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容器及其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632发布日期:2018-11-07 20:1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容器及其侧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侧板。



背景技术:

现有大型折叠容器一般规格如1200×1000×1000、1220×1220×1170等,其尺寸相对较大,为了便于在容器取物,通常在侧板中部靠上的位置设置小门,使得更有利于操作,但是,现有的大型容器侧板设置小门,其侧板与小门的铰接方式单一,在侧壁开小门方便取物的同时,这也给开小门的侧壁在强度上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侧壁开小门后,侧壁整体抗变形能力减弱,随之而来的是箱体侧壁在箱体满负载之后更易向着箱体外缘鼓出,像这样的形变既给产品本身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在运输方面,对于相对固定尺寸的集装箱,形变会导致装箱时,容器与容器之间的间隙缩小甚至是没有,导致无法将一定数量的容器装载到集装箱内,像已公开的专利WO2010031456,其容器侧板设置小门后,因小门与侧板的连接仅靠小门与侧板导轨连接,其结构单一,而且小门厚度相对于侧板厚度较薄,在其侧板主体抗变形能力较弱情况下其强度更弱于侧板主体,这两种因素导致箱体满载货物时时,货物对侧板的张力易使得侧板和小门形变,形变后导致容器在其上堆垛的箱体限位失效,运输搬运中,箱体易掉落造成损失,亦是使容器相互间的摆放间隙增加,在限定的存储空间(集装箱)不能最大化利用空间,造成给存储运输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容器及其侧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折叠容器的侧板,所述侧板由内外面板连接而成,以及所述侧板内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一体件,其中所述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侧板中部,以及所述加强件的至少另一部分位于所述侧板左右两端。

较佳地,所述侧板设有小门,所述加强件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侧板的位于所述小门左右两端的部分上。

较佳地,所述加强件包括至少两根立柱、至少一根横梁以及第一附加加强件,其中,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小门下方,所述第一附加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板的位于所述小门左右两端的部分上,以及所述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两根立柱并位于所述两根立柱之间,且所述第一附加加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立柱中至少一个上。

较佳地,所述横梁通过焊接与所述两根立柱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附加加强件通过焊接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立柱中至少一个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加强件为杆状件/拉伸型材件。

较佳地,所述侧板由内侧板和外侧板相互连接形成。

较佳地,所述侧板有内侧板和外侧板相互焊接形成。

较佳地,所述小门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侧板,以及所述小门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第一咬合结构,所述第一附加加强件设置于所述铰链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一咬合结构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第一附加加强件包括横杆和立杆,所述立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横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以及所述横杆和所述立杆相互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侧板还设有把手,所述横杆设于所述把手下方,以及所述立杆设于所述把手内侧。

较佳地,所述加强件包括两根横梁和两根立柱,所述两根横梁均固定连接于所述两根立柱并位于所述两根立柱之间。

较佳地,所述立柱距离最近一侧的侧板端部的距离为0.01-0.5倍。

较佳地,所述横梁距离所述小门的下端的距离为侧板高度0.01-0.5倍。

一实施例中,所述两根横梁为钢管,且其中一根钢管的横截面积大于另一根钢管的横截面积,其中横截面积大的钢管设于横截面积小的钢管上方。

较佳地,所述小门内设有第二附加加强件,该第二附加加强件设于所述小门的中部并沿所述小门的横向延伸。

较佳地,所述第二附加加强件从所述小门的左端延伸至所述小门的右端。

较佳地,所述第二附加加强件与所述立杆的上端位于同一高度。

较佳地,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为钢管、铝合金管和/或碳纤维管。

较佳地,所述小门为“T”字形小门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宽于所述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从上端向下端逐渐减小,以及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一咬合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咬合结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通过该第一咬合结构和第二咬合结构与侧板连接;以及

所述侧板还设有把手,所述把手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下方,所述加强件包括横杆和立杆,所述立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横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横杆和所述立杆相互固定连接,以及所述横杆设于所述把手下方,所述立杆设于所述把手内侧。

