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167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印刷机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印刷装置、折边装置、剪切装置和收集装置。开始时纸张位于上料装置处,通过上料装置将纸张放出,传送到印刷装置进行印刷,再传送到折边装置翻折,之后传送到剪切装置分切,最后到达收集装置回收。各个装置之间是通过传送辊进行对接传输的,现有印刷设备为解决印刷品传输的导正问题,普遍采用刚性的压板对印刷品进行压制,这就增大了印刷品运动的摩擦阻力,影响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其可有效降低压制印刷品的摩擦力且调节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包括印刷机机体和设于所述机体的传送辊,还包括与所述传送辊相配合并用于压制印刷品的压料组件,所述压料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体的支撑机构、若干设于支撑机构的位移调节机构和设于所述位移调节机构的轮式导向机构;位移调节机构包括竖直向设于所述支撑机构的气缸和设于所述气缸输出端的水平滑道;所述轮式导向机构包括成对布置的夹持板、成排设于所述夹持板底端的滚轮和绕设于所述滚轮的传送带,所述夹持板的顶端设有与所述水平滑道相配合的连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通过设置带有成排滚轮的轮式导向机构,印刷品随传送辊的前进时,印刷品被压制的同时受到反向的滚动摩擦,代替传统的压制件的滑动摩擦,有效减少摩擦力对印刷品传送速度的影响,提高传送效率和生产效率;位移调节机构的设置保证轮式导向机构在水平和高度方向上可调,对于不同工作量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灵活方便、操作简单,且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的压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的轮式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的第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的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高效压料装置,包括印刷机机体1和设于机体1的传送辊4,还包括与传送辊4相配合并用于压制印刷品的压料组件,压料组件包括设于机体1的支撑机构、若干设于支撑机构的位移调节机构和设于位移调节机构的轮式导向机构5;位移调节机构包括竖直向设于支撑机构的气缸和设于气缸输出端的水平滑道6;轮式导向机构5包括成对布置的夹持板501、成排设于夹持板501底端的滚轮503和绕设于滚轮503的传送带504,夹持板501的顶端设有与水平滑道6相配合的连接件。夹持板501为长条形结构,且夹持板501的长度与传送辊4上一段工位的长度大致相同,即保证印刷品经过某一工位时全程均被压制。轮式导向机构5设置有三个,三者相互平行且隔开的设置于传送辊4的上方。

支撑机构包括设于机体1两端的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2,气缸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撑架3的第一气缸301和滑动设于第二支撑架2的第二气缸202。第一支撑架3为“L”型结构,第二支撑架2包括定位板201、固定于定位板201的支撑柱203和滑动设于支撑柱203的滑块204,滑块204上设有用于夹紧支撑柱203的紧固螺钉205,第二气缸固定于滑块204上。

水平滑道6包括相互连接形成工字型的第一滑道板601和第二滑道板602,第一滑道板601和第二滑道板602上沿长度方向均开有长矩形的通孔;连接件包括固定于夹持板501的连接块502和若干固定于连接块502顶端的螺栓505及螺母,螺栓505与通孔相匹配;螺栓505有4个,四者呈矩形排布,即两个螺栓505位于第一滑道板601内,另外两个螺栓位于第二滑道板602内。水平滑道6是水平横向设置的,通过松紧螺母即可调整轮式导向机构5的水平位移;而气缸的伸出和收缩则可调整轮式导向机构5的高度,针对不同厚度的印刷品进行适应性调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