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338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卷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绕装置,广泛适用于纱线、织带等条状织物的卷取,包括一卷筒,以及托起所述卷筒任其自由回转的一对支撑臂,两所述支撑臂末端通过一枢接轴连接于一体,所述枢接轴轴接于一对枢接套中,两所述枢接套水平固定在一基板上。支撑臂和枢接轴组成了卷筒的支架,该卷筒支架自由的枢接在基板上,在卷筒支架下翻,使得卷筒和从动辊相向回转时,卷筒支架赋予了卷筒向下的压力,从而防止了卷筒容易在从动辊上产生上、下、左、右不定向的随意跳动,最终实现了卷物平整度。
【专利说明】卷绕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卷绕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广泛适用于卷绕纱线、织带等条状织物的卷绕装置。 [0003]【背景技术】
[0004]现有技术当中卷绕纱线、织带等条状织物的卷绕装置有很多,主要依靠带转卷筒以卷取纱线、织带等条状织物。
[0005]其中较为常见的也最为简单的结构如专利CN200810054401.X当中记载,由电机带动的主动轴直接带转卷筒。但是这种结构的弊端在于满卷筒和空卷筒之间的更换不太方便。
[0006]还有较为常见的也被广泛应用的结构如专利CN00804987.4 (尤其见其附图),由一对支撑臂托起卷筒任其自由回转,再由卷筒自身的重力下落相切于一个主动轴上的从动辊上,由从动辊带转卷筒。然而由于卷筒本身的质量轻,当从动辊和卷筒相向回转时,卷筒容易在从动辊上产生上、下、左、右不定向的随意跳动,致使最终卷取的纱线、织带等条状织物不平整。
[0007]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卷绕装置满卷筒和空卷筒之间更换不太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可靠性强,且满卷筒和空卷筒之间更换方便的卷绕装置。
[000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卷绕装置卷取的纱线、织带等条状织物不平整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可靠性强,且卷取的纱线、织带等条状织物平整的卷绕装置。
[0010]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卷绕装置,包括一卷筒,以及托起所述卷筒任其自由回转的一对支撑臂,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臂末端通过一枢接轴连接于一体,所述枢接轴轴接于一对枢接套中,两所述枢接套水平固定在一基板上。
[0011]支撑臂和枢接轴组成了卷筒的支架,该卷筒支架自由的枢接在基板上,在卷筒支架下翻,使得卷筒和从动辊相向回转时,卷筒支架赋予了卷筒向下的压力,从而防止了卷筒容易在从动辊上产生上、下、左、右不定向的随意跳动,最终实现了卷物平整度。
[0012]作为优选,其中一支撑臂的自由端铰接有一斜支撑,所述斜支撑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基板上的一插孔中,所述斜支撑的中部侧边上设置有一缺口。
[0013]为了方便满卷筒和空卷筒之间更换,充分解放操作工的双手,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设计了一斜支撑,当操作工需要将满卷筒替换为空卷筒时,只需要将支撑臂抬起,促使斜支撑的缺口卡在插孔中,操作工即可不理会卷筒支架,反之操作工需要一手顶住卷筒支架,另一手换卷筒。
[0014]作为优选,卷筒的中心轴套中贯穿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于所述中心轴套外的部分分别设置有一轴承,这对轴承分别嵌设于所述两支撑臂中部侧边上的一对嵌槽中。
[0015]为了使得卷筒旋转顺畅,在转轴两端设置轴承。此外在支撑臂上设置嵌槽,方便更换卷筒。
[0016]作为优选,嵌槽为一具有向上敞开口的半圆槽,所述轴承与所述半圆槽相内切,所述半圆槽周边上设置有一限制所述轴承跑位的卡片,所述卡片具有一阻挡所述轴承向上跑位的弹片和一阻挡所述轴承向轴侧跑位的挡片。
[0017]卡片阻挡了轴承向上和向轴侧跑位,半圆槽阻挡了轴承向其余方向跑位,从而进一步防止了卷筒容易在从动辊上产生上、下、左、右不定向的随意跳动,最终实现了卷物平整度。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替换方案,嵌槽为一具有向上敞开口的曲道和与该曲道相通并内陷于所述支撑臂中的圆孔一起组合构成的曲线槽,所述轴承与所述曲线槽中的圆孔相内切,所述曲线槽周边上设置有一阻挡所述轴承向轴侧跑位的盖片。
[0019]盖片阻挡了轴承向轴侧跑位,曲线槽的圆孔阻挡了轴承向其余方向跑位,从而进一步防止了卷筒容易在从动辊上产生上、下、左、右不定向的随意跳动,最终实现了卷物平整度。
[0020]作为优选,转轴的其中一端紧挨于该端上的轴承内侧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卷筒中心轴套内径的凸缘。
[0021]卷筒套在转轴上两边容易掉出,为了让卷筒可靠安装,方便于操作工,设计一端有限制的凸缘。
[0022]有益效果:(I)支撑臂和枢接轴组成了卷筒的支架,该卷筒支架自由的枢接在基板上,在卷筒支架下翻,使得卷筒和从动辊相向回转时,卷筒支架赋予了卷筒向下的压力,从而防止了卷筒容易在从动辊上产生上、下、左、右不定向的随意跳动,最终实现了卷物平整度。
