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391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线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管装置,尤其涉及依靠旋转动作完成的绕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带有装饰品的直管制造中,需要在塑料管外层缠绕织带以作为装饰,当前有大 量的需求,尤其是在工艺笔行业中,这种将织带缠绕在塑料管外圈的工作现在一般都是由 人工进行,为了使织带能够连续缠绕,需要将织带以倾斜于基管中线的方法螺旋缠绕,由人 工来进行操作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将织带螺旋缠绕在基管上,且很容易出现在基管上相邻的 织带相互叠加的情形,使得织带表面不能够平整,而且人工操作效率不高,产生的人工费用 也太大。当前的绕管机只能完成将带状物缠绕成卷的工作,正如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在 1996年5月22日申请,1998年8月19日公告,申请号为96195489. 2,公告号为1190945, 名称为带缠绕装置的专利,该发明揭示了一种带缠绕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 转台总成,一个装芯装置和一个脱芯装置。转台总成支承并驱动芯棒旋转,芯棒与中空的芯 相接合,纸带被缠绕到芯上。每一根芯棒均在一条闭合的芯棒轨迹内被驱动着旋转,该轨迹 可以是非圆形的。装芯装置在芯棒沿着闭合芯棒轨迹的装芯部分运动期间将芯输送到芯棒 上,而脱芯装置则在芯棒沿着闭合芯棒轨迹的脱芯部分运动期间将每一个已缠绕好纸带的 芯分别从它们各自的芯棒上取下。转台总成可以连续地运动。当该部件正在转动时,每个 芯上缠绕的纸带张数是可以改变的。装置还包括一种带有可变形的芯接合部件的芯棒。这 种缠绕装置仅能够将带状物缠绕成卷状,而并不能完成在基管表面螺旋缠绕为外层装饰物 的功能,以现有的设备并不能完成在基管上螺旋缠绕的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只能做卷状缠绕而不能螺旋缠绕,由人工来操作时也 并不能达到准确缠绕,有着精度差、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而提供了一种仅需要简单的工 作就能让机器自动完成缠绕基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直线缠绕机,平行放置的引带装置和定管装置共同通过齿轮组与电机相连。通过一个引带装置带动装饰带以螺旋转动的水平方向移动,通过定管装置固定基 管,同时在引带装置的配合下一边转动一边成水平方向移动,共同完成装饰带在基管上的 螺旋缠绕过程。作为优选,所述引带装置包括一根螺杆以及与螺杆相连的引带装置齿轮。螺杆包括螺杆槽和螺杆起,螺杆槽的宽度与装饰带的宽度相同。螺杆起宽度加螺杆槽宽度总和与装饰带的宽度形成的比例等同于引带装置齿轮 与定管装置齿轮的齿数比,从而使之做到用螺杆带动来驱动装饰带向前移动,为了保证装
3饰带缠绕在基管上无重叠无空缺。作为优选,所述定管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尾端支撑杆,在支撑杆一端连接有定管装 置齿轮。支撑杆和尾端支撑杆的终端均设有堵头。基管的内径比堵头的外径略小。支撑杆 靠近定管装置齿轮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机座上。由弹簧支撑连接在基座上的尾端支撑杆与 闸线相连。为了使基管能够牢固且稳定地放置在定管装置上,使用堵头和铰链配合来方便基 管的安装,用间线及弹簧配合方便基管一端被尾端支撑杆固定,使得基管能够稳定地放置 于定管装置上。作为优选,所述齿轮箱包括与电机相连的电机齿轮、安装在机座上的传动齿轮、引 带装置齿轮和定管装置齿轮,传动齿轮与电机齿轮相啮合,引带装置齿轮和定管装置齿轮 共同与传动齿轮啮合。螺杆槽的宽度与螺杆槽和螺杆起宽度和之间的比例,与定管装置齿轮和引带装置 齿轮的齿数比相等。根据螺杆转动一圈而将装饰带向前带动的长度来调整定管装置齿轮与引带装置 齿轮之间的齿数比,使得装饰带向前前进的距离正好适合基管旋转的圈数,使装饰带很好 地缠绕在基管上。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螺旋导杆作为引带装置在设定好的缠绕间距和 传动比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完成装饰带在基管上的螺旋缠绕工作,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而且 其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产品质量也显著提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组布置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引带装置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管装置结构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 -电机、2 —引带装置、3 —定管装置、4 一齿轮组、5 —装饰带、6 —基管、7 —传动 齿轮、11 一电机齿轮、21 —引带装置齿轮、22 —螺杆、23 —螺杆槽、24 —螺杆起、31 —定管 装置齿轮、32 —支撑杆、33 —弹簧、34 —堵头、35 —闸线、36 —尾端支撑杆、37 —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5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根据附图1至5,直线缠绕机,平行放置的引带装置2和定管装置3共同 通过齿轮组4与电机1相连。