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186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固定夹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在将绳索的股线固定在绳头杆的座部时使用的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将电梯的轿厢或者对重吊挂在井道内的主绳索在芯绳的周围具有以预定的间距捻合的多条股线。主绳索的一端部被固定在绳头杆的座部。

作为将主绳索的一端部固定于座部的方法的一例,公知有在将捻被解除了的多条股线插入于座部的口部之后朝该座部的内侧灌注以低熔点金属为主体的合金的、所谓的巴氏合金法。

在将主绳索的一端部固定于座部时,若主绳索从座部的口部以相对于绳头杆的轴线呈斜向地倾斜的状态被引出,则合金无法充分地填充在主绳索的一端部与座部的内表面之间,结合力降低。

因此,以往,例如作业者通过将绳头杆的上部用线等捆在作业现场的梁上而将绳头杆保持在立起的姿态,以便座部的口部指向下方。由此,主绳索被保持在从座部的口部被朝下方笔直地引出的状态。

然而,将绳头杆用线捆在梁上的作业是通过作业者的手动作业进行的,因此欠缺可靠性,绳头杆的姿态容易产生偏差。除此之外,当在作业现场找不到合适的梁的情况下,难以将绳头杆保持在立起的姿态。

结果,有时主绳索从座部以呈斜向地倾斜的状态被引出,不可否认,座部与主绳索之间的固定部的稳固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将绳头杆保持在从座部的口部将绳索朝下方笔直地引出的姿态,能够提高座部与绳索之间的固定部的稳固性,并且有助于改善作业性的固定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夹具为,在将绳头杆固定于作业现场时使用,上述绳头杆包括:筒状的座部,具有供绳索的股线插入的口部,并且插入于上述口部的上述股线由填充材料固定;以及杆部,从上述座部朝与上述口部相反侧延伸,该固定夹具具备:框架,从上述作业现场的安置面立起;杆支承部,设置在上述框架的上部,将上述杆部支承为垂直地立起的姿态,以使得上述座部的上述口部指向下方;以及绳索固定部,设置于上述框架,位于上述杆支承部的下方,并且将上述绳索以从上述座部的上述口部朝下方笔直地引出的状态固定。

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框架具有:基座,被放置在上述安置面上,并且具有彼此隔开间隔地立起的多个引导部;以及多个支柱,可拆卸地嵌合于上述引导部,并且从上述基座彼此隔开间隔地立起。

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杆支承部具有:梁,横跨上述支柱之间;以及至少一个杆支承件,被固定于上述梁,并将上述绳头杆的上述杆部以可拆卸的方式支承。

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绳头杆具有旋入上述杆部的多个紧固件,上述杆支承件在上述杆部的轴向被夹在上述紧固件之间。

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梁具有可拆卸地嵌合在上述支柱的上端部的多个引导部,在上述引导部与上述支柱嵌合的状态下,上述梁的下表面与上述支柱的上端抵接,由此上述梁水平地架设在上述支柱之间。

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绳索固定部具有:梁,横跨上述支柱之间;以及至少一个夹持件,被固定于上述梁,夹住从上述座部的上述口部被引出的上述绳索。

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支柱分别具有在相比上述杆支承部更靠下方的位置朝上述支柱的周围伸出的支架,上述绳索固定部的上述梁具有可拆卸地勾挂在上述支柱的上述支架的多个卡合部,在上述卡合部勾挂于上述支架的状态下,上述梁被水平地架设在上述支柱之间。

也可以形成为,上述夹持件具有:支承板,被固定于上述梁,且具有供上述绳索通过的绳索引导部;第一块,被支承于上述支承板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块,被支承于上述第一块,与上述第一块协作而夹住上述绳索。

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支承板能够沿着上述梁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第一块由上述支承板支承为能够在与上述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固定夹具上安装有两根绳头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夹具分解示出的立体图。

图3A是固定夹具的杆支承部的主视图。

图3B是从图3A的箭头F3的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4是固定夹具的绳索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5A是固定夹具的绳索固定部的主视图。

图5B是从图5A的箭头F5的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5C是固定夹具的绳索固定部的侧视图。

图6是固定夹具的支柱的剖视图。

图7是以局部剖面示出将主绳索的一端部固定于绳头杆的座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绳头杆的侧视图。

