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开闭装置以及纸张类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49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路开闭装置以及纸张类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开闭流路的同时,控制流动的流体的流量的流路开闭装置以及具备了该流路开闭装置的纸张类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纸张类处理装置,已知使开孔皮带沿邮件行走,由配置在皮带的里侧的吸引嘴吸引皮带的孔,据此,使邮件吸附在皮带的表面,将邮件一封封取出的邮件取出装置 (例如,美国专利号5,391,051)。该装置在吸引嘴和真空罐之间具备电磁阀。于是,在取出邮件时,使皮带行走,打开电磁阀,用吸引嘴使邮件吸附在皮带上。在连续取出邮件时,与各邮件的取出时刻相吻合地开闭电磁阀,在前面的邮件和下一个取出的邮件之间形成缝隙。但是,即使关闭电磁阀,停止吸引嘴进行的吸引,也不能在邮件吸附在皮带的状态下,尽快使作用于邮件的负压消失。因此,因为即使为高速取出邮件而使皮带高速行走,缩短电磁阀的开闭周期,实际上也不能使作用于邮件的负压瞬间消失,所以,不能在将缝隙设置在邮件彼此之间的基础上进行高速取出。另外,若不能使负压瞬间消失,则容易产生将两张邮件在重合的状态下取出的重送。以往的流路开闭装置中使用电磁阀。电磁阀一般具有用于使大致圆筒形的柱塞在轴向移动的线圈、收容柱塞的大致圆筒形的腔以及将两根配管连接在该腔的底的两个孔。在将该电磁阀使用在上述的美国专利号5,391,051公开的装置的情况下,将吸引嘴和真空罐分别连接在两根配管。在打开该电磁阀的情况下,向线圈通电,将柱塞从腔拔出,使两个孔经腔连通。反之,在关闭该电磁阀时,停止向线圈的通电,将柱塞推入腔内,使柱塞的底面紧贴腔的底。据此,两个孔被闭塞,连接两根配管的流路被阻断。但是,由于这种电磁阀是通过使柱塞在轴向移动而开闭,所以,惯性大。特别是在增大与电磁阀连接的配管的直径,欲使空气的流量增多的情况下,有必要使闭塞两个孔的柱塞也为大直径,这部分也使得惯性增大。另外,在打开电磁阀时,向线圈通电,使柱塞移动后,到空气流入腔内达到一定压力为止要花费时间,通电后到空气开始流通为止的响应速度迟缓。再有,在关闭电磁阀时, 因为将腔内的一定压力的空气推出,柱塞被推入腔内,所以,柱塞的移动速度迟缓。即,以往的电磁阀在对线圈通电了时以及停止了通电时的响应速度迟缓。因此,若像美国专利号5,391,051公开的邮件取出装置那样,在吸引嘴和真空罐之间使用电磁阀,则由于上述的负压解除的问题,不能进行邮件的高速取出,此外,以电磁阀本身的响应速度迟缓为起因,取出速度更加迟缓。
另外,若在美国专利号5,391,051公开的邮件取出装置中使用电磁阀,则难以使尺寸较大、重的邮件吸附在开孔皮带。即,电磁阀在为打开状态时,由于其构造上的问题,有必要使空气通过多次折曲的流路来流通,通过阻力大,难以增大流量。因此,难以经吸引嘴吸引较大量的空气,难以吸附重的邮件。近年,在这种邮件取出装置中,在超过A4尺寸的更大尺寸的邮件混杂于通常尺寸的邮件的状态下,连续高速地取出的要求逐渐提高。在像这样取出尺寸大的较重的邮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增强使邮件吸附在皮带上时的吸附力。即使能够消除上述通过阻力的问题,与尺寸大的邮件相吻合地增多由吸引嘴吸引的空气的量,若增强作用在邮件上的吸附力,则在取出尺寸较小、薄、轻的明信片那样的邮件时,容易产生两张重合地取出的重送。因此,通常控制吸引的空气的量,以便成为能够吸附由该邮件取出装置受理的最大尺寸的邮件的最小吸附力,但是,在能够减少重送的另一方面,不能取出最大尺寸的邮件的可能性提高。S卩,在混杂着尺寸、重量不同的邮件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在使皮带产生的吸附力为一定的方法中存在界限。因此,希望与吸附的邮件的尺寸相应地改变皮带产生的吸附力的方法。但是,在为了改变皮带产生的吸附力而欲改变吸引嘴产生的空气的吸引量的情况下,按照每一封来使吸引量高速变化的情况极其困难,不能对应高速取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速开闭流路,能够尽早将打开了流路时的流体的流量控制成所期望的值的流路开闭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流路开闭装置的纸张类处理装置。


图1是从上方看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纸张类取出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控制图1的取出装置的动作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3是局部表示组装在图1的取出装置中的取出皮带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组装在图1的取出装置的流路开闭装置的连接状态的概略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图6是控制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7是表示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流通孔的位置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流通孔的位置的概略图。图9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全开的状态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半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10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全开的状态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半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11是表示如图9以及图10所说明的那样使两张旋转板旋转了时的角速度的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表。图12是表示如图9以及图10所说明的那样使两张旋转板旋转了时的角速度的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表。图13是表示如图9以及图10所说明的那样使两张旋转板旋转了时的角速度的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表。图14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全开的状态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半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15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全开的状态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半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16是表示如图14以及图15所说明的那样使两张旋转板旋转了时的角速度的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表。图17是表示如图14以及图15所说明的那样使两张旋转板旋转了时的角速度的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表。图18是表示如图14以及图15所说明的那样使两张旋转板旋转了时的角速度的随时间而变化的图表。