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登记装置和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935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呼叫登记装置和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施方式涉及呼叫登记装置和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当使用者在乘梯处操作呼叫按钮时,相应于操作,电梯系统将轿厢调配至乘梯处。

但是,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使用者来说,存在难以目视确认呼叫按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使用者无需目视确认呼叫按钮就能够进行乘梯处呼叫的呼叫登记装置和电梯系统。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呼叫登记装置,该呼叫登记装置具有:

使用者判定部,该使用者判定部基于从使用者能够佩戴的终端接收到的识别信息来判定是否存在特定的使用者;

使用者位置取得部,该使用者位置取得部基于与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来取得所述特定的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区域内检测部,该区域内检测部检测所述特定的使用者是否处于乘梯处的特定区域内;

动作检测部,该动作检测部基于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信号来检测所述特定的使用者是否进行了特定动作;以及

登记部,该登记部在所述特定区域内检测到所述特定的使用者且检测到所述特定动作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特定的使用者的位置信息来选择多个号机的电梯中的一个号机的电梯,并进行所选择的所述一个号机的电梯的呼叫登记。

另外,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具有:

设置于建筑物、分别具有能够升降的轿厢的多个号机的电梯;

呼叫登记装置,该呼叫登记装置设置于所述多个号机的电梯的乘梯处,选择所述多个号机的电梯中的一个号机的电梯来进行呼叫登记;以及

根据所述呼叫登记来调配所述选择出的一个号机的电梯的轿厢的控制装置;

所述呼叫登记装置具有:

使用者判定部,该使用者判定部基于从使用者能够佩戴的终端接收到的识别信息来判定是否存在特定的使用者;

使用者位置取得部,该使用者位置取得部基于与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来取得所述特定的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区域内检测部,该区域内检测部检测所述特定的使用者是否处于所述乘梯处的特定区域内;

动作检测部,该动作检测部基于从所述终端接收到的信号来检测所述特定的使用者是否进行了特定动作;以及

登记部,该登记部在所述特定区域内检测到所述特定的使用者且检测到所述特定动作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特定的使用者的位置信息来从所述多个号机的电梯中选择所述一个号机的电梯,并进行所述呼叫登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各层的乘梯处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系统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系统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梯系统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梯系统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梯系统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梯系统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

【标号的说明】

1电梯系统、2(2a~2c)电梯、3专用呼叫登记装置(呼叫登记装置)、4呼叫按钮、5(5a~5c)乘梯处侧门、6群管理控制装置、7(7a~7c)轿厢、8(8a~8c)平衡配重、9(9a~9c)主缆绳、10(10a~10c)卷扬机、11(11a~11c)引线、12(12a~12c)号机控制装置(控制装置)、13(13a~13c)轿厢侧门、14终端、15发报部、31使用者判定部、32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3区域内检测部、34动作检测部、35登记部、36距离通知部、37距离算出部、38号机选择部、40rf_id接口、41无线通信模块、42使用者信息存储部、43电梯位置存储部、50rf读取器、71播报部、72关门按钮、100建筑物、101乘梯处、102領域、103监视中心、121运转控制部、122模式控制部、123设定时间存储部、124计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的概略图。电梯系统1具有多个号机的电梯(在此,是a号机的电梯2a、b号机的电梯2b、c号机的电梯2c)。电梯2a~2c相邻设置。

关于按各号机而电梯系统1所具备的同样的构成要素,在各构成要素的标号末尾加上与对应于该构成要素的号机的标号末尾的字母相同的字母。关于按各号机而电梯系统1所具备的构成要素,在进行没有限定于特定的号机的说明时,在说明中并不对该构成要素的标号加上字母。

电梯系统1在乘梯处101配备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呼叫按钮(callbutton)4、以及乘梯处侧门5(乘梯处侧门5a~5c)。在图1中,仅图示了一层的乘梯处101。乘梯处101实际上设置于多层。

图2是用于说明设置于各层的乘梯处101的图。在图2的例子中,建筑物100具有1f、2f以及3f这三层。在各层分别设有乘梯处101。在各层的乘梯处101的壁面设置有呼叫按钮4和乘梯处侧门5a~5c。在各层的乘梯处101的壁面上部设置有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

