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出托盘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164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出托盘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排出托盘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1年9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540499号的优 先权权益,并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形成图像后被排出的薄片进行校正(直线对准)并收容的 排出托盘。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收容形成图像后的薄片(sheet)的排出托 盘。为了减缓排出的薄片的强度并将薄片按排出顺序对齐后装载在托盘表面,而在排出托 盘中存在托盘表面上设置有突起的排出托盘。
在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的薄片存在材质或尺寸不同等的多个种类,根据薄片的种类 或温度/湿度的环境等的不同,薄片的强度不同。薄片的强度强时,托盘表面上即使设置有 突起,也担心薄片无法对齐,页码顺序被打乱或托盘表面上薄片变得杂乱无章。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排出托盘包括装载部,装载从排出部排出的记录介质;以及 突出部,位于所述装载部上,所述突出部具备沿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排列的多个顶点。


图1是表示具有实施方式的排出托盘的MFP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瓦榜棍(corrugation roller)对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表示由实施方式的排出托盘的突出部对薄片进行调整的概略说明图。
图4是表示由比较例的排出托盘的加强筋(rib)对薄片进行调整的概略说明图。
图5是表示变形例的加强筋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安装有实施方式的排出托盘30的图 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MFP (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 :多功能外围设备)10的概略结构 图。MFP 10包括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机部11、扫描部12以及供给部13。
供给部13包括第一供纸盒13a以及第二供纸盒13b。第一供纸盒13a以及第二供 纸盒13b能够共同提供未使用的薄片(sheet)以及再利用的薄片(通过消色处理消去图像 后的薄片)。
打印机部11包括带电装置16以及激光曝光装置17。带电装置16使沿箭头m方 向旋转的感光鼓14均匀带电。激光曝光装置17将基于来自扫描部12的图像数据等的激光17a向带电的感光鼓14照射,从而在感光鼓14上形成静电潜像。打印机部11包括显影 装置18、转印装置20以及清洁器21。显影装置18向感光鼓14上的静电潜像供给色调剂。 转印装置20将感光鼓14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薄片P上。打印机部 11在从感光鼓14到排出托盘30之间设置有定影器(fuser) 22。
扫描部12具备原稿盖12b,扫描部12对原稿台12a上的原稿进行光学读取,并将 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曝光装置17或者存储于存储器等。
MFP 10在从供给部13到感光鼓14之间设置有输送机构23以及对位辊24,与感 光鼓14上的色调剂图像同步地,对位辊24在感光鼓14以及转印辊20之间输送薄片P。
MFP 10将在打印机部11形成图像后的薄片P从排出部25排出至排出托盘30。排 出部25在与薄片P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备从排出口 25a排出薄片的作为引导部的 瓦楞辊26。瓦楞辊26包括上辊27和下辊28。
如图2所示,瓦楞辊26在上辊27在轴27a中央具备第一滚子27b、在第一滚子27b 两侧具备第二滚子27c。上辊27在轴27a的两侧且第一滚子27b以及第二滚子27c之间具 备第三滚子27d。第一滚子27b、第二滚子27c以及第三滚子27d的外径尺寸为第一滚子 27b>第二滚子27c>第三滚子27d。瓦楞辊26的下辊28在与第三滚子27d相对位置、在旋 转轴28a上具备第四滚子28b。此外,薄片的排出也可以不使用瓦楞辊。
通过这些结构,MFP 10通过打印机部11,在由供给部13提供的薄片P上形成色调 剂图像。MFP 10通过瓦楞辊26将具有色调剂图像的薄片排出到排出托盘30。图像形成装 置并不仅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具备使用消色色调剂的打印机部和使用非消色色调 剂的打印机部的多个打印机部。打印机部的打印方式也并不仅限于电子照相方式、也可以 是喷墨方式等。
接着,对排出托盘30进行详细说明。排出托盘30包括装载从瓦楞辊26排出的薄 片P的作为装载部的托盘表面31、以及作为突出部的加强筋32。托盘表面31以沿薄片P 的箭头r方向的输送方向向下游增高的方式倾斜。加强筋32设置在托盘表面31上,加强 筋32包括第一顶点32a和第二顶点32b这两个顶点。沿薄片P的箭头r方向的输送方向, 与上游的第一顶点32a的高度相比,下游的第二顶点32b的高度较高。
MFP 10开始打印操作后,通过打印机部11在薄片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MFP 10 通过瓦楞辊26的上辊27和下辊28夹持含有色调剂图像的薄片P并向排出托盘30排出。 如图2所示,被上辊27和下辊28夹持的薄片P截面弯曲成波状。薄片P由于弯曲成波状, 因此强度被加强。通过加强薄片P的强度,从而防止从排出口 25a排出时薄片P前端下垂。
