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重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897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用于配重的移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诸如液压挖掘机或起重车的建筑机器上的配重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配重安装在诸如液压挖掘机或起重车的建筑机器上用于机身在作业期间的防坠落和振动抑制、改善重负载期间的静态稳定性等目的。例如在建筑机器的运输期间和在安装在机身上的作业装置的更换期间,该配重附接至机身并从其拆卸。为了便于配重的附接和拆卸,有时在建筑机器中提供使配重在地面与机身的高度(安装位置)之间移动(升降)的移动装置。

作为用于配重的移动装置,已经知道了包括升降机构(连杆机构)的移动装置,该升降机构包括臂构件和用于升降的汽缸。例如,专利文献1的装置包括:转向臂(臂构件),其一端用销联接至回转框架(机身框架)的后端侧;以及用于升降的汽缸,其使转向臂在垂直方向上转向。该装置使汽缸延伸和缩回以进行升降,由此转向转向臂并且将悬挂在转向臂的另一端的配重以弧形形状移动。

顺便提及,配置成可拆卸地附接的配重通过将螺栓紧固到附接表面(例如,专利文献1的邻接板)而安装(固定)在机身上,该附接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在机身框架的后端部处延伸、在水平方向上从机身的背面朝机身前面延伸。此时,当配重仅由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螺栓支撑时,配重的总负载在剪切方向上作用在螺栓上。因此,对强度存在有担忧。作为防止这种担忧的措施,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配置:其中用于从向下的方向支撑安装在机身框架上的配重的部分设置在机身框架侧上,并且配重的负载也是由除了螺栓以外的部分支撑(参见例如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件第h07-268908号

[ptl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件第h08-319637号

[ptl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件第2012-057299号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2和3中,在移动装置包括从向下的方向支撑配重的支撑部分的情况下,用于避免配重和支撑部分在配重的附接和拆卸期间的干扰的部件是必要的。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用于悬挂配重的位置的第三销设置成在机身向前方向上比分别在液压汽缸和连杆(臂构件)的转向中心处的第一销和第二销的位置更远,从而避免对车身框架(支撑部分)的干扰。在专利文献3中,除了上述升降机构之外,还提供了一种相对于转向型支撑构件(臂构件)提升配重的升降汽缸。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3的装置中,使用两个汽缸(即,用于转向臂构件的汽缸和用于提升配重的升降汽缸)来避免对鞍状支撑(支撑部分)配重的干扰。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装置中,液压汽缸和连杆的转向中心需要设置成在机身向后方向上比配重的悬挂位置更远。因此,有必要确保配重中宽敞的空间。在车身框架上也需要宽敞的空间。在专利文献3的装置中,由于使用了两个液压缸,因此,部件数量增加,导致成本上升,并且装置的结构也复杂化。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些问题而设计的,涉及一种用于配重的移动装置,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将配重以安装状态放置在机身框架上的的支撑表面上,并在以简单的配置避免配重和支撑表面的干扰的同时移动配重。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实现通过下面描述的用于实施如下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形式的配置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即相关技术未获得的作用和效果。

[问题的解决方案]

(1)一种用于配重的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在机身框架的安装位置和地面之间移动配重,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至机身框架的附接构件;支撑构件,其固定至机身框架并包括支撑表面,配重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放置在该支撑表面上;以及连杆机构,其附接至所述附接构件并配置成移动所述配重。

连杆机构包括臂构件,其一端由附接构件轴向支撑,并且其另一端在配重的前表面上的凹陷位置中轴向支撑在向上方向上。连杆机构包括转向缸,其一端由附接构件轴向支撑,另一端在凹陷位置轴向支撑在向上方向上。转向缸被设置成可伸缩并且围绕臂构件的一端使臂构件转向。此外,在安装状态下与支撑表面接触的配重侧上的接触表面形成为基于在配重移动期间绘制的弧形轨迹的形状。

(2)优选地,接触表面形成为与支撑表面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在安装状态下与支撑表面进行表面接触。

(3)优选地,支撑表面是通过线性近似轨迹来获得的倾斜表面。

(4)或者,优选地,所述支撑表面是沿着所述轨迹延伸的弯曲表面。

(5)优选地,所述支撑表面具有基于当与所述配重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上的所述接触表面上的边缘部分在安装状态下的位置和边缘部分在垂直方向上与在移动方向一侧上的支撑表面上的边缘部分重叠的位置之间移动时的轨迹的形状。