图9是以局部剖面示出在绳头杆的座部连结有临时固定杆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夹具1上安装有两根绳头杆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将固定夹具1分解示出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绳头杆2例如是用于将电梯的主绳索3连结在轿厢的上梁或者对重的上端的构件。如图7所示,主绳索3是绳索的一例,在芯绳3a的周围具有以规定的间距捻合的多条股线3b。

绳头杆2具备座部4以及杆部5。座部4位于沿着绳头杆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座部4具有圆筒状的口部6以及开口部7。口部6具有供主绳索3的一端部插入的绳索插入口8。口部6形成为随着从绳索插入口8远离而口径逐渐增大的圆锥状。

开口部7位于绳索插入口8的相反侧。开口部7具有沿绳头杆2的轴向延伸的细长开口形状,口部6的内侧通过该开口部7而朝座部4的外侧露出。

杆部5由笔直的圆杆构成。杆部5从座部4朝绳索插入口8的相反侧一体地突出,绳索插入口8呈同轴状地位于通过杆部5的中心的笔直的轴线O1上。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绳头杆2形成为座部4以及杆部5相连续的一体构造物,座部4的开口部7位于口部6与杆部5之间。

此外,在形成于杆部5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9旋入有第一螺母10a以及第二螺母10b。第一螺母10a以及第二螺母10b是紧固件的一例,位于座部4的相反侧。

如图7所示,在主绳索3的一端部呈螺旋状地卷绕有防止股线3b的捻退回的金属丝11。穿过金属丝11后的主绳索3的前端部通过绳索插入口8而插入至座部4的口部6的内侧。

在插入至口部6的内侧后的主绳索3的前端部,股线3b的捻被解除。捻被解除后的多条股线3b在口部6的内侧呈放射状地扩开,并且各股线3b以描绘环的方式被折回。由此,主绳索3的一端部被连接在座部4的口部6。

与主绳索3的一端部连接的绳头杆2使用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固定夹具1而被保持在垂直立起的姿态。固定夹具1例如是在设置电梯的作业现场使用的构件,大致被分为基座15、一对支柱16a、16b、一对防翻倒支脚17a、17b、杆支承部18以及绳索固定部19这五个部件。

如图2所示,基座15具备平坦的基板21和一对引导部22a、22b。基板21是被置于作业现场的安置面G上的构件,例如具有四方形状。引导部22a、22b例如由槽钢构成。引导部22a、22b从基板21的后部垂直地立起,并且在基板21的宽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平行地配置。

支柱16a、16b例如由具有四方形截面形状的碳素结构钢管构成。支柱16a、16b的下端部分别以从外侧覆盖基座15的引导部22a、22b的方式可拆卸地嵌合于引导部22a、22b。由此,支柱16a、16b从基板20垂直地立起,并且在基板21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

因而,基座15以及支柱16a、16b相互协作而构成固定夹具1的框架23。框架23从安置面G垂直地立起。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防翻倒支脚17a、17b可拆卸地连结在支柱16a、16b的下部的背面。防翻倒支脚17a、17b例如由角钢构成。防翻倒支脚17a、17b分别具有连结板24以及接地板25。

连结板24是与支柱16a、16b的背面抵靠的构件,且被固定在防翻倒支脚17a、17b的一端。连结板24具备朝支柱16a、16b突出的一对螺栓26。螺栓26从背面的一侧贯通支柱16a、16b而突出至支柱16a、16b的前表面。此外,在突出至支柱16a、16b的前表面的螺栓26的前端旋入有螺母27。通过该旋入,防翻倒支脚17a、17b被固定在支柱16a、16b的下部。

在将防翻倒支脚17a、17b固定于支柱16a、16b的状态下,防翻倒支脚17a、17b从支柱16a、16b的背面的下部朝斜下方延伸。与此同时,防翻倒支脚17a、17b的另一端的接地板25抵靠于安置面G,从背后对立起的支柱16a、16b进行支承。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杆支承部18设置在框架23的上端部。杆支承部18作为主要的构件具备一根梁30、一对夹紧件31a、31b以及一对杆支承件32a、32b。

梁30例如由具有四边形截面形状的碳素结构钢管构成,且具有跨越支柱16a、16b的上端部之间的长度尺寸。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梁30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有一对引导部33a、33b。引导部33a、33b例如由槽钢构成。引导部33a、33b从梁30的两端部的下表面垂直地突出,并且在梁30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平行地配置。

