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杆调节式蔗渣卸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835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拨杆调节式蔗渣卸料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械中的卸料器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拨杆调节式蔗渣卸料器。



背景技术:

当前,甘蔗糖厂自备热电站普遍以甘蔗提汁车间中新鲜甘蔗提汁后的副产物——蔗渣作为入炉燃料,提汁车间副产的蔗渣通过带式输送技术输送至锅炉房。现役炉前带式蔗渣输送机的卸料方式主要有犁式卸料器和电动卸料车两种,电动卸料车因其设备结构复杂、空间尺寸大、投资成本高等因素已逐步减少使用,犁式卸料器因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投资成本低等因素而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犁式卸料器通常排列布置在输送皮带的单侧或双侧,其与输送带间的耦合方式为前后伸缩式或上下提升式,前后伸缩式即当需要卸料时,布置在输送带侧壁的犁刀向前伸出紧靠输送带上方,使物料向单边或两边卸料,卸料完成后,犁刀从输送带上方向后缩回,结束卸料;上下提升式即当需要卸料时,布置在输送带上方的犁刀下落紧靠输送带,使物料向单边或两边卸料,卸料完成后,犁刀上抬,结束卸料过程。

由于炉前输送带多为高空布置,前后伸缩式将卸料器设置在输送带侧壁将使整个炉前输送带的空间尺寸过大,投资成本增大。上下提升式在操作过程中,只要工作中的输送带上仍有蔗渣,则犁刀下落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按压输送带上的部分蔗渣,被按压的蔗渣区间即为犁刀在输送带上的投影区间,当犁刀按压有输送带上的蔗渣时,因蔗渣外形为条状且其纤维之间的粘连性极易引起搭结成团,后续的蔗渣会被已按压的蔗渣粘住而不断“长大”,最终堵塞整个蔗渣输送带。

另外,前后伸缩式和上下提升式均是通过改变闸板在输送带上的有效长度来实现单侧或双侧料斗中的落料量均匀,但由于炉前输送带上蔗渣输送量及蔗渣在输送带上的堆积形式经常变化,此方式难以实现各料斗中的落料量均匀,各料斗中进料量的不均匀不利于锅炉炉膛组织良好燃烧工况,最终使得锅炉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热效率降低。

因此,针对现役蔗渣卸料器存在的技术问题,根据蔗渣的结构形式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工业应用的新型结构形式蔗渣卸料器,对实现蔗渣卸料器的灵活可靠卸料、各料斗均匀 落料,从而利于组织锅炉良好燃烧工况,提高锅炉热效率具

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蔗渣的结构形式特点,提供一种适合工业应用的拨杆调节式蔗渣卸料器,以解决传统蔗渣卸料器闸板在卸料时易被蔗渣堵塞卡住、各料斗难以实现均匀落料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拨杆调节式蔗渣卸料器,在蔗渣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料斗,每一料斗对应有一拨杆、一执行器及一传动机构,拨杆的其中一端与一固定轴枢接并定位于蔗渣输送带的上方,拨杆的另一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执行器连接,执行器通过传动机构对拨杆的另一端施加水平推力,使拨杆绕所述固定轴在水平面内摆动,从而改变拨杆与输送方向间的夹角。

所述拨杆调节式蔗渣卸料器还包括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具有一横梁横跨于蔗渣输送带上方,横梁中心设有所述固定轴,固定轴的下端枢接于所述拨杆。

所述执行器设置于输送带的一侧,与对应的料斗分设于输送带的相对侧。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主动杆及一从动杆,所述执行器含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杆第一端连接,主动杆第二端铰接于从动杆第一端,从动杆第二端铰接于拨杆的另一端。

拨杆结构为面向料斗的内凹弧形,拨杆弧度为5~25°。

拨杆的高度为50~100mm,拨杆的宽度为5~15mm,拨杆与输送带之间的间隔为50~15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拨杆开度调节灵活可靠,对锅炉负荷变化与燃料品质变化适应性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当锅炉负荷变化或燃料品质变化需要调节进入炉膛的蔗渣量时通过执行器驱动主动杆、从动杆调节拨杆与输送带中心线间的角度,从而调节拨杆对输送带上蔗渣的导向作用实现卸渣量的实时调节。当锅炉需求蔗渣量增大时驱动从动杆推动拨杆向料斗方向倾斜,增大拨杆对输送带上蔗渣的导向作用,加快卸料;当锅炉需求蔗渣量减小时,驱动从动杆拉回拨杆至输送带中心线方向,减小拨杆对输送带上蔗渣的导向作用,减缓卸料。拨杆开度的实时可靠调节使得进入各料斗中的蔗渣量实时可调,可快速适应锅炉负荷变化与燃料品质变化对卸料器的工作要求,确保实现锅炉的快速变负荷运行。