(6)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分件配置成能够从所述机身框架拆卸。

(7)优选地,移动装置包括用于在安装配重期间调节配重的上下位置的调节机构。也就是说,调节机构在垂直方向上调节配重的安装位置。

(8)优选地,连杆机构大致设置在机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一对支撑构件分别设置在连杆机构的左右两侧上。要注意的是,“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不一定是左右方向中心位置,并意味着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也就是说,连杆机构可以设置在从机身框架的左右方向中心位置稍微向左或向右偏移的位置。

[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所公开的用于配重的移动装置中,从向下方向来支撑配重的支撑表面形成基于由接触表面绘制的弧形轨迹的形状。因此,由于连杆机构具有提供将臂构件转向的一个转向缸的简单配置,所以可以在避免配重的接触表面和机身框架侧上的支撑表面的干扰的同时移动(升降)配重。要注意的是,可以通过简化配置来降低制造成本和产品成本。

在所公开的配重的移动装置中,配重在配重的安装状态下被放置在支撑表面上。因此,也可以用支撑表面来支撑配重的负载。可以减小作用在用于固定配重的螺栓上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针对配重应用移动装置的建筑机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说明移动装置的连杆机构的立体图(图3的a-a箭头横截面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说明由移动装置进行的配重的移动期间的轨迹的纵截面图(图2的b-b箭头横截面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说明移动装置的支撑表面的示意图,其中(a)是放大的横截面视图(图2的c-c箭头横截面视图)、(b)是支撑块的立体图、(c)是示出支撑块的固定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说明移动装置的调节机构的示意图,其中(a)是调节机构及其周边的纵截面图(图2的d-d箭头横截面视图),以及(b)是示出调节块和螺母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一个变型的示出支撑块的固定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一个变型的示出调节块和螺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说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配重的移动装置。下述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味着排除下述的实施例未明确指出的技术的各种修改和应用。该实施例的配置可以在不脱离配置的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实施,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或者可以适当地组合。

[1.配置]

在图1中,示出了安装有本实施例的配重的移动装置的建筑机器(作业机器)。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用作建筑机器的液压挖掘机9。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液压挖掘机9的行进方向设定为向前方向,将相反方向设定为向后方向。左右根据向前方向设置。重力方向设定为向下方向,并且相反方向设定为向上方向。为了说明安装在机身上的装置和部件,基于将装置和部件安装在机身上的状态来设定垂直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

液压挖掘机9包括履带式下行进体2和设置成能够在下行进体2的向上方向上旋转的上旋转体3。在上旋转体3中,进行各种作业的作业装置4和作为驾驶员操作室的驾驶室5安装在上旋转体3的前部。诸如发动机和液压泵、燃料箱、液压油箱等的动力单元(在图中未示出)都安装在上旋转体3的后部。此外,配重10安装在上旋转体3的最后部。要注意的是,在作业装置4中,诸如铲斗和液压破碎机等各种附件6安装在作业装置4的最前端部。

上旋转体3包括形成上旋转体3的下表面的机身框架7。机身框架7是液压挖掘机9的框架构件,由具有高强度的底板、侧板、加强板等构成。工作装置4、驾驶室5、动力单元等安装在机身框架7上的预定位置处。机身框架7包括在大致位于机身框架7的后端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左右方向和垂直方向延伸的固定部分7a和朝向固定部分7a的后表面的下部的机身向后方向突出的两个突出部分7b。固定部分7a是固定配重10的部分。固定部分7a被配置成使得固定部分7a的下边缘部不比机身框架7的下表面在向下方向上突出得更远。突出部分7b是作为从向下方向支撑配重10的支撑部分的零件。两个突出部分7b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配重10是在工作期间保持机身的重量平衡的重负载。配重10可以附接至本实施例的液压挖掘机9并从其拆卸。也就是说,在液压挖掘机9中,放置在地面g上的配重10能够被抬起并安装在机身框架7上。安装在机身框架7上的配重10可以被拆卸并降低到地面g。在液压挖掘机9中,设置了当配重10被安装和拆卸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升降)配重10的移动装置1。

