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879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乘客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乘客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乘客输送设备具有桁架、移动体以及楼层板。桁架构成乘客输送设备的骨架。移动体设置在桁架内,环状连接,通过循环移动输送乘客。楼层板设置在乘客输送设备的出入口。楼层板的下方是底坑,底坑内设置有驱动装置等乘客输送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气候异常,经常出现短时间内降水量很大的集中暴雨,形成积水。为了防止雨水等流入底坑而损坏设备,可以用硅胶等充填物封住楼层板等底坑盖与建筑物地板之间的缝隙。但是,不动的楼层板与梯级等移动体之间则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隙。所以当地面积水时,雨水等就会通过这些空隙流入底坑而损坏设备。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11-195222号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该自动扶梯的底坑内设有储水槽和灌水检测装置,可以延长水位的上升时间,当储水槽的水位达到规定水位,灌水检测装置便发出信号使自动扶梯停止运行。但是,该技术却无法避免底坑内灌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底坑灌水的乘客输送设备。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乘客输送设备,具有:桁架,所述桁架构成所述乘客输送设备的骨架;移动体,所述移动体设置在所述桁架内,环状连接,通过循环移动输送乘客;楼层板,所述楼层板设置在所述乘客输送设备的出入口。该乘客输送设备还包括:不使用时收藏在所述桁架与底坑壁之间,使用时通过在底坑盖开设的通孔向上抽出,可以围住所述楼层板两侧的两个侧面挡水板;不使用时放倒,使用时立在所述楼层板的正面,可以围住所述楼层板正面的正 面挡水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坑盖与建筑物地板之间的防水部件。向上抽出的所述侧面挡水板和立起的所述正面挡水板将所述出入口围住,可以防止底坑灌水。

由于将两个侧面挡水板向上抽出,并将正面挡水板立起时,侧面挡水板和正面挡水板能够将乘客输送设备的出入口围住,所以,即使由于暴雨等原因使乘客输送设备的周围积水,也能够防止积水从楼层板与梯级等移动体之间的空隙流入底坑。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乘客输送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简略地表示用挡水板将图1所示乘客输送设备的出入口围住的状态。

图3是图2所示乘客输送设备的出入口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A-A剖面的简化剖视图,本图表示没有抽出侧面挡水板时的状态。

图5表示将图4所示侧面挡水板抽出后的状态。

图6是图5所示E范围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B范围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C范围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F方向的投影图以及G方向的投影图。

图10是图9所示H-H剖面的简化剖视图。

图11是图3所示D-D剖面的简化剖视图,本图表示将正面挡水板放倒时的状态。

图12表示将图11所示正面挡水板立起的过程。

图13表示将图11所示正面挡水板立起后的状态。

图14是简略地表示正面挡水板周围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5简略地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侧面挡水板的结构。

图16简略地表示插入底坑侧盖通孔的侧面挡水板的状态。

图17简略地表示侧面挡水板与外挡板相接触的部位。

图18简略地表示侧面挡水板与正面挡水板相接触的部位。

图19简略地表示正面挡水板与楼层板的铰接部。

<附图中的标记>

100-自动扶梯、102-梯级、104-扶手、106-外挡板、108-楼层板、112-底 坑侧盖、112a-通孔、112b-槽部、114-正面挡水板、114a-退避槽、202-侧面挡水板、202a-加厚部、202b-突缘部、202c-舌部、402-建筑物地板、402a-充填物、404-桁架、406-底坑、406a-底坑壁、602-定位支架、604-橡胶垫、606-橡胶垫、702-橡胶垫、802-橡胶垫、902-固定环、1102-铰链、1104-防水膜、1106-防水膜收藏室、1402-端部托梁、1502-侧面挡水板、1502a-加厚部、1502b-突缘部、1502c-板芯、1502d-弹性层、1902-铰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乘客输送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简略地表示用挡水板将图1所示乘客输送设备的出入口围住的状态。图3是图2所示乘客输送设备的出入口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A-A剖面的简化剖视图。本实施例作为乘客输送设备的一种,例举了自动扶梯100。自动扶梯100包括梯级102、扶手104、外挡板106、楼层板108、正面挡水板114、侧面挡水板202以及桁架404。

桁架404构成自动扶梯100的骨架。在图1至图3中,桁架404被梯级102、外挡板106以及楼层板108等遮掩,没有表示在图中。梯级102是移动体的一种。复数个梯级102设置在桁架404内,环状连接,通过循环移动输送乘客。楼层板108设置在自动扶梯100的出入口,构成出入口的地板。在楼层板108的两侧分别设有底坑侧盖112。楼层板108和底坑侧盖112的下方是底坑,底坑内设置有自动扶梯100的驱动装置等。楼层板108和底坑侧盖112构成底坑盖。

