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7718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运输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电机组的轮毂运输方式均以轮毂整流罩支架向上的方式落在运输工装上运输,这样轮毂整流罩支架加上运输工装,再加上运输车车板高度整体高度达4.9m,只局限在短距离无限高的公路运输。并且这种运输方式运输的轮毂运到风场后,需要吊车对其进行180°翻转,翻转后才能落在整流罩安装工装上,进行后续步骤。

由此可见,现有的运输工装在道路运输和风场吊装时,存在缺陷和不便,需要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结构简单、运输方便的新的轮毂运输工装,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毂运输工装,使其安全可靠的运输及安装轮毂,从而克服现有的轮毂运输工装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毂运输工装,包括底座、压板和紧固装置,所述底座的上部外周壁上设有承力环板,所述压板通过紧固装置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底座顶端,所述压板的外缘与所述承力环板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用于夹持固定所述轮毂与所述运输工装连接的连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中心筒,所述中心筒的外径小于等于所述轮毂连接口的内径,所述承力环板设置在所述中心筒的外周壁上,所述中心筒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压板连接的内环法兰。

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筒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筋板,所述第一筋板与所述承力环板下部、中心筒外壁和底板上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承力环板下方设有若干第二筋板,所述第二筋板与所述承力环板下部和中心筒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间隔设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筒外壁上设有六个第一筋板和六个第二筋板。

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包括多块由环形板切割而成的弧形板,所述每块弧形板上均设有穿孔,所述中心筒的内环法兰上设有与所述弧形板穿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紧固装置为连通所述弧形板穿孔和内环法兰通孔的螺栓及相匹配螺母。

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由八块弧形板组成。

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板的内侧端设有向下的凸沿,所述凸沿的高度大于所述内环法兰至中心筒顶端的距离。

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环法兰下部设有若干第三筋板,所述第三筋板与所述内环法兰下部和中心筒内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筋板与内环法兰通孔间隔设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筒的顶端外边缘设有倒角。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轮毂运输工装通过设置承力环板与压板之间的夹持空间,将轮毂与该运输工装牢牢固定,并且减低了轮毂运输时的整体高度,方便通过有限高的铁路桥或高架桥,扩大了适用范围。还由于轮毂与运输工装的安装方向,减少了轮毂在风场的翻转次数和利用此运输工装直接安装整流罩,将运输与安装的工装合二为一,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轮毂运输工装针对轮毂的整个运输与安装过程,起到了运输方便、适用范围广,安装过程简便、省力、安全,整体提高了整个风电机组安装的效率,非常适合在风电机组大批量运输和安装时使用。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轮毂运输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毂运输工装与轮毂结合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轮毂运输工装,包括底座、压板3和紧固装置。

该底座包括底板1和设置于该底板1上的中心筒2,该中心筒2的外径小于等于该轮毂10连接口的内径。该中心筒的上部外周壁上设有承力环板11,该压板3通过紧固装置可拆卸的设置于该中心筒2的顶端,该压板3的外缘与该承力环板11之间形成夹持空间,用于夹持固定该轮毂10与该运输工装连接的连接口。

参照附图2至4所示,该中心筒2的内壁上设有与该压板3连接的内环法兰6。该压板3上设有穿孔30,该中心筒2的内环法兰6上设有与该穿孔30相对应的通孔,该紧固装置为连通该穿孔30和内环法兰通孔的螺栓8、垫圈及相匹配螺母9。则在使用时,先拆下压板3,将轮毂10的连接口对准中心筒2放下,使其停止在中心筒外壁的承力环板11上,再通过螺栓8、垫圈及相匹配螺母9将压板3固定在中心筒2的顶端,同时夹持住该轮毂10的连接口,实现该运输工装与轮毂的固定。

为了方便压板的固定,较优实施例为:该压板3包括八块由环形板切割而成的弧形板,该每块弧形板上均设有穿孔30,该穿孔30分别与内环法兰6上的通孔相对应。

更优实施例为,该每块弧形板的内侧端设有向下的凸沿31,且该凸沿31的高度大于该内环法兰6至中心筒顶端的距离,这样增强了压板对轮毂连接口的压紧力,提高了运输工装与轮毂的连接牢固性。

还为了加强该运输工装的稳定性能,该中心筒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筋板4和第二筋板5,该第一筋板4与该承力环板11下部、中心筒2外壁和底板1上部固定焊接,该第二筋板5与该承力环板11下部和中心筒2外壁固定焊接,且该第一筋板4和第二筋板5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该中心筒2的外壁上设有六个第一筋板4和六个第二筋板5,大大加强了该运输工装的牢固性、可靠性。

进一步的,该内环法兰6的下部设有若干第三筋板7,该第三筋板7与该内环法兰6下部和中心筒2内壁固定连接,且该第三筋板7与内环法兰6的通孔间隔设置,更进一步的加强了该运输工装的可靠性。

另外,还为了保护轮毂与该运输工装接触时不被磨损,该中心筒2的顶端外边缘设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轮毂运输工装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在工厂内将轮毂翻转,以轮毂整流罩支架向下的方式停靠在该工装上,用M30螺栓和压板将轮毂牢牢的固定在该工装上,如附图5所示。然后将轮毂及轮毂运输工装整体落在运输车车板上,用M36侧拉吊环、钢丝绳、手拉葫芦将其固定,这样整体高度小于4.5m,在长距离运输和通过限高的铁路桥及高架桥时,没有任何障碍,扩大了使用范围。

并且,轮毂运到风场后,利用该轮毂运输工装可以直接进行整流罩的安装,该运输工装与叶轮支撑工装配合使用,完成叶轮装配、叶轮吊装,减少了翻转和倒工装的时间,减少了租用吊车成本,省时省力,更加安全。

当风电机组批量公路运输和风场吊装时,利用此运输工装,更高效、更安全。

以上该,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