所述引带装置2包括一根螺杆22以及与螺杆22相连的引带 装置齿轮21。螺杆22包括螺杆槽23和螺杆起24,螺杆槽23的宽度与装饰带5的宽度相 同。所述定管装置3包括支撑杆32和尾端支撑杆36,在支撑杆32 —端连接有定管装置齿 轮31。支撑杆32和尾端支撑杆36的终端均设有堵头34。基管6的内径比堵头34的外径 略小。支撑杆32靠近定管装置齿轮31—端通过铰链37连接在机座上。由弹簧33支撑连接在基座上的尾端支撑杆36与间线35相连。所述齿轮箱4包括与电机1相连的电机齿轮 11、安装在机座上的传动齿轮7、引带装置齿轮21和定管装置齿轮31,传动齿轮7与电机齿 轮11相啮合,引带装置齿轮21和定管装置齿轮31共同与传动齿轮7啮合。螺杆槽23的 宽度与螺杆槽23和螺杆起24宽度和之间的比例,与定管装置齿轮31和引带装置齿轮21 的齿数比相等。在使用时,将支撑杆32绕着铰链37旋转向外,将基管6套在支撑杆32上并且基 管6的一端被卡在堵头34处,同时在基管6的外层粘上双面胶,装饰带5的开始端放在基 管6尾端处,再拉动间线35尾端支撑杆36便向间线35方向缩进,将已经装置基管6的支 撑杆32转回,基管6的另一端套在尾端支撑杆36上且装饰带5与基管6共同卡在堵头34 上,装饰带5放置在螺杆槽23内,开动电机1,装饰带5在螺杆22的转动下向前运动,且基 管6也同步转动,装饰带5被均勻缠绕在基管6上,拉动间线35尾端支撑杆36便松开,可 以将已经缠绕好装饰带5的基管6取出,完成基管6缠绕装饰带5的工作。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 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平行放置的引带装置(2)和定管装置(3)共同通过齿轮组(4)与电机(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带装置(2)包括一根螺杆(22)以及与螺杆(22)相连的引带装置齿轮(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螺杆(22)包括螺杆槽(23)和螺杆 起(24),螺杆槽(23)的宽度与装饰带(5)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管装置(3)包括支撑杆 (32)和尾端支撑杆(36),在支撑杆(32) —端连接有定管装置齿轮(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支撑杆(32)和尾端支撑杆(36)的 终端均设有堵头(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基管(6)的内径比堵头(34)的外 径略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支撑杆(32)靠近定管装置齿轮 (31) —端通过铰链(37)连接在机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由弹簧(33)支撑连接在基座上的 尾端支撑杆(36 )与闸线(35 )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4)包括与电机 (1)相连的电机齿轮(11)、安装在机座上的传动齿轮(7)、引带装置齿轮(21)和定管装置齿 轮(31),传动齿轮(7)与电机齿轮(11)相啮合,引带装置齿轮(21)和定管装置齿轮(31)共 同与传动齿轮(11)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线缠绕机,其特征在于螺杆槽(23)的宽度与螺杆槽(23)和螺杆起(24)宽度和之间的比例,与定管装置齿轮(31)和引带装置齿轮(21)的齿数 比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管装置,尤其涉及依靠旋转动作完成的绕管装置,直线缠绕机,平行放置的引带装置和定管装置共同通过齿轮组与电机相连。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螺旋导杆作为引带装置在设定好的缠绕间距和传动比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完成装饰带在基管上的螺旋缠绕工作,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而且其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产品质量也显著提高。
文档编号B65H81/08GK201614204SQ20102012765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
发明者程华军 申请人:程华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