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987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送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介于套筒和辊筒之间配置的多个滚子的周边区域内封入润滑油而成的传送链,尤其涉及用于搭载并搬送炼铁领域中的卷材、板坯等重物的传送链。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并搬送炼铁领域中的卷材、板坯等重物所用的传送链,广泛使用在介于套筒和辊筒之间配置的多个滚子的周边区域内封入润滑油而成的传送链。这种以往的传送链包括左右分开配置的一对内链板;压入并嵌合于这些内链板的套筒孔的套筒;自由旋转地外嵌于该套筒外周侧的辊筒;插通于套筒内周侧的联结销;压入并嵌合于该联结销的两端以沿链条长度方向相互连结内链板的左右一对外链板;介于套筒外周面和辊筒内周面之间配设的多个滚子;以及压入并嵌合于套筒外周面并使其配置在内链板内侧面与滚子端面之间的左右一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并在滚子的周边区域内封入润滑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如图9所示,在其他以往例的传送链500中,在辊筒530的两端部配置有环状推力轴承部件570,并在辊筒530的内周面530a和环状推力轴承部件570的外周面570a 分别形成截面为半圆状的槽,使辊筒530的槽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570的槽上下进行对位(位置对合)而形成截面为圆状的间隙,并在该间隙几乎没有空隙地配置有截面为圆状的密封环580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371996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I)[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3563354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4)

发明内容
但是,前者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以往的传送链,由于在套筒和嵌合于该套筒中的环状推力轴承部件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就有封入滚子的周边区域内的润滑油可能会从该间隙漏出到外部或者粉尘等从外部侵入这样的问题。另外,后者专利文献2记载的传送链500中,由于密封环580的内径形成得小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570的外径,所以存在需要使密封环580弹性扩径同时嵌插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570中而使密封环580的安装负担变重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合成树脂制的密封环580因温度上升而缩径的情况下,由于在辊筒530的内周面530a与密封环580的外周面580a之间产生空隙,所以就有润滑油可能会从该空隙向外部漏出这样的问题。而且,由于辊筒530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570的空隙形成在垂直方向的下侧,所以当在几乎没有空隙地设置密封环580的辊筒530的槽内滑动接触而使密封环580相对于辊筒530的内周面530a磨耗损伤时,润滑油就会没有任何妨碍地从辊筒530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570之间渗出到外部,所以就有缺油可能会早期到来这样的问题。本发明就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送链,其环状密封部件抑制供给至滚子周边区域内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并且防止异物从外部侵入滚子周边区域,长期确保润滑油,进而简便地实现环状密封部件相对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安装。技术方案I涉及的发明是一种传送链,包括左右分开配置的一对内链板;压入并嵌合于该内链板的套筒孔的套筒;自由旋转地嵌合于该套筒外周侧的辊筒;插通于上述套筒内周侧的联结销;分别压入并嵌合于该联结销的两端以沿链条长度方向相互连结内链板的左右一对外链板;介于上述套筒外周面与辊筒内周面之间配置的多个滚子;以及压入并 嵌合于上述套筒外周面并使其介于内链板内侧面与滚子端面之间的左右一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在上述滚子的周边区域封入润滑油,其中,密接于上述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外周面以密封润滑油的环状密封部件,设置在上述辊筒内周面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之间,与上述环状密封部件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邻接并附着于其上的环状密封盖压入并嵌合于上述辊筒的内周面,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在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中,除了技术方案I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之外,上述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在容许上述滚子沿链条宽度方向微动的夹持位置被压入并嵌合于套筒的外周面,上述辊筒具备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夹持上述滚子并且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定位上述环状密封部件的内周侧法兰部,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在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中,除了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之外,形成在上述辊筒上的内侧法兰部的外侧壁面和环状密封盖的内侧壁面构成与上述环状密封部件的外周侧部分相配合的环状槽形成部,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在