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副产品运输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173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副产品运输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副产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副产品运输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但是农产品在电商发展的过程中,生鲜商品的保鲜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普通的快递包裹配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产品电商的要求,冷链物流技术的落后,使配送环节的生鲜农副产品的保鲜成为难题;收到质量不好的生鲜商品,也给消费者网购农产品造成不好的体验;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增加了难度和物流配送成本,严重影响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如何使生鲜商品在配送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新鲜度,满足人们对生鲜商品的品质要求,降低企业物流配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副产品运输保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配送的生鲜农副产品的保鲜成为难题,严重影响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副产品运输保温装置,包括保温箱本体,所述保温箱本体的顶部卡接连接有保温盖,所述保温箱本体的表面设有观察窗,所述保温箱本体的左侧壁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有手提把,所述保温箱本体的底部右侧设有滚轮,所述保温箱本体的底部左侧设有防滑减震件,所述保温箱本体的内腔左右侧壁均连接有温度加热器,所述温度加热器的左侧壁设有冷热能传导元件,所述冷热能传导元件的左侧壁设有冷热能反射板,所述保温箱本体的内腔横向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顶部设有海绵层。

优选的,所述保温箱本体为木制保温箱本体。

优选的,所述海绵层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冷热能反射板的侧壁底部连接,且冷热能反射板为聚乙烯植绒膜冷热能反射板。

优选的,所述冷热能传导元件为碳纳米管冷热能传导元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农副产品运输保温装置,结构简单,设置合理,采用观察窗,可以观察保温箱内部的农副产品情况,及时的做出处理,采用温度加热器和冷热能传导元件,可以通过调节器自由调节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采用冷热能反射板,可以增加保温时间,防止能量散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温箱本体、2保温盖、3观察窗、4手提把、5滚轮、6防滑减震件、7温度加热器、8冷热能传导元件、9冷热能反射板、10隔离板、11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副产品运输保温装置,包括保温箱本体1,所述保温箱本体1的顶部卡接连接有保温盖2,所述保温箱本体1的表面设有观察窗3,观察窗3为防爆玻璃板,所述保温箱本体1的左侧壁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有手提把4,所述保温箱本体1的底部右侧设有滚轮5,所述保温箱本体1的底部左侧设有防滑减震件6,防滑减震件6为橡胶垫,橡胶垫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和摩擦作用,增加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保温箱本体1的内腔左右侧壁均连接有温度加热器7,所述温度加热器7的左侧壁设有冷热能传导元件8,所述冷热能传导元件8的左侧壁设有冷热能反射板9,所述保温箱本体1的内腔横向设置有隔离板10,所述隔离板10的顶部设有海绵层11。

其中,所述保温箱本体1为木制保温箱本体,木制保温箱本体热传导速率低,能够防止能量的散失,所述海绵层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冷热能反射板9的侧壁底部连接,且冷热能反射板9为聚乙烯植绒膜冷热能反射板,聚乙烯植绒膜冷热能反射板可以将散发的能量反射到农副产品上,防止冷热能散失,所述冷热能传导元件8为碳纳米管冷热能传导元件。

工作原理:在运输过程中,将农副产品放入到保温箱本体1内部,工作人员通过手提把4和滚轮5将保温箱本体1托运至运输车辆上,减少了搬运时间和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温度调节器调节温度加热器7,将温度调节到农副产品运输所需要的温度,温度通过冷热能传导元件8传导温度,保持保温箱本体1内的温度平衡,冷热能反射板9将散发的能量反射到农副产品上,防止冷热能散失,海绵层11可以防止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导致农副产品损坏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