此外,当本实用新型卸料器作业时若拨杆与输送带间有蔗渣堵塞卡住时,通过主动杆、从动杆的配合将拨杆重新拉回输送带中心线位置,即实现拨杆与原堵塞卡住蔗渣间的分离,原堵塞卡住蔗渣被输送带上向前运动蔗渣冲击混合进入主流运动蔗渣中,从而实现了在不 停运输送带的情况下自清除堵塞物。

(2)各料斗中落料量均匀,便于锅炉组织良好燃烧工况。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卸料器为一类似于蝶阀结构的旋转式卸料器,拨杆的旋转基点设置在输送带的中心线上,料斗设置在输送带的两侧,此外,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根据蔗渣外形为条状且其纤维之间的粘连性极易引起搭结成团,蔗渣输送过程中仅需适当点拨引导即可实现蔗渣导流的特点摈弃传统结构的闸板式、犁刀式蔗渣导流元件而采用拨杆式,当输送带中蔗渣堆积高度高于拨杆的工作位置时,位置高于拨杆的蔗渣可以越过拨杆继续前进,因此前一拨杆的卸料过程不会影响后一拨杆的正常工作,各料斗间的卸料量互不影响且料斗的卸料量仅受与其配对拨杆的摆动角度所影响,当各拨杆的摆动角度大小一致时各料斗的卸料量即实现同步均匀,便于锅炉组织实现良好的燃烧工况,提高锅炉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剖视图;

图例说明:1—执行器,2—拨杆,3—从动杆,4—主动杆,5—固定架,5.1-横梁,5.2-固定轴,6—蔗渣输送带,7-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拨杆调节式蔗渣卸料器,其包括执行器1,拨杆2以及用于实现执行器1与拨杆2间连接控制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由相互铰接的主动杆4和从动杆3构成。执行器1设置在蔗渣输送带6的一侧,料斗设置于蔗渣输送带6的相对侧。

固定架2横跨于蔗渣输送带6的上方,固定架的横梁5.1中心固定有一向下延伸的固定轴5.2,固定轴5.2的下方枢接拨杆2的其中一端。枢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套管式连接,等等,能够实现拨杆以该点为基点完成左右旋转。

执行器1具有输出轴与主动杆4第一端连接,主动杆4第二端铰接于从动杆3第一端,从动杆3第二端铰接于拨杆2的另一端。执行器1通过主动杆及从动杆带动拨杆,从而改变拨杆与输出方向间的夹角。

考虑到蔗渣外形为条状且其纤维之间的粘连性极易引起搭结成团,因此蔗渣输送过程中仅需适当点拨引导即可实现蔗渣的导流,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创造性的采用拨杆作为蔗渣导流元件,拨杆的高度为50~100mm,拨杆的宽度为5~15mm,拨杆与输送带之间的间隔设置为50~150mm。为便于更好引导输送带上蔗渣进入料斗中,本实用新型中拨杆设 置为面向料斗方向略带弧形,拨杆弧度根据料斗需求卸料量设定为5~25°。

鉴于传统闸板式、犁刀式蔗渣导流元件对前后设置的卸料器互为影响,本实用新型装置中通过固定架、主从动杆的配合使用将拨杆设置在输送带中心线位置上,当输送带中蔗渣堆积高度高于拨杆的工作位置时,位置高于拨杆的蔗渣可以越过拨杆继续前进,因此前一拨杆的卸料过程不会影响后一拨杆的正常工作,各料斗间的卸料量互不影响,此外,目前工程上炉前蔗渣输送带的带宽一般为1500~2500mm,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拨杆宽度仅为5~10mm,将拨杆设置在输送带中心线位置上不会对蔗渣的正常输送产生影响。

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时,输送带中蔗渣在各拨杆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各料斗中,保持各拨杆与输送带中心线间的夹角一致即可实现均匀卸料;当需要调节各料斗的卸料量时,通过执行器驱动主动杆、从动杆调节拨杆与输送带中心线间的夹角来增大或减小拨杆对输送带上蔗渣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加快或减缓卸料,拨杆调节灵活迅速可靠,本实用新型装置对锅炉负荷变化与燃料品质变化时对供料量的要求适应性强。同时,拨杆的旋转基点设置在输送带的中心线位置,各拨杆间工作时互不影响,调节拨杆的摆动角度一致即可实现各料斗的均匀落料,便于锅炉组织实现良好的燃烧工况,提高锅炉热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