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送扁平工件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665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输送扁平工件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改变扁平工件、尤其是软管段的在输送装置中的输送方向的方法和如权利要求5前序部分所述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方法和装置经常在用于加工口袋的装置中使用,在其中将软管带细分成软管段,然后将它们继续加工成口袋。经常由织物软管组成软管带。软管带也可以理解为并排的扁平工件,它们要被分开。但是也存在可能性,将已经细分的软管带输送到装置。已知并早就在市场上得到这些装置,在其中使用上述的设备。这些装置通常主要包括细分装置,用于将输入的、可能覆层的织物软管细分成软管段。它们由两个位于上下的材料带组成,它们可能分别由多层组成。为此使软管在其纵向上有节奏地以软管段长度在第一输送方向上进给。在此在软管轴线方向上实现进给。接着将软管细分成软管段,即分开。这通常通过切割刀具如切刀实现。但是也可以设想其它分开方法和相关的设备。接着为了改变输送方向由至少一个转移装置接收每个以这种方式产生的软管段。 在这个转移装置上后置输送装置,通过它将软管段带到各个加工站。转移装置和输送装置可以组成唯一的输送装置。在分开后不再在纵向上、而是在横向上继续输送软管段。“横向”指的是,现在可以垂直于软管段长度输送软管段,用于在加工口袋的其它步骤中无阻碍地接触到软管段的两个端部。下面附加地描述加工口袋时的各个工作站并解释其功能·在可选存在的预分站里面为了产生折叠线将冲模下降到软管段上。以后打开软管底部的折角位于这个折叠线上。为此也可以加热冲模。·在底部打开站拉开软管段的至少一个端部,由此在这个拉开的端部上可以成形一个底部。折角位于软管段的折叠线上。由于其几何形状底部孔也称为底部方孔。在此要注意,形状不是正方形的,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矩形的。通常以相同的方式加工软管段的两个端部。在阀门封条站将阀门封条敷设在事先打开的软管段底部上。通过阀门封条以后可以借助于适合的灌冲接管充满完成的口袋。·在所谓的合型站将底部开口或底部方口部分、所谓的封口在两侧向着折叠棱边折回。在此这个封口的部位可以搭接,并且这个封口的这个搭接部位可以相互连接。·接着在底部盖片站固定底部盖片、例如焊接在折叠的底部开口上。要提及,在用于加工口袋的装置中不必存在所有上述的加工站。可以省去预分站。 为了完成口袋也不必总是涂覆底部盖片。而且可以设想其它的加工站。下面简要解释在现有技术的设备中的口袋加工过程。因为这些设备在操纵和驱动端几乎相同地构造,用于可以同时加工软管段的两个端部,在下面的描述中不具体地描述不同的设备端。事先细分的软管段垂直于其纵轴线借助于适合的输送机构(例如双带输送器)输送到预分站。在那里冲模垂直于软管段的输送方向下降到软管段上。以后的打开口袋底部折角位于在此产生的折叠棱边上,口袋底部在衔接的底部打开站中变形。接着打开底部在阀门封条站将阀门放置在打开的底部。通过这个阀门以后通过适合的灌装机构充满口袋。在接着的合型站折叠口袋的底部开孔,接着在底部盖片站通过焊接底部开孔与底部盖片完成口袋加工。必需特别重视输送装置,它以覆层面(已经以覆层面送出软管段)接收软管段并垂直于其纵轴线运出并输送到加工站。在软管段在其横向输送面的横向上可以由输送机构接收之前,必需首先使软管段通过其侧面部位放置在横向输送平面上,由此可以由所谓的接收装置、例如同步靴握住侧面部位。这个同步靴输送软管段到输送机构例如输送带,接着它将软管段依次地带到各个
加工站。在以覆层面推出软管或已经细分的软管段时也必需使软管段已经部分地设置在横向输送平面部位,由此使软管段在其快被接收之前已经放置在这个平面上。但是这个输送平面由于结构经常包括干扰棱边,口袋碰撞或推到棱边上。由此堵塞口袋,甚至可能损坏并且难以接着符合秩序地继续输送口袋。因此在现有技术的装置中使用高度移动的放置面。在软管进给期间大部分以后的软管段放置在放置面上。在下面横向输送时在前面移动的软管段侧面棱边没有得到支持。 但是软管段的这个部位在放置面下降后放置在接收装置的输送平面上,由此可以运出软管段。但是这种工作原理的结果是,只有当现在空的放置面再被抬起的时候,软管段才可以再向前推。其结果是,两个相互衔接的软管段在口袋加工装置中占据相对较大的距离,由此限制其功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建议一个用于改变输送方向的装置,它减少上述的缺陷。