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253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曳引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曳引机。



背景技术:

在曳引式的电梯设备中,电梯轿厢和质量与电梯轿厢大致相等的对重(平衡重)设置在形成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通过主吊索悬吊该电梯轿厢和对重,并在该状态下,通过曳引机对主吊索进行曳引,由此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彼此在相反的方向上下升降。

曳引机,是电梯或其它运行设备的一种动力设备,主要功能是通过输送与传递动力使得电梯或其它运行设备运行,主要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比较常见于电梯等运行设备中,然而随着曳引机的逐渐使用,一些使用缺陷也在不断显现,虽然传统的曳引机能够满足电梯等运行设备的,但是现有的曳引机受力结构不合理、电梯系统挂载后磁路气隙容易变化,从而导致运行不平稳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曳引机,适合用于小机房或无机房,制动器轴向安装与曳引轮对称,占用空间小,更有利于无机房的布置,且制动器气隙免调节,免维护,节约维护成本,提高安全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曳引机,包括机座、主轴、制动器、曳引轮、制动盘端盖、曳引轮端盖、转子组件、定子组件、转动轴以及手动盘车,所述的主轴横向设置在机座上方,所述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叠加套装在主轴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制动盘端盖和曳引轮端盖位于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制动器设置在主轴和制动盘端盖的前端,所述的曳引轮设置在主轴和的曳引轮端盖后端,所述的转动轴设置在曳引轮端盖上并延伸至曳引轮的前方,所述的手动盘车的中心位置设在转动轴的自由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动器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的曳引轮为圆形结构,所述的曳引轮的直径等于制动器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机还包括摩擦盘,所述的摩擦盘套装在主轴上并位于在制动器和制动盘端盖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机还包括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的前轴承和后轴承分别套装在主轴上并分别与制动盘端盖和曳引轮端盖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曳引机还包括编码器,所述的编码器设置在制动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机,适合用于小机房或无机房,制动器轴向安装与曳引轮对称,占用空间小,更有利于无机房的布置,且制动器气隙免调节,免维护,节约维护成本,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曳引机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1、机座,2、主轴,3、制动器,4、曳引轮,5、制动盘端盖,6、曳引轮端盖,7、转子组件,8、定子组件,9、转动轴,10、手动盘车,11、摩擦盘,12、前轴承,13、后轴承,14、编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曳引机,包括机座1、主轴2、制动器3、曳引轮4、制动盘端盖5、曳引轮端盖6、转子组件7、定子组件8、转动轴9以及手动盘车10,所述的主轴2横向设置在机座1上方,所述的转子组件7和定子组件8叠加套装在主轴2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制动盘端盖5和曳引轮端盖6位于转子组件7和定子组件8的前后两端,所述的制动器3设置在主轴2和制动盘端盖5的前端,所述的曳引轮4设置在主轴2和的曳引轮端盖6后端,所述的转动轴9设置在曳引轮端盖6上并延伸至曳引轮4的前方,所述的手动盘车10的中心位置设在转动轴9的自由端。

上述中,所述的曳引机还包括摩擦盘11,所述的摩擦盘11套装在主轴2上并位于在制动器3和制动盘端盖5之间。本实施例中制动器3采用轴刹式结构,双摩擦幅制动,制动力矩大,制动扭振小,安全可靠性高,舒适感好。

其中,所述的制动器3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的曳引轮4为圆形结构,所述的曳引轮4的直径等于制动器3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曳引机还包括前轴承12和后轴承13,所述的前轴承12和后轴承13分别套装在主轴2上并分别与制动盘端盖5和曳引轮端盖6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转子组件7为卧式结构,前后采用双主轴承支承,受力结构更合理,电梯系统挂载后磁路气隙无变化,运行更平稳。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曳引机还包括编码器14,所述的编码器14设置在制动器3内。

工作原理:当给定子组件8通入三相交流电A、B、C时,定子组件8产生磁场,由于三相交流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磁场就按A-B-C-A-B-C的方向旋转起来,通过磁场力,使主轴2旋转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机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集成化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小,长径比大,节省井道空间,便于安装,节约建筑成本;

2、内转子卧式结构,前后采用双主轴承支承,受力结构更合理,电梯系统挂载后磁路气隙无变化,运行更平稳;

3、转矩大,过载强,驱动效率达95%,绿色节能;

4、噪音低,整体运行噪音≤50dB,低于大部分现场的环境噪音,行业领先,有效解决了噪音扰民问题;

5、运行更平稳,空载运行状态下,测试振动值为“0”,输出最优越的乘客舒适感体验;

6、制动器采用轴刹式结构,双摩擦幅制动,制动力矩大,制动扭振小,安全可靠性高,舒适感好;

7、制动器“吸合”和“释放”工作噪音≤50dB;

8、制动器气隙免调节,免维护,节约维护成本,提高安全性能;

9、制动器轴向安装与曳引轮对称,占用空间小,更有利于无机房的布置;

10、适合用于小机房或无机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机,适合用于小机房或无机房,制动器轴向安装与曳引轮对称,占用空间小,更有利于无机房的布置,且制动器气隙免调节,免维护,节约维护成本,提高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