返回图1,电梯系统1还具有群管理控制装置6。群管理控制装置6用于对电梯2a~2c进行群管理,高效地进行运行服务。

按各号机而电梯系统1所具备的构成要素在a号机~c号机中是相同的。因此,对于按各号机而电梯系统1所具备的构成要素,作为代表,对电梯2a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电梯2a具有轿厢7a、平衡配重8a、主缆绳9a、卷扬机10a、引线(tailcord)11a、以及号机控制装置12a。轿厢7a、平衡配重8a、主缆绳9a、卷扬机10a、以及引线11a设置于建筑物100的升降路内。

轿厢7a供使用者乘坐。轿厢7a设置于在升降路内设置的未图示的一对轿厢用导轨之间,沿着轿厢用导轨升降。轿厢7a具有轿厢侧门13a。轿厢侧门13a在轿厢7a的升降时维持着关门状态,在达到了乘梯处101时,从关门状态变成开门状态。

在乘梯处101,乘梯处侧门5a的位置对应于轿厢7a到达了乘梯处101时的轿厢侧门13a的位置。乘梯处侧门5a与到达了乘梯处101的轿厢侧门13a一起从关门状态变成开门状态,或者从开门状态变成关门状态。通过乘梯处侧门5a和轿厢侧门13a同时成为开门状态,使用者能够在轿厢7a被调配到了乘梯处101时,乘坐轿厢7a、或者从轿厢7a下到乘梯处101。

平衡配重8a设置于在升降路内设置的未图示的一对平衡配重用导轨之间,沿着平衡配重用导轨升降。平衡配重8a和轿厢7a由主缆绳9a连结,平衡配重8a和轿厢7a联动地升降。平衡配重8a的重量被设定成,在轿厢7a的装载量为预定量(例如为最大装载量的0~1/2左右)时与轿厢7a的重量平衡。

主缆绳9a绕挂在卷扬机10a(更准确地说,是卷扬机10a的主绳轮(mainsheave))。主缆绳9a用于使轿厢7a和平衡配重8a以曳引(traction)方式升降。主缆绳9a的一端固定于轿厢7a的垂直方向的上部,主缆绳9a的另一端固定于平衡配重8a的垂直方向的上部。

卷扬机10a通过未图示的马达卷扬主缆绳9a而使轿厢7a和平衡配重8a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使轿厢7a在升降路内升降。马达的驱动电力由号机控制装置12a控制。

引线11a是轿厢7a和号机控制装置12a之间的通信用和电力供給用的电线。引线11a被悬吊在升降路内,相应于轿厢7a的动作而升降。

号机控制装置12a进行包括轿厢7a的升降、轿厢侧门13a的开关和乘梯处侧门5a的开关等在内的电梯2a单体的控制。号机控制装置12a通过控制卷扬机10a的马达的驱动电力而使轿厢7a升降。

此外,号机控制装置12a~12c共同连接于群管理控制装置6。另外,设置于各层的乘梯处101的呼叫按钮4通过未图示的信号线而连接于群管理控制装置6。设置于各层的乘梯处101的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通过未图示的信号线而连接于号机控制装置12a~12c。

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通过作为采用呼叫按钮4的呼叫方法的“通常乘梯处呼叫”和代替呼叫按钮4而采用终端14的“专用乘梯处呼叫”这2种方法,在乘梯处101呼叫轿厢7。首先,对通常乘梯处呼叫进行说明。

当使用者按下呼叫按钮4时,呼叫按钮4将意味着乘梯处呼叫(来自乘梯处的轿厢呼叫)的信号发送给群管理控制装置6。以后,将意味着乘梯处呼叫的信号记作呼叫登记信号。呼叫登记信号具有能识别在哪一层的乘梯处101呼叫轿厢7的构成。群管理控制装置6相应于呼叫登记信号来选择电梯2a~2c中的一个号机,并将呼叫登记信号发送给选择出的电梯2所具备的号机控制装置12。由此,完成通常乘梯处呼叫的呼叫登记。作为群管理控制装置6所进行的号机的选择方法,可采用任意方法。例如,群管理控制装置6根据各轿厢7的位置和移动的朝向而选择一个号机,以使得各轿厢7的运行的效率最佳。

接着,对专用乘梯处呼叫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专用乘梯处呼叫,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具有无线通信模块(wirelesscommunicationmodule)。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可经由无线通信模块而与终端14无线通信。