正面挡水板114在不使用时,如图1所示,可以将其放倒。使用时,如图2所示,可以将其立在楼层板108的正面,围住楼层板108的正面。侧面挡水板202有两个。不使用时,如图4所示,侧面挡水板202可以收藏在桁架404与底坑壁406a之间。使用时,如图2所示,可以将侧面挡水板202向上抽出,围住楼层板108的两侧。向上抽出的侧面挡水板202和立起的正面挡水板114将自动扶梯100的出入口围住,可以防止底坑灌水。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侧面挡水板202以及正面挡水板114的构造。为了叙述方便,在本说明书中将侧面挡水板202以及正面挡水板114的面向楼层板108的一侧称为“内侧”或“内”,将背向楼层板108的一侧称为“外侧”或“外”。

图4是图3所示A-A剖面的简化剖视图,本图表示没有抽出侧面挡水板时 的状态。图5表示将图4所示侧面挡水板抽出后的状态。图6是图5所示E范围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建筑物地板402设有底坑406,底坑406内设置有桁架404。桁架404与底坑壁406a之间留有间隙。楼层板108设置在桁架404上。底坑侧盖112设置在楼层板108和建筑物地板402之间,从上方遮盖了桁架404与底坑壁406a之间的间隙。

在底坑侧盖112与建筑物地板402之间设有橡胶垫606。橡胶垫606作为防水部件可以防止雨水等从底坑侧盖112与建筑物地板402之间的间隙流入底坑406。作为防水部件,还可以在底坑侧盖112与建筑物地板402之间的缝隙内充填硅胶等代替橡胶垫606。本说明书中的所谓“建筑物地板”是指可以形成底坑的建筑物地面、街道地面等,不限于建筑物地表面的装饰板。

如图6所示,在底坑侧盖112开设有贯穿其上下的细长的通孔112a。侧面挡水板202具有比通孔112a的宽度(指图6中左右方向的尺寸)略小的厚度(指图6中左右方向的尺寸),插入通孔112a内可以上下滑动。即侧面挡水板202通过在底坑侧盖112开设的通孔112a可以向上抽出或者向下收回。如图4所示,当侧面挡水板202被向下收回时,将收藏在桁架404与底坑壁406a之间。如图5所示,当侧面挡水板202向上抽出时,将围住楼层板108的侧面。

侧面挡水板202的下端设有厚度比通孔112a的宽度大的加厚部202a。加厚部202a是为了防止向上抽出侧面挡水板202时侧面挡水板202与底坑侧盖112分离。图6所示的加厚部202a是与侧面挡水板202一体成形的部分。加厚部202a还可以是与侧面挡水板202分离的部件,在侧面挡水板202插入通孔112a后,安装到侧面挡水板202的下端部,组装成一体。侧面挡水板202的加厚部202a与底坑侧盖112之间设有橡胶垫604,作为防水部件可以防止雨水等从侧面挡水板202与底坑侧盖112之间的间隙流入底坑406。

侧面挡水板202的上端设有向外突出的突缘部202b。突缘部202b的厚度(指图4中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通孔112a的宽度。当向下收回侧面挡水板202时,即把侧面挡水板202收藏在桁架404与底坑壁406a之间时,如图4所示,突缘部202b可以防止侧面挡水板202与底坑侧盖112分离并坠入底坑406。另外,如图6所示,在通孔112a的上方设有可以收纳突缘部202b的槽部112b。当向下收回侧面挡水板202时,突缘部202b可以纳入槽部112b,从而避免突缘部202b从底坑侧盖112的上表面突出而挡绊乘客的脚。

突缘部202b可以是与侧面挡水板202一体成形的部分,也可以是与侧面挡水板202分离的部件,在侧面挡水板202插入通孔112a后,安装到侧面挡水板 202的上端部,组装成一体。优选在加厚部202a和突缘部202b中至少有一个是与侧面挡水板202分离的部件。这样,便于将侧面挡水板202与底坑侧盖112组装。

如图6所示,在侧面挡水板202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定位支架602。定位支架602是,将侧面挡水板202向上抽出后,固定侧面挡水板202位置的固定部件,可以防止侧面挡水板202回落。定位支架602上端用铰链或销钉连接在侧面挡水板202。在侧面挡水板202设有可以收纳定位支架602的浅槽。不使用时,可以将定位支架602收纳到浅槽内,避免定位支架602突出到侧面挡水板202之外而妨碍侧面挡水板202通过通孔112a。使用时,如图6所示,可以将定位支架602展开,支在底坑侧盖112的上表面,固定侧面挡水板202。

