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56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对由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后的纸张等薄片体进行装订处理和移位排出处理等后处理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纸张后处理装置执行如下后处理:将多张由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后的纸张(薄片体)堆叠,将堆叠的纸摞集中并用装订卡钉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用穿孔形成装置开孔(冲孔)的穿孔形成处理、以及对每个规定张数的纸摞移动位置并排出的移位排出处理等。

在这样的纸张后处理装置中,设置有:处理盘,积载形成有图像的纸张;排出盘,配置在处理盘的送纸方向下游侧;以及排出辊对,将处理盘上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盘上。并且,在处理盘等上进行装订处理以及移位排出处理等。另外,众所周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使纸摞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的移位部件,在装订处理之前调整处理盘上的纸摞的侧端,或者进行移位排出处理。

但是,为了确保规定的输送性能,将处理盘上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盘的排出辊对多由橡胶辊形成。但是,排出辊对由橡胶辊形成时,在处理盘上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纸张时,纸张的下面与橡胶辊接触,产生调整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薄片体调整不良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本发明第一方式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具备:处理盘,积载薄片体;移位部件,使处理盘上积载的薄片体沿垂直于薄片体输送方向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移动;排出盘,配置在处理盘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排出辊对,将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排出到排出盘;以及按压部件,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按压部件具有以转动支点为中心在薄片体输送方向上转动的臂部以及安装在臂部上能够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旋转的辊,并选择配置于由辊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的第一位置以及辊与处理盘上的薄片体的下面接触的第二位置。

本发明第二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上述结构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薄片体后处理装置连结,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并将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输送到薄片体后处理装置。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式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以及第二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按压部件选择配置于由辊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的第一位置以及辊与处理盘上的薄片体的下面接触的第二位置。由此,在按压部件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沿薄片体宽度方向移动时,能够用与薄片体的下面接触的辊使薄片体沿薄片体宽度方向平顺地移动,所以能够抑制薄片体的调整不良。

另外,通过将按压部件配置在第一位置,能够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所以能够抑制薄片体翘曲而浮动,或者当后续的薄片体排出到排出盘上时排出盘上的薄片体从排出盘推出而落下。

另外,将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按压部件兼用为使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沿薄片体宽度方向平顺地移动的部件,所以能够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

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明确了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具体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处理盘周围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按压部件配置在第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处理盘周围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按压部件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由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本发明的纸张后处理装置20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数码复合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一个例子,但本发明的纸张后处理装置20同样也可以与数码复合机以外的例如激光打印机、喷墨式打印机和传真机等连接。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所谓的体内排纸型数码复合机,大致由主体外壳2a和配置在其上部的上部外壳2b构成。上部外壳2b设置有用于将原稿的图像读取为电信号的后面所述的各种机构,上部外壳2b的上部附加设置有原稿输送装置3。另一方面,主体外壳2a中设置有用于根据读取的原稿图像的电信号将图像转印到纸张(薄片体)上的后面所述的各种机构,主体外壳2a的左侧部附加设置有纸张后处理装置(薄片体后处理装置)2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外壳2a由下部外壳2aa和连结外壳2ab构成,所述连结外壳2ab位于所述下部外壳2aa的上方并沿着其右侧部,并且与上部外壳2b连接,下部外壳2aa中设置有纸张P的供纸部4、在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6、以及用于定影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7等,另一方面,连结外壳2ab中设置有用于输送定影后的纸张P并从主体外壳2a排出定影后的纸张P的纸张排出部(排出部)18。

另外,在上部外壳2b的正下方的连结外壳2ab的左侧形成有向左侧面以及正面较大地敞开的体内出纸空间16,该体内出纸空间16上设置有中继单元19,所述中继单元19能够接收并积载从连结外壳2ab的左侧面排出的纸张P,并且在对纸张P进行规定的后处理时能够将纸张P向纸张后处理装置20输送。