图19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20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21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22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23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24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25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图26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的流路开闭装置从使吸气管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排气管的流路为全开时的两张旋转板的举动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总体上,根据本发明,设置流路开闭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板以及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可沿横贯相邻的两个流路的面旋转地设置,且具有在旋转的途中与上述两个流路的每一个重合的第一流通孔,将上述第一流通孔重合在一方的流路,使该一方的流路为全开,且由上述第一流通孔以外的部位阻断另一方的流路,所述第二旋转板接近上述第一旋转板,且可沿横贯上述两个流路的面旋转地设置,且具有在旋转的途中与上述两个流路的每一个重合的第二流通孔,在上述第一旋转板旋转到了上述第一流通孔使上述一方的流路为全开的位置时,向上述第二流通孔至少局部重合在该一方的流路的位置旋转。下面,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从上方看作为本发明的纸张类处理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邮件取出装置1 (下面单称取出装置1)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控制取出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系统的框图。该取出装置1是在混杂了成为处理对象的作为纸张类,例如尺寸、重量不同的多种邮件P的状态下,进行处理的
直ο取出装置1具有投入部2、供给机构3、取出皮带4 (取出部件)、负压腔5 (负压产生部)、吸引腔6、分离辊7、运送皮带8a、8b (下面也有作为总称称为运送皮带8的情况)、 多个传感器Sl S6以及控制装置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10等。控制部10上连接着多个传感器Sl S6、使供给机构3的未图示出的地板皮带、 捡拾板动作的马达11、使取出皮带4在箭头T方向行走的马达12、对负压腔5抽真空的泵 13 (吸气装置)、对吸引腔6进行吸引的鼓风机14、付与分离辊7分离扭矩的马达15、用于使分离辊7的周面产生负压的泵16以及使运送皮带8行走的马达17。多张邮件P以堆积状态且直立位置被投入投入部2。投入到投入部2的邮件P通过供给机构3向其堆积方向一端侧(图1中左侧)移动,堆积方向一端(图1中左端)的邮件P向取出位置S供给。供给机构3在每次取出供给到取出位置S的邮件P时动作,将通常处于堆积方向一端的邮件P向取出位置S供给。取出皮带4被卷绕在多个皮带轮18上,以循环状敷设。取出皮带4的一部分与供给到取出位置S的邮件P接触,以一定速度在该邮件P的面方向,即,取出方向T(图1中箭头T方向)行走。负压腔5在该取出皮带4的内侧,配置在隔着取出皮带4与取出位置S 相向的位置。在取出皮带4上,如图3所示,形成多个吸附孔如。另一方面,负压腔5具有与取出皮带4的里面相向的开口 fe。而且,若使取出皮带4行走,对负压腔5抽真空,则负压腔 5被减压,负压经负压腔5的开口 fe以及取出皮带4的吸附孔如作用于取出位置S的邮件 P,该邮件P被吸附在取出皮带4的表面。被吸附在取出皮带4上的邮件P通过皮带4的行走,从取出位置S在箭头T方向被取出。从取出位置S取出的邮件P经运送路9向图1中上方运送,向运送皮带8转交。沿运送路9设置的多个传感器Sl S6是透过型(未图示出单侧)的光传感器,检测(传感器输出暗)邮件P遮蔽传感器的光路的情况,且检测(传感器输出明)邮件P没有存在于光路上的情况。即,这些各传感器Sl S6分别检测邮件P的运送方向前端以及后端通过。吸引腔6沿邮件P的取出方向,在取出皮带4的上游侧(图中下侧),使开口 6a与取出位置S相向地配置。而且,若鼓风机14动作,则从吸引腔6的开口 6a吸引空气,使取出位置S产生空气流。该空气流发挥功能,以便将投入到投入部2的多张邮件P中的堆积方向一端的邮件P尽快向取出位置S吸引。分离辊7在取出位置S的取出方向下游侧,配置在隔着运送路9与取出皮带4相反的一侧。分离辊7具有在内部具有腔7a的大致圆筒形的芯7b以及可旋转地设置在该芯 7b的外周的大致圆筒形的套筒7c。芯7b将开口 7d朝向运送路9固定地被安装。套筒7c 具有多个吸附孔7e。而且,若使泵16动作,对芯7b的腔7a抽真空,则腔7a被减压,经在芯7b的外周旋转的套筒7c的多个吸附孔7e,在分离辊7的周面产生负压。S卩,通过马达15付与套筒7c取出方向T和反方向的分离扭矩,通过泵16,使套筒 7c的外周面产生负压,据此,能够将被从取出位置S取出的邮件P带出的第二张以后的邮件 P分离。另外,在隔着运送路9与分离辊7相向的一侧(图中左侧)敷设循环状的运送皮带8a。另一方面,在隔着运送路9与运送皮带8a相向的位置也敷设循环状的运送皮带Sb。 即,在两根运送皮带8a、8b之间,分离辊7的下游侧的运送路9被限定。而且,由取出皮带 4从取出位置S取出的邮件P的取出方向前端被运送皮带8a、8b的卡钳8c夹持,并被转交到运送皮带8a、8b,向下游侧运送。这里,对将经投入部2投入的多张邮件P —张张取出到运送路9上的动作进行说明。若多张邮件P经投入部2投入到取出装置1,则由供给机构3向取出位置S依次供给邮件P,被取出皮带4吸附,向运送路9上取出。经运送路9运送的邮件P由控制部10通过多个传感器Sl S6监视其运送位置以及运送状态。取出邮件P时,由泵13对负压腔5抽真空,负压腔5内的压力被减压,通过该被减压的压力,在取出皮带4的表面产生负压。另外,因吸引腔6而通常朝向取出位置S的空气流作用于投入到投入部2的邮件P中的堆积方向一端的邮件P。即,堆积方向一端的邮件P 尽快被吸引腔6向取出位置S拉拽,吸附在取出皮带4并被取出。从取出位置S取出的邮件P突入运送皮带8a、8b的卡钳8c,取出方向前端由卡钳 8c夹持,被进一步向下游运送。被取出的邮件P到达卡钳8c的情况通过传感器S5的输出从明到暗的情况检测。此时,运送皮带8a、8b的行走速度设定为比取出皮带4的行走速度稍快的速度,该邮件P被运送皮带8a、8b抽出,并被运送。在第二张以后的邮件P以与从取出位置S取出的邮件P重合的状态被带出的情况下,第二张以后的邮件P被分离辊7分离。此时,在分离辊7的周面产生负压,向套筒7c付与取出方向和反方向的分离扭矩。在一张邮件P被正常地取出时,分离辊7的套筒7c沿取出方向随着旋转,在以两张重合的状态被取出的情况下,套筒7c反转。据此,第二张以后的邮件P向反方向返回,与第一张邮件P分离。但是,在像上述那样,将多张在重合状态下被投入的邮件P—张张分离,取出到运送路9上的情况下,通过0N/0FF控制负压腔5的负压或使取出皮带4间歇地行走,能够在邮件P彼此之间形成缝隙。这些缝隙的大小根据与取出装置1的下游的运送路9连接的处理装置(这里,省略图示以及说明)的邮件P的处理能力来决定。以及/或者这些缝隙的大小根据配置在运送路9的下游的未图示出的门的切换速度来决定。例如,为了提高下游侧的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同时,付与足够的处理时间,希望将邮件P间的缝隙稳定地控制在所希望的长度。但是,在使取出皮带4间歇地动作,形成缝隙的方法中,难以高精度地控制皮带的加速以及减速所必须的时间,存在在加减速时在皮带和邮件P之间产生打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考虑为了 0N/0FF控制负压腔5的负压,而在将泵13和负压腔5连接的配管的途中设置上述以往的电磁阀,通过开闭控制该电磁阀,来控制邮件彼此的缝隙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由于如上所述,电磁阀本身的响应速度迟缓,此外,即使关闭电磁阀, 终止泵13进行的吸引,在邮件P吸附在皮带上的状态下,负压腔5内的负压也短暂留存,所以,截止到返回到大气压位置需要时间。另外,在将电磁阀开闭,对负压进行0N/0FF控制的方法中,难以将尺寸较大的重的邮件P在所希望的时刻取出。即,由于上述通过阻力的问题,难以增多在电磁阀通过的空气的流量,难以产生吸附重的邮件P所需的足够强度的吸附力。即使假设增大对负压腔5 进行吸引的泵13的容量,增强邮件P相对于取出皮带4的吸附力,也难以与邮件P的重量相应地高速地切换基于泵13的空气的吸引量,极难在同一时刻高速地取出重量不同的所有邮件P。