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276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领域一种重物承接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
背景技术
冶金领域中,半连轧出炉红钢从出炉一组辊道落到位置较低的二组辊道上(落差有1.4m左右),由于落差较大,造成红坯在砸到辊道上以后,在红坯角部形成间距相等的凹陷,红坯经过轧制后,在成品上形成质量缺陷;同时,由于一组辊道与二组辊道落差大,红坯 下落到I. 4米的辊道上,对辊道的冲击非常大,造成备件消耗居高不下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使红钢坯从较高的辊道翻到落差大的辊道红钢坯表面不造成缺陷和降低备件消耗。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包括气缸、拨爪、旋转轴、摆臂和轴承座,摆臂的一端与气缸具有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摆臂的另一端与旋转轴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轴套在两个轴承座之间,拨爪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拨爪位于竖工位时,拨爪贴近第一组红钢坯辊道,当拨爪位于水平工位时,拨爪贴近第二组红钢坯辊道。通过拨爪的摆动将红钢坯从第一组红钢坯辊道托到第二组红钢坯辊道上,使红钢坯从较高的辊道(第一组红钢坯辊道)翻到落差大的辊道(第二组红钢坯辊道)上不会对红钢坯表面形成缺陷。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拨爪与旋转轴焊接。前述的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拨爪设有三根,三根拨爪通过旋转轴连接起来,在每根拨爪上面加焊一块平板。每根上面加焊一块平板,红坯在下落过程重,受力面积增大,不至于对红坯表面形成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红钢坯从较高的辊道翻到落差大的辊道上时,红钢坯表面不造成缺陷。本实用新型使用后,可彻底消除因落差大造成红坯角部和表面缺陷的现有,而且备件基本实现零损坏,零故障,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强度。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I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气缸3、拨爪5、旋转轴4、摆臂6和轴承座7,摆臂的一端与气缸3具有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摆臂的另一端与旋转轴4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轴4套在两个轴承座7之间,拨爪5与旋转轴4焊接;拨爪5位于竖工位时,拨爪5贴近第一组红钢坯辊道,当拨爪5位于水平工位时,拨爪5贴近第二组红钢坯辊道。拨爪5设有三根,三根拨爪5通过旋转轴4连接起来,每根拨爪均有旋转轴承座固定,通过气缸和摆臂进行承载运动,在每根拨爪5上面加焊一块平板,是为了消除红坯在下落过程中由于自身重力而使红坯表面形成压痕,进而消除红坯表面质量缺陷。加热后的红坯温度在1150 1200度,因而表面较软,红坯(热态)和拨爪(冷态)接触由于红坯自身重量,在下落过程中就会在红坯表面形成压痕(接触面积小),造成红坯表面质量缺陷,每根上面加焊一块平板,红坯在下落过程重,受力面积增大,不至于对红坯表面形成缺陷。通过拨爪5的摆动将红钢坯从第一组红钢坯辊道托到第二组红钢坯辊道上,使红钢坯从较高的辊道(第一组红钢坯辊道)翻到落差大的辊道(第二组红钢坯辊道)上不会对红钢坯表面形成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由气缸3带动摆臂6从而带动由两个轴承座7支承的旋转轴4转动90°,旋转轴4上焊接的拨爪5将红钢坯8由一组辊道I托到二组辊道2上。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3)、拨爪(5)、旋转轴(4)、摆臂(6)和轴承座(7),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气缸(3)具有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轴(4)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4)套在两个轴承座(7)之间,所述拨爪(5)与旋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拨爪(5)位于竖工位时,拨爪(5)贴近第一组红钢坯辊道,当所述拨爪(5)位于水平工位时,拨爪(5)贴近第二组红钢坯辊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爪(5)与旋转轴(4)焊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爪(5)设有三根,三根拨爪(5)通过旋转轴(4)连接起来,在每根拨爪(5)上面加焊一块平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领域一种重物承接设备,是一种半连轧出炉翻钢装置,包括气缸、拨爪、旋转轴、摆臂和轴承座,摆臂的一端与气缸具有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摆臂的另一端与旋转轴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轴套在两个轴承座之间,拨爪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拨爪位于竖工位时,拨爪贴近第一组红钢坯辊道,当拨爪位于水平工位时,拨爪贴近第二组红钢坯辊道。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红钢坯从较高的辊道翻到落差大的辊道上时,红钢坯表面不造成缺陷。本实用新型使用后,可彻底消除因落差大造成红坯角部和表面缺陷的现有,而且备件基本实现零损坏,零故障,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强度。
文档编号B65G47/52GK202729312SQ20122039905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3日
发明者邵仁志, 赵如意, 沙天雄 申请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