特定的使用者佩戴终端14,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了特定的动作时,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检测到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了特定的动作。当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检测到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了特定的动作时,基于该使用者的位置来选择电梯2a~2c中的一个号机,并将“呼叫登记信号”发送给选择出的号机的号机控制装置12。由此,完成专用乘梯处呼叫的呼叫登记。

终端14是使用者可佩戴的终端装置。在此,作为一个例子,终端14是分别具有加速度传感器、无线网络适配器、以及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er)对应的ic标签的手套型的终端,以与通常的手套同样的方式佩戴在使用者的手上。

例如,当使用者在佩戴了终端14的状态下使手动作时,终端14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作为动作方向和动作速度检测出该动作。终端14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作为呼叫动作而被预先登记的特定的动作时,能够将意味着进行了特定的动作的动作检测信号经由无线网络适配器发送给其他设备(例如,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例如,终端14检测出手向重力方向的上方或下方动作的动作时,将动作检测信号发送给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能够根据接收的动作检测信号检测出已进行了特定的动作。

另外,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从终端14所具备的ic标签接收id信息,基于接收到的id信息来判定佩戴着该终端14的使用者是否符合特定的使用者。特定的使用者是指被允许进行专用乘梯处呼叫的乘梯处呼叫的使用者。

例如,记录于ic卡的id信息作为特定的使用者的id信息被记录于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内置该ic的终端14在所希望的使用者进入建筑物100时在建筑物100的出入口被分发,在该使用者离开建筑物100时被回收。在其他例子中,终端14是个人的私有物,记录于ic卡的id信息作为特定的使用者的id信息被预先登记于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此外,特定的使用者的id信息的登记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根据通常乘梯处呼叫,使用者必须目视确认呼叫按钮4,移动到呼叫按钮4之前,按下呼叫按钮4。而与之相对地,根据采用终端14的专用乘梯处呼叫,即使不按下呼叫按钮4也能够呼叫轿厢7,所以,无需目视确认呼叫按钮4,即使是视力有障碍的使用者也能简单地呼叫轿厢7。

接收了呼叫登记信号的号机控制装置12将轿厢7调配到使用者所在的乘梯处101。在此,号机控制装置12在响应于专用乘梯处呼叫的情况下,用专用模式控制电梯2。专用模式是与通常乘梯处呼叫的运转模式不同的运转模式。相应于通常乘梯处呼叫的运转模式被记作通常模式。在专用模式下,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向进行了专用乘梯处呼叫的使用者通知到响应于专用乘梯处呼叫的号机为止的距离信息。

此外,专用模式和通常模式的不同不仅限于如上所述,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在专用模式下,号机控制装置12仅响应于已登记的呼叫登记、以及通过来自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的呼叫登记信号而被登记了的呼叫登记。

此外,以后,将用于专用呼叫登记的呼叫登记信号记作专用呼叫登记信号。专用呼叫登记信号例如构成为可识别为用于专用呼叫登记的呼叫登记信号。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1的功能构成的图。在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连接着号机控制装置12a~12c,但在本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仅图示了号机控制装置12a。

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具有使用者判定部31、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区域内检测部33、动作检测部34、登记部35和距离通知部36。而且,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具有rf_id接口40、无线通信模块41、使用者信息存储部42和电梯位置存储部43。登记部35具有距离算出部37和号机选择部38。

rf_id接口40作为用于从rf读取器50接收信息的接口。rf读取器50可以设有多个。

使用者信息存储部42和电梯位置存储部43配备于存储装置上。使用者信息存储部42预先存储特定的使用者的id信息。

使用者判定部31判定是否存在特定的使用者。例如,使用者判定部31利用从rf读取器50发送的电波,经由rf_id接口40,从配备于终端14的ic卡接收被记录于该ic卡的id信息。使用者判定部31基于接收到的id信息和被存储于使用者信息存储部42的id信息的比较,来判定是否存在特定的使用者。在终端14不处于由读取器50可接收信号的范围内、或者虽然终端14处于由rf读取器50可接收信号的范围内但接收到的id信息并不包含在被存储于使用者信息存储部42的id信息中的情况下,使用者判定部31判定为没有特定的使用者。在终端14处于由rf读取器50可接收信号的范围且接收到的id信息包含在预先存储的id信息中的情况下,使用者判定部31判定为存在特定的使用者。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rd读取器50从ic卡接收id信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从ic卡接收id信息的例子,只要能够接收识别信息,可以采用任何方法。例如,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也可以与终端14进行无线通信,从终端14接收地址信息,根据与该地址信息相关联的使用者的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的使用者。