主体外壳2a内具有配置在下部的供纸部4、配置在供纸部4的侧方且上方的送纸部5、配置在供纸部4的上方的图像形成部6、以及配置在图像形成部6的送纸方向下游侧(图1的右侧)的定影装置7。

供纸部4具有在送纸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供纸辊等分离供给机构的多个供纸盒4a,通过供纸辊的旋转动作对该供纸盒4a中放置的纸张P的纸摞从最上层的纸张P一张张地向送纸部5提供。送纸部5通过各输送辊对5a将由供纸部4供给的纸张P向图像形成部6输送。

图像形成部6以及定影装置7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内部在与送纸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上细长配置,在下部外壳2aa内的上部,从图1中的左侧按图像形成部6、定影装置7的顺序,沿纸张P的输送方向(从左向右的方向)并列设置。

图像形成部6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在纸张P上形成规定的调色剂像,并具备作为被可旋转地轴支承的像载体的感光鼓9和在该感光鼓9的周围沿其旋转方向配置的带电装置11、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3、转印装置14、清洁装置15以及未图示的电荷去除装置。定影装置7以由加热辊和加压辊构成的一对定影辊对7a夹持在图像形成部6中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对其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未定影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P上。

上部外壳2b内设置有图像读取部8。图像读取部8是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装置,当手动地一张一张放置原稿并进行读取时,打开原稿输送装置3,将原稿放置在设置于上部外壳2b的上面的接触玻璃8a上,当从原稿摞一张一张自动地读取时,将原稿摞放置到关闭状态的原稿输送装置3的供纸盘3a上。原稿摞放置在供纸盘3a上时,从该原稿摞将原稿一张一张自动地依次送入到接触玻璃8a上。无论哪种情况,位于接触玻璃8a上的原稿被未图示的曝光灯发出的光照射,其反射光作为图像光通过反射镜以及成像透镜等光学系统(都未图示)被引导至光电转换部(CCD)。

以下,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基本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由带电装置11使图1中逆时针旋转的感光鼓9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接着,基于由图像读取部8读取的图像信息,对感光鼓9的圆周面照射来自曝光装置12(激光装置等)的激光束,由此在感光鼓9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通过由显影装置13向该静电潜像供给作为显像剂的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

接着,来自供纸部4的纸张P通过送纸通道5,在规定的时机向形成有调色剂像的感光鼓9输送,在此通过由转印辊等构成的转印装置14将感光鼓9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并且,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从感光鼓9分离,向定影装置7输送。纸张P通过定影辊对7a时被加热、加压处理,使调色剂像定影。

调色剂像向纸张P的转印处理结束后的感光鼓9,在由清洁装置15去除残留在圆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后,进行由电荷去除装置(未图示)去除残留电荷的去除电荷处理。然后,由带电装置11再次对圆周面进行带电处理,以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图像形成。

通过定影装置7的纸张P直接沿着送纸通道5向垂直上方输送到连结外壳2ab内。送纸通道5的上部在连结外壳2ab内向左方分路为上下两个输送通道,由配置在分路部的切换爪17切换纸张P的输送方向。

该连结外壳2ab内设置有纸张排出部18。纸张排出部18具有上排出辊对18a和配置在上排出辊对18a正下方的下排出辊对18b,在送纸通道5内输送的纸张P由切换爪17引导到上方的输送通道或下方的输送通道。

由切换爪17引导到上方的输送通道的纸张P被上排出辊对18a向左方排出,由切换爪17引导到下方的输送通道的纸张P被下排出辊对18b向左方排出。切换爪17由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来切换引导方向。此外,控制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上,控制图像形成系统整体(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纸张后处理装置20)。

中继单元19可装拆地安装在体内出纸空间16的底面16a上,体内出纸空间16设置有检测中继单元19的安装的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检测传感器由PI传感器等构成,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

另外,底面16a形成有向纸张排出方向下游侧(图1的左侧)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中继单元19从体内出纸空间16分离时,底面16a被用作纸张排出盘。此时,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中继单元19未安装,当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时,切换爪17将纸张P引导到上排出辊对18a。并且,从上排出辊对18a排出的纸张P排出到底面16a上。