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中,除了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之外,上述环状密封部件所形成的外径小于上述环状槽形成部的底径且大于上述辊筒的内径,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在技术方案5涉及的发明中,除了技术方案I至4中任意一项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之外,上述环状密封盖的外侧面通过铆接上述辊筒内周端缘部的卡定爪而进行配合,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在技术方案6涉及的发明中,除了技术方案I至5中任意一项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之外,上述环状密封部件与上述滚子的端面以间隔空隙的方式相对配置,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在技术方案7涉及的发明中,除了技术方案I至6中任意一项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之外,上述环状密封部件由整个圆周均匀且没有断缝的环状体形成,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在技术方案8涉及的发明中,除了技术方案I至7中任意一项涉及的发明的结构之外,上述套筒具备将上述联结销内的润滑油供给至滚子周边区域内的油导入孔,由此可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传送链包括左右分开配置的一对内链板;压入并嵌合于内链板的套筒孔的套筒;自由旋转地嵌合于套筒的外周侧的辊筒;插通于套筒内周侧的联结销;分别压入并嵌合于联结销的两端以沿链条长度方向相互连结内链板的左右一对外链板;介于套筒外周面与辊筒内周面之间配置的多个滚子;以及压入并嵌合于套筒外周面并使其介于内链板的内侧面与滚子端面之间的左右一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在滚子的周边区域封入润滑油,由此滚子的周边区域内就成为用润滑油所充填的状态,所以辊筒就能够通过多个滚子平滑地转动,并且还能够取得如下本发明所特有的效果。S卩、根据技术方案I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将密接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外周面以密封润滑油的环状密封部件设置在辊筒内周面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之间,由此环状密封部件的内径相对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外径以大致相同的尺寸而形成,所以就能够避免在将环状密封部件嵌入环状推力轴承部件时使环状密封部件弹性扩径的劳动,从而简便地安装环状密封部件。另外,与环状密封部件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邻接并附着于其上的环状密封盖压入并嵌合于辊筒的内周面,由此辊筒内周面与环状密封盖外周面之间被阻塞,所以,即便在环状密封部件因温度上升发生缩径而在辊筒内周面与环状密封部件外周面之间产生空隙的情况下,与环状密封部件邻接并附着于其上的环状密封盖也能够密封欲从该空隙向外部漏出的润滑油。
并且,将密接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外周面以密封润滑油的环状密封部件设置在辊筒内周面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之间,与环状密封部件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邻接并附着于其上的环状密封盖被压入并嵌合于辊筒的内周面,由此环状密封部件和环状密封盖可靠地阻塞辊筒内周面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之间,而环状密封部件不会使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外周面磨耗损伤,所以能够抑制供给到滚子的周边区域内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并且防止异物从外部侵入滚子的周边区域,另外,即便在润滑油欲渗出到外部的情况下,也在垂直方向的下侧使润滑油遍及辊筒内周面到环状密封部件的内周面而残留,所以能够长期地保持润滑油。根据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除了技术方案I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获得的效果之外,还获得如下效果,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在容许滚子沿链条宽度方向微动的夹持位置被压入并嵌合于套筒的外周面,辊筒具备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夹持滚子并且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定位环状密封部件的内周侧法兰部,由此左右一对内周侧法兰部以及左右一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容许滚子沿链条宽度方向微动,以使被密封在滚子周边区域内的润滑油普及到各个角落而不会产生分布不均,所以就能够顺利地实现套筒与滚子相互间的滚动、以及辊筒与滚子相互间的滚动。而且,根据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除了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所获得的效果之外,还获得如下效果,形成在辊筒上的内侧法兰部的外侧壁面和环状密封盖内侧壁面形成与环状密封部件的外周侧部分相配合的环状槽形成部,由此就通过环状密封部件的外周面部分与形成在环状槽形成部的槽壁面而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即,呈现所谓的迷宫式结构,所以就能够抑制在环状密封部件与辊筒之间容易发生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并且环状密封部件在环状槽形成部内相对于辊筒与环状密封盖沿径向相对地自由位移,所以即便在搬送驱动时辊筒相对于套筒沿径向以偏心状态进行转动的情况下,环状密封部件也不会接触于辊筒内周面而承受负载,从而能够避免针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的磨耗损伤,同时抑制在环状推力轴承部件与环状密封部件之间容易发生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根据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除了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所获得的效果之外,还获得如下效果,环状密封部件所形成的外径小于环状槽形成部的底径且大于辊筒内径,由此环状密封部件始终配合于环状槽形成部内,所以即便在搬送驱动时辊筒相对于套筒沿径向以偏心状态进行转动以及辊筒或者滚子相对于套筒以偏斜状态进行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环状密封部件从环状槽形成部意外地脱落。