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基于与终端14之间的通信来取得使用者的位置信息。例如,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具有用于接收从使用者所佩戴的终端14输出的信号的多个rf读取器50。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基于各rf读取器50中的信号的接收时间的差或信号的强度等来计测终端14的位置,将通过计测而获得的位置信息作为使用者的位置信息来取得。例如采用图2进行说明,在各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内,在纸面左右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多个rf读取器50。使用者的位置的表现形式不限于特定的形式。此外,本实施方式对用多个rf读取器50来取得使用者的位置信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rf读取器50,只要是可与终端14之间进行通信的接收器即可。还可以从终端14接收利用了gps等的位置信息。

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将取得的位置信息输出到区域内检测部33和距离算出部37。

区域内检测部33检测特定的使用者是否存在于乘梯处101的特定区域内。特定区域是指预先设定于乘梯处101内的区域,例如距各乘梯处侧门5的距离为300mm以内的范围的区域(图1的区域102)。区域内检测部33例如与(未图示的)远红外线相机相连接。远红外线相机拍摄乘梯处101,将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区域内检测部33。区域内检测部33在接收到的图像内设定与特定区域对应的范围。区域内检测部33,使从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输入的使用者的位置信息与设定的范围重叠,在使用者的位置包含于设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将表示特定的使用者存在于特定区域的意思的信号输出到动作检测部34。本实施方式对基于图像数据和位置信息来判定特定的使用者是否存在于特定的区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图像数据和位置信息的组合,可以是任意一方,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动作检测部34基于从终端14接收的动作检测信号来检测特定的使用者是否进行了特定动作。例如,动作检测部34在从区域内检测部33被输入了信号的情况下,经由无线通信模块41,接收来自使用者所佩戴的终端14的动作检测信号。在接收到了动作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动作检测部34将表示检测到了特定动作的意思的信号输出到距离算出部37。

使用者判定部31、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区域内检测部33和动作检测部34协作,对于使用者,判定如下的3个条件是否全部同时满足。(1)使用者是特定的使用者。(2)使用者的位置在特定区域内。(3)使用者进行了特定动作。

为了在3个条件全部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检测到这一情况,在此,作为一个例子,使用者判定部31在判定为存在特定的使用者的情况下,向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进行信号输出,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在接收到来自使用者判定部31的信号的情况下取得使用者的位置,区域内检测部33当在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取得了使用者的位置的情况下基于该位置检测到了使用者存在于特定区域内时,向动作检测部34进行信号输出,动作检测部34在接收到来自区域内检测部33的信号的情况下判定有无接收到动作检测信号。只要能够在上述3个条件全部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检测到这一情况,使用者判定部31、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区域内检测部33和动作检测部34之间的信号、信息的收发的关系不限于上述。另外,例如也可以是使用者判定部31、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区域内检测部33和动作检测部34输出的信号或信息被集中到登记部35中,登记部35基于集中的信号或信息来进行上述3个条件是否全部同时满足的判定。

此外,各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只要可检测存在于设置了其自身的层的使用者即可,而无需检测存在于设置了其自身的层以外的层的使用者。因此,例如在具有rf读取器50的情况下,该rf读取器50可采用读取用的电波不到达其他层的规格。同样地,在无线通信模块41与终端14之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下,这些无线通信模块41可采用无法拾取来自其他层的信号的规格。这样,在各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构成为仅检测存在于设置了其自身的层的使用者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误检测存在于其它层的使用者。而且,能够降低各构成的成本。另外,可省略用于确定使用者所在层的构成。