另一方面,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中继单元19安装于体内出纸空间16并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时,切换爪17将纸张P引导到下排出辊对18b。并且,从下排出辊对18b排出的纸张P被搬入中继单元19。被搬入中继单元19内的纸张P通过中继单元19内,被搬入到纸张后处理装置20中。

此外,操作部(未图示)显示检测结果,用户也能够在操作面板上切换纸张P的引导方向。另外,中继单元19的上面部构成承载从上排出辊对18a排出的纸张P的纸张排出盘。

纸张后处理装置20内部具有:穿孔形成装置21,对搬入的纸张P形成穿孔;处理盘30,积载(堆叠)多张搬入的纸张P,以及装订部40,用装订卡钉装订积载于处理盘30上的纸摞。纸张后处理装置20的侧面设置有可升降到适合于纸张P排出的位置的排出盘50。

穿孔形成装置21配置在纸张后处理装置20的上部,沿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平行的一个侧端边缘(装置前侧或者后侧)形成多个穿孔。在穿孔形成装置21的上游侧且与送纸方向垂直的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有搬入检测传感器(未图示),用于检测由中继单元19内的纸张搬入辊对搬入到纸张后处理装置20内的纸张P的前端。

控制部(未图示)根据由搬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纸张P的前端的检测时刻,控制中继单元19内的纸张搬入辊对的驱动,由此调整输送到穿孔形成装置21内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冲孔形成位置。具体地说,设定加减从搬入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纸张P的前端或者后端、到纸张搬入辊对停止为止的基准输送脉冲值的输送方向脉冲调整值。

图2以及图3是纸张后处理装置20内的处理盘30周围的局部断面图。相对于送纸方向在穿孔形成装置21(参照图1)的下游侧配置有第一排出辊对27。在第一排出辊对27的上游侧配置有执行器型纸张检测传感器28,用于检测纸张P的通过。

此外,在第一排出辊对27的下方设置有处理盘30和装订部40,所述处理盘30积载并调整规定张数由第一排出辊对27输送的纸张P,所述装订部40对处理盘30上积载的纸张P的摞(纸摞)进行装订处理(参照图1)。

相对于送纸方向在处理盘30的下游侧配置有第二排出辊对29,用于从处理盘30将纸摞排出到排出盘50。沿纸张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与送纸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有四个第二排出辊对29。另外,第二排出辊对(排出辊对)29由利用驱动马达(未图示)能够正反旋转的橡胶制的上排出辊29a和从动于上排出辊29a旋转的橡胶制的下排出辊29b构成。上排出辊29a支撑在能够以转动轴31a为支点向上下转动的辊支撑架31上。

在处理盘30的上方且第一排出辊对27的下游侧(图2的左侧)配置有敲击部件33,用于向处理盘30方向敲击由第一排出辊对27搬入的纸张P使其沿着盘面。处理盘30以向积载的纸张P的后端侧(图2的右侧)向下倾斜的方式设置,通过第二排出辊对29的反向旋转,纸张P从后端侧被牵引到处理盘30上,并使纸张P的后端抵接到定位部30a。由此,以纸摞的后端对齐的状态积载于处理盘30上。另外,处理盘30设置有一对侧端调整游标(移位部件)60,用于在与送纸方向垂直的纸张宽度方向上调整积载于处理盘30上的规定张数的纸摞。

装订部40能够由移动机构(未图示)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根据装订处理的内容,沿处理盘30的下端部移动到规定位置。

排出盘50设置为向积载的纸摞的后端侧(图2的右侧)向下倾斜。排出盘50的上游侧(图2的右侧)设置有按压部件90,用于按压排出到排出盘50上的纸摞的上游侧端部。按压部件90由大致L字型的臂部92和橡胶制辊93构成,所述臂部92以转动支点91为中心在送纸方向上旋转,所述辊93安装在臂部92的前端部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上旋转。

