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板状药片的装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933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基于板状药片的装盒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板状药片的装盒系统。



背景技术:

装盒机是一种将板药、说明书装入盒体后,对盒体进行封盖处理的全自动化机械设备。其具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生成效率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

装盒机主要包括板药输送装置、吸盒装置和封盖装置,再配合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将板药装人盒体后进行封盖操作。

现有的装盒机为半自动化操作,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板状药片的装盒系统,以克服现有装盒机工作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板状药片的装盒系统,包括药盒输送机构和板药输送机构,所述药盒输送机构和板药输送机构相互平行,所述板药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板药的卡槽,所述药盒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卡设药盒的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4个卡板,4个卡板两两一组,同一组的2个卡板对称设置在药盒输送机构上,所述药盒输送机构的前端设置有吸盒机构,吸盒机构设置在药盒输送机构上方,所述药盒输送机构的两侧在吸盒机构的后端设置有封盖机构,还包括推送机构。

现有的装盒机为半自动机构,不能将撑开后的药盒直接送去相应的传送机构进行下一道工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端和后端均是相对输送机构的运动方向而言,所述吸盒机构用于将压扁的药盒撑开后然后将药盒放置在下方的药盒输送机构上,所述封盖机构用于将药盒的侧翼和盒盖封住药盒的两端,所述推送机构用于将板药推送至药盒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药盒输送机构和板药输送机构,在药盒输送机构和板药输送机构的两侧设置相互配合的吸盒机构、封盖机构和推送机构,实现装盒所有操作的连续实现的系统,具有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板药输送机构的两侧设置有挡板,靠近药盒输送机构一侧的挡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宽度与卡槽的宽度一致。

挡板的设置能够避免板药滑出板药输送机构,提高板药的运输稳定性。

进一步地,吸盒机构包括转盘,转盘的轴向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板,多个固定板环形布置,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吸盘,第一吸盘与第一气管练连接,还包括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的输出端与第一吸盘配合,还包括与第一吸盘配合的第二吸盘,所述第二吸盘与第二气管连接。

现有的吸盒装置通常采用水平的流水线机构,通过吸盘对吸的方式实现将压扁的药盒撑开,需要人工将撑开后的药盒取出后放置在下一道工序,这样易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轨道用于将药盒输送至转盘处被第一吸盘吸附,然后在第二吸盘与第一吸盘的对吸作用下实现药盒的撑开,然后随着转盘的转动将药盒直接输送至用于下一道工序的输送机构,所述第二吸盘和第一吸盘均为现有技术,所述环形设置具圆周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盘,在转盘上环形设置多个第一吸盘,药盒在转盘上被吸附撑开后随着转盘的转动直接将药盒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无需人工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自动化程度高。

进一步地,封盖机构包括设置在药盒输送机构的两侧设置有压板、设置在压板前端的侧翼翻盖机构,所述侧翼翻盖机构包括转轴,转轴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刮板连接,所述封盖机构还包括盒盖翻盖机构,所述盒盖翻盖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垂直翻折板、水平翻折板和封盖机构,所述垂直翻折板与提升机构连接,所述封盖机包括2个相互配合的凸轮传动机构,2个凸轮传动机构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上连接有推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端和后端均是相对输送机构的运动方向而言,前端具体是指输送机构的运动上游,后端具体是指输送机构的运动下游;所述压板用于压住药盒侧翼,将侧翼始终保持在封住药盒端口的状态,所述转轴在电机(电机能够正转和反转)的驱动下转动,刮板随着转轴的转动(顺时针、逆时针转)实现摆动,刮板在摆动过程中将药盒的两个侧翼压至药盒的端口,所述垂直翻折板、水平翻折板均为L形板,所述垂直翻折板在提升机构的作用下上移将药盒的盒盖向上翻折90度,所述推板在凸轮传动机构的作用下来回逆时针转动并前进,推板在转动过程中将翻折90度后的盒盖插入推板与水平翻折板之间的缝隙,在水平翻折板的作用下实现垂直盒盖的端部的90度水平翻折,在推板前进加工将水平翻折部分推进盒体内,实现封盖,随着输送机构的移动直到药盒的端部脱离压板即可完全实现封盖。

进一步地,凸轮传动机构包括转盘Ⅰ,转盘Ⅰ上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设置在转盘Ⅰ顶部的外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2个固定轴上。