要注意的是,配重10在其上表面上包括朝向上方向突出的两个锁定部分11。两个锁定部分11在配重10安装在机身框架7上并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锁定部分11是形成为平坦形状的零件。在锁定部分11中,在其中心钻有用于抓钩的孔部分。当通过未示出的起重设备(起重机)将配重10从地面g吊起时,钩被锁定到锁定部分11。

在下面的说明中,详细说明附接至机身框架7并从其拆卸的配重10的配置,并参照图2至图5详细说明移动装置1的配置。

图2是从机身向前方向观察的配重10的重物前表面10a的立体图(图3的a-a箭头横截面视图)。要注意的是,在配重10的安装状态下,重物前表面10a是面向机身向前方向的表面。图3是液压挖掘机9的机身后部的纵截面图(图2的b-b箭头横截面视图)。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配重10下降到地面g的状态。配重10的安装状态由交替的长虚线和两条短虚线表示。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配重10包括在重物前表面10a的左右方向上大体在中心的垂直方向上凹陷的凹陷位置12,以及在重物前表面10a的下部部分中在左右方向上突出的台阶部分13。凹陷位置12是容纳有移动装置1的下述的连杆机构30的空间。凹陷位置12朝机身向前方向打开。要注意的是,凹陷位置12的向上方向被设置成可由未示出的螺栓拆卸的平坦部分16封闭。然而,凹陷位置12的向下方向是开放的。

凹陷位置12包括在垂直方向中间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台阶表面12a。凹陷位置12形成为使得台阶表面12a的向上方向上的左右方向长度大于台阶表面12a的向下方向上的左右方向长度。凹陷位置12在前视图中形成为t形。在台阶表面12a中,形成分别在台阶表面12a的左右方向中心侧的两个拐角直立的平坦悬挂板14。在悬挂板14的上部,孔部分14h中插入下述的销37并在其中设置有下述的调节块51。

在台阶部分13的前表面13a上(在重物前表面10a的下部),朝向机身向前方向和向下方向敞开的两个中空部分15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并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对称。在台阶部分13的前表面13a上(在重物前表面10a的下部),朝向机身向前方向和向下方向敞开的两个中空部分15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开并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对称。中空部分15是容纳设置在机身框架7中的突出部分7b的空间。在配重10的安装状态下,中空部分15的上表面15a和机身框架7侧的部件彼此接触。本实施例的中空部分15包括朝向上表面15a的前部中的向下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分15b。突出部分15b的下表面(上表面15a的前部)与机身框架7侧(本实施例中,下述的支撑块40的支撑表面40a)上的构件接触。在下面的说明中,与中空部分15的上表面15a中的机身框架7侧接触的表面被称为接触表面15c。

移动装置1包括固定至机身框架7的固定部分7a的附接构件20、用于移动配重10的连杆机构30、固定至机身框架7的突出部分7b的支撑块40(支撑构件),以及用于在安装配重10期间在垂直方向上调节位置(安装位置)的调节机构50。附接构件20和连杆机构30大致位于机身框架7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支撑块40分别设置在附接构件20和连杆机构30的左右两侧。要注意的是,“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不一定是左右方向中心位置,并意味着允许一定程度的误差。也就是说,附接构件20和连杆机构30可以设置在从机身框架7的左右方向中心位置稍微向左或向右方向偏移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附接构件20包括沿着固定部分7a的后表面设置的基板21和相对于基板21在垂直方向上直立的一对轴承托架22。在附接构件20中,基板21螺栓紧固到固定部分7a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由此轴承托架22从基板21朝向机身的向后方向延伸。分别在一对轴承托架22的上部和下部钻孔。上部的轴孔在机身向前方向上设置得比下部的轴孔更远。下述第一基轴31穿过上部的轴孔插入。下述第二基轴32穿过下部的轴孔插入。

连杆机构30包括一对臂构件34和一个使配重10转向的转向缸35、第一基座轴31和第二基轴32用作臂构件34和转向缸35的转向中心以及当配重10吊起时用作悬挂位置的支撑轴33。

臂构件34是具有纵向方向的扁平薄板构件。一对臂构件34在左右方向上以其中法线方向是左右方向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左右方向中心线对称的姿势彼此间隔开。