引导部33a、33b以进入支柱16a、16b的上端部的内侧的方式可拆卸地嵌合于支柱16a、16b。在引导部33a、33b嵌合于支柱16a、16b的状态下,梁30的下表面抵靠于支柱16a、16b的上端。由此,梁30水平地架设在支柱16a、16b的上端部之间。

夹紧件31a、31b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在梁30的前表面。夹紧件31a、31b在梁30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排列。

杆支承件32a、32b是供绳头杆2的杆部5可拆卸地插入的构件,例如由单管管件构成。杆支承件32a、32b从内侧插入于夹紧件31a、31b,并且由该夹紧件31a、31b保持在垂直地立起的姿态。根据本实施方式,杆支承件32a、32b的大部分朝梁30的上方突出,并且在梁30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平行地配置。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绳索固定部19以位于杆支承部18的正下方的方式设置在沿着框架23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支柱16a、16b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的外周面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有支架35a、35b。

如图6中以与一方的支柱16a对应的支架35a为代表所示出的那样,支架35a具有分别朝支柱16a的前方水平地伸出的突出部36,在该突出部36与支柱16a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有方形的承接口37。

如图4、图5A、图5B以及图5C示出绳索固定部19的详细情况。绳索固定部19作为主要的构件具备一条梁40以及一对夹持件41a、41b。

梁40例如由具有四边形截面形状的碳素结构钢管构成,具有跨越支柱16a、16b的中间部之间的长度尺寸。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梁40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有一对引导部42a、42b。引导部42a、42b是卡合部的一例,例如由槽钢构成。引导部42a、42b从梁40的两端部的下表面垂直地突出,并且在梁40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平行地配置。

引导部42a、42b可拆卸地嵌合于在支柱16a、16b的前表面与支架35a、35b的突出部36之间规定的承接口37。在引导部42a、42b嵌合于承接口37的状态下,引导部42a、42b勾挂于支架35a、35b的突出部36。由此,梁40的下表面抵靠于支架35a、35b的突出部36,梁40水平地架设在支柱16a、16b的中间部之间。

一对夹持件41a、41b具有彼此共通的结构,因此,以一方的夹持件41a为代表进行说明,对于另一方的夹持件41b,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

夹持件41a作为主要的构件具备支承板44、第一块45以及第二块46。如图4以及如图5A所示,支承板44例如具有平坦的四边形状,该支承板44的后端部重叠在梁40的上表面。

此外,在支承板44的后端部形成有一对螺栓贯通孔47a、47b。螺栓贯通孔47a、47b是具有沿着梁4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开口形状的长孔,在梁40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排列成一列。

一对第一固定螺栓48a、48b从支承板44的上方插入螺栓贯通孔47a、47b。第一固定螺栓48a、48b贯通梁40,并且被旋入梁40的下方的螺母49a、49b。通过该旋入,支承板44被固定在梁40的上表面。

因而,通过旋松螺母49a、49b而解除支承板44的紧固,能够沿着梁40的长度方向调整梁40上方的支承板44的位置。

如图1以及图4所示,支承板44具有朝梁40的前方水平地伸出的块保持部51。块保持部51具有一对螺栓插通孔52a、52b以及绳索引导部53。

螺栓插通孔52a、52b是具有沿与梁40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细长开口形状的长孔,在梁40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平行地配置。此外,螺栓插通孔52a、52b在块保持部51的前缘51a开口。

绳索引导部53是允许从座部4的口部6被引出后的主绳索3通过的构件,位于螺栓插通孔52a、52b之间。绳索引导部53具有沿与梁40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细长开口形状,并且在块保持部51的前缘51a开口。

第一块45以及第二块46是分别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方形板状的构件,例如由铝合金构成。如图5A、图5B以及图5C所示,第一块45以纵置的姿态抵靠于支承板44的块保持部51的下表面,并且经由一对第二固定螺栓55a、55b以及一对螺母56a、56b而被固定于块保持部51。

第二固定螺栓55a、55b从支承板44的上方插入螺栓插通孔52a、52b,并且贯通第一块45的两端部。螺母56a、56b旋入从第一块45的下表面突出的第二固定螺栓55a、55b的前端部。通过该旋入,第一块45被固定在支承板44的块保持部51的下表面。

因此,通过旋松螺母56a、56b而解除第一块45的紧固,能够沿着与梁4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调整第一块45相对于支承板44的位置。