即使在排出部不使用瓦楞辊的情况下,也存在薄片P通过在定影器22的热变形而 使截面弯曲、强度被加强的情况。
如图3的虚线所示,通过瓦楞辊26之后强度被加强的薄片P沿箭头r方向前进。 薄片P的前端Pf与加强筋32的第一顶点32a抵接。薄片P的前端Pf越过(通过)第一顶 点32a之后,与加强筋32的第二顶点32b抵接。
薄片P通过前端Pf与第一顶点32a抵接,从而破坏前端Pf的波形状。例如薄片 P的强度弱时,通过第一顶点32a破坏前端Pf的波形状的冲击影响到薄片P的后方,后方 Pr的强度也被破坏。如图3的实线所示,薄片P的后方Pr在托盘表面31上垂下。例如薄 片P的强度强时,通过第一顶点32a破坏前端Pf的波形状的冲击对薄片P的后方不产生影响。即使薄片P的强度强,与第一顶点32a的抵接中,后方Pr的强度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如 果前端Pf与第二顶点32b抵接而前端Pf的波形状被进一步破坏,则冲击影响到薄片P的 后方,从而后方Pr强度被破坏。
薄片P根据对应于纸质、环境的薄片强度,存在例如通过前端Pf与第一顶点32a 抵接的冲击从而破坏强度使薄片P的后方Pr垂下的情况、以及存在例如通过前端Pf与第 一顶点32a和第二顶点32b这两个顶点抵接的冲击从而破坏强度使薄片P的后方Pr垂下 的情况。由于加强筋32具备第一顶点32a和第二顶点32b这两个顶点,因此即使薄片P的 强度强,也能够确切地破坏从瓦楞辊26排出的薄片P的强度,从而排出时在托盘表面31上 将薄片P对齐。
对此,例如,作为比较例,如图4所示,加强筋132的顶点132a设置为一个。例如 如果薄片P的强度强,则存在即使前端Pf与顶点132a抵接,薄片P的后方Pr的强度也不 被破坏的情况。强度不被破坏时,薄片P如箭头a所示以顶点132a为支点摇动。因此,后 续薄片P2将先行的薄片P推出、或者后续薄片P2向下插入先行的薄片P的下方,从而使托 盘表面31上的薄片P的对准性变差。
根据实施方式,排出托盘30的托盘表面31上设置有包括第一顶点32a和第二顶 点32b这两个顶点的加强筋32。在强度强的薄片P的情况下,前端Pf与第一顶点32a抵接 的冲击之后继续与第二顶点32b抵接的冲击,从而破坏后方Pr的强度。无论薄片P的种类 或环境等如何,都能够可靠地破坏薄片P的强度,提高托盘表面31上的薄片P的对准性。
对实施方式的装载部或突出部的结构和配置并没有限制。例如突出部的顶点数也 可以是两个以上。另外,如果突出部具有多个顶点,则例如如图5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在 其他加强筋42、43上分别形成第三顶点42a和第四顶点43a。或者也可以将突出部制作成 销状,将多个销状顶点以沿薄片P的输送方向向下游增高的方式配置。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 的示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其他方式实现,在 不超出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代或变形。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的发 明范围包含在本发明的主旨中,同时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 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排出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载部,装载从排出部排出的记录介质;以及 突出部,位于所述装载部上,所述突出部具备沿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排列的多个顶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托盘,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顶点的高度为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侧顶点的高度比上游侧顶点的高度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托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部以沿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向下游增高的方式倾斜。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排出部,排出具有所述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 装载部,装载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突出部,位于所述装载部上,所述突出部具备沿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排列的多个顶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部在与所述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备使所述记录介质弯曲的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顶点的高度为所述排出方向的下游侧顶点的高度比上游侧顶点的高度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部以沿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向下游增高的方式倾斜。
全文摘要
一种排出托盘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该排出托盘包括装载部,装载从排出部排出的记录介质;以及突出部,位于所述装载部上,所述突出部具备沿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排列的多个顶点。
文档编号B65H29/22GK103030016SQ20121035366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秋山正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