按照本发明这个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的特征得以实现。据此规定,使衔接的扁平工件至少以确定的长度(Δζ)进给,而前面移动的工件以小于工件宽度(B)的长度(Δχ)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继续输送。前面移动的工件现在可以在第二输送方向(X)上由接收装置运出。按照小于工件宽度的输送长度随后的工件可以在第一输送方向(ζ)上进给。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前面移动的工件必需完全脱离与接收装置接触的目的,用于继续进给软管并用于通过分开软管产生衔接的软管段。也不必期待,前面移动的工件完全脱离放置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随后的工件立刻在第二输送方向(X)上由接收装置输送, 如果前面移动的工件已经运出的时候。两个工件的间距还能够保持得很小。以相同的时间间隔与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相比可以由接收装置运出更多数量的工件。在运出后,工件、即软管段被加工成口袋,因此每单位时间可以完成更多的口袋。前面移动的工件还能够完全覆盖干扰棱边,如果随后的工件越过干扰棱边的时候。但是不会有害,如果工件已经部分地露出干扰棱边的时候。在此可以直接开始随后的工件的进给,只要接收装置已经握住前面移动的工件的时候。如果前面移动的工件完全露出干扰棱边,随后的工件已经要这样多地进给,使它通过其前面移动的端部已经越过干扰棱边。 优选地规定,前面移动的工件以长度(ΔΧ)继续输送,该长度小于工件宽度,以面对工件的干扰棱边端部与前面移动的工件侧棱边在其在第二输送方向上输送时的距离减因此衔接的工件进给这样多地进展,使这个工件已经越过干扰棱边移动,如果前面移动的工件正好覆盖干扰棱边。总之随后的工件在其输送期间在方向ζ上也无接触地在输送面以上保持和/或输送。此外有利的是,部分前面移动的工件和/或至少一部分衔接的扁平工件通过用于相对于工件所在平面移动的机构移动,其中移动方向包括一个分量,它垂直于平面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在输送时在第二输送方向上前面移动的侧棱边也略微抬起。因此软管可以无接触地在干扰棱边上导引。尤其值得期望的是,不存在可能覆盖干扰棱边的前面移动的工件。例如当工件由于故障从生产过程中抛出或者当生产开始时,发生缺少工件。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前面移动的工件或其部位通过部分放置面在其高度位置上相对于接收装置变化。因此无需工件整个抬起,而是只是工件的侧面部位,它们否则与输送台接触。本发明还涉及一个用于改变相互衔接工件的输送方向的装置。按照本发明的装置通过一个用于改变扁平工件空间位置的机构实现这个目的,通过这些机构使随后的各个扁平工件以确定的距离(Δζ)进给,而前面移动的工件通过接收装置以小于工件宽度的距离(Δχ)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继续输送。这个装置的组成部分例如可以是进给装置,它使软管或已经细分的软管段在前面移动的软管段还覆盖所述的输送平面、尤其是干扰棱边期间已经进给。两个扁平工件的运动例如利用进给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驱动连接和/或利用控制或调解装置相互协调。优选这样实现协调,使在其纵向上输送的软管段、至少几乎已经达到其接收位置的软管段在部分前面移动的软管段期间还覆盖输送平面的部位。在本装置的优选改进方案中规定,所述机构为了改变空间位置包括用于使扁平工件端部和/或随后的工件的前面移动的端部相对于平面移动的装置,上述端部首先位于这个平面里面,其中移动方向包括分量,它垂直于平面延伸。这个按照本发明的改进方案的思想也是,例如使扁平工件端部、在所示情况下软管段的后面移动端部从这个端部和前面移动的随后的工件端部首先位于的平面中带出来。 但是也可以使随后的工件的前面移动的端部从这个平面中带出来。随后的工件可以是软管,在上述端部从所述平面带出来以后才从软管细分出以后的软管段。在改变平面时重要的是,这样实现移动,使运动分量垂直于端部首先位于的平面上延伸。通过改变一个端部的平面现在可以实现随后的工件的进给,不会使其前面移动的端部碰到第一工件的端部并且不会堵塞,不期望地改变或者甚至损坏其层面。上述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从这个平面中移动出来,该平面通过放置平面定义, 在其上可以放置两个端部。这个放置面可以是切割装置的组成部分,通过它由进给的软管 (如上所述的、它可以是随后的扁平工件)分开成软管段。在这个分开过程以后分开的软管段是扁平工件,而保留的软管是随后的扁平工件。显然,通过切割产生扁平工件的端部和随