[0023](2)为了方便满卷筒和空卷筒之间更换,充分解放操作工的双手,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设计了一斜支撑,当操作工需要将满卷筒替换为空卷筒时,只需要将支撑臂抬起,促使斜支撑的缺口卡在插孔中,操作工即可不理会卷筒支架,反之操作工需要一手顶住卷筒支架,另一手换卷筒。
[002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中待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中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中:1-基板,2-枢接套,3-枢接轴,4-支撑臂,5-卷筒,6-中心轴套,7_转轴,8-轴承,9-凸缘,10-半圆槽,11-弹片,12-挡片,13-斜支撑,14-插孔,15-缺口,16-曲线槽,17-盖片,18-条状织物,19-主动轴,20-从动辊。
[00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9]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卷绕装置,包括一卷筒5,以及托起卷筒5任其自由回转的一对支撑臂4,两支撑臂4末端通过一枢接轴3连接于一体,枢接轴轴3接于一对枢接套2中,两枢接套2水平固定在一基板I上。
[0030]其中一支撑臂4的自由端铰接有一斜支撑13,斜支撑13的自由端插设于基板I上的一插孔14中,斜支撑13的中部侧边上设置有一缺口 15。
[0031]卷筒5的中心轴套6中贯穿有一转轴7,转轴7的两端伸出于中心轴套6外的部分分别设置有一轴承8,转轴7的其中一端紧挨于该端上的轴承8内侧设置有一直径大于卷筒中心轴套内径的凸缘9。
[0032]这对轴承8分别嵌设于两支撑臂4中部侧边上的一对嵌槽中,该嵌槽为一具有向上敞开口的半圆槽10,轴承8与半圆槽10相内切,半圆槽10周边上设置有一限制轴承8跑位的卡片,卡片具有一阻挡轴承8向上跑位的弹片11和一阻挡轴承8向轴侧跑位的挡片12。
[0033]实施例2:如图2所示,这对轴承8分别嵌设于两支撑臂4中部侧边上的一对嵌槽中,该嵌槽为一具有向上敞开口的曲道和与该曲道相通并内陷于支撑臂中的圆孔一起组合构成的曲线槽16,轴承8与曲线槽16中的圆孔相内切,曲线槽16周边上设置有一阻挡轴承8向轴侧跑位的盖片17。
[0034]其余同实施例1。
[0035]实用:将本发明基片I安装于卷绕机上,尤其注意使得卷筒位于正上方于卷绕机上的主动轴19和从动辊20,将支撑臂4抬起,促使斜支撑13的缺口 15卡在插孔14中,然后在嵌槽中装配上已套有空卷筒5的转轴8,此时卷筒5与从动辊20相分离,在卷筒5上绕上一圈条状织物18,收回斜支撑13,使得支撑臂4受重力自由下落,使得卷筒5切于从动辊20表面而由后者带动回转。更换卷筒5,亦重头操作。
[00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卷绕装置,包括一卷筒,以及托起所述卷筒任其自由回转的一对支撑臂,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臂末端通过一枢接轴连接于一体,所述枢接轴轴接于一对枢接套中,两所述枢接套水平固定在一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支撑臂的自由端铰接有一斜支撑,所述斜支撑的自由端插设于所述基板上的一插孔中,所述斜支撑的中部侧边上设置有一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卷筒的中心轴套中贯穿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于所述中心轴套外的部分分别设置有一轴承,这对轴承分别嵌设于所述两支撑臂中部侧边上的一对嵌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嵌槽为一具有向上敞开口的半圆槽,所述轴承与所述半圆槽相内切,所述半圆槽周边上设置有一限制所述轴承跑位的卡片,所述卡片具有一阻挡所述轴承向上跑位的弹片和一阻挡所述轴承向轴侧跑位的挡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嵌槽为一具有向上敞开口的曲道和与该曲道相通并内陷于所述支撑臂中的圆孔一起组合构成的曲线槽,所述轴承与所述曲线槽中的圆孔相内切,所述曲线槽周边上设置有一阻挡所述轴承向轴侧跑位的盖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的其中一端紧挨于该端上的轴承内侧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卷筒中心轴套内径的凸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的其中一端紧挨于该端上的轴承内侧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卷筒中心轴套内径的凸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的其中一端紧挨于该端上的轴承内侧设置有一直径大于所述卷筒中心轴套内径的凸缘。
【文档编号】B65H67/04GK103569781SQ201310418714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吴志强 申请人:吴志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