较佳地,所述加强件包括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之间的第三杆件,所述第三杆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

较佳地,所述侧板设有小门,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四杆件和第五杆件,所述第四杆件和所述第五杆件布置于所述侧板的所述小门左右两端的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折叠容器的侧板,所述侧板内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至少包括横向加强件和纵向加强件,其中,所述横向加强件在所述侧板内横向延伸,所述纵向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板的两端,以及所述横向加强件与所述纵向加强件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为一体件。

较佳地,所述横向加强件和所述纵向加强件一体形成或通过焊接形成一体件。

较佳地,所述侧板由内侧板和外侧板相互连接形成。

较佳地,所述侧板有内侧板和外侧板相互焊接形成。

较佳地,所述侧板为双光面侧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容器,所述可折叠容器包括底座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侧板。

本发明的侧板设有外观大致成“T”字形的小门,像这样设置的小门上端相对较宽,最大程度保持侧板上端的完整性,将上端这一相对刚性的主体延长,最大程度减小小门因受满载货物内张力影响的形变。

通过在侧板主体内设置加强件,从整体上增加箱体满载时侧板受货物张力而变形的能力,通过小门上端相对刚性完整的整体与侧板的内置加强件组合,使得在箱体满载情况下,箱体侧板受张力时,箱体侧板的整体变形量小,又使得箱体堆垛和装箱都拥有良好的适应性,有效解决容器侧板在限定厚度情况下的容积最大化与适用性等功能。

在本发明中,横梁部分主要是增加在箱体满载时侧板向外的抗弯能力,而立柱部分是在侧板有形变趋势时,将横梁两端的应力均匀向立柱末端传递,从而消除侧板变形后将应力通过横梁两端释放而造成的侧板破损。

此外,第一附加加强件通过横梁与立柱的衔接形成一个肩部,使得侧板与小门配合的肩部拥有向外抗扭曲的能力,使得侧板在既定厚度的情况下,通过内置的加强件从整体上明显改善侧板的抗变形能力。

因此,本发明的侧板使得箱体在使用过程中堆垛能力更强,在容积最大化的同时箱体抗形变能力加强,可靠性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折叠容器的立体图,其中小门处于关闭状态;

图2是本发明可折叠容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小门处于打开状态;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侧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的侧板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侧板沿线A-A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侧板沿线B-B剖开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强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侧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于可折叠容器的侧板由内外面板连接而成,以及侧板内设有为一体件的加强件,其中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侧板中部,以及加强件的至少另一部分位于侧板左右两端。在本文中,侧板中部指的是沿侧板高度方向从上往下的1/3长度至2/3长度以及从左往右或从右向左的1/3宽度至2/3宽度之间的区域。侧板两端指的是侧板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的0至1/3宽度或2/3宽度至1个宽度之间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折叠容器的侧板内设有加强件,该加强件包括横向加强件和纵向加强件,其中,横向加强件在侧板内横向延伸,纵向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板的两端,以及横向加强件与所述纵向加强件为一体件。所谓一体件,指的是各个构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且各个构件相互之间不能相互活动,可以通过各个构件一体形成从而形成一体件,或可以通过各个相互固定连接形成一体件。例如,横向加强件和纵向加强件一体形成或通过焊接形成一体件。本发明中的侧板包括外侧板和内侧板,并由外侧板和内侧板相互连接(比如焊接)形成,从而可以将加强件方便地布置于侧板内。较佳地,该侧板为双光面侧板。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可折叠容器的侧板设有小门,且在该侧板内设有加强件。该加强件通常包括至少两根立柱、至少一根横梁以及第一附加加强件,其中,横梁设置于小门下方,第一附加加强件设置于侧板的位于小门两端的部分上,以及横梁固定连接于两根立柱并位于两根立柱之间,且第一附加加强件至少固定连接于横梁和立柱之一上。

以下结合图1-8对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折叠容器100的立体图,其中小门处于关闭状态。