因此,在任何方法中,均难以将在先的邮件P的后端和在后的邮件P的前端之间的缝隙控制在所希望的长度,希望开发不受邮件P的尺寸、重量的影响,能够给在所希望的时刻,以所希望的缝隙,高速且切实地将多封邮件P连续取出的取出装置。对此,本申请的发明者们等通过像图4所示的概略图那样,在将负压腔5和泵13 连接的吸气管21和排气管22的途中设置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流路开闭装置20,解决了上述问题。即,通过使用下述说明的流路开闭装置20,能够使重量不同的多封邮件混杂, 高速地进行处理。下面,参照图4至图6,详细说明该流路开闭装置20的构造。图4是表示将流路开闭装置20组装在取出装置1的状态的概略图,图5是表示流路开闭装置20的内部构造的概略透视图,图6是表示控制流路开闭装置20的动作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另外,该流路开闭装置20由上述取出装置1的控制部10进行动作控制。流路开闭装置20如图4所示,被安装在将负压腔5和泵13连接的吸气管21和排气管22的途中。吸气管21限定用于通过泵13进行的吸引动作,使负压腔5内的空气向泵 13流通的流路。排气管22限定用于将泵13的排气向负压腔5内送入的流路。换言之,吸气管21沿空气的流通方向被分割成与流路开闭装置20相比的上游侧的配管21a和与流路开闭装置20相比的下游侧的配管21b。另外,排气管22也沿空气的流通方向被分割成与流路开闭装置20相比的上游侧的配管2 和与流路开闭装置20相比的下游侧的配管22b。然后,在流路开闭装置20内,将被分割的吸气管21a、21b连接的流路和将被分割的排气管22a、22b连接的流路连通。另外,流路开闭装置20发挥功能,有选择地开闭这些两个流路。流路开闭装置20如图5所示,具有相互接近、平行且同轴地配置的两张圆形的旋转板23、24。这些两张旋转板23J4能够沿横贯在吸气管21流通的空气(流体)的流路和在排气管22流动的空气的流路的面旋转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方的旋转板23具有沿旋转方向分离且等间隔地形成在从旋转中心向圆周方向离开的位置上的四个大致扇形的流通孔23a、23b、23c、23d。另外,另一方的旋转板M具有沿旋转方向分离且等间隔地形成在从旋转中心向圆周方向离开的位置上的四个大致扇形的流通孔Ma、Mb、Mc、Md。换言之,这些多个流通孔23a、23b、23c、23d、 24a,24b,24c,24d相对于各旋转板23、24的旋转角度以90°间隔分别被配置。一方的旋转板23的四个流通孔23a、23b、23c、23d分别作为在旋转板23的旋转的途中与吸气管21的流路重合且与排气管22的流路重合的本发明的第一流通孔发挥功能。 另一方的旋转板M的四个流通孔Ma、Mb、Mc、24d分别作为在旋转板M的旋转的途中与吸气管21的流路重合且与排气管22的流路重合的本发明的第二流通孔发挥功能。
两张旋转板23、对可旋转地被收容配置在圆筒形的壳体25内。另外,在两张旋转板23、24的轴向外侧且是壳体25的内侧,相对于壳体25固定地配置用于构成上述吸气管 21的流路和排气管22的流路的一部分的两张圆柱形的框体沈、27。框体沈、27比旋转板 23、M厚,具有与旋转板23、M大致相同的直径。这两个框体沈、27分别具有构成在吸气管21通过的流路的一部分的通气孔^a、 27a和构成在排气管22通过的流路的一部分的通气孔^b、27b。换言之,在一方的框体沈的一方的通气孔26a连接着吸气管21的上游侧的配管21a,在另一方的通气孔26b连接着排气管22的下游侧的配管22b。另外,在另一方的框体27的一方的通气孔27a连接着吸气管21的下游侧的配管21b,在另一方的通气孔27b连接着排气管22的上游侧的配管22a。 即,一方的框体26的一方的通气孔26a和另一方的框体27的一方的通气孔27a同轴地配置,一方的框体26的另一方的通气孔26b和另一方的框体27的另一方的通气孔27b同轴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一方的框体沈上的两个通气孔以及形成在另一方的框体27上的两个通气孔27a、27b分别以上述旋转板23、24的流通孔23a、23b、23c、 23d、Ma、Mb、Mc、Md的间距(沿旋转方向的配置间隔)的一半的间距在周方向相互接近地设置。因此,例如在将旋转板23的一个流通孔23a完全重合在框体26的一方的通气孔 26a的状态下,框体26的另一方的通气孔26b在旋转板23的两个流通孔23a、2 之间的部位被完全闭塞。再有,在壳体25的轴向外侧设置两个马达观、29。一方的马达观具有贯通一方的框体沈的中心延伸的旋转轴,在该旋转轴的前端同轴地安装着一方的旋转板23。 另外,另一方的马达四具有贯通另一方的框体27的中心延伸的旋转轴^a,在该旋转轴 29a的前端同轴地安装着另一方的旋转板对。这些两个马达观、四分别将两个旋转板23、 24向两方向分别独立旋转所希望的角度。如图6所示,在流路开闭装置20的控制部10连接着使两张旋转板23J4分别独立地向所希望的方向以所希望的角度旋转的两个马达观、29。另外,控制部10具有连接了 CCD线型传感器32的图像处理部34、安装在负压腔5的内压传感器36以及储存后述的控制表的存储器38。CXD线型传感器32如图1所示,被安装在投入部2的底,对供给到取出位置S的附近的邮件P的下端边的图像进行摄像。图像处理部34将对由CXD线型传感器32摄像的图像进行了处理的数据向控制部10传输。控制部10根据从该图像处理部34传输的数据,检测向取出位置S供给的多封邮件P的厚度。S卩,C⑶线型传感器32和图像处理部34作为本发明的厚度检测部发挥功能。内压传感器36如图4所示,被外装在负压腔5。该内压传感器36是为了测定负压腔5的内部压力而设置的。另外,在被储存在存储器38的未图示出的控制表中,储存着与相对于将一个上述邮件P取出后的旋转板M的停止位置的、取出下一个邮件P时的该旋转板M的恰当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相关的数据。该控制表按照每个由上述的厚度检测部32、34检测的邮件P的厚度(即,重量)来准备。在使上述构造的流路开闭装置20动作,使在吸气管21流动的空气的流路(下面单称吸气管21的流路)为全开,使在排气管22流动的空气的流路(下面单称排气管22的流路)为关闭的情况下,例如,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并停止在图7所示的旋转位置。在这种状态下,旋转板23的流通孔23a与吸气管21的流路重合,且旋转板M的流通孔2 与吸气管21的流路重合,吸气管21的流路被开通。另外,在这种状态下,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这里是流通孔23a和2 之间的部位)与排气管22的流路重合,且旋转板 24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这里是流通孔2 和24b之间的部位)与排气管22的流路重合, 排气管22的流路被关闭。另一方面,在使流路开闭装置20动作,关闭吸气管21流路,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例如,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并停止在图8所示的旋转位置。在这种状态下,旋转板23的流通孔23a与排气管22的流路重合,且旋转板M的流通孔2 与排气管 22的流路重合,排气管22的流路被开通。另外,在这种状态下,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这里是流通孔23a和23d之间的部位)与吸气管21的流路重合,且旋转板M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这里是流通孔2 和Md之间的部位)与吸气管21的流路重合,吸气管 21的流路被关闭。S卩,在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有必要将两张旋转板23、24的各自的一个流通孔同时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为了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全开,有必要将两张旋转板23J4的各自的一个流通孔同时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换言之,通过使两张旋转板 23、对旋转并停止在图7所示的状态以及图8所示的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能够有选择地使吸气管21的流路和排气管22的流路开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总是使泵13动作,总是对负压腔5进行抽真空为前提,在没有使邮件P吸附在取出皮带4的时刻,以在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的同时,打开排气管22的流路的方式(图8所示的状态)控制流路开闭装置20。