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油装置,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折叠储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护油设施是在软体油罐下面挖出一个深坑或在软体油罐的四周用编织袋填装沙土围成一个天然油池,用来保护软体油罐因意外破损导致油料泄露造成油罐周围大面积土地受到污染。这种护油方式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泄露的油料深入油罐地下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大量油料的浪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储油装置,能够实现可折叠性,操作简便,灵活机动性强。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储油装置,包括底布和若干支架,所述支架为空腔结构,若干支架的内径逐渐增大,所述底布四周设置有与所述支架相对应的支架套,所述支架套套接所述支架,所述底布上设置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底布采用聚氨酯涂层布制作,所述聚氨酯涂层布包括内胶层、织物增强层、外胶层,所述内胶层和外胶层分别固定于所述织物增强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织物增强层采用尼龙纤维编织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底布下方对称设置若干固定条。
优选的,所述排污口设在底布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支架通过插销固定。
优选的,所述支架采用高强质比的铝合金板材制成。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展开、撤收快捷,能够实现可折叠性,操作简便,灵活机动性强;具有自重轻、耐紫外线、耐老化、耐油、不锈蚀的特点,力学性能好,罐体密封性好,对存储介质无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布;2、支架;3、排污口;4、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储油装置,包括底布1和若干支架2,所述支架2为空腔结构,若干支架2的内径逐渐增大,所述底布1四周设置有与所述支架2相对应的支架套,所述支架套套接所述支架2,所述底布1上设置排污口3。
所述底布1采用聚氨酯涂层布制作,所述聚氨酯涂层布包括内胶层、织物增强层、外胶层,所述内胶层和外胶层分别固定于所述织物增强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织物增强层采用尼龙纤维编织而成。
所述底布1下方对称设置若干固定条4。
所述排污口3设在底布1同一侧。
所述支架2通过插销固定。
所述支架2采用高强质比的铝合金板材制成,通过对不同容积需求的强度分析,设计满足安全强度要求的板材厚度、宽度,以及合理的分布密度,使整体产品的强度和重量达到平衡,既满足强度要求又保证轻便性。
所述支架2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支架2也可以为矩形。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储油装置,底布1用吊车吊起放下后将三角形支架2穿进去或其他方式固定到支架2上。每个支架2之间用插销或其他链接,四个边角处用弧形支架穿入。用于油田储油。聚氨酯布的连接处是高温溶化后粘贴起来的。提前做好尺寸,现场组装。排污口3是用来放油的。四个边上的固定条4是栓挂用的。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展开、撤收快捷,能够实现可折叠性,操作简便,灵活机动性强;具有自重轻、耐紫外线、耐老化、耐油、不锈蚀的特点,力学性能好,罐体密封性好,对存储介质无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