图2是本发明的可折叠容器100的立体图,其中小门处于打开状态。如图1-2所示,可折叠容器100包括底座1,一对相对侧板2和一对相对侧板3、4,其中,在侧板4上设置有小门5。

小门包括第一部分52和第二部分53,第二部分53位于小门5的上部(即小门关闭时位于上方的部分),第一部分52位于小门5的下部(即小门关闭时位于下方的部分),第二部分53的宽度比第一部分52的宽度大,较佳地,第二部分53的宽度是第一部分52的宽度的1.2~1.5倍。

图3为侧板4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小门5的底部设有铰链42,侧板4与小门5通过铰链42相互连接,从而小门5可以绕铰链42相对于侧板4转动而实现开启或关闭。有关铰链42的详细情况请参见中国发明专利CN102758572A,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小门5呈T字形,第一部分52和第二部分53之间设置成通过弧形连接过渡,从而第一部分52、第二部分53的侧边形成曲线轮廓。

参照图2,小门5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咬合部521和第二咬合部531,其中第二咬合部531设置于第二部分53的底部,第一咬合部521设置于第一部分52的左、右端壁。根据需要可以在第二部分53的底部设置多个第二咬合部531,以及可以在第一部分52的左、右端壁设置多个第一咬合部521。第一部分521的宽度从上端向下端逐渐减小,第一咬合部521设置于第一部分52的左、右端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部分52和第二部分53连接形成曲线轮廓,从而第二咬合部531以及第一咬合部521设置于曲线轮廓上。

图4是本发明侧板4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发明的侧板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侧板沿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7是图5的侧板沿线B-B剖开的剖视图,如图4-7所示,侧板4包括外侧板4A和内侧板4B,在内侧板4B的内表面设置加强筋,加强件6设置于外侧板4A和内侧板4B之间。

如图4所示,在侧板4上设有与小门5配合的开口40,在开口40的两侧设有第一咬合结构43和第二咬合结构44,其中,第二咬合结构44和第二咬合部531配合,第一咬合结构43和第一咬合部521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与小门5两端的曲线轮廓配合,开口40两侧形成有与小门5的曲线轮廓配合的形状。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强件6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加强件6包括两根立柱61、横梁62和63以及第一附加加强件64,横梁62和63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立柱61并位于两根立柱61之间,且横梁63位于横梁62上方。第一附加加强件64包括横杆642和立杆641,立杆641固定连接于横梁63,横杆642固定连接于立柱61,横杆642和立杆641相互固定连接。由于横梁63同时连接两根立杆641和两根立柱61,因此,设置横梁63的横截面积大于横梁62的横截面积,以加强加强件6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侧板4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6的两根立柱61、横梁62和63以及第一附加加强件64的横杆642和立杆641全部由钢管制成,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加强件6也可以由其它加强材料制成,比如铝合金管和/或碳纤维管等。

回到图3,当加强件6设置于侧板4内以后,横梁62和63位于铰链51的下方,立柱61位于侧板4的两端靠近边缘的部分,第一附加加强件64设置于铰链42的上方,并位于第一咬合结构43的外侧,具体地,侧板4还设有把手41,横杆642位于把手41的下方,立杆641位于把手41的内侧(位于把手41的靠近侧板4的中部的一侧)。

较佳地,立柱61距离最近一侧的侧板端部的距离为0.01-0.5倍,横梁63距离小门的下端的距离为侧板高度0.01-0.5倍。

参照图3-4,小门5包括外侧壁5A和内侧壁5B,内侧壁5B上设有加强筋,在外侧壁5A和内侧壁5B之间还设有第二附加加强件51。第二附加加强件51设置于小门5的中部并从小门5的左端向右端延伸,第二附加加强件51优选为横截面为方形的钢管,然而也可以为其它加强材料,例如为铝合金管和/或碳纤维管等。较佳地,当小门5在侧板4上处于关闭状态时,立杆641的上端与第二附件加强件51大致位于同一高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一附加加强件64可以仅仅包括立杆641,立杆641与横梁63固定连接。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一附加加强件64可以仅仅包括横杆642,横杆642与立柱61固定连接。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加强件6可以仅仅包括一根横梁63,省略横梁62。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一附加加强件64可以为其它形状的杆件,比如弯曲状的杆件或折弯一定角度的杆件。