6后的扁平工件的前面移动的端部。有利地使放置平面包括一个槽,它垂直于工件纵轴线延伸。在这个槽里面在切割过程期间可以导引切刀。按照本发明的装置也保证,前面移动的软管端部或已经细分的软管段在前面移动的软管段上面或以上导引。为了能够实现这种所谓的“搭接排出”,有利地设有不同的技术部件,下面并在相关描述中详细解释它们。在本发明的优选扩展结构中设有顶压部件,通过它可以将扁平工件端部、例如软管段的端部顶压到端部首先位于的平面以下的部位。这个部位可以是放置平面侧面或以下的自由空间。为此放置平面可以具有在横截面中观察钩形轮廓,由此在上述放置平面以下设置自由空间。该顶压部件可以这样设置,使顶压部件一直可以达到这个自由空间。在此顶压部件可以包括压力空气活塞缸,通过它可以使顶压销或顶压条运动。顶压销或顶压条在软管段部位与软管段接触,其中这个部位不放置在平面上。如果顶压部件运动,软管段端部也倾翻并且沿着包括放置平面的放置部件的侧面滑动,直到端部达到自由空间并且由于复位力再更好对准。但是优选上述的这样空间,在其中有利地这样设置顶压部件,使复位力还支持并且尽可能好地刚好再对准软管段。由此避免在底部成形在软管段这个端部上时的故障。在特别有利的扩展结构中规定,所述装置至少包括放置面的部位,它们可以相对于接收装置和/或其输送面移动或调整。因此也能够使放置面部位的位置这样相对于接收装置调整,使正好在其纵向上在放置平面上排出的软管段不接触输送面。为此设有相应的调整装置,主要是驱动装置。在启动设备、例如包括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口袋加工设备时,第一软管段当然没有前面移动的可能覆盖干扰棱边的软管段。因此规定,第一软管段在进给的或调整的放置面上导引,而这对于随后的软管段或随后的软管是足够的,而放置面在静止位置是刚性的。 但是所谓的“第一软管段”也可以在生产期间出现,如果软管段直接在其细分后从输送路径抛出的时候,这可能实现,如果在软管段中出现故障,例如缺少材料的时候。这种软管段不再需要继续加工成口袋,如果接着由于故障它必需作为废品处理的时候。在本发明的另一扩展结构中可以使放置面运动到位于输送平面以上的位置,由此对于要进给的工件隔开输送平面。在本发明的有利扩展结构中规定,至少放置面的部位可以调整高度地构成。放置面指的是那个平面,在其上在口袋输送路程期间在其纵向上放置口袋。可调整高度的放置面例如也可以垂直于接收装置的输送平面运动。但是也可以是任意形式的运动,其中运动方向包括垂直分量。通过这个扩展结构能够使软管段这样多地抬起,使软管段或至少其放置在输送平面上的部位(如果放置面和输送平面位于一个平面里面的时候)不接触输送平面。在此放置面部位足够地抬起,由此使软管段也通过其悬下来的侧面部位不接触输送平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放置面的可调整高度的部位面对接收装置。在此放置面的可调整高度的部位位于横向输送平面上,在其上接收装置接着接收口袋。在这个实施例中放置面也是两分的,其中面对接收装置输送平面的部分是可调整高度或可移动或可运动的。也有利的是,所述放置面的可调整高度的部位可以围绕旋转轴线偏转,它平行于第一输送方向延伸。可调整高度的放置面可以说从输送平面向上翻同时与这个平面形成一个角度。因此这是有利的,因为软管段沿着直线平行于其长度方向向上弯曲并且因此使侧面突出于向上翻的放置面部位不再继续向下伸出,而是保持水平。因此不需要特别大的调整角。调整高度的放置面与输送平面之间的高度错位可以为10mm,如果软管段以其表面的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侧面突出于放置面的时候。在此调整角有利地为0至45度,优选10 至20度。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为了改变口袋输送方向为了调整可调整高度的部位包括适合的驱动装置。这个驱动装置可以是升降活塞缸、最好以压力空气驱动的活塞缸单元。但是也可以设想其它的驱动装置,它们使可调整高度的放置面可靠地与输送平面间隔。以压力空气驱动的活塞缸单元的优点是快速调整性。