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开闭装置 20,在能够将吸气管21的流路瞬间关闭的同时,能够使大量的空气经排气管22瞬间流入由泵13抽真空状态下的负压腔5内,因此,能够在所希望的时刻将负压腔5瞬间开放为大气压。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总是对负压腔5进行抽真空,为消除腔5内的负压,有必要将大量的空气一起向负压腔5内送入。但是,像以往那样,在仅使电磁阀为OFF的控制中, 由于没有将大量的空气一起向腔5内送入,所以,截止到负压消失花费时间。因此,为将邮件P间的缝隙高精度地控制在所希望的值,重要的是在不吸附邮件P 时,在所希望的时刻,将大量的空气一起送入负压腔5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排气管 22的流路形成为圆形的较大的截面,仅通过使两张旋转板23J4旋转,即可将大量的空气瞬间送入负压腔5内,因此,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使负压消失。另一方面,为了使供给到取出位置S的邮件P吸附于在箭头T方向行走的取出皮带4的表面,在所希望的时刻将该邮件P取出到运送路9上,需要使取出皮带4的表面瞬间产生所希望的强度的吸附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流路开闭装置20动作成图7所示的状态,能够使最强的吸附力作用于取出位置S的邮件P。此时的吸附力取决于泵13的吸引能力。但是,在使尺寸较小、薄且轻的明信片等邮件P吸附在取出皮带4进行取出的情况下,若在取出皮带4的表面产生的吸附力过强,则产生将下一个取出的预定的邮件P也一起吸附并取出的所谓的重送的可能性提高。即,希望使邮件P吸附在取出皮带4的吸附力与该邮件P的尺寸、重量相应地被设定成恰当的大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的流路开闭装置20,使针对邮件的吸附力按照每一封来变化。具体地说,通过调节形成在流路开闭装置20的两张旋转板23J4上的流通孔的相对于各流路的重合状况,控制经吸气管21吸引的空气的流量,控制在取出皮带4的表面上产生的负压的大小。S卩,在取出尺寸较小、薄且轻的明信片等邮件P时,减小在吸气管21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减弱吸附力,在取出超过了 A4尺寸的较厚且重的邮件P时,增多在吸气管21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增强吸附力。这里,首先先列举若干例子,说明上述流路开闭装置20的基本动作。例如,在从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全开的状态,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且使排气管 22的流路为半开的情况下,如从图9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J4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a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9中流通孔23a、23d之间的部位),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顺时针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22.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 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上重合一半。另外,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全开的状态,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且使吸气管 21的流路为半开的情况下,例如如从图10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J4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d 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10中流通孔23a、23d之间的部位),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顺时针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22.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4d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上重合一半。作为在通过图9以及图10所说明的那样,使两张旋转板23J4旋转的情况下的旋转速度图案,例如可以考虑图11至图13所图示的图案。在图11的图案中,相对于使一方的旋转板23 (作为阻断板1图示)在制约时间tl的期间加速以及减速,使之旋转45°,而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 (作为阻断板2图示)在从一方的旋转板23的旋转开始稍许延迟,比 tl短的时间t2的期间加速以及减速,使之旋转22. 5°。在图12的图案中,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时间tl的期间加减速,使之旋转45°,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相同的时间tl的期间加减速,使之旋转22. 5°。在图13的图案中,使两张旋转板23、24以同样的角加速度加速且减速,使旋转角度小的旋转板M在短的时间t2的期间停止。无论怎样,在使一方的旋转板23旋转45°,使另一方的旋转板对在相同方向旋转 22. 5°的情况下,只要是按照用控制时间t2将旋转板M的角速度积分的值成为用控制时间tl将旋转板23的角速度积分的值的正好一半的速度图案,使两张旋转板23J4旋转即可。另外,此时,在以使一方的旋转板23以马达观的最大速度旋转为前提的情况下,不存在另一方的旋转板M的旋转速度超过马达四的界限速度的情况。另外,在从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全开的状态,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且使排气管 22的流路为半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14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a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14中流通孔23a、23d之间的部位),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逆时针方向 (反方向)旋转22.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4b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上重合一半。另外,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全开的状态,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且使吸气管 21的流路为半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15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d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15中流通孔23a、 23d之间的部位),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逆时针方向 (反方向)旋转22.