下面结合图9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加强件7与加强件6不同。与加强件6相比,加强件7仅仅包括两根立柱61、横梁63以及第一附加加强件74,横梁63固定连接于两根立柱61并位于两根立柱61之间。第一附加加强件74仅包括立杆641,立杆641固定连接于横梁63。当加强件6设置于侧板4内以后,横梁63位于铰链51的下方,立柱61位于侧板4的两端靠近边缘的部分,第一附加加强件74设置于铰链42的上方,并位于第一咬合结构43的外侧,具体地,侧板4还设有把手41,立杆641位于把手41的内侧(位于把手41的靠近侧板4的中部的一侧)。

下面结合图10-11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0是本实施例加强件的立体图,图11是本实施例侧板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加强件8包括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杆件81和第二杆件82以及设置于第一杆件81与第二杆件82之间的第三杆件83,第三杆件8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杆件81和第二杆件82。第一杆件81和第二杆件82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第四杆件84和第五杆件85,第四杆件84和第五杆件85布置于侧板4的小门5左右两端的部分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件81和第二杆件82交叉连接,从形成近似“X”构型,在第一杆件81和第二杆件82之间设置第三杆件83,由于第三杆件83同时连接到第一杆件81和第二杆件82,从而将第一杆件81和第二杆件82牢固连接在一起。

其中,第一杆件81和第二杆件82的上端分别向两侧延伸出平行部分811和821,第四杆件84和第二杆件85分别连接于平行部分811和821上,较佳地,第三杆件84和第五杆件85与平行部分811和821垂直。

如图11所示,当加强件8设置于侧板4内以后,第三杆件83位于铰链51的下方,第一杆件81和第二杆件82的交叉部分位于侧板4的中部,第一杆件81的上端811和下端812位于侧板4的左端或右端,以及第二杆件82的上端821和下端822位于侧板4的右端或左端。第四杆件84和第五杆件85设置于铰链42的上方,并位于第一咬合结构43的外侧,具体地,侧板4还设有把手41,第四杆件84和第五杆件85分别位于把手41的内侧(即位于把手41的靠近侧板4的中部的一侧)。

在本发明中,连接可以是两个构件相互接触形成,也可以是两个构件一体形成,且凡是提到用固定连接的地方,都可以通过焊接实现。当然,也可以使用本领域的其它连接方式实现。

本发明的侧板设有外观大致成“T”字形的小门,像这样设置的小门上端相对较宽,最大程度的保持侧板上端的完整,将上端这一相对刚性的主体延长,使得最大程度上减小小门因受满载货物时内张力影响的形变。

同时在侧板主体内设置加强件,从整体上增加箱体满载时侧板受货物张力而变形的能力,通过小门上端相对刚性完整的整体与侧板的内置加强件组合,使得在箱体满载情况下,箱体侧板受张力时,箱体侧板的整体变形量小,又使得箱体堆垛和装箱都拥有良好的适应性,有效解决容器侧板在限定厚度情况下容积最大化与适用性等问题。

在本发明中,横梁部分主要是增加在箱体满载时侧板向外的抗弯能力,而立柱部分是在侧板有形变趋势时,将横梁两端的应力均匀向立柱末端传递,从而消除侧板变形后将应力通过横梁两端释放而造成的侧板破损。

此外,第一附加加强件通过横梁与立柱的衔接形成一个肩部,使得侧板与小门配合的肩部拥有向外抗扭曲的能力,使得侧板在既定厚度的情况下,通过内置的加强件从整体上显著改善侧板的抗变形能力。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