第二块46以纵置的姿态配置在第一块45的背后。第二块46经由一对第三固定螺栓57a、57b而由第一块45支承。第三固定螺栓57a、57b从第一块45的前方贯通第一块45的两端部,并且旋入于在第二块46形成的螺纹孔58a、58b。

因此,通过调整第三固定螺栓57a、57b相对于螺纹孔58a、58b的旋入量,第二块46朝接近第一块45或从第一块45远离的方向直线移动。

如图5B以及图5C所示,第一块45具有面向第二块46的第一面60。同样,第二块46具有面向第一块45的第二面61。第一面60以及第二面61垂直地立起,并且相互隔开间隔地相对。

在第一面60的中央部形成有第一引导槽62。此外,在第二面61的中央部形成有第二引导槽63。第一引导槽62以及第二引导槽63以沿着主绳索3的外周面的曲率的方式弯曲成圆弧状,并且垂直地立起。此外,第一引导槽62以及第二引导槽63以夹着主绳索3的方式在与支承板44的绳索引导部53对应的位置相互隔开间隔地相对。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夹具1,一对夹持件41a、41b所分别具有的绳索引导部53、第一引导槽62以及第二引导槽63位于杆支承部18的杆支承件32a、32b的正下方。

其次,对直至将绳头杆2安装于固定夹具1,并且将主绳索3的一端部固定在该绳头杆2的座部4为止的一系列的作业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固定夹具1被分成基座15、一对支柱16a、16b、一对防翻倒支脚17a、17b、杆支承部18以及绳索固定部19这五个部件,因此,首先,在作业现场将五个部件相互组合。

具体地说,将基座15的基板21载置在作业现场的安置面G上。然后,以从外侧覆盖自基板21立起的引导部22a、22b的方式将支柱16a、16b的下端部嵌合在引导部22a、22b。通过该嵌合,形成具有从基座15相互隔开间隔地垂直地立起的一对支柱16a、16b的框架23。

此时,优选防翻倒支脚17a、17b预先由螺栓26以及螺母27固定于支柱16a、16b。

接着,将杆支承部18的引导部33a、33b嵌入支柱16a、16b的上端。结果,杆支承部18的梁30水平地架设在支柱16a、16b的上端之间,支柱16a、16b的上端由该梁30相互连结。

此外,将使用单管管件的杆支承件32a、32b安装在固定于梁30的前表面的夹紧件31a、31b。杆支承件32a、32b被保持在相对于梁30垂直地立起的姿态。杆支承件32a、32b也可以在将引导部33a、33b嵌入支柱16a、16b的上端之前预先经由夹紧件31a、31b而被固定于梁30。

然后,将绳索固定部19的引导部42a、42b从支架35a、35b的上方嵌入支柱16a、16b的中间部所设置的承接口37,将绳索固定部19的梁40水平地架设在支架35a、35b的突出部36之间。由此,一对夹持件41a、41b位于杆支承件32a、32b的正下方,一系列的固定夹具1的组装作业完毕。

其次,过渡至将绳头杆2一根一根地安装于固定夹具1的作业。在将绳头杆2安装于固定夹具1的时刻,处于主绳索3的一端部连接在绳头杆2的座部4的状态,主绳索3被从座部4的口部6引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一根绳头杆2安装于固定夹具1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将绳头杆2的杆部5从杆支承部18的下方插入杆支承件32a的内侧。

此时,将旋入杆部5的外周面的第一螺母10a以及第二螺母10b中的、位于杆部5的上端的一侧的第一螺母10a预先从杆部5卸下。结果,杆部5插入至杆支承件32a,直至第二螺母10b与杆支承件32a的下端抵接为止。

在将杆部5插入杆支承件32a之后,第一螺母10a被旋入从杆支承件32a的上端突出的杆部5的上端部。调整第一螺母10a相对于杆部5的旋入位置,以使得绳头杆2的座部4位于绳索固定部19的上方。

由此,杆支承件32在轴向上被夹在第一螺母10a与第二螺母10b之间,绳头杆2被临时固定于固定夹具1。在绳头杆2被临时固定于固定夹具1的状态下,绳头杆2被保持在垂直地立起的姿态,并且,主绳索3被从座部4的口部6朝下方引出。

然后,将从口部6被引出后的主绳索3固定于绳索固定部19。此时,绳索固定部19的第一块45以及第二块46被预先从支承板44卸下,仅支承板44残存在梁40的上方。因此,首先,预先将主绳索3从支承板44的块保持部51的前缘51a引导至绳索引导部53。