定位支架602也可以是上端部固定在侧面挡水板202的弹簧片。弹簧片的定位支架602通常处于图6所示的展开状态,即收藏在桁架404与底坑壁406a之间时也处于展开状态。将侧面挡水板202通过通孔112a向上抽出时,弹簧片被通孔112a的孔壁压入侧面挡水板202上开设的浅槽,所以不妨碍侧面挡水板202通过通孔112a。通过了通孔112a,弹簧片自动展开成图6所示的状态,固定侧面挡水板202的位置。当回收侧面挡水板202时,可以将弹簧片压入侧面挡水板202上开设的浅槽,使侧面挡水板202向下通过通孔112a。

用定位支架602所固定的侧面挡水板202的位置能使橡胶垫604处于适当被压缩的状态,使其封住侧面挡水板202的加厚部202a与底坑侧盖112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雨水等从侧面挡水板202与底坑侧盖112之间的间隙流入底坑406。

底坑侧盖112可以与楼层板108构成一个整体的底坑盖。本实施例将底坑侧盖112与楼层板108分开,是为了便于在底坑侧盖112的通孔112a安装侧面挡水板202。

图7是图3所示B范围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侧面挡水板202与外挡板106之间设有橡胶垫702作为防水部件。外侧的定位支架602可以使侧面挡水板202适当地压缩橡胶垫702,使其封住侧面挡水板202与外挡板106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雨水等从侧面挡水板202与外挡板106之间的间隙渗入。

图8是图3所示C范围的放大示意图。在侧面挡水板202与正面挡水板114之间设有橡胶垫802作为防水部件。外侧的定位支架602可以使侧面挡水板202适当地压缩橡胶垫802,使其封住侧面挡水板202与正面挡水板114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雨水等从侧面挡水板202与正面挡水板114之间的间隙渗入。

上述的橡胶垫604、橡胶垫606、橡胶垫702以及橡胶垫802都是防水部件的例子,不是对防水部件材料的限定。只要设置在相应的位置,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这些防水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的部件。例如,采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部件等。

图9是图8所示F方向的投影图以及G方向的投影图。图10是图9所示H-H剖面的简化剖视图。如图所示,在正面挡水板114设有固定环902,而在侧面挡水板202设有能够与固定环902相配合的舌部202c。固定环902和舌部202c是连接侧面挡水板202和正面挡水板114的连接部件的一个例子。将固定环902套在舌部202c,可以固定正面挡水板114和侧面挡水板202的相对位置,使立起的正面挡水板114更加稳定。

在正面挡水板114设有退避槽114a,固定环902的固定端安装在退避槽114a内。不使用时,可以将固定环902全部转到退避槽114a内,避免固定环902突出到正面挡水板114的外侧。这样,将正面挡水板114放倒时,可以形成平整稳定的地板(参照图1)。

如上所述,外侧的定位支架602可以使侧面挡水板202适当地压缩处于侧面挡水板202与正面挡水板114之间橡胶垫802,这使两侧的侧面挡水板202可以稳定地夹住正面挡水板114,使其保持竖立的状态。当挡水板的外侧形成积水时,积水对侧面挡水板202与正面挡水板114形成的由外向内的压力,可以使侧面挡水板202与正面挡水板114相互支撑得更加稳定。所以,在侧面挡水板202和正面挡水板114之间设置连接部件是为了防止万一。

图11是图3所示D-D剖面的简化剖视图,本图表示将正面挡水板放倒时的状态。图12表示将图11所示正面挡水板立起的过程。正面挡水板114通过铰链1102与楼层板108相连接。在正面挡水板114的外表面与建筑物地板402之间设有防水膜1104,作为防水部件可以防止雨水等从正面挡水板114与楼层板108的铰接部渗入。在建筑物地板402设有防水膜收藏室1106。如图11所示,当将正面挡水板114放倒时,防水膜收藏室1106能够收纳防水膜1104的弯曲部。

图13表示将图11所示正面挡水板立起后的状态。当将正面挡水板114立起时,由于防水膜1104连接在正面挡水板114的外表面与建筑物地板402之间,所以能够阻止雨水等接近铰接部,防止雨水等从铰接部渗入。

图14是简略地表示正面挡水板周围的结构的示意图。桁架404的端部设有端部托梁1402。桁架404通过端部托梁1402设置在建筑物地板402。由于端部 托梁1402的存在,正面挡水板114不能采用与侧面挡水板202相同的方式收藏在桁架404与底坑壁406a之间。正面挡水板114与端部托梁1402之间的建筑物地板402由充填物402a形成,这是为了必要时可以将这部分启掉。作为充填物402a的一个例子,可以使用合成树脂。

当将自动扶梯100的两个侧面挡水板202向上抽出,并将正面挡水板114立起时,侧面挡水板202和正面挡水板114可以将自动扶梯100的出入口围住。所以,即使由于暴雨等原因使自动扶梯100的周围积水,也能够防止积水从楼层板108与梯级102等移动体之间的空隙流入底坑。

