个轮对,其结构简单而牢固,使用安全可靠而方便,以最少的材料达到包装最多的数量,易装易拆且效率高。可用于汽车运输,火车运输和装入集装箱船运。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配合五个轮对的主视示意图;[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配合五个轮对的侧视示意图;[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带组的主视示意图;[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钢带组的侧视示意图;[0027]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子的主视示意图;[0028]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子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轴颈保护套与轴颈的配合的半剖示意图;[0030] 图8是沿图7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配合八个轮对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未示出夹子;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配合八个轮对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未示出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配合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包括两组平行放置的钢带组1,两个下木垛2,两个中木垛3和两个上木垛4。每组钢带组1包括两个呈U形的钢带ll,其中一个钢带在纵向上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2,另一个钢带在纵向上具有第二容置空间13,两组钢带组1的第一、二容置空间12、 13分别相互对应放置。两个下木垛2中的其中 一个贯穿在第一容置空间12内,另一个下木垛贯穿在第二容置空间13内,S卩,下木垛2横 跨在两组钢带组1之间。每个中木垛3均对应放置在下木垛2的上方;每个上木垛4均对 应放置在中木垛3的上方。每个中、下木垛3、4之间具有多个轮对定位座5,每个中、上木垛 3、2之间具有一个以上的轮对定位座5,两组钢带组1中的轮对定位座5相互对应,在每组 钢带组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压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轮对定位座5均可放置一个轮对,其结构简单而牢固, 使用安全可靠而方便,以最少的材料达到包装最多的数量,易装易拆且效率高。其中,各木 垛可为樟子松木垛。 配合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轮对在其相同一侧的相 邻轮辋之间的单侧面设有夹子9,夹子9包括连接轴91,连接轴91的第一端设有多个沿周 向分布的夹爪92和一个螺母93,螺母93位于夹爪92的外侧;连接轴91的第二端设有夹 棍94。在使用时,将夹棍94从包装好的同一侧轮对的穿过而位于这一侧轮对的轮辋面的内 侧,夹爪92则位于轮辋面的外侧,并使每个夹爪92对应各轮对最外侧的轮辋面,拧紧螺母 93,则可将同一侧轮对进行锁紧。其中,本实施例中最外侧的轮辋面为三个(从图l所示), 所对应的夹爪92为三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夹爪92应根据所需夹设的轮对而决定,夹爪92 沿周向分布的位置应与轮对的最外侧的轮辋面对应。 配合图7和图8所示,所述轮对A的轴颈外侧安装有轴颈保护套8,所述轴颈保护 套8通过尼龙螺栓与轴颈螺纹连接,轴颈保护套8可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其可防止轮对两 端的轴颈的磕碰,从而起到保护轴颈的作用,保护轮对A在运输时不会被碰坏或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中木垛3包括第一中木垛31和第二中木垛 32,每个第一中木垛31均对应放置在下木垛2上方,每个第二中木垛31均对应放置在第一 中木垛31上方,每个上木垛4均对应放置在第一中木垛31上方;所述第一、二中木垛31、 32之间设有多个轮对定位座5。其中,各木垛2、3、4均呈长方体,各木垛的厚度与第一、二 容置空间12、13的宽度相当,以方便且稳固地将各木垛放入第一、二容置空间12、13。 具体而言,所述下木垛、第一中木垛2、31之间具有二个轮对定位座5,所述第一、 二中木垛31、32之间具有二个轮对定位座5,所述第二中木垛、上木垛32、4之间具有一个轮 对定位座5。进一步而言,每个下木垛2的顶部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有二个平行的下圆弧 孔,下圆弧孔的直径以小于轮对A的车轴直径为佳,以使轮对A能更好地被卡固在轮对定位 座5中,轮对不会摇晃;每个第一中木垛31的底部亦设有二个圆弧孔。位于钢带组1同一 侧的下木垛2的二个下圆弧孔与第一中木垛的二个圆弧孔之间分别相互对应,以卡设轮对 A的车轴。两侧的钢带组1中的下木垛2的二个下圆弧孔与第一中木垛的二个圆弧孔对应 配合,构成二个轮对定位座5。另外,对于第一、二中木垛之间以及第二中木垛与上木垛之间 的轮对定位座5的形成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配合图9、10所示,所述下木垛、第一中木 垛2、31之间具有三个轮对定位座5,所述第一、二中木垛31、32之间具有二个轮对定位座 5,所述第二中木垛、上木垛32、4之间具有三个轮对定位座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组钢带组l的两个钢带ll之间连接的一个支撑 筋板14,即两个钢带11通过支撑筋板14组成一体,由此可限制钢带11的轴向位移和角度变化控制其自由度;其中,支撑筋板14可由角钢制成。 每个钢带1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螺栓15,上述压板组件穿过连杆螺栓15以将各木垛进行固定。