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9315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领域中的布匹对折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布匹生产和传输领域中,需要对长长的布匹进行对折打卷处理,布匹在对折打卷过程中要求布幅两侧边缘对齐。现有技术使用的布匹对折辅助装置,布边探测及对齐效果不好,布边错位很大。因此,如何更精准更快速的确保布匹在对折过程中保持两布边对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设计新颖、经济实用、操作方便的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包括左支承座和右支承座,左支承座和右支承座上架设有第一出布辊和第二出布辊,所述左支承座和右支承座上方还架设一对调节轴,调节轴的左端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固定支架位于左支承座上方;每一根调节轴的右端上方各设有一对与调节轴平行的探测装置,右支承座的上表面开有水平槽,调节轴的右端通过连接架滑动连接于水平槽内的驱动装置。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出布辊和第二出布辊处于水平转动工作状态,每对探测装置里面共有12对光电探头。对折后的布匹两侧布边,分别置于一对探测装置的中间,当布匹前半侧的布边超出后半侧的布边位置(或相反),导致两侧布边无法对齐时,探测装置里的光电探头将探测到的偏差数据传输给控制中心,随后控制中心将偏差数据传输给调节轴驱动装置,调节轴驱动装置根据偏差大小进行调节控制,使得调节轴右端在右支承座上表面的水平槽内按需要的幅度滑动,施力于前布匹片和后布匹片,最终达到布边对齐的效果。对齐后的布匹层通过第一出布辊和第二出布辊后,进入后续打卷处理。所述第一出布辊和第二出布辊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调节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当布匹对折过程中有一层边条超出另一层边条时,探测装置发生作用,错位大小信号传感给调节轴驱动装置,调节轴右端在右支承座上表面的水平槽内根据错位大小对应的调节幅度滑动,施力于前布匹片和后布匹片,最终达到布匹精准对齐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布匹生产和传输领域非常经济实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包括左支承座1和右支承座10,左支承座1和右支承座10上架设有第一出布辊2和第二出布辊3,所述左支承座1和右支承座 10上方还架设一对调节轴6,调节轴6的左端通过固定架5定位于左支承座1上方,所述调节轴6的右端与一根立柱4作转动连接,每一根调节轴6的右端上方各设有一对探测装置 7,右支承座10的上表面设有水平槽8,调节轴6的右端通过连接架9滑动连接于水平槽8 内。第一出布辊2和第二出布辊3的转动方向相反。调节轴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包括左支承座(1)和右支承座(10),左支承座(1)和右支承座(10)上架设有第一出布辊( 和第二出布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承座(1)和右支承座(10)上方还架设一对调节轴(6),所述调节轴(6)的左端通过固定架( 定位于左支承座(1)上方,所述调节轴(6)的右端与一根立柱(4)作转动连接,每一根调节轴(6)的右端上方各设有一对探测装置(7),右支承座(10)的上表面设有水平槽(8),调节轴(6)的右端通过连接架(9)滑动连接于水平槽(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布辊(2)和第二出布辊(3)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轴(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折打卷机齐边装置,包括左支承座和右支承座,左支承座和右支承座上架设有第一出布辊和第二出布辊,所述左支承座和右支承座上方还架设一对调节轴,调节轴的左端通过固定架和立柱固定在左支承座上方,每一根调节轴的右端上方各设有一对探测装置,右支承座的上表面设有水平槽,调节轴的右端通过连接架滑动连接于水平槽内。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达到布匹精准对齐的效果。
文档编号B65H23/038GK201999564SQ2011200819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5日
发明者黄敏明 申请人: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