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119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适用于各种挥发性油气的初步回收。
背景技术
油品在加工及存储过程中无法避免因油气挥发而带来的油气蒸发损失,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还浪费了资源。目前油气回收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其方法也有很多,如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等。但前述几种方法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相当大的动力消耗,而且在油品来料时油气温度提高,会使废气中油气浓度随之提升,油气回收装置的处理效果会因冲击负荷而受到较大影响。采用冷凝、吸收、吸附等方法都需要将储罐顶部进行密闭来收集油气,回收后的油气混合在一起不能实现分离。例如,在成品油罐区内既有汽油储罐又有石脑油储罐时,回收的油气被混合在一起,返回任何一个储罐都会影响储罐内产品的质量,因此可能需要后续的处理过程进行分离或针对不同油品设置多个油气回收装置。CN1631748A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装置,使用了能够使油气聚结的材料,能够回收在储罐内已经达到过饱和的油气,但由于整个储罐内温度差异有限,油气的冷凝程度较小, 因此油气回收率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能量消耗进行油气初步回收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下端为进气口,筒体上端为出气口,设置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下半部分即热管热端设置在筒体内下部,热管换热器上半部分即热管冷端设置在筒体外部。本实用新型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中,热管的热端和热管的冷端均设置金属翅片。 热管的热端翅片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冷端翅片采用水平布置。本实用新型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中,热管的数量以均勻排列满筒体即可。筒体横截面形状可以采用圆形或多边形等。本实用新型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中,筒体内上部设置油雾捕集器,提高油雾回收效率。油雾捕集器采用大通量、高拦截能力的纤维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中,热管的热端外部设置金属丝网保护罩,以保护热管,同时不影响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采用热管,外界空气做冷端,对油气进行冷却。同时在热管的热端和冷端分别加装翅片,使热管的取热、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使油气与外界的温差小于5°c,保证油气得到充分冷却。在冬季,油气被冷却至更低的温度,使更多的油气被冷凝,从而达到更高的回收率。本实用新型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采用大通量、高拦截能力的纤维材料做为油雾的捕集材料,油雾在纤维材料表面聚集形成大颗粒,最终因重力而落下,回到原储罐中。纤维材料的阻力很小,在气速达到5m/s时,其压降都能控制在100 以内,因此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油品储罐顶的呼吸阀与设备管口之间,不会影响储罐顶呼吸阀的正常工作,不需要消耗能量,实现油气初步回收,特别是在储罐内外温差较大时(如冬季),具有较高的油气回收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1 一油气入口,2—热端翅片,3—壳体,4一热管,5—冷端翅片,6—保护罩, 7—油雾捕集器,8—油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将本装置安装在油品储罐的呼吸阀与设备管口之间。从储罐内部挥发的30 50°C的油气由入口 1进入壳体3,经过热管4的热端翅片2时被冷却冷凝,达到过饱和并形成油雾,部分油雾聚集于热端翅片2表面形成油滴因自身重力落回罐内;更小的油雾在进一步上升过程中被纤维材质的油雾捕集器7拦截凝聚,形成较大油滴,最终因重力下落,回到罐内。热端翅片2吸收油气的热量后,迅速传递到冷端翅片5,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冷端翅片5上部的保护罩6由金属网制成,既可以保护冷端翅片5不被外力损毁,又不影响散热效果。壳体下部通过法兰直接与储罐顶部呼吸口连接。对于成品汽油储罐,当储罐内油气温度为40°C,向外排气时油气体积浓度为20%, 热管的换热温差(油气冷凝后的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为5°C时,环境温度对油气回收率(体积)的影响见表1。表1不同环境温度下油气回收率
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下端为进气口,筒体上端为出气口,设置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下半部分即热管热端设置在筒体内下部,热管换热器上半部分即热管冷端设置在筒体外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的热端和热管的冷端均设置金属翅片。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的热端翅片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冷端翅片采用水平布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的数量以均勻排列满筒体即可。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横截面形状采用圆形或多边形。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内上部设置油雾捕集器。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油雾捕集器采用大通量、 高拦截能力的纤维材料制作。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管的热端外部设置金属丝网保护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式油气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从油品储罐顶呼吸气中回收油气的设备。本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下端为进气口,筒体上端为出气口,设置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下半部分即热管热端设置在筒体内下部,热管换热器上半部分即热管冷端设置在筒体外部。本实用新型筒体下部直接与储罐顶部呼吸口连接,上部与呼吸阀相连接。该装置的气体阻力小于100Pa,完成安装后不需要任何动力,依靠大气温度即可实现对油气的冷凝并实现回收油气,不会影响呼吸阀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环境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
文档编号B65D90/30GK202279426SQ20112039313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刘忠生, 朴勇, 王海波, 郭兵兵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