由内容描述和权利要求给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附图中图1简示出用于将织物软管加工成口袋的各个步骤,图2以俯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改变扁平工件输送方向的装置,图3以按照图2剖面III-III的侧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改变扁平工件输送方向的装置,图4以俯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改变扁平工件输送方向的装置,图5与图4类似,但是具有继续输送的前面移动的和随后的工件,图6示出扁平工件转向的原理图,图7示出细分装置的侧视图,图8示出细分装置的俯视图,图9示出细分装置的俯视9a以侧视图示出用于改变输送方向的装置,图9b示出图8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简示出用于加工织物软管的各个步骤,表示它们如何在口袋加工装置1中实现。首先将织物软管2输送到口袋加工装置1。这有利地通过在退卷方向4上退卷形成卷筒3的织物软管实现。接着软管2在打开站5得到所谓的打开。在此织物软管围绕内部模具,它使两个层相互分开,由此分开层,如果它们在加工软管步骤中已经相互粘接的时候。只有在分开层时才可以保证,有秩序地执行下面的生产步骤。接着将相互分开的软管材料层再相互敷设。现在将织物软管2输送到横切装置6,它将织物软管细分成单个的扁平工件或软管段22。接着改变初始的输送方向ζ(在ζ向上软管或扁平工件在其纵轴线方向上输送) 到新的输送方向χ上,由此使软管段22现在不再在其软管纵轴线方向、而是与其垂直的方向上输送,由此为了成形底部可以从侧面接触到扁平工件的端部。在后面的打开底部站8中打开每个扁平工件的两个端部并且敷设所谓的底部正方形。在接着的阀门站9中在两个打开端部的一个端部上放置并固定阀门,其中两个接片相互敷设并且相互持久地、例如通过焊接连接。在饰片站11涂覆各底部饰片在底部上结束实际的口袋加工过程。为此同样可以焊接饰片。接着将完成的口袋放置在口袋叠摞12上并且从那里以未详细描述的方式运出。图2以俯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改变扁平工件输送方向的装置7的有利实施例。在这个附图中看到软管2,它利用可以由驱动的轧辊副组成的进给装置19通过其辊缝导引软管2,穿过横切装置6在方向ζ上(软管纵轴线方向)进给。一旦软管2以所期望的长度已经穿过横切装置6进给,停止进给,并且在这里未详细示出的横切装置6使软管段 22与软管2分开。软管段22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具有宽度B。接着由接收装置24—起携带分开的软管段22,接收装置或者已经是实际的输送装置,用于将软管段22带到各个用于形成口袋的站,或者将软管段传递到实际的输送装置。两个相互衔接的软管段22在方向χ 上相互间隔地输送。这个距离由此实现,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输送带25的接收装置仅仅通过接触部件26握住软管段22,接触部件以有规律的距离设置在输送带上。但是在侧棱边18 部位握住软管段22就足够了,侧棱边在χ方向上输送时是前面移动的棱边。由图2可以看出,为了握住和为了通过接收装置运出软管段22必需将软管段22 放置在接收装置的输送台20上,它是输送平面,用于保证有规律地输送。因此软管2在方向ζ上进给期间侧面(在方向χ上)突出于放置面13。
这个输送台20是两分的,如同看到的那样,其中两个部分相互间在方向ζ上相对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输送台适配于不同的软管段长度。但是其结果是,软管2通过其前棱边14在进给期间顶撞在右边台部分的内部棱边。但是输送台20也可以根据结构还包括其它的刻槽27,它们可能形成干扰棱边。为了避免所述的碰撞,将放置面13分成静止部分和可调整高度部分15。可调整高度部分15板状地构成并且通过旋转轴28铰接在静止部分上。旋转轴28在软管2的进给方向上延伸。借助于升降活塞缸21 (见图3)可以使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5在χ向突出的软管段22部分、尤其是其侧棱边不接触输送台20。为此选择足够大的可调整高度部位15与放置面13之间的夹角α。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设有多个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5。这些部位15例如也可以划分或嵌套地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抬起整个放置面13。在此升降活塞缸21通过其活塞杆30通过铰链29铰接在可调整高度的部位。升降活塞杆21的外壳与设备机架通过适合的方式活动地连接,但是在图3中未示出这一点。