接着,将贯通了绳索引导部53的主绳索3夹设在第一块45的第一引导槽62与第二块46的第二引导槽63之间。在该状态下,使用第二固定螺栓55a、55b以及螺母56a、56b将第一块45固定于支承板44的块保持部51的下表面。此外,通过紧固第三固定螺栓57a、57b,将主绳索3夹在第一引导槽62的内表面与第二引导槽63的内表面之间。

在将主绳索3夹在第一引导槽62的内表面与第二引导槽63的内表面之间时,在从座部4被朝下方引出的主绳索3松弛的情况下,在旋松第一螺母10a的状态下使第二螺母10b旋转,将杆部5拉起。由此,若从座部4被引出的主绳索3呈一条直线状地伸长,则将杆支承件32a夹在第一螺母10a与第二螺母10b之间,规定杆部5相对于固定夹具1的位置。

此外,当从座部4被朝下方引出的主绳索3相对于杆部5的轴线O1呈斜向地倾斜的状态下,旋松螺母49a、49b而使支承板44沿梁40的长度方向移动。此外,根据需要旋松螺母56a、56b而使第一块45与第二块46一起沿与梁40正交的方向移动,由此来调整夹持件41a的位置。

结果,主绳索3中的被夹在第一块45与第二块46之间的部位相对于杆部5的轴线O1呈同轴状地被定位。然后,通过紧固螺母49a、49b以及螺母56a、56b,夹持件41a被固定于梁40,主绳索3被保持在从座部4的口部6沿着杆部5的轴线O1垂直地笔直地被引出的姿态。综上,绳头杆2相对于固定夹具1的安装作业完毕。

在将绳头杆2安装于固定夹具1的作业完毕后,朝座部4的口部6的内侧注入熔融的填充材料65。作为填充材料65,例如优选使用以白金属那样的低熔点金属作为主体的合金。填充材料65通过作业者的手动作业而通过座部4的开口部7被填充在口部6的内侧。

如图7所示,填充在口部6的内侧的填充材料65流入口部6的内表面与股线3b之间、以及在口部6的内侧相邻的股线3b之间,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硬化。通过填充材料65硬化,股线3b与座部4一体地结合,主绳索3的一端部被固定于绳头杆2。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将绳头杆2安装在固定夹具1,能够将绳头杆2保持在垂直地立起的姿态,以使座部4的口部6指向下方。除此之外,即便在是连接于座部4的主绳索3,也能够在维持相对于杆部5的轴线O1的同轴度的状态下被固定在从座部4的口部6朝下方垂直地呈一条直线状地被引出的状态。

因此,能够确保座部4的口部6与在口部6的内侧扩开的主绳索3的股线3b之间的位置关系合适,能够将填充材料65充分地均等地填充至在口部6的内侧相邻的股线3b之间、以及口部6的内表面与股线3b之间。

因而,座部4与主绳索3之间的固定部的稳固性提高,能够提高结合有主绳索3的绳头杆2的质量。

此外,通过使用专用的固定夹具1,即便是在例如轿厢上方的狭窄的暗处或者无法找到固定绳头杆2的合适的梁的作业现场,也能够将主绳索3的一端部可靠地固定在座部4的口部6,有助于作业性的改善。

与此同时,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夹具1被分割成基座15、一对支柱16a、16b、一对防翻倒支脚17a、17b、杆支承部18以及绳索固定部19这五个部件。因此,例如在作业者将固定夹具1搬运至作业现场时,固定夹具1的体积并不大,固定夹具1的运送容易。

并且,固定夹具1的五个部件仅通过嵌入就能够组装成一个构造物,因此不需要进行麻烦的螺栓紧固等作业。因此,能够在作业现场在短时间内容易地组装固定夹具1,具有有助于提高作业性的优点。

[第二实施方式]

图8以及图9公开第二实施方式。对于第二实施方式,安装于固定夹具1的绳头杆1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绳头杆100为分割型,座部101与杆部102之间由销103连结。座部101具有口部104以及圆筒部105。口部104具有供主绳索3的一端部插入的绳索插入口106。口部104形成为随着远离绳索插入口106而口径逐渐增大的圆锥状。