电梯位置存储部43保存有表示乘梯处101中的各号机的位置的位置信息。各号机的位置信息用于算出各号机与使用者的距离,用于选择对使用者来说最易乘坐的号机。因此,例如,作为各号机的位置信息,采用各乘梯处侧门5的位置信息。由此,能够选择出乘梯处侧门5距使用者最近的号机,便利性提高。此外,作为记录于各号机的位置信息的位置,不仅限于乘梯处侧门5的位置,可采用各号机的任意部位。另外,记录于位置信息的位置的表现形式不限于特定的形式。例如,电梯位置存储部43可以保存有预先标记了各乘梯处侧门5的坐标的建筑物固有的电子地图作为表示乘梯处101中的各号机的位置的位置信息。

距离算出部37在接收了来自动作检测部34的信号的情况下,基于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和保存于电梯位置存储部43的各号机的位置信息来算出各号机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例如,距离算出部37以直线连接使用者所在的位置和各号机的位置并算出2点间的距离。

号机选择部38基于按各号机算出的距离来选择一个号机。换言之,距离算出部37和号机选择部38基于使用者的位置信息选择一个号机。在此,作为一个例子,号机选择部38选择距使用者的距离最短的号机。此外,选择的基准不限于如上所述。号机选择部38例如在距使用者的距离最短的号机处于维修中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距使用者的距离为第二近的号机。

登记部35向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所选择的号机的号机控制装置12发送专用呼叫登记信号。专用呼叫登记信号是包含将运转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专用模式的要求的呼叫登记信号。也就是说,通过发送专用呼叫登记信号,能够切换成用于特定的使用者乘坐轿厢7的模式。

距离通知部36在登记部35完成了专用呼叫登记后,将使用者和进行了专用呼叫登记的号机之间的距离通知给使用者。在此,作为一个例子,距离通知部36采用无线通信模块41将使用者和进行了专用呼叫登记了的号机之间的距离输出到终端14。此外,距离的通知方法不限于如上所述。例如,可以是距离通知部36从配备于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的扬声器对距离进行声音输出。另外,也可以是终端14配备扬声器,从终端14的扬声器对从无线通信模块41接收到的距离进行声音输出。被通知的距离的表现形式不限于特定的形式。

号机控制装置12a具有运转控制部121和模式控制部122。

模式控制部122存储运转模式,并基于来自外部的信号来切换存储的运转模式。当从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接收到专用呼叫登记信号时,模式控制部122将运转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成专用模式。模式控制部122将运转模式通知给运转控制部121,运转控制部121以所通知的运转模式来控制轿厢7的升降、轿厢侧门13的开关、以及乘梯处侧门5的开关等。

模式控制部122在运转模式的切换后,将运转模式的切换完成通知给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距离通知部36能够通过切换完成的通知的接收而认识专用呼叫登记的完成。

此外,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所配备的功能构成要素(使用者判定部31、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区域内检测部33、动作检测部34、登记部35和距离通知部36)的各自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软件、硬件、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由软件来实现构成要素是指通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运算装置执行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该构成要素的功能。例如,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具有运算装置和预先保存了计算机程序的存储装置,运算装置通过执行保存于存储装置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作为构成要素的功能。作为存储装置,可采用任意种类的存储装置。例如,可采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器、磁盘、光盘、或者他们的组合作为存储装置。

硬件包括例如接收器、发送器、拍摄装置、各种传感器、驱动装置、电源装置或硬件电路等。各构成要素也可以通过利用硬件的功能来实现。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通过cpu等运算装置来执行被存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来实现使用者判定部31、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区域内检测部33、动作检测部34、登记部35和距离通知部36。而且,在存储装置确保使用者信息存储部42和电梯位置存储部43。

同样地,号机控制装置12所配备的功能构成要素(运转控制部121和模式控制部122)各自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软件、硬件、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群管理控制装置6的控制由软件、硬件、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1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此外,这些控制流程以预定的控制周期反复执行。

首先,使用者判定部31判定在乘梯处101是否存在特定的使用者(s101)。在由使用者判定部31判定为在乘梯处101存在特定的使用者的情况下(s101中的“是”),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接收从使用者所佩戴的终端14输出的信号,取得使用者的位置信息(s102)。

然后,区域内检测部33比较通过s102而取得的使用者的位置信息和拍摄了乘梯处101的图像,由此进行特定区域内的使用者的检测(s103)。在由区域内检测部33在特定区域内检测到使用者的情况下(s103中的“是”),动作检测部34通过是否接收到从终端14输出的动作检测信号来进行使用者的特定动作的检测(s104)。