图2和3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每个软管段逐个地(即不与前面移动的软管段接触地排出)也带到放置面并接着细分。至少在前棱边14几乎已经达到左刻槽27的开始时刻与前棱边14越过右刻槽27的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里面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5 位于其在图3中所示的调整高度的位置。在保留的时间间隔中这个部位位于其下降的位置,在该位置放置面、可调整高度的部分15和输送台形成一个平面、最好是水平平面。在图4和5中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它也可以与按照图2和3的实施例组合。 在图2中示出排出的软管段22,它放置在放置面13和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5上。在快由接触部件26携带这个软管段22之前,必需使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5下降。在接触部件26握住软管段22以后并且已经在χ向上向前移动一段距离以后,可以利用进给装置19使软管2继续进给。在图4中示出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在软管段22继续进给时输送台20的这个部分被遮盖,因此可以无干扰和无损坏地进给软管2。在图5中示出,软管2已经以距离zl 进给,而前面移动的软管段仅仅以距离xl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进给,该距离小于软管段22 或软管2的宽度(B)。如图5还示出的那样,进给机构负责,使软管通过其向前移动的端部已经越过干扰棱边,而前面移动的软管的随后侧棱边还没有越过干扰棱边。通过这种方式在软管2进给期间完全由前面移动的软管段遮蔽干扰棱边,由此可以无干扰地排出软管。在其它下面要解释的附图中描述其它技术部件,它们在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范围内是有利的。例如顶压销127是这种情况。图6再一次示出工件2的输送方向的变化,它首先在方向ζ上输送。为了越过干扰棱边,使工件2以路程Δζ进给。但是为了不使工件2与干扰棱边接触,使前面移动的工件22在必需的时间间隔中使工件2以这个距离Δζ进给,最好最大以距离ΔΧ继续输送。 但是也能够使工件2在方向χ以距离Δ x+xl继续输送,如果这个距离小于口袋或工件宽度 B的时候。尽管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释放干扰棱边27。左边的干扰棱边27 (在图6中是与工件2离得最近的干扰棱边)通常还完全通过工件22遮盖,如果前面移动的工件2端部已经通过干扰棱边的时候。如果工件2达到第二干扰棱边27,它可能不再完全通过工件22遮盖。但是因为工件2还部分地放置在工件22上,因此工件与干扰棱边碰撞的可能性是极其微小的。图7示出细分装置113的侧视图。织物软管2由牵引辊114进给,直到在横切装置6后面达到确定的软管长度或所期望的口袋形状长度。然后短时间停止进给织物软管。 在横切装置6中将织物软管2分成软管段22(见图8)。横向切割装置6包括切刀115,它固定在刀固定体117上。切刀通过切刀驱动装置116在ζ向上运动。事先使织物软管2由静止固定板121,122固定,通过使静止固定板121,122在y向上运动。在切割过程期间平面143作为对应位置。软管段22的端部也包括前面移动的软管2端部都放置在这个平面上。在图8中可以看出,在横切织物软管2后软管段22由软管段固定体123顶压在输送台20上,它是以后的软管段22的输送平面20。在这个瞬间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5位于其下降的位置。为了固定软管段22使两个缸活塞124,125的固定板1 在软管段22的方向上运动。由此保证,软管段22在其位置上不再可能滑移。在此要注意,固定板126已经固定软管段22,而软管段22还由夹紧板121,122固定和/或还与顶压部件119的顶压销127 接触。软管段在整个细分过程期间直到给出都绝对固定在横向输送装置上。如果利用软管段固定体123固定软管段22并且夹紧板121,122又已经离开,由顶压部件119顶压软管段到缺口 120(图9)上。在此软管端部在其高度位置上改变同时离开平面143。为此使顶压部件119配备顶压销127,它可以通过缸活塞1 在软管段端部方向上运动。缺口 120最好由此构成,使用于切刀115的放置面或对应面通过型材轨143构成, 它包括垂直地在切刀的放置面以下的自由空间,同样包括缺口 120。现在可以保证,使通过顶压销127向下顶压的软管段22端部再外露。现在在软管段固定体123的固定板1 抬起后可以以上述的方式握住软管段并且在方向χ上输送。所述的部件和所述的方法步骤是必需的,用于现在在要被运出的软管段还部分地放置在放置面15上期间还可以继续进给软管2,由此使软管前端部14部分地与前面移动的软管段22叠加,如同图4和5所示的那样附图标记清单 1口袋加工装置2织物软管/软管形材料