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 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上重合一半。作为在通过图14以及图15所说明的那样,使两张旋转板23、24旋转的情况下的旋转速度图案,例如可以考虑图16至图18所图示的图案。在图16的图案中,相对于使一方的旋转板23 (作为阻断板1图示)在制约时间tl的期间加速以及减速,使之旋转45°, 而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 (作为阻断板2图示)在从一方的旋转板23的旋转开始稍许延迟, 比tl短的时间t2的期间加速以及减速,使之在反方向旋转22. 5°。在图17的图案中,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时间tl的期间加减速,使之旋转45°,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相同的时间tl的期间加减速,使之在反方向旋转22. 5°。在图18的图案中,使另一方的旋转板 24以与一方的旋转板23同样的角加速度在反方向旋转,在比tl短的时间t2的期间停止。无论怎样,在使一方的旋转板23旋转45°,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反方向旋转 22. 5°的情况下,只要是按照用控制时间t2将旋转板M的角速度积分的值成为用控制时间tl将旋转板23的角速度积分的值的正好一半的速度图案,使两张旋转板23J4旋转即可。另外,此时,在以使一方的旋转板23以马达观的最大速度旋转为前提的情况下,不存在另一方的旋转板M的旋转速度超过马达四的界限速度的情况。另外,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且使吸气管 21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19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d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19中流通孔23a、 23d之间的部位),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顺时针方向 (相同方向)旋转67.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4d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另外,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且使吸气管 21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20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d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20中流通孔23a、 23d之间的部位),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逆时针方向 (反方向)旋转22.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 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若对通过图19所说明的动作和通过图20所说明的动作进行比较,则可知相对于前者中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旋转67. 5°,在后者中,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反方向旋转 22.5°。即,对于高速切换流路开闭装置20,有利的是另一方的旋转板M的旋转角度小的图20的动作。换言之,在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时间tl的期间在通过图19所说明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有必要使之以比一方的旋转板23高的速度旋转,超过马达四的能力的界限。
另外,在从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且使排气管 22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21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a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21中流通孔23a、 23d之间的部位),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顺时针方向 (相同方向)旋转67.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 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另外,在从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且使排气管 22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22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a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22中流通孔23a、 23d之间的部位),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逆时针方向 (反方向)旋转22.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4b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若对通过图21所说明的动作和通过图22所说明的动作进行比较,则可知相对于前者中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旋转67. 5°,在后者中,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反方向旋转 22.5°。即,对于高速切换流路开闭装置20,有利的是另一方的旋转板M的旋转角度小的图22的动作。换言之,在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时间tl的期间在通过图21所说明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有必要使之以比一方的旋转板23高的速度旋转,超过马达四的能力的界限。另外,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且使吸气管 21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23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d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23中流通孔23a、 23d之间的部位),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顺时针方向 (相同方向)旋转22.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4d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另外,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且使吸气管 21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M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d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M中流通孔23a、 23d之间的部位),关闭排气管22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逆时针方向 (反方向)旋转67.