按压部件90通过以转动支点91为中心旋转,选择配置在由辊93按压排出到排出盘50的纸摞的上游侧端部的第一位置(图2的位置),以及辊93与处理盘30上的纸张P的下面接触的第二位置(图3的位置)。

辊93形成为大致圆锥台状,相对于送纸方向辊93的下游侧部分(图2的左侧部分)的直径比辊93的上游侧部分(图2的右侧部分)大。因此,在按压部件90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辊93的上游端配置在比下排出辊29b的圆周面(或者处理盘30的盘面(纸张承载面))靠下侧,辊93的下游侧部分从下排出辊29b的圆周面向上侧突出。另外,辊93的上游端配置在比下排出辊29b的圆周面的最上部靠下侧,辊93的下游端比下排出辊29b的圆周面的最上部向上侧突出。

另外,如图4所示,沿纸张宽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按压部件90,辊93在纸张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下排出辊29b的外侧附近。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按压部件90的臂部92的附近设置有检测臂部92的倾斜角度的角度传感器94。角度传感器94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未图示)。控制部能够根据由角度传感器94得到的检测结果(臂部92的倾斜角度),检测排出盘50上的纸摞的装载量,从而使排出盘50升降,以使排出盘50上的纸摞的最上面位置达到规定高度。

下面,对纸张后处理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进行了图像形成处理的纸张P(由图2、图3的虚线表示)搬入,并指示形成穿孔时,由穿孔形成装置21在输送来的纸张P的规定位置(例如沿着装置前侧的侧端缘的两处)形成穿孔,未指示形成穿孔时,直接通过穿孔形成装置21。

并且,纸张P被第一排出辊对27进一步向下游侧输送。此时,如图2所示,辊支撑架31转动到上方,上排出辊29a配置在离开下排出辊29b的位置(退避位置)。因此,由第一排出辊对27输送来的纸张P通过上排出辊29a和下排出辊29b的间隙,向排出盘50突出。另外,此时,按压部件90配置在第一位置,排出盘50上的纸摞被辊93按压。

纸张P的后端通过第一排出辊对27的时刻,使辊支撑架31向下方转动,将上排出辊29a配置在与下排出辊29b抵接的位置(抵接位置)。然后,驱动敲击部件33,使纸张P沿着处理盘30。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上排出辊29a反向旋转(图3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纸张P沿着处理盘30被牵引,由定位部30a调整后端。定位部30a不是在整个纸张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形成,而是部分地形成有缺口。此时,纸张P的中间部处于被第二排出辊对29夹持的状态,纸张P的前端从第二排出辊对29向排出盘50上突出。沿着处理盘30牵引纸张P时,为了防止过度牵引纸张P,以仅靠辊支撑架31的自重将上排出辊29a压接到下排出辊29b的状态夹持纸张P。

并且,当结束一摞(规定张数)的纸张P的接收时,指示进行装订处理时,使装订部40移动到定位部30a的缺口位置,对纸摞的后端进行装订处理。

并且,设定移位排出处理时,使辊支撑架31移动到退避位置并将按压部件90配置到第二位置。然后,将侧端调整游标60配置到接收纸张P的位置(基准位置),或者从基准位置向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纸张宽度方向)移动规定量的位置(移位位置)。并且,将按压部件90配置到第一位置并使辊支撑架31移动到抵接位置。然后,通过正向旋转上排出辊对29a(图3的顺时针方向),纸摞沿处理盘30向上方输送,排出到排出盘50上。由此,纸摞交替排出到排出盘50上的基准排出位置和从基准位置向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纸张宽度方向)移动规定量的移位排出位置,各纸摞排出到排出盘50上时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交替积载而分类。此外,将纸摞排出到排出盘50上时,不仅有辊支撑架31的自重,还通过弹簧等施力构件对辊支撑架31向下方施力,使上排出辊29a与下排出辊29b压接。由此,由于以比牵引纸张P时强的力夹持纸摞,能够将纸摞可靠地排出到排出盘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按压部件90选择配置于由辊93按压排出到排出盘50的纸张P的上游侧端部的第一位置和辊93与处理盘30上的纸张P的下面接触的第二位置。由此,在按压部件90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处理盘30上的纸张P向纸张宽度方向移动时,与纸张P的下面接触的辊93能够使纸张P沿纸张宽度方向平顺地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纸张P的调整不良。