在由使用者判定部31判定为在乘梯处101不存在特定的使用者的情况下(s101中的“否”)、在由区域内检测部33在特定区域内未检测到使用者的情况下(s103中的“否”)、或者由动作检测部34未检测到使用者的特定动作的情况下(s104中的“否”),各号机控制装置12的模式控制部122维持通常模式(s105),结束当前的控制周期。

在由动作检测部34检测到使用者的特定动作的情况下(s104中的“是”),距离算出部37基于由s102取得的使用者的位置和保存于电梯位置存储部43的各号机的位置信息来算出使用者和各号机之间的距离(s106)。号机选择部38基于使用者和各号机之间的距离,选择距使用者的距离最短的号机(s107)。在图4的说明中,设为a号机作为最短的号机而被选择。登记部35将专用呼叫登记信号发送给选择出的a号机的号机控制装置12a(s108)。

当号机控制装置12a接收到来自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的呼叫登记信号时,号机控制装置12a的模式控制部122将运转模式切换成专用模式(s109)。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之后以专用模式使电梯2a运转。

在运转模式的切换后,距离通知部36向终端14输出到乘梯处侧门5a为止的距离,由此向使用者通知距离(s110)。然后,结束当前的控制周期。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将各号机控制装置12的运转模式从专用模式切换成通常模式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在满足了预先设定的任意条件时,运转模式从专用模式返回到通常模式。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终端14作为手套型进行了说明,但终端14的形状不仅限于手套型。例如,终端14也可以具有手环(wristband)型的形状。另外,通用的便携终端可作为实施方式1的终端14而被采用。例如,可采用智能手机等便携型的信息终端。例如,在通用的信息终端安装预定的应用软件,该应用软件实现作为实施方式1的终端14的功能。

另外,特定的动作可以分别包括终端14用于将朝向上层的轿厢7呼叫到乘梯处101的动作、以及用于将朝向下层的轿厢7呼叫到乘梯处101的动作。例如,终端14将手向重力方向的上方动作的动作作为用于将朝向上层的轿厢7呼叫到乘梯处101的特定的动作而检测出来,将手向重力方向的下方动作的动作作为用于将朝向下层的轿厢7呼叫到乘梯处101的特定的动作而检测出来。终端14将检测出的内容输出到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的动作检测部34。号机选择部38不仅可根据特定的使用者的位置来选择号机,也可以根据进行了呼叫朝向上层还是下层的轿厢7的动作来选择号机。

另外,使用者判定部31判定特定的使用者的方法不仅限于采用了ic标签的方法。另外,使用者位置取得部32取得使用者的位置信息的方法不仅限于采用了多个接收器的方法。另外,区域内检测部33检测使用者存在于特定区域内的方法不仅限于采用了远红外线相机的方法。例如,区域内检测部33也可以预先存储特定区域的位置信息,基于特定区域的位置信息和使用者的位置的比较来判定使用者是否存在于特定区域内。另外,动作检测部34检测使用者的特定的动作的方法不仅限于基于来自终端14的动作检测信号的检测方法。例如,动作检测部34可以追踪(tracking)终端14的位置,对照终端14的位置的轨迹和特定的动作的轨迹,由此检测特定的动作。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基于终端14来检测特定的使用者在特定区域内进行了特定动作。这样一来,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基于该特定的使用者的位置信息来选择号机,进行选择出的号机的乘梯处呼叫登记。通过这样构成,特定的使用者可无需为了进行乘梯处呼叫而操作呼叫按钮4。也就是说,根据实施方式1的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无需目视确认呼叫按钮4就能进行乘梯处呼叫。

另外,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将根据专用乘梯处呼叫而调配的号机和进行了专用乘梯处呼叫的特定的使用者之间的距离通知给该使用者。由此,即使是视力有障碍(妨碍)的使用者也能得知距被调配的轿厢7的距离,所以能够简单地乘梯。

[实施方式2]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1的功能构成的图。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1在轿厢7内还具有播报部71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此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尽量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号机控制装置12的运转控制部121在将运转模式从通常模式切换为专用模式的情况下,使播报部71播报特定的使用者要利用的意思。轿厢7内的使用者能够由播报而认识到特定的使用者即将要来乘梯。