] 3卷筒
4退卷装置 5分层站6横向切割装置/细分装置 7用于改变输送方向的装置 8底部打开站 9阀门站10底部关闭站,合型站11盖片站12口袋摞13用于扁平工件的放置面14软管段22的前棱边15放置面13的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6放置面13的棱边17可调整高度部位的前棱边0096]18扁平工件2的侧棱边
19进给装置20接收装置的输送台21升降活塞 22缸软管块/软管段
23
24接收装置 25输送皮带26接触部件27缺口28旋转轴线29铰链30升降活塞 113细分装置114牵引辊
115切刀
116切刀驱动装置 117切刀固定体 119顶压部件 120刻槽0116]121固定板
0117]122固定板
0118]123软管段固定体
0119]124缸活塞
0120]125紅活塞
0121]126固定板
0122]127顶压销
0123]128紅活塞
0124]129拨杆
0125]142平面
0126]143型材轨
0127]144弹簧
0128]B软管2或软管块4的宽度
0129]α放置面15的平面与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5的平面之间的角度
0130]χ软管段22的第二(新的)输送方向
0131]xl输送长度
0132]Z软管2或软管段22的第一输送方向
0133]zl输送长度
1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输送具有工件宽度(B)的扁平工件(2,22)、尤其是软管段(2,22)的方法,-其中各个扁平工件(2,22)或要细分成扁平工件的相关扁平工件排列(2)在第一输送方向(ζ)上利用进给装置(19)在放置面(13)上进给,_其中各个或细分的扁平工件(2,22)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由放置面(13)利用接收装置(20,24-27)运出,第二输送方向平行于扁平工件(2,22)的平面并且垂直于第一输送方向(ζ)延伸,其中扁平工件(2,22)直接在这个输送方向(χ)上输送之前和/或期间至少通过其侧面部位放置在接收装置(20,24-27)的输送平面(20)上,其特征在于,使衔接的扁平工件(2,22)或相关的扁平工件排列至少以确定的长度(Δζ)进给,而前面移动的工件以小于工件宽度(B)的长度(Δχ)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继续输送。
2.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面移动的工件以长度(Δχ)继续输送, 该长度小于工件宽度(B),以面对工件的干扰棱边端部与前面移动的工件侧棱边(18)在其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输送时的距离(xl)减小。
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前面移动的工件和 /或至少一部分衔接的扁平工件通过用于相对于工件所在平面移动的机构(120,143,121, 122,119,127,128)移动,其中移动方向包括一个分量,它垂直于所述平面延伸。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面移动的工件或其部位(18) 通过放置面(13)的部分(15)在其高度位置上相对于接收装置(20)变化。