根据技术方案5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除了技术方案I至4中任意一项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所获得的效果之外,还获得如下效果,环状密封盖的外侧面通过铆接辊筒内周端缘部的卡定爪而配合,由此即便在环状密封盖相对于辊筒沿链条宽度方向欲相对地移动的情况下,卡定爪也会限制环状密封盖的移动,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环状密封盖的脱落。根据技术方案6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除了技术方案I至5中任意一项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所获得的效果之外,还获得如下效果,环状密封部件与滚子的端面以间隔空隙的方式相对配置,由此根据滚子端面处的油量状况,将在滚子端面与环状密封部件之间的储油区域所储存的润滑油提供给滚子的端面,所以能够大幅降低滚子端面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内侧面之间的链条宽度方向、所谓推力方向的接触阻力。根据技术方案7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除了技术方案I至6中任意一项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所获得的效果之外,还获得如下效果,环状密封部件由整个圆周均匀且没有断缝的环状体而形成,由此环状密封部件就遍及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整个外周阻断润滑油的通路,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和异物自外部侵入。根据技术方案8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除了技术方案I至7中任意一项涉及的发明即传送链所获得的效果之外,还获得如下效果,套筒具备将联结销内的润滑油供给至滚子周边区域内的油导入孔,由此联结销内保有的润滑油经由油导入孔被供给到滚子的周边区域内,所以能够不需要进行维修保养地长期保持套筒与滚子相互间的滚动、以及辊筒与套筒相互间的滚动。


图I是将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送链切去一部分后的整体简图。图2是图I所示的传送链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传送链的截面图。图4是图2所示的传送链的侧视图。图5是从图3所示的传送链的X — X截面观察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图6是表示图5的辊筒沿推力方向发生偏移的状态的图。图7是从图3所示的传送链的Y — Y截面观察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图8是表示图7的辊筒沿径向发生偏移的状态的图。图9是表不以往的传送链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0 :传送链(conveyer chain)110:内链板110a:内侧面112:套筒孔120:套筒(bush)
120a :外周面122 :油导入孔130 :棍筒(ro 11 er )130a:内周面130b :槽壁面130c:内周端缘部132:内侧法兰部132a :外侧壁面
134 :卡定爪140 :联结销142 :储油部144 :盖体146 :油路径150:外链板160 :滚子160a :端面160b :外周面170 :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a :外周面170b:内侧面180 :环状密封部件180a:内周面180b :外周侧部分180c:内侧面180d :外侧面190 :环状密封盖190a :外周面190b:内侧壁面190c :外侧面D :环状槽形成部R :周边区域S :储油区域500 :传送链510:内链板512 :套筒孔520 :套筒530 :棍筒530a:内周面540 :联结销
550 :外链板560 :滚子560a :端面570 :推力轴承板570a :外周面580 :密封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一种传送链,包括左右分开配置的一对内链板;压入并嵌合于该内链 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自由旋转地嵌合于该套筒的外周侧的辊筒;插通于套筒内周侧的联结销;分别压入并嵌合于该联结销的两端以沿链条长度方向相互连结内链板的左右一对外链板;介于套筒外周面与辊筒内周面之间所配置的多个滚子;以及压入并嵌合于套筒外周面并使其介于内链板的内侧面与滚子的端面之间的左右一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在滚子的周边区域封入润滑油,其中,密接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以密封润滑油的环状密封部件设置在辊筒内周面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之间,并且与环状密封部件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邻接并附着于其上的环状密封盖被压入并嵌合于辊筒的内周面,由此,环状密封部件抑制供给至滚子周边区域内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并且防止异物从外部侵入滚子周边区域,可长期确保润滑油,进而简便地实现环状密封部件相对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安装,只要是上述传送链,则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是任一种。