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进气格栅检测用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39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进气格栅检测用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设备是在取料之后即开始垂直或垂直兼有水平的工作行程,到达目的地后卸载,再空行程到取料地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吊运或搬运。多数起重设备在取料之后即开始垂直或垂直兼有水平的工作行程,到达目的地后卸载,再空行程到取料地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吊运或搬运。一般来说,起重设备工作时,取料、运移和卸载是依次进行的,各相应机构的工作是间歇性的。起重设备主要用于搬运成件物品,配备抓斗后可搬运煤炭、矿石、粮食之类的散状物料,配备盛桶后可吊运钢水等液态物料。有些起重机械如电梯也可用来载人。在某些使用场合,起重设备还是主要的作业机械,例如在港口和车站装卸物料的起重机就是主要的作业机械。现有的起重设备不方便对汽车进气格栅进行升降运载,对汽车进气格栅进行升降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方便运载汽车进气格栅,方便对汽车进气格栅进行升降运载的汽车进气格栅检测用悬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检测用悬吊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固定螺栓与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螺栓,第二固定螺栓与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板上设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方设有导向轮与支撑轮,导向轮与支撑轮之间绕有控制线,导向轮通过第一安装轴安装在支撑架上,支撑轮通过第二安装轴安装在支撑架上;固定板的下方设有储物框,储物框的上部设有三角架,储物框的内底部上设有磁吸板,磁吸板为板状结构,固定板上设有消磁板,消磁板为板状结构,磁吸板与消磁板对应;控制线的上端为自由端,控制线的下端与三角架的顶部连接,控制线的下端与三角架之间设有连接环;三角架的下部与储物框的端部连接,三角架的上部与连接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线的上端设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拉环为环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轮与第一安装轴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轮与第二安装轴之间设有第二辅助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二固定螺栓可以方便对固定板进行牢固安装;可以将固定板安装在二楼上,通过支撑架可以方便对导向轮与支撑轮进行支撑,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线拉动储物框,控制线绕导向轮与支撑轮之间实现拉动,储物框可以储存一楼搬运过来的汽车进气格栅,从而可以使一楼的汽车进气格栅直接运输到二楼,方便二楼的使用者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进气格栅检测用悬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进气格栅检测用悬吊装置,包括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螺栓12,第一固定螺栓12与固定板1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板1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螺栓13,第二固定螺栓13与固定板1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板11上设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上方设有导向轮15与支撑轮16,导向轮15与支撑轮16之间绕有控制线17,导向轮15通过第一安装轴19安装在支撑架14上,支撑轮16通过第二安装轴21安装在支撑架14上;固定板11的下方设有储物框23,储物框23的上部设有三角架24,储物框23的内底部上设有磁吸板25,磁吸板25为板状结构,固定板11上设有消磁板26,消磁板26为板状结构,磁吸板25与消磁板26对应;控制线17的上端为自由端,控制线17的下端与三角架24的顶部连接,控制线17的下端与三角架24之间设有连接环27;三角架24的下部与储物框23的端部连接,三角架24的上部与连接环27连接;控制线17的上端设有拉环18,拉环18为环形形状;导向轮15与第一安装轴19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轮20,支撑轮16与第二安装轴21之间设有第二辅助轮22。

本实用新型汽车进气格栅检测用悬吊装置,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2与第二固定螺栓13可以方便对固定板11进行牢固安装;可以将固定板11安装在二楼上,通过支撑架14可以方便对导向轮15与支撑轮16进行支撑,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线17拉动储物框23,控制线17绕导向轮15与支撑轮16之间实现拉动,储物框23可以储存一楼搬运过来的汽车进气格栅,从而可以使一楼的汽车进气格栅直接运输到二楼,方便二楼的使用者搬运。

其中,控制线17的上端设有拉环18,拉环18为环形形状;所以通过拉环18可以方便对控制线17进行拉动。

其中,导向轮15与第一安装轴19之间设有第一辅助轮20,支撑轮16与第二安装轴21之间设有第二辅助轮22;所以方便对导向轮15与支撑轮16进行稳定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