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 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若对通过图23所说明的动作和通过图M所说明的动作进行比较,则可知相对于前者中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旋转22. 5°,在后者中,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反方向旋转 67.5°。即,对于高速切换流路开闭装置20,有利的是另一方的旋转板M的旋转角度小的图23的动作。换言之,在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时间tl的期间在通过图M所说明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有必要使之以比一方的旋转板23高的速度旋转,超过马达四的能力的界限。另外,在从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且使排气管 22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25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a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25中流通孔23a、 23d之间的部位),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顺时针方向 (相同方向)旋转22.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 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另外,在从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且使排气管 22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如图沈的左图到右图所示,使两张旋转板23、对旋转。具体地说,使一方的旋转板23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4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3a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且由旋转板23的流通孔以外的部位(图沈中流通孔23a、 23d之间的部位),关闭吸气管21的流路。同时,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图中逆时针方向 (反方向)旋转67. 5°,停止在右图的位置,将流通孔24b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若对通过图25所说明的动作和通过图沈所说明的动作进行比较,则可知相对于前者中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旋转22. 5°,在后者中,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反方向旋转 67.5°。即,对于高速切换流路开闭装置20,有利的是另一方的旋转板M的旋转角度小的图25的动作。换言之,在使另一方的旋转板M在时间tl的期间在通过图沈所说明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有必要使之以比一方的旋转板23高的速度旋转,超过马达四的能力的界限。按照上述那样的流路开闭装置20的基本动作,对实际取出邮件P时的流路开闭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若取出装置1动作,开始邮件P的取出,则控制部10通过配置在投入部2的底的CCD线型传感器32,对供给到取出位置S的附近的多封邮件P的下端边进行摄像,其图像由图像处理部34处理,检测下一次取出的邮件P的厚度。这里,认为邮件P的重量与邮件P的厚度大致成比例。然后,控制部10根据通过CXD线型传感器32检测到的下一次取出的取出位置S 的邮件P的厚度(重量),从存储器38读取相应的控制表,与该邮件P的取出时刻相吻合地以该控制表中的恰当的旋转方向以及恰当的旋转角度使旋转板M旋转。此时,因为一方的旋转板23如通过上述基本动作所说明的那样,仅仅是交替地开闭吸气管21的流路和排气管22的流路,所以,与在吸气管21流动的空气的流量没有关系,因此,这里省略该旋转板 23的动作说明。控制表如上所述,按照每个下一次取出的邮件P的厚度准备多个。在各控制表中分别记录着与相对于将一个前面的邮件P取出后的旋转板对的停止位置的、取出下一个邮件P时的该旋转板M的恰当的旋转方向以及恰当的旋转角度(旋转量)相关的数据。这里提及的“将一个前面的邮件P取出后的旋转板M的停止位置”几乎都是与一个前面的邮件P的厚度无关地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全开的位置。即,对在取出了邮件P后, 瞬间消除在取出皮带4的表面产生的负压而言,有利的是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全开,因此, 取出了各邮件P后的旋转板M的停止位置为任意的流通孔Ma、Mb、Mc、24d与排气管22 的流路重合的位置。因此,通常控制部10与一个前面的邮件P的厚度无关,而是与下一次取出的邮件 P的重量相应地控制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例如,在下一次取出的邮件P为较重的超过了 A4尺寸的信函那样的情况下,控制部10使旋转板M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全开的位置(例如图8所示的位置)旋转至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全开的位置(例如图 7所示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的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是哪个方向均可。
另外,控制部10在下一次取出的邮件P为较轻的明信片那样的情况下,例如使旋转板M从使排气管22为全开的位置旋转至使吸气管21为半开的位置。这种情况下,也是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是哪个方向均可。即,在像通过图10所说明的那样使旋转板M在与旋转板23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和像通过图15所说明的那样使旋转板M在与旋转板 23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由于旋转板M的旋转量相同,所以,使旋转板M在哪个方向旋转,都能够在相同的时间使旋转结束。再有,例如在下一次取出的邮件P为比明信片重,比A4尺寸的信函轻的长4信封 (長形4号)(纵205mmX横90mm)那样的情况下,控制部10使旋转板M例如从使排气管 22的流路为全开的位置旋转至将吸气管21的流路打开3/4的位置。这种情况下也是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是哪个方向均可。S卩,在从像图10的左侧所示那样将旋转板M的流通孔2 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的状态下,使旋转板M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从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上的流通孔 24a,沿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将一个上游侧的流通孔24d在吸气管21的流路上重合3/4的情况下,有必要使旋转板M以比图10的右侧的状态(半开)多规定量的旋转量旋转。与此相对,例如在从图15的左侧的状态使旋转板对在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将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的流通孔2 在吸气管21的流路重合3/4的情况下,也是使旋转板 24以比图15的右侧的状态(半开)多相同的量的旋转量旋转。