具体地,凸轮传动机构为现有技术,即固定轴设置在转盘Ⅰ顶部的外侧实现偏心设置,如此便可实现推板的在逆时针转动过程中的前进或后退。

进一步地,水平翻折板固定在连杆上,连杆固定在固定架上。

进一步地,推送机构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药盒输送机构和板药输送机构,在药盒输送机构和板药输送机构的两侧设置相互配合的吸盒机构、封盖机构和推送机构,实现装盒所有操作的连续实现的系统,具有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药盒输送机构和板药输送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 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卡紧机构与药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吸盒机构与药盒输送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封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封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药盒输送机构,2-板药输送机构,3-卡槽,4-卡板,5-挡板,6-药盒,7-吸盒机构,8-封盖机构,51-通孔,61-盒盖,62-侧翼,71-转盘,72-固定板,73-第一吸盘,74-第二吸盘,75-输送轨道,76-第一气管,81-压板,82-转轴,83-刮板,84-垂直翻折板,85-水平翻折板,86-提升机构,87-连接板,88-推板,89-转盘Ⅰ,90-固定轴,851-连杆,852-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基于板状药片的装盒系统,包括药盒输送机构1和板药输送机构2,所述药盒输送机构1和板药输送机构2相互平行,所述板药输送机构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板药的卡槽3,所述药盒输送机构1上设置有用于卡设药盒6的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4个卡板4,4个卡板4两两一组,同一组的2个卡板4对称设置在药盒输送机构1上,所述药盒输送机构1的前端设置有吸盒机构7,吸盒机构7设置在药盒输送机构1上方,所述药盒输送机构1的两侧在吸盒机构7的后端设置有封盖机构8,还包括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为液压气缸或活塞气缸;所述吸盒机构7包括转盘71,转盘71的轴向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转盘71上设置有5个固定板72,5个固定板72环形布置,固定板72上设置有2个第一吸盘73,第一吸盘73与第一气管76练连接,第一吸盘73沿着转盘71的径向朝外设置,所述第一吸盘73在转盘71转动过程中牢牢吸附药盒6,避免药盒6在中途掉落,还包括输送轨道75,所述输送轨道75的输出端与第一吸盘73配合,还包括与第一吸盘73配合的第二吸盘74,所述第二吸盘74与第二气管连接;所述封盖机构8包括设置在药盒输送机构1的两侧设置有压板81、设置在压板81前端的侧翼翻盖机构,所述侧翼翻盖机构包括转轴82,转轴82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刮板83连接,所述封盖机构8还包括盒盖翻盖机构,所述盒盖翻盖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垂直翻折板84、水平翻折板85和封盖机构,所述垂直翻折板84与提升机构86连接,所述封盖机包括2个相互配合的凸轮传动机构,2个凸轮传动机构通过连接板87连接,连接板87上连接有推板88,所述凸轮传动机构包括转盘Ⅰ89,转盘Ⅰ89上设置有固定轴90,所述固定轴90设置在转盘Ⅰ89顶部的外侧,所述连接板87设置在2个固定轴90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首先药盒6在吸盒机构7的作用被撑开,然后落入药盒输送机构1上,推送机构将卡槽3内板药推送至药盒6内,然后药盒6依次经过侧翼翻盖机构、盒盖翻盖机构实现封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盒机构7的工作过程:当第一吸盘73随着转盘71转动到药盒输送机构1正上方时,被第一吸盘73吸附的药盒6落入药盒输送机构1上进入下一道工序,所述转盘71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在输送轨道75、第二吸盘74,以及药盒输送机构1上均设置有传感器,当遇到传感器时,电机停止工作,转盘71停止转动,由输送轨道75将压扁的药盒6输送至输送轨道75的输出端后被第一吸盘73吸附,随着转盘71的转动至第二吸盘74时,转盘71停止转动,在第一吸盘73和第二吸盘74的对吸作用下药盒6被撑开,转盘71继续转动直到到达药盒输送机构1上方,转盘71停止转动,第一吸盘73停止吸附作用,药盒6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药盒输送机构1,所述第一吸盘73、第二吸盘74、电机、以及传感器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封盖过程为:首先,当药盒6经过侧翼翻盖机构时,侧翼62被刮板83压至药盒6的端口,然后,当药盒6经过盒盖翻盖机构时,盒盖61插入盒体,实现封盖。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板药输送机构2的两侧设置有挡板5,靠近药盒输送机构1一侧的挡板5上设置有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宽度与卡槽3的宽度一致;所述水平翻折板85固定在连杆851上,连杆851固定在固定架852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