<第2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那些与第1实施例相同、相对应或者相当的组成部分付有相同的标记,而且将省略或简化对这些部分的说明。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侧面挡水板的结构、以及正面挡水板与楼层板之间的铰接部。本实施例的乘客输送设备的结构也可以用图1至图5简略地表示,只是将其中的侧面挡水板202换成侧面挡水板1502即可。

图15简略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侧面挡水板1502的结构。侧面挡水板1502最大的特点在于,侧面挡水板1502主要由板芯1502c和设于板芯两侧的弹性层1502d组成。板芯1502c由具有所需强度的板状材料构成,弹性层1502d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谓“所需强度”是指为挡住预定深度的积水侧面挡水板1502所需要的强度。本发明对制造侧面挡水板1502的方法没有限定。例如,可以将合成树脂板作为板芯1502c,利用嵌件成型法在板芯1502c的两侧形成合成橡胶的弹性层1502d,制成一体化的侧面挡水板1502。又如,可以在作为板芯1502c的板状材料的两侧,用胶接的方法粘贴橡胶膜,形成弹性层1502d。

侧面挡水板1502的下端设有加厚部1502a,上端设有突缘部1502b。加厚部1502a和突缘部1502b分别与第1实施例中的加厚部202a和突缘部202b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作用。图15虽然简略地将侧面挡水板1502与加厚部1502a和突缘部1502b表示为一体,但是优选在加厚部1502a和突缘部1502b中至少有一个是与侧面挡水板1502分离的部件。这样,便于将侧面挡水板1502与底坑侧盖112组装。

图16简略地表示插入底坑侧盖112的通孔112a的侧面挡水板1502的状态。通孔112a的宽度比侧面挡水板1502的整体厚度小,但比板芯1502c的厚度大。将侧面挡水板1502插入通孔112a时,侧面挡水板1502两侧的弹性层1502d被 部分地压缩,堵住了侧面挡水板1502与底坑侧盖112之间的间隙,可以防止雨水等流入底坑406。所以,本实施例不需在侧面挡水板与底坑盖之间另外设置如图6所示的橡胶垫604等防水部件。

由于通孔112a从侧面挡水板1502两侧压缩弹性层1502d,所以形成了从两侧夹持侧面挡水板1502的力。这个力可以固定侧面挡水板1502的位置,防止向上抽出的侧面挡水板1502回落。而且这个力可以使向上抽出的侧面挡水板1502停留在不同的高度。因此,本实施例不需要在侧面挡水板另外设置如图6所示的定位支架602。

图17简略地表示侧面挡水板与外挡板相接触的部位。图17相当于图3所示B范围的放大示意图。由于侧面挡水板1502是通过弹性层1502d与外挡板106相接触,而侧面挡水板1502的位置可以使接触外挡板106的弹性层1502d形成适当被压缩的状态,所以该弹性层1502d可以封住侧面挡水板1502与外挡板106之间的间隙,起到防水部件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不需要在侧面挡水板1502与外挡板106之间另外设置如图7所示的橡胶垫702。

图18简略地表示侧面挡水板与正面挡水板相接触的部位。图18相当于图3所示C范围的放大示意图。由于侧面挡水板1502是通过弹性层1502d与正面挡水板114相接触,而侧面挡水板1502的位置可以使接触正面挡水板114的弹性层1502d形成适当被压缩的状态,所以该弹性层1502d可以封住侧面挡水板1502与正面挡水板114之间的间隙,起到防水部件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不需要在侧面挡水板1502与正面挡水板114之间另外设置如图8所示的橡胶垫802。为使立起的正面挡水板114更加稳定,在侧面挡水板1502与正面挡水板114之间也可以设置如图9所示的连接部件。

图19简略地表示正面挡水板与楼层板的铰接部。本实施例中,正面挡水板114与楼层板108之间的铰接部1902是与正面挡水板114和楼层板108连成一体的铰接部。例如,利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在正面挡水板114与楼层板108之间形成可以弯曲的柔软的合成树脂的铰接部1902,使正面挡水板114与楼层板108通过铰接部1902连成一体,从而避免在正面挡水板114与楼层板108的连接部形成间隙。如果正面挡水板114和楼层板108是由合成树脂构成,则合成树脂的铰接部1902与正面挡水板114和楼层板108的结合会更加牢固、可靠。由于正面挡水板114与楼层板108的连接部没有间隙,所以本实施例不需要在正面挡水板114与建筑物地板402之间另外设置如图11所示的防水膜1104。

与第1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乘客输送设备可以省去橡胶垫604、橡胶垫 702、橡胶垫802以及防水膜1104等防水部件,省去作为固定部件的定位支架602,却可以达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防止底坑灌水的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具有所有上述组成部分的实施例中。另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技术特征置换为其他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将某实施例的部分组成追加到其他的实施例中。另外,对每个实施例的组成的局部,可以用其他技术特征进行追加、置换或删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