每个压板组件包括一个吊环压板61,所述吊环压板61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上木垛4的上方,在吊环压板61上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连杆螺栓15从贯通孔中穿过吊环压板61,并通过螺母锁紧,从而将安装有轮对A的各木垛固定住。也就是说,上述各木垛安装后,上木垛2的上端部应处于连杆螺栓15的位置,如此吊环压板61才能将各木垛压紧。吊环压板61上有吊环,便于吊车等工具进行吊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还包括两个底部固定座7,使得每组钢带组1分别固定连接在该底部固定座7上。具体而言,每个底部固定座7包括一个由槽钢组成的基座,所述基座上安装有垫板,每组钢带组1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所述垫板上。 在安装使用时,摆放好两组钢带组1,使其第一、二容置空间12、13分别相互对应,其中每组钢带组1的钢带11之间的距离是根据轮对A的内侧距来决定的;将其中一个下木垛2贯穿在两个第一容置空间12内,另一个下木垛2贯穿在两个第二容置空间13内,且两个下木垛2相互对应;将三个轮对A依次放入相互对应的三个下木垛3的下圆弧孔上,并使轮对A的车轮位于下木垛3的外侧;将两个第一中木垛31分别放入第一、二容置空间12、13内,并与两个下木垛2分别对应,以夹住第一层(最下层)的轮对A;再将两个轮对A对应放入两个第一中木垛51的顶部,此处为第二层轮对A,并使第一、二层轮对的轮辋之间相互贴靠;将第二中木垛32分别放入第一、二容置空间12、 13内,并与两个第一中木垛31分别对应,以夹住第二层轮对A ;再将三个轮对A对应放入第二中木垛32顶部,此处为第三层(最上层)的轮对,并使第二、三层轮对的轮辋之间相互贴靠;接着以上木垛4夹住该第三层轮对A。 然后将两个吊环压板61从连杆螺栓15中穿过,分别对应压在两个上木垛4上,将螺母连接在连杆螺栓15上;接着,调整轮对A两侧的轮辋与轮辋之间的间隙,使轮辋与轮辋之间贴靠,用夹子9锁紧;再接着,将螺母锁紧在连杆螺栓15上,从而将各木垛紧紧压接在一起;最后在轮对的两端装上轴颈保护套7,将包装装置吊至存放地点。[0046] 实质上,由于第一、三层轮对的左侧的轮辋是贴靠着左侧的钢带l,第二层轮对的右侧轮辋则贴靠着右侧的钢带l,配合图2所示,因此,包装装置上的各轮对能被卡紧在各木垛上,在左右方向(针对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而言)上不能移动。 所述轮对装入包装装置后,轮缘距地面20-30毫米,每组包装轮缘离地面高差不大于5毫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包括两组平行放置的钢带组,每组钢带组包括两个呈U形的钢带,其中一个钢带在纵向上具有第一容置空间,另一个钢带在纵向上具有第二容置空间,两组钢带组的第一、二容置空间分别相互对应放置;两个下木垛,其中一个下木垛贯穿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另一个下木垛贯穿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两个中木垛,每个中木垛均对应放置在所述下木垛的上方;两个上木垛,每个上木垛均对应放置在所述中木垛的上方;每个所述中、下木垛之间具有多个轮对定位座,每个所述中、上木垛之间具有一个以上的所述轮对定位座,各组所述钢带组中的轮对定位座相互对应,在每个所述钢带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压板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在其相同一侧的相邻轮辋之间的单侧面设有夹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第一端设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夹爪和一个螺母,所述螺母位于夹爪的外侧;所述连接轴的第二端设有夹棍。
4. 根据权利要求l-3任一项所述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的轴颈外侧安装有轴颈保护套,所述轴颈保护套通过尼龙螺栓与轴颈螺纹连接,所述轴颈保护套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木垛包括第一中木垛和第二中木垛,每个第一中木垛均对应放置在所述下木垛上方,每个第二中木垛均对应放置在第一中木垛上方,每个所述上木垛均对应放置在第一中木垛上方;所述第一、二中木垛之间设有多个所述轮对定位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带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杆螺栓,每个上述压板组件包括一个吊环压板,所述吊环压板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上木垛的上方,所述连杆螺栓穿过所述吊环压板,并通过螺母锁紧。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还包括两个底部固定座,每组钢带组分别固定连接在该底部固定座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钢带组的两个钢带之间连接有一个支撑筋板。
专利摘要一种辗钢轮轮对包装装置,其包括两组平行放置的钢带组,每组钢带组包括两个呈U形的钢带,其中一个钢带在纵向上具有第一容置空间,另一个钢带在纵向上具有第二容置空间,两组钢带组的第一、二容置空间分别相互对应放置;两个下木垛,其中一个下木垛贯穿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另一个下木垛贯穿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两个中木垛,每个中木垛均对应放置在所述下木垛的上方;两个上木垛,每个上木垛均对应放置在所述中木垛的上方;每个所述中、下木垛之间以及每个所述中、上木垛之间分别具有多个轮对定位座,各组所述钢带组中的轮对定位座相互对应,在每个所述钢带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压板组件。该装置能减小包装结构设计空间,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B65D59/04GK201501598SQ20092017494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王凤武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