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提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850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提拉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国家也将继续出台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加之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需求增加,预计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根据我们对汽车行业研究数据来看,从2012年至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和保有量进行的预测,预计到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突破25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2014年1-3月汽车产量为589.17万辆,同比增幅达到9.16%,其中乘用车增幅达到9.48%,增速高于商用车。

近年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知名汽车企业逐渐涌现,汽车生产核心技术和新技术逐渐为国内企业所掌握,出口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已经具备了向汽车制造国转变的基础。为了实现转变的目标,我国必须首先形成多家规模化、集团化企业,兼并重组势在必行,自主品牌必将成为政府未来大力扶持的对象。随着近期整车及汽车零部件支持政策的陆续颁布,未来行业的发展重点着重体现在加强自主品牌企业技术开发力度;鼓励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未来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可望逐步扩大,技术实力也会迅速提升,中国的汽车市场将逐步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发动机是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如果有效快速移动损坏的发动机是个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提拉结构,以解决损坏的发动机搬运提拉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提拉结构,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一侧设有拉杆,该拉杆的一端垂直设有推动杆;并且该支杆上设有调整结构;所述支杆的一端设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设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上均匀开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板的一端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一端开有卡接孔。

所述拉杆和推动杆之间设有加强筋。

所述限位筒为圆柱形,所述限位筒内部设有重力传感器。

所述卡接孔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所述卡接孔的底部设有橡胶垫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提拉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提拉结构能够方便有效地移动发动机,并且有效地将发动机搬运到安全位置上,加强筋加强了整体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提拉结构立体图。

1-支杆,2-拉杆,3-加强筋,4-推动杆,5-调整结构,6-插接板,7-插接杆,8-插接孔,9-限位筒,10-卡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蒸发器固定装置,包括支杆1,所述支杆1一侧设有拉杆2,该拉杆2的一端垂直设有推动杆4;并且该支杆1上设有调整结构5;所述支杆1的一端设有插接板6,所述插接板6设有插接杆7,所述插接杆7上均匀开有插接孔8;所述插接板6的一端设有限位筒9,所述限位筒9的一端开有卡接孔10。

所述拉杆2和推动杆4之间设有加强筋3。

所述限位筒9为圆柱形,所述限位筒9内部设有重力传感器。

所述卡接孔1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所述卡接孔10的底部设有橡胶垫片。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提拉结构,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一侧设有拉杆,该拉杆的一端垂直设有推动杆;并且该支杆上设有调整结构;所述支杆的一端设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设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上均匀开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板的一端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一端开有卡接孔;所述拉杆和推动杆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限位筒为圆柱形,所述限位筒内部设有重力传感器。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提拉结构能够方便有效地移动发动机,并且有效地将发动机搬运到安全位置上,加强筋加强了整体结构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建军
技术研发日:2016.09.30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