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坠落风险的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185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坠落风险的电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全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降低坠落风险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中土地供应也日趋紧张,写字楼,商住混合楼,住宅楼及办公楼等逐渐新建成高层建筑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电梯也成为必须安装的公用设施。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虽然电梯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但同时,电梯故障时有发生,常见的电梯故障主要:1、电梯突然停止运行。2、电梯失去控制急速下坠。其中电梯坠落危害最大,现有技术中有一些应用于电梯中应急缓冲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300006.6,公开号:CN103318725A)披露了具有安全气囊电梯缓冲装置,其包括由安全气囊、加速度感应器、控制系统、空气压缩机、单向阀、压力感应器、溢流阀组成,加速度感应器设于安全气囊上方,加速度感应器的数据信号及发送相应控制信号给来向安全气囊充气;所述压力控制系统设于安全气囊下方,其与溢流阀相连用以检测安全气囊气压变化信息来控制溢流阀。该具有安全气囊电梯缓冲装置利用气体作为缓冲介质,同时引入电梯相关状态的实时监测,从而自适应的控制缓冲过程中产生的缓冲作用力的大小,削减过载冲击力,实现电梯轿厢平缓的缓冲效果,有效的降低由于过载冲击导致的乘客人身伤害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有以下的不足之处:1、电梯坠落速度快时间短,所设各类感应器及组件反应启动需要时间耽误缓冲装置的启动。2、电梯坠落速度快时间短,缺乏为空气压缩机向安全气囊内充气过程争取时间的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坠落风险的电梯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梯缓冲装置缓冲手段单一的特点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坠落风险的电梯装置,包括置于电梯井内的轿厢及设于轿厢下方的第一安全气囊,由所述轿厢下方由上至下设有第一承压板及第二承压板,由所述第一承压板与所述第二承压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安全气囊,所述第一承压板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相连接,所述第二承压板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相连接,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设有第一排气活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包括设于第一安全气囊内部的复数个第二安全气囊,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底部设有第二排气活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下部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一排气活门,所述第二承压板底部左右设有拦阻钩,所述电梯井内于所述拦阻钩一侧设有复数个拦阻绳。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还设有控制器、测速模块及判断电路模块,所述测速模块输出端与所述判断电路模块使能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使能端与所述判断电路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承压板、空气压缩机及设于第二安全囊一端的气阀,由所述第三承压板底部设有第三安全气囊,于所述第三承压板底部并且于所述第三安全气囊两侧设有电磁缓冲组件,所述电磁缓冲组件两侧还设有弹性缓冲单元,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设于第三安全气囊上的所述气阀与所述第三安全气囊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使能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电磁缓冲组件使能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轿厢顶部还设有制动组件,紧急供电的备用电源、报警模块及逃生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备用电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制动组件使能端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逃生门使能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端与所述报警模块使能端电连接。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第一安全气囊及排气活门形成第一段缓冲,设于第一安全气囊底部排气活门在电梯意外下坠时被内部空气挤压关闭,第一安全气囊内部的空气无法外溢使得第一安全气囊保持膨胀状态,电梯坠落至电梯井底部时,第一安全气囊内仍有大量空气,从而防止电梯轿厢硬着陆,进而保护人员安全。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轿厢顶部设置制动组件,从而使得第一段缓冲有效减缓电梯的坠落速度,缓解第二段缓冲所承受轿厢坠落产生的压力。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备用电源供电的可以有效的在因供电原因引起的电梯坠落情况发生时,在备用电源的独立供电下可以保证缓冲装置及时启动运行。

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电磁缓冲组件,弹性缓冲单元及第三安全气囊形成第二段缓冲,电梯坠落时先经由第一段缓冲为第二段缓冲装置反应启动取得时间,从而进一步达到对坠落的电梯进行缓冲的目的,进一步保护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降低坠落风险的电梯装置,包括置于电梯井2内的轿厢1及设于轿厢1下方的第一安全气囊5,由所述轿厢1下方由上至下设有第一承压板4及第二承压板7,由所述第一承压板4与所述第二承压板7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安全气囊5,所述第一承压板4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5相连接,所述第二承压板7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5相连接,所述第一安全气囊5设有第一排气活门6。所述第一排排气活门可设于底部也可设于第一安全气囊两侧。所述轿厢1还设有控制器17、测速模块14、及判断电路模块15,所述测速模块14输出端与所述判断电路模块15使能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7使能端与所述判断电路15输出端电连接。还包括第三承压板8、空气压缩机10及设于第二安全囊12一端的气阀11,由所述第三承压板8底部设有第三安全气囊12,于所述第三承压板8底部并且于所述第三安全气囊12两侧设有电磁缓冲组件13,所述电磁缓冲组件13两侧还设有弹性缓冲单元9,所述空气压缩机10通过设于第三安全气囊12上的所述气阀11与所述第三安全气囊12相连接,所述控制器17输出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10使能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输17出端与所述电磁缓冲组件13使能端电连接。所述轿厢2顶部还设有制动组件20,紧急供电的备用电源16、报警模块18及逃生门19,所述控制器17与所述备用电源1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7输出端与所述制动组件20使能端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7输出端与所述逃生门19使能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7输出端与所述报警模块18使能端电连接。通过在轿厢2顶部设置制动组件20,从而使得第一段缓冲有效减缓电梯的坠落速度,缓解第二段缓冲所承受轿厢2坠落产生的压力。通过设置备用电源16供电的可以有效的在因供电原因引起的电梯坠落情况发生时,在备用电源16的独立供电下可以保证缓冲装置及时启动运行。

实施例二: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大体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5包括设于第一安全气囊5内部的复数个第二安全气囊21,所述第二安全气囊21底部设有第二排气活门22,所述第一安全气囊5下部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一排气活门6,所述第二承压板7底部左右设有拦阻钩23,所述电梯井2内于所述拦阻钩23一侧设有复数个拦阻绳24。

防爆超压排气活门材质:铝合金,型号:PS(FCS)-Dg250~300、FCH250~300(5)可直接替代战时排风系统上的防爆波活门和自动排气阀门组成的排风消波系统,平时处以开启状态,便于排风;在冲击波正压作用下,阀盖自动关闭,削减90%以上的冲击波能量;当工程内部在超压30~50Pa时阀盖自动开启,当战时需要隔绝防护时用人工锁紧阀盖,已达到防护密闭的功能。本设备需通过定制大小头管道法兰连接,设备安装连接的预埋套管法兰厚度为8mm,且阀门与预埋套管的密封必须使用胶垫,产品出厂必须有固定名牌及合格证标志。 (1)PS(FCS)-Dg250排风量:800m3/h,接口法兰外径450mm,高度150mm; (2)PS(FCS)-Dg300排风量:1000m3/h,接口法兰外径520mm,高度150mm; 漏气量:正面超压100Pa时,漏气量不大于0.5升/分钟。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第一安全气囊及排气活门形成第一段缓冲,设于第一安全气囊底部排气活门在电梯意外下坠时被内部空气挤压关闭,第一安全气囊内部的空气无法外溢使得第一安全气囊保持膨胀状态,电梯坠落至电梯井底部时,第一安全气囊内仍有大量空气,从而防止电梯轿厢硬着陆,进而保护人员安全通过设置电磁缓冲组件,弹性缓冲单元及第三安全气囊形成第二段缓冲,电梯坠落时先经由第一段缓冲为第二段缓冲装置反应启动取得时间,从而进一步达到对坠落的电梯进行缓冲的目的,进一步保护人员安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