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666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



背景技术:

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塑料瓶广泛使用聚酯(PET)、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原料,添加了相应的有机溶剂后,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主要用于饮料、食品、酱菜、蜂蜜、干果、食用油、农兽药等液体或者固体一次性塑料包装容器。塑料瓶具有不易破碎、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食品级原料等特点。

现有的饮料塑料瓶大部分采用的是圆柱形设计,这样的圆形设计使饮料塑料瓶只能放置在平稳没有晃动的平面上,当使用者需要进行一些具有晃动的运动时,圆形的饮料塑料瓶就不方便携带,无论放置在哪里,瓶子总是会来回晃动,有时会导致瓶盖没有拧紧,被晃动开,使饮料泄漏出来,不仅浪费而且会对使用者的一些财产造成一定损失;在圆形饮料塑料瓶上设有公布饮料相关信息参数的广告带,但是圆形的设计让广告带的数据显示不清晰,甚至会出现无法识别的现象,让使用者无法放心使用,并且圆形的设计能够公开的数据量少,这样就使加工生产的透明度不够,使用者从数据上能够获取的信息量减少,阻碍使用者的信息获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包括瓶盖、瓶口、瓶颈、上部支架、瓶体、保护罩和底座,所述瓶盖采用有机塑料制造,所述瓶盖上侧设有凸起边缘,所述瓶盖内部通过螺纹连接设有瓶口,所述瓶口利用软质的TPE密封,所述瓶口下侧设有瓶颈,所述瓶颈上设有矩形上部支架,所述瓶颈下侧设有瓶体,所述上部支架下侧通过卡扣连接矩形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下侧通过卡扣连接设有矩形底座。

优选的,所述底座四周边缘上设有矩形卡扣,所述卡扣位于底座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部支架中间设有瓶口套入孔。

优选的,所述瓶体表面上设有卡扣凹槽。

优选的,所述上部支架与底座上设有矩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在瓶体上采用矩形机构,提高饮料瓶放置的稳定性,并且在瓶体外部设有矩形的上部支架、保护罩和底座,能够增大饮料瓶的表面积,有利于公布饮料的相关信息参数,使饮料的生产所使用的材料公开,让饮用者更放心的购买和使用,提高该饮料的信任程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上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盖;2、瓶口;3、瓶颈;4、上部支架;5、瓶体;6、保护罩;7、底座;8、卡扣;9、套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包括瓶盖1、瓶口2、瓶颈3、上部支架4、瓶体5、保护罩6和底座7,所述瓶盖1采用有机塑料制造,所述瓶盖1上侧设有凸起边缘,所述瓶盖1内部通过螺纹连接设有瓶口2,所述瓶口2利用软质的TPE密封,所述瓶口下侧设有瓶颈3,所述瓶颈3上设有矩形上部支架4,所述瓶颈3下侧设有瓶体5,所述上部支架4下侧通过卡扣连接矩形保护罩6,所述保护罩6下侧通过卡扣连接矩形底座7。

所述底座7四周边缘上设有矩形卡扣8,所述卡扣8位于底座7内部,能够与瓶体5上的凹槽相互扣接,稳定瓶体5,所述上部支架4中间设有瓶口2套入孔9,便于瓶体5安装上部支架4,所述瓶体5表面上设有卡扣凹槽,可以与底座7形成稳定状态,所述上部支架4与底座7上设有矩形凹槽,可以方便保护罩6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稳定放置的新型饮料瓶,在安装时,先将瓶体5安装在底座7上,然后通过底座7上的卡扣8连接瓶体5上的凹槽,再将保护罩6安装在底座7上的凹槽内部,最后将上部支架4从瓶口2套入,就完成了整个安装过程,这样无论如何防止,瓶体5都能保持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