本实施方式的登记部35将专用呼叫登记信号发送给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所选择的号机的号机控制装置12。然后,号机控制装置12以接收到专用呼叫登记信号作为条件,切换为专用模式后播报特定的使用者要利用的意思。

例如,在由本实施方式的登记部35发送给号机控制装置12的专用呼叫登记信号中,也可以包括对于特定的使用者的播报的输出要求。由此,号机控制装置12在接收到专用呼叫登记信号时,按照包含于专用呼叫登记信号的播报的输出要求来进行播报。

播报的方式不限于特定的方式。在一个例子中,播报部71具有扬声器。号机控制装置12的运转控制部121能够向播报部71发送各种信号,播报部71预先存储按各信号而不同的声音数据,并再生相应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声音数据。运转控制部121将指定特定的使用者即将要来乘梯这一情况进行播报的声音数据的信号发送给播报部71。在其他的例子中,播报部71具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来代替扬声器,在显示装置显示播报的内容。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1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s201~s210的处理与实施方式1的s101~s110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距离通知部36向使用者通知了距离后(s210),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将响应于专用乘梯处呼叫的意思的信号发送给播报部71,播报部71根据该信号来播报特定的使用者要利用的意思(s211)。然后,结束当前的控制周期。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在专用模式下,还向根据专用乘梯处呼叫而调配的轿厢7内的使用者播报特定的使用者即将要乘梯这一情况。由此,轿厢7内的使用者能够为特定的使用者的乘梯而有所准备。

[实施方式3]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系统1的功能构成的图。实施方式3的电梯系统1在轿厢7内还具有关门按钮72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2不同。此外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构成,尽量省略重复的说明。

关门按钮72设置于轿厢7内的壁面。在轿厢侧门13为开门状态下按下关门按钮72时,运转控制部121能够使各门成为关门状态。

运转控制部121在通常模式下,当轿厢侧门13成为开门状态后经过预定的时间时,即使没有按下关门按钮72,也会使轿厢侧门13成为关门状态。运转控制部121在专用模式下,在轿厢侧门13成为开门状态后,将轿厢侧门13维持为开门状态直到按下关门按钮72。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登记部35所发送的专用呼叫登记信号中,可以包括将轿厢侧门13维持为开门状态直到按下关门按钮72为止的意思的要求。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系统1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s301~s311的处理与实施方式2的s201~s211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播报部71播报特定的使用者要利用的意思(s311),然后,当轿厢7a到达进行了专用乘梯处呼叫的使用者所在的乘梯处101时,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使各门(轿厢侧门13a和乘梯处侧门5a)成为开门状态(s312)。然后,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判定是否按下了轿厢7a内的关门按钮72(s313)。在没有按下轿厢7a内的关门按钮72的情况下(s313中的“否”),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再次执行s313的判定处理。在按下了轿厢7a内的关门按钮72的情况下(s313中的“是”),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使各门(轿厢侧门13a和乘梯处侧门5a)成为关门状态(s314)。然后,结束当前的控制周期。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3,在专用模式下,在根据专用乘梯处呼叫而调配的轿厢7在乘梯处101处成为开门状态后,维持开门状态直到按下在轿厢7内设置的关门按钮72。由此,可使进行了专用乘梯处呼叫的使用者切实地乘坐到被调配的轿厢7中。

[实施方式4]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梯系统1的功能构成的图。实施方式4的电梯系统1在各号机控制装置12内具有设定时间存储部123和计时器124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3不同。此外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构成,尽量省略重复的说明。

设定时间存储部123存储从外部输入的设定时间。计时器124在从时间的计测开始经过了存储于设定时间存储部123的设定时间时输出信号。

运转控制部121在专用模式下,在各门为开门状态时,使计时器124开始时间的计测。模式控制部122在接收到从计时器124输出的信号时,将运转模式从专用模式切换为通常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登记部35所发送的专用呼叫登记信号中,可以包括将轿厢侧门13维持为开门状态直到按下关门按钮72为止的意思的要求。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登记部35所发送的专用呼叫登记信号中,也可以包括设定时间。例如,终端14存储相应于佩戴着终端14的使用者的状况的设定时间。终端14将包含设定信息的动作检测信号发送给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