S卩、关于本发明的传送链所用的环状密封部件的具体的截面形状,只要能够密接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外周面,并设置在辊筒内周面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之间即可,可以具有圆形截面、椭圆截面、矩形截面中的任一种形状,但是在具有矩形截面的环状密封部件的情况下,由于与形成环状槽形成部的辊筒的外侧壁面以及环状密封盖的内侧壁面分别呈面接触状态,所以将更进一步地抑制润滑油向外部漏出。进而,关于本发明的传送链所用的环状密封部件的具体材质,只要密接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外周面即可,可以是任一原材料,例如,在环状密封部件由合成树脂所形成的弹性体而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环状密封部件发挥自润滑性,所以将避免针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的磨耗损伤,同时长期抑制在环状推力轴承部件与环状密封部件之间容易发生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另外,关于本发明的传送链所用的套筒的具体形态,只要具备使滚子进行转动并使环状推力轴承部件以及内链板压入并嵌合的外周部即可,可以是任一形态,可以是沿链条宽度方向呈现均一外径的形态,或者还可以是具备使滚子转动的大径外周部和分别配置在大径外周部的两侧并使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压入并嵌合的小径外周部的形态,在后者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将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定位在大径外周部与小径外周部的边界区域,所以能够实现简便的组装负担和高组装精度。此外,关于上述沿链条宽度方向呈现均一外径的具体的套筒,可以是利用纵配的卷曲套筒、利用锻造的套筒、利用成型加工的含油套筒中的任一种。再者,关于本发明的传送链所用的联结销的具体形态,只要是在套筒内插通并将两端压入并嵌合于左右一对外链板中即可,可以为任一形态,但在内置用于供给润滑油的供油部件的情况下,因可以向滚子周边区域内持续地进行供油,故能够长期保持套筒与滚子相互间的滚动、以及辊筒与滚子相互间的滚动,而不用进行维修保养。[实施例]下面,基于附图就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送链进行说明。这里,图I是将本发明的传送链切去一部分后的整体简图,图2是图I所示的传送链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传送链的截面图,图4是图2所示的传送链的侧视图,图5是从图3所示的传送链的X — X截面观察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图6是表示图5的辊筒沿推力方向发生偏移的状态的图,图7是从图3所示的传送链的Y — Y截面观察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图8是表示图7的辊筒沿径向发生偏移的状态的图。首先,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送链100尤其用于搭载并搬送炼铁领域中的卷材、板坯等重物,如图I至图3所示,包括左右分开配置的一对内链板110、110 ;压入并嵌合于这些内链板110的套筒孔112中的套筒120 ;自由旋转地嵌合于该套筒120外周侧的辊 筒130 ;插通于套筒120内周侧的联结销140 ;分别压入并嵌合于该联结销140的两端以沿链条长度方向相互连结内链板110的左右一对外链板150、150 ;介于套筒120外周面120a与辊筒130内周面130a之间配设的多个滚子160 ;压入并嵌合于套筒120的外周面120a并介于内链板110的内侧面IlOa与滚子160的端面160a之间的左右一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170ο进而,传送链100在上述滚子160的周边区域R内封入润滑油。此外,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采用含氟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含油烧结金属、陶瓷等低摩擦性且耐磨耗性优异的材料而形成。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上述联结销140在内部形成有储存润滑油的储油部142,储油部142的一端通过盖体144而封闭,所以润滑油就从储油部142经由油通路146被供给到套筒120内周面与联结销140外周面之间。进而,如图2以及图3所示,套筒120在套筒长度方向的中央附近具备油导入孔122,该油导入孔122使从联结销140供给的润滑油向滚子160的周边空间R内供油。据此,在联结销140内保存的润滑油就经由油导入孔122向配置有多个滚子160的周边区域R内供油。接着,就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传送链最具特征的环状密封部件180以及环状密封盖190的具体形态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之间设置有环状密封部件180,该环状密封部件180密接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以密封润滑油。据此,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内径就以相对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尺寸而形成。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密封部件180采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弹性体,但只要是可密封在滚子160的周边区域R内的润滑油即可,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中压入并嵌合环状密封盖190,该环状密封盖190与环状密封部件180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邻接并附着于其上。据此,就使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与环状密封盖190的外周面190a之间闭塞,另夕卜,环状密封部件180和环状密封盖190可靠地闭塞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之间,且环状密封部件180不会使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磨耗损伤,并且,即便在润滑油将要渗出到外部的情况下,也会在垂直方向的下侧,遍及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到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内周面180a而残留润滑油。