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导流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959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弯管导流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通风装置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弯管导流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络筒机是棉纺企业的最后一道加工设备,是决定纺织品高产、优质、高附加值的关键设备,它将管纱绕成无结筒纱、并在卷绕过程中去除纱疵。随着全球对能源的消耗日益增长,各种设备的效率和能耗情况也成为国家和企业关注的重点。自动络筒机要正常可靠地工作离不开一个稳定的负压吸纱风道,负压风道不但为抓手臂、机械臂大吸嘴提供工作负压,还为捕纱器、纱库阀门等其他机构提供负压支持。一个稳定的负压环境是自动络筒机进行正常可靠的捻接动作的必要条件,风道内部压力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到捻接动作的执行能否成功,以及捻接动作中吸线和抓线的效率,从而影响到自动络筒机的工作效率。目前,自动络筒机的风道结构由一个长方体的空腔构成,整体的风道结构一般由 10个工作组串联构成而一个工作组包括6个自动络筒工作单元,串联后的整体风道的一个端面和风机相连接,另外一端封闭。风道一个侧面上面开有许多进气孔,其中一个自动络筒单元一般需要四个进气孔,各种自动络筒机的负压需求装置和风道的侧面上的小孔相连接,其它面为封闭面。风机抽风,从而为负压装置提供工作的负压。但是侧面直接进气对风道内的流场影响很大,不但增加了流动的不稳定,影响风道内的压力稳定,而且由于侧面直接进气的气流垂直于风道内部的主流流动方向,气流冲向后壁,形成很多涡流,阻碍主流的流动,使流动效率很低,也不利于风道内部压力的平衡,对于扰动的抵抗能力较弱,并且远离风机端的自动络筒单元工作负压不够,不利于自动络筒机吸线和抓线动作的稳定进行, 从而影响自动络筒机整体工作效率。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陈皓著的“自动络筒机负压吸纱风道压力平衡系统的实验与数值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中提出变截面的自动络筒机风道模型,通过在风机方向上的截面变化来控制进气口的流量,单一的变截面模型虽然能够体现吸风均勻的特点,但是对于风道内部的流动分布没有较大的影响,风道体积变小也使压力波动的变化更加敏感,不利于自动络筒机风道内的压力稳定,还造成在非定常情况下工作的自动络筒机的稳定性不足,同时由于进气孔的方向没有变化,进气流动在垂直主风道方向的分量较大,形成较多的涡流,流动的效率依然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弯管导流通风装置,该装置优化风道内部的流场,增加风道内部负压稳定性和增强风道内部流动对扰动的抵抗能力,同时提高进气孔的流量。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由若干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多面体空腔结构组成。所述的空腔结构包括腔体、若干个进气单元和两个连接法兰,其中两个连接法兰分别与腔体的两端连接,若干个进气单元设置于腔体的侧壁上且同一侧壁上的进气单元间距相同。所述的连接法兰能够相互配合连接。所述的进气单元包括进气孔和导流弯管,其中进气孔设置于腔体的侧壁,导流弯管设置于腔体的内壁且与进气孔连接。所述的导流弯管截面的内径相等且内径与相连的进气孔的直径相等,导流弯管的中心线长度为进气孔直径的1. 5 3. 5倍,导流弯管的出口处的中心线的切线和与导流弯管相接的侧壁的平面夹角为0° 90°。当抽风机抽风,为负压装置提供工作的负压时,气流首先通过连接负压装置的管道,然后通过导流弯管进入风道,气流向风机方向倾斜,增加了风道内主流方向的分量大小,使气流更有效,减小了流动的沿程能量损失,风道内涡的强度变小,同时流动的负压增强,主流方向上的气流增强也有利于风道内部的压力迅速平衡,从而增加风道内部气流对于扰动的抵抗能力,由于弯管是等截面的,造成的流量损失很小,而由于风道内部的压力更加稳定,还增加了从进气孔进入风道的流量,自动络筒机的吸线和抓线动作更加高效稳定, 提高络筒机的工作效率,效率的提高能够节省风机等其他各种部件的能量消耗,从而达到节能。


图1为实施例1的外部结构视图。图2(a)为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视图。图2(b)为实施例1的内部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实施例1的导流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若干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多面体空腔结构1组成,第一空腔结构1和结尾空腔结构1分别封闭和连接抽风机。所述的空腔结构1包括腔体2、若干个进气单元3和两个连接法兰4,其中两个连接法兰4分别与腔体2的两端连接,若干个进气单元3设置于腔体2的侧壁上且同一侧壁上的进气单元3间距相同。所述的连接法兰4能够相互配合连接。所述的进气单元3包括进气孔5和导流弯管6,其中进气孔5设置于腔体2的侧壁,导流弯管6设置于腔体2的内壁且与进气孔5连接。所述的导流弯管6截面的内径相等且内径与相连的进气孔5的直径相等,导流弯管6的中心线长度为进气孔5直径的1. 5 3. 5倍,导流弯管6出口处的中心线的切线和与导流弯管6相接的腔体2侧壁的平面夹角为30°、45°或60°且出口向空腔结构1连接抽风机的一端倾斜。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当抽风机抽风,气流通过进气单元3的进气孔5和导流弯管6 进入腔体2内,经过导流弯管6的导流作用,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向抽风机方向倾斜,气流的方向在水平方向的分量增加使得风道内部的流动效率提高,增加了风道内部的负压水平,同时增加了风道内部流动的负压稳定性,由于导流弯管6是等截面的,经过进气孔5的流量损失很小,相对于风道内负压水平的提高,经过进气孔5的流量与没有导流弯管6相比还有所提高,有利于自动络筒机吸线和抓线动作的稳定进行,提高自动络筒机工作效率。试验研究发现改进后的风道内部流场负压水平提高,负压稳定性提高,抵抗干扰能力增强,对于远离风机的一端风道内负压水平相对提高5%左右,稳定性相对提高5%左右,通过进气孔5的流量提高,总流量相对提高5%左右,流量增大使自动络筒机吸线和抓线动作的效率和稳定性提高。本实施例主要通过增加导流弯管6使得气流的方向上有较大的改变,从而得到更加有效地流场,流场结构的改变使得流动更加有效,增加了负压稳定性和抵抗干扰能力,提高了总流量,增加自动络筒机工作稳定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弯管导流通风装置,该装置由若干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多面体空腔结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结构包括腔体、若干个进气单元和两个连接法兰,其中两个连接法兰分别与腔体的两端连接,若干个进气单元设置于腔体的侧壁上且同一侧壁上的进气单元间距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法兰能够相互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气单元包括进气孔和导流弯管,其中进气孔设置于腔体的侧壁,导流弯管设置于腔体的内壁且与进气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导流通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流弯管的截面的内径相等且内径与相连的进气孔的直径相等,导流弯管的中心线长度为进气孔直径的1. 5 3. 5倍,导流弯管的出口处的中心线的切线和与导流弯管相接的侧壁的平面夹角为0° 90° 。
全文摘要
一种通风装置技术领域的弯管导流通风装置,该装置由若干个依次串联连接的多面体空腔结构组成,所述的空腔结构包括腔体、若干个进气单元和两个连接法兰,本发明优化风道内部的流场,增加风道内部负压稳定性和增强风道内部流动对扰动的抵抗能力,同时提高进气孔的流量。
文档编号B65H54/22GK102285555SQ20111011197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30日
发明者余文胜, 吴亚东, 周文啸, 王辉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