即,这种情况下,旋转板M 的恰当的旋转方向是哪个方向均可,恰当的旋转量为比22. 5°多规定量的旋转量。但是,在“将一个前面的邮件P取出后的旋转板M的停止位置”不是像上述那样将任意一个流通孔Ma、Mb、Mc、24d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使之全开的位置的情况下, 控制部10有必要使旋转板对以读取的控制表中的相对于该停止位置的恰当的旋转方向以及恰当的旋转角度旋转。例如,在取出超过A4尺寸的较重的邮件P的情况下,在以最大的吸附力使该邮件P 吸附在取出皮带4并取出后,该邮件P因邮件P本身的惯性从取出皮带4剥离,因此,没有必要在取出后使取出皮带4产生的吸附力完全消失。另外,由于在下一次取出的取出位置 S的邮件P为较重的邮件P的情况下,即使在皮带表面略微留存负压,也不存在该邮件P会被皮带吸附并被取出的情况,所以,即使在取出皮带4的表面留存负压,也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倒不如通过在取出了邮件P后,不使取出皮带4表面的负压完全消失,而能够使用于使下一次取出的邮件P吸附在取出皮带4的足够的吸附力尽早产生,还能够抑制泵13的电力消耗。具体地说,例如,在如图19的左侧的图所示,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 使旋转板对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19的右侧的图所示,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全开的情况下,从一半重合在排气管22的流路的流通孔2 沿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将一个下游侧的流通孔24d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这种情况下,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板M的旋转角度为67. 5°。同样,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吸气管21为全开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例如在如图20的左侧的图所示,从将流通孔2 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上重合一半的状态, 使旋转板M在图中逆时针方向(反方向)旋转,如图20的右侧的图所示,将该流通孔Ma 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这种情况下,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板M的旋转角度为22. 5°。另外,同样,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吸气管21为全开的情况下, 也可以是例如在如图23的左侧的图所示,从将流通孔2 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上重合一半的状态,使旋转板M在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3的右侧的图所示,将一个上游侧的流通孔24d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这种情况下,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板M的旋转角度为22. 5°。另外,同样,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吸气管21为全开的情况下, 也可以是例如在如图M的左侧的图所示,从将流通孔2 在排气管22的流路上重合一半的状态,使旋转板M在图中逆时针方向(反方向)旋转,如图M的右侧的图所示,将该流通孔2 重合在吸气管21的流路。这种情况下,旋转板M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板M的旋转角度为67. 5°。S卩,在从使排气管22的流路为半开的状态,使吸气管21为全开的情况下,至少可以考虑上述四种方法,但是,这种情况下的旋转板M的恰当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是旋转板M的旋转量最少的图20以及图23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因此,控制表中记录该恰当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此外,邮件P的取出方法中,考虑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例如在为从将排气管22的流路打开1/3的状态,将下一个邮件P (例如,明信片)取出,而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半开的情况下,为从将排气管22的流路打开1/4的状态,将下一个邮件P (例如,长4信封)取出, 而使吸气管21的流路为打开3/4的情况等。但是,由于无论怎样,都是根据下一次取出的邮件P的重量、取出了前面的邮件P后的旋转板M的停止位置,以旋转板对的旋转量为最少的方式,决定旋转板M的恰当的旋转方向以及恰当的旋转角度,所以,只要将该恰当的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按照每个下一次取出的邮件P的重量记录在控制表中即可。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开闭装置20,因为在使一方的旋转板23旋转, 将吸气管21的流路和排气管22的流路交替地开闭的同时,调节另一方的旋转板M的旋转量,据此,控制旋转板M的流通孔相对于流路的重合状况,控制在打开的流路流动的空气的流量,因此,能够高速地瞬间切换流路的开通以及阻断,能够切实地将打开了流路时的空气的流量也瞬间控制在所希望的值。因此,若将该流路开闭装置20像上述那样应用于邮件P的取出装置1,则能够从取出位置S与下一次取出的邮件P的重量相应地使该邮件P相对于取出皮带4的吸附力变化为恰当的值,能够在所希望的时刻将所有的邮件P稳定地取出。另外,据此,能够防止邮件 P的重送,能够使取出缝隙稳定。另外,本发明并不就这样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将构成要素变形,使之具体化。另外,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恰当的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删除若干个构成要素。再有,也可以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恰当地组合。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根据使用配置在投入部2的底的CXD线型传感器32 对邮件P进行摄影的图像,检测邮件P的厚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对供给到取出位置S的邮件P的表面进行摄影的照相机,从邮件P的尺寸检测重量。 或者,也可以直接测定向取出位置S供给的邮件P的重量。