圆筒部105呈同轴状地连在口部104的与绳索插入口106相反侧的端部。圆筒部105具有直管状的周壁107与朝绳索插入口106的相反侧开口的杆插入口108。

在圆筒部105的周壁107上形成有一对狭缝110a、110b。狭缝110a、110b沿圆筒部105的轴向呈一条直线状地延伸,并且在圆筒部105的径向彼此相对。此外,狭缝110a、110b的一端在杆插入口108开口。

在圆筒部105的周壁107上形成有一对连结孔111a、111b。连结孔111a、111b在狭缝110a、110b之间在圆筒部105的径向彼此相对。

杆部102由笔直的圆棒构成。在杆部102的一端部形成有扁平的头部113。头部113从杆插入口108插入于狭缝110a、110b,且在圆筒部105的内侧位于连结孔111a、111b之间。因此,头部113将圆筒部105在径向分割成两部分。

销103横跨插入圆筒部105的连结孔111a、111b之间。销103贯通杆部102的头部113,并且由开尾销114保持于座部101。

如图9所示,从座部101的绳索插入口106插入至口部104的内侧的主绳索3的股线3b借助填充材料65而结合在口部104。

在分割型的绳头杆100中,杆部102的头部113插入至座部101的杆插入口108,圆筒部105由该头部113在径向分割开。因此,在座部101和杆部103由销103连结后的状态下,杆插入口108的开口区域缩窄,难以将填充材料65从杆插入口108填充至口部104的内侧。

因此,为了将分割型的绳头杆100安装于第一实施方式中公开了的固定夹具1,代替杆部102而在座部101临时固定图9所示的临时固定杆115。

临时固定杆115具备夹持部116和连结于夹持部116的轴部117。夹持部116具有从径向夹住座部101的圆筒部105的一对臂部118a、118b以及横跨臂部118a、118b的一端部之间的连结部119。

臂部118a、118b彼此隔开间隔地平行地配置,该臂部118a、118b的前端部分别经由临时固定销120a、120b而可拆卸地被支承于圆筒部105。临时固定销120a、120b可拆卸地与圆筒部105的连结孔111a、111b嵌合。通过该嵌合,临时固定杆115的夹持部116连结于座部101。

轴部117结合在夹持部116的连结部119的中间部。轴部117朝臂部118a、118b的相反侧呈一条直线状地延伸,该轴部117的前端部被保持在固定夹具1的杆支承部18。

在将临时固定杆115的轴部117固定于杆支承部18的杆支承件32a的状态下,绳头杆100以垂直地立起的姿态被保持于固定夹具1。此外,连结有临时固定杆115的座部101被保持在绳索插入口106朝向下方的姿态。

因此,若将从绳索插入口106被朝下方引出的主绳索3通过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步骤固定于固定夹具1的绳索固定部19,则主绳索3被保持在从座部101的口部104被朝下方垂直地呈一条直线状地被引出的状态。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临时固定杆115的夹持部116从径向将座部101的圆筒部105夹在一对臂部118a、118b之间。因此,圆筒部105的杆插入口108不会被临时固定杆115堵塞,杆插入口108通过夹持部116的臂部118a、118b之间而在绳头杆100的外部露出。

结果,能够通过绳索插入口106将填充材料65填充至安装于固定夹具1的绳头杆100的口部104的内侧。因而,通过使用临时固定杆105,固定夹具1对于分割型的绳头杆100也同样能够适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将主绳索3结合于座部101的填充材料65硬化后,将临时固定杆115从座部101卸下,并利用销103将正规的杆部102连结于座部101。由此,能够得到在座部101结合有主绳索3的分割型的绳头杆100。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作为例子加以提示,并非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上述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也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由单管管件构成的杆支承件利用夹紧件固定于梁,但代替夹紧件也可以使用例如U形螺栓。根据该结构,能够简化杆支承部的结构,能够降低固定夹具的成本。

此外,杆支承件也不限于由单管管件构成,也可以利用朝梁的前方开口的半圆筒状的构件构成杆支承件,并将该构件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在梁的前表面。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绳头杆的杆部从梁的前方嵌入杆支承件,能够省略将杆部从杆支承件的下方插入杆支承件这样的耗费劳力的作业。因而,能够迅速地进行将绳头杆的杆部安装于固定夹具的作业,作业性提高。

除此之外,安装于固定夹具的绳头杆的数量并不限于两根,也可以是一根或者三根以上,绳头杆的根数并无特殊制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