另外,如图3所示,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在容许滚子160沿链条宽度方向微动的夹持位置被压入并嵌合于套筒120的外周面120a,如图3所示,辊筒130具备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夹持滚子160并且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定位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内周侧法兰部132。据此,左右一对内周侧法兰部132、132以及左右一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170,容许滚子160沿链条宽度方向微动以使被密封在滚子160的周边区域R内的润滑油遍及到各个角落而不会产生分布不均。另外,如图5所示,内周侧法兰部132的外侧壁面132a和环状密封盖190的内侧 壁面190b,以在辊筒130的槽壁面130b与环状密封盖180的外周面180a之间留出空隙的状态,形成与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外周侧部分180b相配合的环状槽形成部D。此时,辊筒130和环状密封盖190就可在夹着环状密封部件180的状态下沿径向进行位移。据此,由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外周面部分180b与形成在环状槽形成部D的底部的槽壁面130b形成凹凸配合结构,即呈现所谓的迷宫式结构,并且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外周侦_分180b在环状槽形成部D内相对于辊筒130与环状密封盖190沿径向相对地自由位移。另外,如图5所示,环状密封部件180所形成的外径小于环状槽形成部D的底径、且大于辊筒130内径。据此,即便在搬送驱动时辊筒130相对于套筒120沿径向以偏心状态进行转动以及辊筒130或者滚子160相对于套筒120以偏斜状态进行转动的情况下,环状密封部件180也始终与环状槽形成部D内配合,从而防止环状密封部件180的意外脱落。如图5所示,环状密封部件180与滚子160的端面160a留出间隙而相对配置。据此,在滚子160的端面160a与环状密封部件180之间的储油区域S中储存的润滑油,就根据滚子160的端面160a的油量状况,提供给滚子160的端面160a,从而大幅降低滚子160的端面160a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内侧面170b之间的推力方向的接触阻力。另外,环状密封部件180由遍及全周均匀且没有断缝的环状体而形成。据此,环状密封部件180就遍及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整个外周而切断润滑油的通路,从而可靠地防止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和异物自外部侵入。而且,如图4所示,环状密封盖190的外侧面190c通过铆接辊筒130的内周端缘部130c的4个卡定爪134而进行配合。据此,即便在环状密封盖190相对于辊筒130欲向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卡定爪134也将限制环状密封盖190的移动,从而可靠地防止环状密封盖190的脱落。接着,基于图5以及图6就辊筒130沿推力方向移动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辊筒130通过沿图6的箭头方向作用的外力而向图6的纸面右方移动。接着,形成在图6纸面左侧的辊筒130的内侧法兰部132抵接于图6纸面左侧的滚子160的端面160a,将滚子160向图6的纸面右方推出。之后,图6纸面右侧的滚子160的端面160a抵接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内周面170b,使辊筒130以及滚子160向推力方向的移动结束。在进行上述一系列动作时,被辊筒130和环状密封盖190所夹持的环状密封部件180依照辊筒130的移动而向图6的纸面右方移动,并且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内周面180a相对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不会变形地始终维持无负载的滑动接触状态、所谓零接触状态。此外,在与图6的箭头方向相反方向的外力作用于辊筒130的情况下,辊筒130以及滚子160与上述一系列动作左右对称地进行移动。1
接着,基于图7以及图8就辊筒130沿径向移动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辊筒130通过沿图8箭头方向作用的外力而向图8的纸面下方移动。此时,辊筒130和环状密封盖190以夹着环状密封部件180的状态,相对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中心轴发生偏心而向图8的纸面下方移动。然后,若某一个滚子160的外周面160b抵接于套筒120的外周面120a和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则辊筒130以及滚子160向径向的移动结束。在进行上述一系列动作时,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内侧面180c与内周侧法兰部132的外侧壁面132a滑动接触,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外侧面180d与环状密封盖190的内侧壁面190b滑动接触。此外,在与图8的箭头方向相反方向的外力作用于辊筒130的情况下,与上述一系列动作上下对称地移动。这样所获得的本实施例的传送链100,通过在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之间设置有密接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而密封润滑油的环状密封部件180,由此就能够避免将环状密封部件180嵌入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时使环状密封部件180弹性扩径的负担,而简便地安装环状密封部件180。