另外,由于按压部件90配置在第一位置,能够按压排出到排出盘50的纸张P,所以能够抑制纸张P翘曲而浮动,或者当后续的纸张P排出到排出盘50上时排出盘50上的纸张P从排出盘50推出而落下。

另外,将按压排出到排出盘50的纸张P的按压部件90兼用为使处理盘30上的纸张P沿纸张宽度方向平顺地移动的部件,所以能够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如上所述,在按压部件90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辊93从下排出辊29b的圆周面向上侧(外侧)突出。由此,能够抑制下排出辊29b与纸张P接触,所以能够降低使处理盘30上的纸张P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时的下排出辊29b对纸张P的负荷。因此,能够使纸张P更平顺地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纸张P的调整不良。另外,在按压部件90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辊93的下游端比下排出辊29b的圆周面的最上部向上侧突出,能够进一步抑制下排出辊29b与纸张P接触,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使处理盘30上的纸张P向纸张宽度方向移动时的下排出辊29b对纸张P的负荷。

另外,如上所述,向处理盘30积载纸张P时,通过将按压部件90配置于第一位置,能够由辊93将通过下排出辊29b的纸张P的前端引导到排出盘50的下游侧,因此能够抑制纸张P的前端卷曲产生卡纸。另外,由按压部件90按压排出盘50上的纸张P,因此能够抑制排出盘50上的纸张P被通过下排出辊29b的纸张P的前端推出。

另外,如上所述,辊93的下游侧部分的直径比辊93的上游侧部分大。由此,在处理盘30上没有纸张P的状态下,当纸张P被输送到处理盘30时,既能够抑制纸张P的前端卡在辊93的上游侧部分,又能够在第二位置使辊93的下游侧部分与纸张P的下面可靠地接触。

另外,如上所述,辊93配置在纸张宽度方向的下排出辊29b的附近。由此,在按压部件90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能够进一步抑制下排出辊29b与纸张P接触,能够进一步降低使处理盘30上的纸张P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时的下排出辊29b对纸张P的负荷。因此,能够使纸张P更平顺地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纸张P的调整不良。

另外,如上所述,当纸张P从处理盘30排出到排出盘50时,按压部件90配置于第一位置。由此,由按压部件90按压排出盘50上的纸张P,因此能够抑制排出盘50上的纸张P被后续的纸张P从排出盘50推出而落下。

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应该被理解成在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表示,本发明的范围还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内容和在范围内的全部变形。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直接连接图像形成装置100和纸张后处理装置20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和纸张后处理装置20之间装载有插入衬纸的插入装置的机构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进行装订处理之前未在纸张宽度方向调整纸摞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进行装订处理之前,使用侧端调整游标60在纸张宽度方向调整纸摞。另外,进行装订处理之前,沿送纸方向调整纸摞时,也可以将按压部件90配置在第二位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处理盘30的上游侧的位置进行穿孔形成处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处理盘30上对纸摞进行穿孔形成处理。此时,也可以在进行穿孔形成处理之前,使用侧端调整游标60在纸张宽度方向调整纸摞。另外,进行穿孔形成处理之前,沿送纸方向调整纸摞时,也可以将按压部件90配置在第二位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按压部件90配置在下排出辊29b的纸张宽度方向外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按压部件90配置在下排出辊29b的纸张宽度方向内侧(两个下排出辊29b和两个下排出辊29b之间)。此时,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按压部件90。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将辊93形成为大致圆锥台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辊93形成为圆柱状。此时,也可以设定臂部92的弯折角度,以使辊93向纸张排出方向下游侧向上方倾斜。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橡胶制的辊9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橡胶以外的例如树脂制的辊9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