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157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机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翻转机构领域,为了实现生产线上的翻转功能,其大都需要外力的辅助,对支架或工作台上的待翻转的工件实现翻转,不能自行实现翻转,从而增加了成本,而且在翻转时,需要人工进行控制和操作,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可实现物件在支架导轨上的自行翻转,解决了需要外力的辅助,增加了成本,同时需要人工进行控制和操作,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包括有两固定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杆上导轨,所述固定梁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两并列的弧形杆下导轨,所述弧形杆上导轨和弧形杆下导轨分别横跨两固定梁之间,且分别对应倾斜于固定梁水平方向,所述弧形杆上导轨与其中一个弧形杆下导轨呈镜像结构,所述弧形杆上、下导轨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加强杆固定安装于固定梁上,所述相邻的弧形杆上、下导轨之间设有水平杆。所述的弧形杆上导轨和最前端的弧形杆下导轨的前端部分别与固定梁之间呈水平弧形过渡。所述的两弧形杆下导轨之间设有加强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弧形杆上导轨的结构设计,只需要配合在生产线上输送的内侧铰接外侧设有滚轮的物件,滚轮在弧形杆上导轨运行,可实现物件的翻转,然后配合两弧形杆下导轨的结构设计,通过该物件的滚轮与外侧的弧形杆下导轨的滚动配合,可实现该物件在再次翻转,运行到一定位置,其滚轮变道,完成翻转,满足了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弧形杆上导轨和两弧形杆下导轨的结构设计,不需要采用外力,即可实现可实现物件在支架导轨上的自行翻转,不需要外力的辅助,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包括有两固定梁1、2,固定梁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杆上导轨3,固定梁1、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两并列的弧形杆下导轨4、5,弧形杆上导轨3和弧形杆下导轨4、5分别横跨两固定梁1、2之间,且分别对应倾斜于固定梁1、2水平方向,弧形杆上导轨3与其中一个弧形杆下导轨4呈镜像结构,弧形杆上、下导轨3、4、5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加强杆6定安装于固定梁上,相邻的弧形杆上、下导轨4、5之间设有水平杆7 ;弧形杆上导轨3和最前端的弧形杆下导轨4的前端部分别与固定梁1、2之间呈水平弧形过渡;两弧形杆下导轨4、5之间设有加强筋8。
权利要求1.一种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包括有两固定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杆上导轨,所述固定梁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两并列的弧形杆下导轨,所述弧形杆上导轨和弧形杆下导轨分别横跨两固定梁之间,且分别对应倾斜于固定梁水平方向,所述弧形杆上导轨与其中一个弧形杆下导轨呈镜像结构,所述弧形杆上、下导轨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加强杆固定安装于固定梁上,所述相邻的弧形杆上、下导轨之间设有水平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杆上导轨和最前端的弧形杆下导轨的前端部分别与固定梁之间呈水平弧形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弧形杆下导轨之间设有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翻转功能的支架导轨结构,包括有两固定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弧形杆上导轨,所述固定梁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两并列的弧形杆下导轨,所述弧形杆上导轨和弧形杆下导轨分别横跨两固定梁之间,且分别对应倾斜于固定梁水平方向,所述弧形杆上导轨与其中一个弧形杆下导轨呈镜像结构,所述弧形杆上、下导轨的两端部分别通过加强杆固定安装于固定梁上,所述相邻的弧形杆上、下导轨之间设有水平杆。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弧形杆上导轨和两弧形杆下导轨的结构设计,不需要采用外力,即可实现可实现物件在支架导轨上的自行翻转,不需要外力的辅助,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文档编号B65G47/248GK202828878SQ20122037845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日
发明者芮绍军 申请人:安徽省圣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