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316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圈输送定向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包括滚轮组件、滚轮支撑杆,滚轮组件包括垫板、滚道,滚道与垫板固定连接,滚轮支撑杆与垫板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支撑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背向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定向结构,连接杆与定向结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线圈输送定向装置。
【专利说明】线圈输送定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输送定向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线圈输送定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线圈输送装置,它包括滚轮组件、滚轮支撑杆,滚轮组件包括垫板、滚道,滚道与垫板固定连接,滚轮支撑杆与垫板转动连接,这种输送装置虽然能够达到线圈输送的目的,但线圈输送过程中,由于输送滚轮的位置倾斜或不平行,导致线圈输送方向偏移,影响到输送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它能稳定线圈输送方向,提高输送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包括滚轮组件、滚轮支撑杆,滚轮组件包括垫板、滚道,滚道与垫板固定连接,滚轮支撑杆与垫板转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滚轮支撑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背向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定向结构,连接杆与定向结构固定连接。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支撑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与定向结构固定连接,提高了线圈输送定向装置的整体结构强度。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呈“L”型结构,“L”型结构两端分别连接滚轮支撑杆和定向结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呈“L”型结构,使定向结构与滚轮方向能够一致,从而稳定线圈的输送。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向结构包括定向支撑杆、定向组件,定向支撑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定向支撑杆面向连接杆的一侧设有定向组件,定向组件与定向支撑杆固定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向支撑杆的设置,使整个定向结构的结构稳定,定向支撑杆与连接杆相连接,使定向支撑杆与连接杆能够发生位置关系的变化。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向支撑杆由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成,第一支撑杆与定向组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背向定向组件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内螺纹,凹槽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向支撑杆由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成,第一支撑杆背向定向组件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内螺纹,凹槽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定向组件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支撑杆与定向组件能够从定向装置中拆卸和更换;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螺纹连接,也能对定向组件的高度进行调整。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定向件、转动块,转动块与定向支撑杆固定连接,转动块背向定向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调整线圈输送方向的定向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向件能够调整线圈输送方向,使线圈输送方向稳定,提高了输送效率。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块包括转轴、轴承,轴承与定向支撑杆固定连接,轴承背向定向支撑杆的一端设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定向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与定向件转动连接,使得滚轮偏移时,转动块能够转动,使定向件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调整线圈的输送方向与滚道方向一致,保持线圈的输送方向稳定。
[00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向件呈与滚道相平齐的“Y”型结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Y”型结构与滚道平齐,使线圈能够与“Y”型结构和滚道在同一水平面上输送,定向件设置为“Y”型结构,能够支撑线圈输送,使线圈保持稳定,输送方向稳定。
[00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向件呈与滚道相平齐的“O”型结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O”型结构与滚道平齐,使线圈能够与“O”型结构和滚道在同一水平面上输送,定向件设置为“O”型结构能够使整个定向装置的结构稳定,线圈在输送中无法脱离出定向结构,
[00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Y”型结构的两张开壁之间倒有圆角。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Y”型结构的两张开壁之间倒有圆角,圆角的设置使线圈与“Y”型结构的接触面积减小,输送时的摩擦力减小,使线圈的输送更加简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定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垫板;2、滚道;3、滚轮支撑杆;4、连接杆;5、定向支撑杆;6、转动块;
7、定向件;51、第一支撑杆;52、第二支撑杆;53、凹槽;61、转轴;62、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包括滚轮组件、滚轮支撑杆3,滚轮组件包括垫板1、滚道2,滚道2与垫板I固定连接,滚轮支撑杆3与垫板I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支撑杆3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连接杆4背向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定向结构,连接杆4与定向结构固定连接。
[0027]所述连接杆4呈“L”型结构,“L”型结构两端分别连接滚轮支撑杆和定向结构。
[0028]所述定向结构包括定向支撑杆5、定向组件,定向支撑杆5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定向支撑杆5面向连接杆4的一侧设有定向组件,定向组件与定向支撑杆5固定连接。
[0029]所述定向支撑杆由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组成,第一支撑杆51与定向组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51背向定向组件的一端设有凹槽53,凹槽53内设有内螺纹,凹槽53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杆52,第二支撑杆52的一侧与连接杆4固定连接。
[0030]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定向件7、转动块6,转动块6与定向支撑杆5固定连接,转动块6背向定向支撑杆5的一端设有用于调整线圈输送方向的定向件7。
[0031]所述转动块6包括转轴61、轴承62,轴承62与定向支撑杆5固定连接,轴承62背向定向支撑杆5的一端设有转轴61,转轴61转动连接定向件7。
[0032]所述定向件7呈与滚道2相平齐的“Y”型结构。
[0033]所述定向件7呈与滚道2相平齐的“O”型结构。
[0034]所述“Y”型结构8的两张开壁之间倒有圆角。
[0035]通过采取上述方案,线圈输送过程中,线圈经由滚道2和定向件7输送,定向件7支撑线圈的输送,定向件7选择“Y”型结构且两张开壁之间形成圆角,使线圈摩擦力减小,输送更加简便;定向件7选择“O”型结构,使线圈在输送过程中无法从定向件中脱离;当滚轮输送发生偏移时,线圈偏移,线圈偏移力带动定向件7的转轴61转动,使线圈输送位置稳定,提高了线圈输送效率;所述定向支撑杆5还包括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第一支撑杆51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杆52,第一支撑杆51固定连接定向组件,使得当定向组件损坏时,能够对定向组件进行拆卸和更换;同时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的螺纹连接,也能够对定向组件的高度进行调整,使滚道2与定向组件位置水平。
[0036]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包括滚轮组件、滚轮支撑杆,滚轮组件包括垫板、滚道,滚道与垫板固定连接,滚轮支撑杆与垫板转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滚轮支撑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背向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定向结构,连接杆与定向结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呈“L”型结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滚轮支撑杆和定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向结构包括定向支撑杆、定向组件,定向支撑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定向支撑杆面向连接杆的一侧设有定向组件,定向组件与定向支撑杆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向支撑杆由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成,第一支撑杆与定向组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背向定向组件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内螺纹,凹槽螺纹连接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定向件、转动块,转动块与定向支撑杆固定连接,转动块背向定向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调整线圈输送方向的定向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动块包括转轴、轴承,轴承与定向支撑杆固定连接,轴承背向定向支撑杆的一端设有转轴,转轴铰接连接定向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向件呈与滚道相平齐的“Y”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向件呈与滚道相平齐的“O”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输送定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Y”型结构的两张开壁之间倒有圆角。
【文档编号】B65H57/00GK203998405SQ20142044876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9日
【发明者】方浦成, 谌仕辉 申请人:杭州金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