并且,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在从终端14接收到包括设定时间的动作信号的情况下,将包含设定时间的专用呼叫登记信号发送给各号机控制装置12。由此,运转控制部121进行控制以使得将开门状态维持接收到的设定时间。由此,能够设定与使用者的各自相适合的开门时间。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梯系统1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s401~s412的处理与实施方式3的s301~s312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当使各门(轿厢侧门13a和乘梯处侧门5a)成为开门状态时(s412),使计时器124开始计测经过时间(s413)。然后,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判定是否按下了轿厢7a内的关门按钮72(s414)。在按下了轿厢7a内的关门按钮72的情况下(s414中的“是”),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使各门(轿厢侧门13a和乘梯处侧门5a)成为关门状态(s415)。然后,结束当前的控制周期。

在没有按下轿厢7a内的关门按钮72的情况下(s414中的“否”),号机控制装置12a的模式控制部122根据是否接收到来自计时器124的信号来判定经过时间是否超过了设定时间(s416)。在经过时间没有超过设定时间的情况下(s416中的“否”),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再次执行s414的判定处理。在经过时间超过了设定时间的情况下(s416中的“是”),号机控制装置12a的模式控制部122将运转模式切换为通常模式(s417)。然后,结束当前的控制周期。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4,在专用模式下,在轿厢7在乘梯处101成为开门状态后未按下关门按钮72而经过了设定时间的情况下,运转模式从专用模式切换为通常模式。在通常模式下,根据时间,各门成为关门状态。由此,在即使经过了一定时间特定的使用者也没有来乘梯的情况下,可使轿厢7内的其他使用者不会长时间等待地运行电梯2。

此外,作为接受设定时间的输入的构成,可采用任意的构成。在一个例子中,由操作者从设置于各轿厢7的壁面的未图示的控制板输入设定时间,被输入的设定时间经由引线11发送给号机控制装置12并被保存于号机控制装置12的设定时间存储部123。

在接受设定时间的输入的构成的其他例子中,终端14具有硬件按钮或软件按钮等输入单元。佩戴着终端14的使用者通过操作终端14的输入单元,能够输入所希望的设定时间。终端14例如将输入的设定时间经由无线网络适配器等输出到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专用呼叫登记装置3当接收到设定时间时,向各号机的号机控制装置12转送设定时间。在各号机的号机控制装置12接收到的设定时间被保存于各号机控制装置12的设定时间存储部123。

[实施方式5]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梯系统1的功能构成的图。实施方式5的电梯系统1在还具有向外部进行警报的发报部15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4不同。此外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构成,尽量省略重复的说明。

发报部15例如设置于监视中心102。监视中心102可以设置于建筑物100内,也可以设置于建筑物100外。在监视中心102停留着警备员等监视者。运转控制部121,在专用模式下,在成为开门状态后没按下关门按钮72而经过了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使发报部15发出发生了异常的意思的警报。警备员能够根据警报来认识到异常的发生。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登记部35所发送的专用呼叫登记信号中,可以包括在经过了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使发报部15发出发生了异常的意思的警报这一意思的要求。

警报的方式不限于特定的方式。在一个例子中,发报部15具有扬声器。号机控制装置12的运转控制部121能够使发报部15的扬声器输出各种声音。例如,运转控制部121能够向发报部15发送各种信号,发报部15预先存储按各信号而不同的声音数据,并再生相应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声音数据。运转控制部121向发报部15发送使之输出警报的信号。在其他的例子中,发报部15具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来代替扬声器,在显示装置显示警报的内容。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梯系统1所执行的一系列的步骤的流程图。s501~s516的处理与实施方式4的s401~s416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计时器124开始经过时间的计测后的经过时间超过了设定时间的情况下(s516中的“是”),号机控制装置12a的运转控制部121使发报部15发出发生了异常的意思的警报(s517)。然后,号机控制装置12a的模式控制部122将运转模式切换为通常模式(s518)。然后,结束当前的控制周期。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5,在专用模式下,在轿厢7在乘梯处101成为开门状态后没按下关门按钮72而经过了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从发报部15发出警报。由此,在即使经过了一定时间特定的使用者也没来乘梯的情况下,警备员能够得知进行了专用乘梯处呼叫的使用者没有乘梯的可能性。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用来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型均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并且被包含在记载于权利要求书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