另外,例如也可以替代检测邮件P的重量的情况,通过使用图4以及图6所图示的内压传感器36,测定负压腔5内的压力,来检测邮件P相对于取出皮带4的吸附状态。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0监视通过内压传感器36检测到的压力,控制流路开闭装置20的旋转板 24的旋转量,据此,能够将所有的邮件P以恰当的吸附力吸附在取出皮带4,并取出。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两张旋转板23、24的流路开闭装置20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将直径不同的两个圆筒形的旋转体同轴地重合,在其内部配置了负压腔的滚筒型的流路开闭装置。这种情况下,在圆筒形的负压腔的周壁设置与取出位置S相向的开口部,通过在沿其周壁旋转的两个旋转体上形成的流通孔来吸引空气。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两张旋转板23、24中的一方的旋转板23每次旋转 90°,交替地开闭两个流路,控制另一方的旋转板M的旋转量,控制空气的流通量,但是, 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另一方的旋转板M开闭流路,由一方的旋转板23控制流量。本发明的流路开闭装置能够应用于例如将使尺寸、重量不同的多封邮件一封封地吸附在取出皮带并取出的邮件取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流路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板以及第二旋转板04),所述第一旋转板可沿横贯相邻的两个流路的面旋转地设置,且具有在旋转的途中与上述两个流路的每一个重合的第一流通孔03a),将上述第一流通孔(23a)重合在一方的流路,使该一方的流路为全开,且由上述第一流通孔03a)以外的部位阻断另一方的流路,所述第二旋转板04)接近上述第一旋转板(23),且可沿横贯上述两个流路的面旋转地设置,且具有在旋转的途中与上述两个流路的每一个重合的第二流通孔0 ),在上述第一旋转板旋转到了上述第一流通孔(23a)使上述一方的流路为全开的位置时,向上述第二流通孔(Ma)至少局部重合在该一方的流路的位置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流路是吸气管和排气管 (2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10),所述控制部(10)控制上述第二旋转板04)的旋转量,通过控制上述第二流通孔(Ma) 的相对于上述一方的流路的重合状况,控制在上述一方的流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旋转板04)具有沿其旋转方向分离的多个上述第二流通孔(Ma、Mb、Mc、Md),上述控制部(10)在从打开了上述一方的流路的状态,关闭该一方的流路,并打开上述另一方的流路时,将上述第一旋转板向使上述第一流通孔(23a)与上述另一方的流路重合,使另一方的流路为全开的位置旋转,且将上述第二旋转板04)向将上述多个第二流通孔Q^、24b、2k、24d)中的能够以最少的旋转量向打开上述另一方的流路的位置旋转的第三流通孔(Mb)重合在上述另一方的流路的方向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10)根据打开了上述一方的流路的状态下的上述第二流通孔0 )的相对于上述一方的流路的重合状况和关闭上述一方的流路,将上述另一方的流路打开了的状态下的上述第二流通孔0 )的相对于上述另一方的流路的重合状况,决定上述旋转量最少的第三流通孔(Mb),且将上述第二旋转板 (24)向将该第三流通孔(Mb)重合在上述另一方的流路的方向旋转。
6.一种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多张纸张类(P)重合地投入的投入部O);沿投入到上述投入部( 的纸张类(P)中的重合方向一端的纸张类(P)行走的具有吸附孔(4a)的取出部件(4);从上述取出部件(4)的里面侧经上述吸附孔Ga)到该取出部件(4)的表面侧,使负压产生,使上述一端的纸张类(P)吸附在该取出部件的表面的负压产生部(5);经吸气管以及排气管0 与上述负压产生部( 连接的吸气装置(1 以及设置在上述吸气管以及排气管0 的途中的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路开闭装置0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10),所述控制部(10)控制上述第二旋转板04)的旋转量,通过控制上述第二流通孔(Ma) 的相对于上述一方的流路的重合状况,控制在上述一方的流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旋转板04)具有沿其旋转方向分离的多个上述第二流通孔(Ma、Mb、Mc、Md),上述控制部(10)在从打开了上述一方的流路的状态,关闭该一方的流路并打开上述另一方的流路时,将上述第一旋转板向使上述第一流通孔(23a)与上述另一方的流路重合,使另一方的流路为全开的位置旋转,且将上述第二旋转板04)向将上述多个第二流通孔Q^、24b、2k、24d)中的能够以最少的旋转量向打开上述另一方的流路的位置旋转的第三流通孔(Mb)重合在上述另一方的流路的方向旋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10)根据打开了上述一方的流路的状态下的上述第二流通孔0 )的相对于上述一方的流路的重合状况和关闭上述一方的流路,将上述另一方的流路打开了的状态下的上述第二流通孔0 )的相对于上述另一方的流路的重合状况,决定上述旋转量最少的第三流通孔(Mb),且将上述第二旋转板 (24)向将该第三流通孔(Mb)重合在上述另一方的流路的方向旋转。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测定上述负压产生部(5)的内部压力的内压传感器(36);上述控制部(10)根据上述内压传感器(36)的测定结果,控制上述第二旋转板04)的旋转量,控制上述第二流通孔(Ma)的相对于上述一方的流路的重合状况。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投入到上述投入部O)的纸张类(P)中的上述重合方向一端的纸张类(P)的厚度的厚度检测部(32,34);上述控制部(10)根据上述厚度检测部(32、34)的检测结果,控制上述第二旋转板04) 的旋转量,控制上述第二流通孔04a)的相对于上述一方的流路的重合状况。
12.一种流路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板以及第二旋转板04),所述第一旋转板可在横贯流路的方向旋转地设置,且具有在旋转的途中与上述流路重合的第一流通孔03a),将上述第一流通孔(23a)重合在上述流路,使该流路为全开,所述第二旋转板04)接近上述第一旋转板(23),可在横贯上述流路的方向旋转地设置,且具有在旋转的途中与上述流路重合的第二流通孔0如),在上述第一旋转板03)旋转到了上述第一流通孔(23a)使上述流路为全开的位置时,向上述第二流通孔(Ma)至少局部重合在上述流路的位置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是吸气管01)。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10),所述控制部(10)控制上述第二旋转板04)的旋转量,通过控制上述第二流通孔(Ma) 的相对于上述流路的重合状况,控制在上述流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量。
15.一种纸张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多张纸张类(P)重合地投入的投入部O);沿投入到上述投入部( 的纸张类(P)中的重合方向一端的纸张类(P)行走的具有吸附孔(4a)的取出部件(4);从上述取出部件(4)的里面侧经上述吸附孔Ga)到该取出部件(4)的表面侧,使负压产生,使上述一端的纸张类(P)吸附在该取出部件的表面的负压产生部(5);经吸气管与上述负压产生部(5)连接的吸气装置(13)以及设置在上述吸气管的途中的权利要求12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路开闭装置 (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路开闭装置以及纸张类处理装置。本发明的流路开闭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板(23)以及第二旋转板(24),所述第一旋转板(23)可沿横贯相邻的两个流路的面旋转地设置,且具有在旋转的途中与上述两个流路的每一个重合的第一流通孔(23a),将上述第一流通孔(23a)重合在一方的流路,使该一方的流路为全开,且由上述第一流通孔(23a)以外的部位阻断另一方的流路,所述第二旋转板(24)接近上述第一旋转板(23),且可沿横贯上述两个流路的面旋转地设置,且具有在旋转的途中与上述两个流路的每一个重合的第二流通孔(24a),在上述第一旋转板(23)旋转到了上述第一流通孔(23a)使上述一方的流路为全开的位置时,向上述第二流通孔(24a)至少局部重合在该一方的流路的位置旋转。
文档编号B65H3/12GK102190164SQ2011100410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6日
发明者三津谷祐辅, 成冈良彦, 浅利幸生, 等等力彻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