另外,通过在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压入并嵌合与环状密封部件180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邻接并附着于其上的环状密封盖190,由此即便在环状密封部件180因温度上升而缩径,从而在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与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外周面180a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邻接配置于辊筒130的环状密封盖190也能够密封欲通过此间隙从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与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外周面180a之间向外部漏出的润滑油,进而,环状密封部件180还能够抑制向滚子160的周边区域R内供给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并且防止异物从外部侵入滚子160的周边区域R,同时还能够长期保持润滑油。另外,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在容许滚子160沿链条宽度方向微动的夹持位置被压入并嵌合于套筒120的外周面120a,辊筒130具备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夹持滚子160并且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定位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内周侧法兰部132,由此就能够顺利地实现套筒120与滚子160相互间的滚动、以及辊筒130与滚子160相互间的滚动。而且,辊筒130上形成的内周侧法兰部132的外侧壁面132a和环状密封盖190的内侧壁面190b形成与环状密封部件180的外周侧部分180b配合的环状槽形成部D,由此就能够抑制在辊筒130与环状密封部件180之间容易发生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并且即便在搬送驱动时辊筒130相对于套筒120沿径向以偏心状态进行转动的情况下,环状密封部件180也不会接触于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而承受负载,从而能够避免针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的磨耗损伤,同时抑制在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与环状密封部件180之间容易发生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等,其效果很大 。
权利要求
1.一种传送链,包括左右分开配置的一对内链板;压入并嵌合于该内链板的套筒孔的套筒;自由旋转地嵌合于该套筒外周侧的辊筒;插通于所述套筒内周侧的联结销;分别压入并嵌合于该联结销的两端以沿链条长度方向相互连结内链板的左右一对外链板;介于所述套筒外周面与辊筒内周面之间配置的多个滚子;以及压入并嵌合于所述套筒外周面并使其介于内链板内侧面和滚子端面之间的左右一对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在所述滚子的周边区域封入润滑油,所述传送链的特征在于 密接于所述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外周面以密封润滑油的环状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辊筒内周面和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外周面之间, 与所述环状密封部件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邻接并附着于其上的环状密封盖压入并嵌合于所述辊筒的内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传送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推力轴承部件在容许所述滚子沿链条宽度方向微动的夹持位置被压入并嵌合于套筒的外周面, 所述辊筒具备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夹持所述滚子并且沿链条宽度方向可微动地定位所述环状密封部件的内周侧法兰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链,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辊筒上的内侧法兰部的外侧壁面和环状密封盖的内侧壁面构成与所述环状密封部件的外周侧部分相配合的环状槽形成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密封部件所形成的外径小于所述环状槽形成部的底径且大于所述辊筒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传送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密封盖的外侧面通过铆接所述辊筒内周端缘部的卡定爪而进行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传送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密封部件与所述滚子的端面以间隔空隙的方式相对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传送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密封部件由整个圆周均匀且没有断缝的环状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传送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具备将所述联结销内的润滑油供给至滚子周边区域内的油导入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送链,该传送链(100)在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之间,设置密接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170)的外周面(170a)以密封润滑油的环状密封部件(180),并在辊筒(130)的内周面(130a)压入并嵌合与环状密封部件(180)的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邻接并附着于其上的环状密封盖(190),该环状密封部件抑制供给到滚子周边区域内的润滑油向外部漏出并且防止异物从外部侵入滚子周边区域,长期确保润滑油,进而简便地实现环状密封部件相对于环状推力轴承部件的安装。
文档编号B65G17/40GK102897483SQ20121024173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藤原诚 申请人: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