5.一个用于输送具有工件宽度(B)的扁平工件(2,22)、尤其是软管段(2,22)的装置,-其中各个扁平工件(2,22)或要细分成扁平工件的相关扁平工件排列在第一输送方向(ζ)上利用进给装置(19)在放置面(13)上输送,其中扁平工件的端部和随后的扁平工件或排列的前面移动的端部首先放在平面(142)内部的公共放置面上,_其中各个或细分的扁平工件(2,22)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由放置面(13)利用接收装置(20,24-27)运出,第二输送方向平行于扁平工件(2,22)的平面并且垂直于第一输送方向(ζ)延伸,其中扁平工件(2,22)直接在这个输送方向(χ)上输送之前和/或期间至少通过其侧面部位放置在接收装置(20,24-27)的输送平面(20)上,其特征在于用于改变扁平工件(2,22)空间位置的机构(120,143,121,122,119,127,128),通过它们使随后的各个扁平工件(2)或相关扁平工件排列以确定的距离(Δζ)进给,而前面移动的工件(22)通过接收装置(20)以小于工件宽度(B)的距离(Δχ)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继续输送。
6.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面移动的工件以距离(Δχ)继续输送, 该距离小于工件宽度(B),以面对工件的干扰棱边端部与前面移动的工件侧棱边(18)在其在第二输送方向(χ)上输送时的距离(xl)减小。
7.如上面两个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120,143,121, 122,119,127,128)为了改变空间位置包括用于使扁平工件(22)端部和/或随后的工件 (2)的前面移动的端部相对于平面(142)移动的装置(120,143,121,122,119,127,128),上述端部首先位于这个平面里面,其中移动方向包括分量,它垂直于所述平面延伸。
8.如上面三个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120,143,121, 122,119,127,128)为了使扁平工件的端部移动包括顶压部件,通过它可以将扁平工件端部顶压到平面(142)以下的部位(120)。
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附加地设有一个装置(13,15,·21,28,29,30),通过它使扁平工件(2,22)在其在第一输送方向(ζ)上输送期间无接触地在输送平面(20)以上保持和/或输送。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至少包括放置面 (13)的部位(15),它们可以相对于接收装置(20)移动或调整。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至少包括放置面 (13)的部位(15),它们可以相对于接收装置(20)调整高度。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面(13)的可移动或可调整的部位(15)面对接收装置。
1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面(13)的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5)可以围绕平行于第一输送方向(ζ)延伸的旋转轴线(14)偏转。
1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整高度的部位(15) 为了调整设有驱动装置(21)。
1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1)是压力空气驱动的活塞缸单元(2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输送扁平工件的方法和装置。这种用于改变相互衔接的扁平工件输送方向的方法,在一个用于输送具有工件宽度(B)的扁平工件(2,22)、尤其是软管段(2,22)的装置里面,其中扁平工件(2,22)在第一输送方向(z)上利用进给装置(19)在放置面(13)上进给,其中各个扁平工件(2,22)在第二输送方向(x)上由放置面(13)利用接收装置(20,24-27)运出,第二输送方向平行于扁平工件(2,22)的平面并且垂直于第一输送方向(z)延伸,其中扁平工件(2,22)直接在这个输送方向(x)上输送之前和/或期间至少通过其侧面部位放置在接收装置(20,24-27)的输送平面(20)上。使随后的扁平工件(2,22)至少以确定的长度(Δz)进给,而前面移动的工件以小于工件宽度(B)的长度(Δx)在第二输送方向(x)上继续输送。
文档编号B65H5/08GK102171118SQ200980138824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1日
发明者C·陶施, C·黑格尔 申请人:温德莫勒及霍尔希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