臂构件34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34a由附接构件20轴向支撑。臂构件34的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34b在配重10的凹陷位置12中轴向支撑在向上方向上。另一端34b侧围绕一端34a转向。在下面的说明中,臂构件34的一端34a被称为臂近端34a,以及另一端34b被称为臂远端34b。在臂近端34a处钻出第一基轴31穿过而插入的孔部分。在臂远端34b处钻出支撑轴33穿过而插入的孔部分。臂构件34由分别穿过在两端钻出的孔部分而插入的第一基轴31和支撑轴33可转向地支撑。

具体地,一对臂构件34的臂近端34a布置成在左右方向上重叠在一对轴承托架22的上部中钻出的轴孔。两个第一底座轴31分别穿过臂近端34a的孔部分和轴承托架22的轴孔而插入,由此臂构件34相对于轴承托架22可转向地设置(销接合)。

另一方面,在凹陷位置12中的向上方向上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支撑轴33穿过该对臂构件34的臂远端34b而插入。支撑轴33的两端经由一对联接工具36和一对销37相对于设置在凹陷位置12的台阶表面12a上的悬挂板14可转向地支撑。支撑轴33固定至联接工具36的上部。穿过悬挂板14的孔部分14h而插入的销37穿过联接工具36的下部而插入并销接到联接工具36的下部。因此,臂构件34相对于悬挂板14可转向地设置。要注意的是,在联接工具36的下端部设有调节调节联动工具36相对于悬挂板14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的突出部36a。

转向缸35是用于使臂构件34转向的致动器。设置在杆35d的一端的活塞可滑动地插入并配合在管35c的内部。杆35d的另一端突出到管35c的外部。转向缸35例如是由安装在上旋转体3上的液压泵供给的液压致动的液压缸。转向缸35设置成可伸缩。转向缸35大致位于机身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并位于一对臂构件34之间。

转向缸35的一端35a由附接构件20轴向支撑。转向缸35的另一端部35b在配重10的凹陷位置12中轴向支撑在向上方向上。另一端35b侧围绕一端35a转向。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转向缸35的一端35a称为汽缸近端35a。转向缸35的另一端35b称为汽缸远端35b。汽缸近端35a是在与管35c的杆35d相对的一侧上的端部。汽缸远端35b是杆35d的远端。

一个第二基轴32穿过汽缸近端35a而插入。第二基轴32的两端分别穿过在一对轴承托架22的下部钻出的轴孔而插入。因此,转向缸35相对于轴承托架22可转向地设置(销接合)。另一方面,支撑轴33穿过汽缸远端35b而插入。也就是说,汽缸远端35b沿支撑轴33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心而插入。臂远端34b穿过支撑轴33的两侧而插入。此外,联接工具36固定至支撑轴33的两侧。因此,转向缸35的缸体的另一端35b相对于悬挂板14可转向地设置。

如图3所示,配重10通过如上所述而配置的连杆机构30在地面g与机身框架7的安装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如图中的实线所示,一对联接工具36分别通过销37连接到放置在地面g上的配重10的一对悬挂板14。转向缸35被操作和延伸以使臂构件34围绕臂近端34a转向,使得臂远端34b在向上方向上移动。因此,配重10被吊起。如图中的交替的长虚线和短虚线所示,配重10移动到配重10安装在机身框架7上的安装位置。

要注意的是,当安装在机身框架7上的配重10拆卸并降低到地面g时,执行与提升对重10的操作相反的操作。也就是说,转向缸35被操作和缩回以使臂构件34围绕臂近端34a转向,使得臂远端34b在向下方向上移动。在配重10的这种移动期间由臂远端34b绘制的轨迹l用交替的长短划线表示。轨迹l形成为以支撑臂基端部34a的第一基座31的中心线(点p)为中心的弧形形状,并且具有与从中心线(点p)到作为半径的支撑轴33的中心线(图中的点m)的距离。配重10沿轨迹l移动。

如图3和图4(a)至(c)所示,支撑块40是在将配重10安装在机身框架7上的安装状态下从向下方向支撑配重10的构件。要注意的是,图4(a)是表示配重10由突出部7b和支撑块40支撑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2的c-c箭头横截面视图)。图4(b)是支撑块40的立体图。图4(c)是示出支撑块40的固定状态的侧视图。

支撑块40形成为通过倾斜地切割沿矩形平行六面体块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个拐角而获得的形状。支撑块40以由切割面形成的平坦的倾斜表面面向向上方向和向后方向(倾斜表面的法线倾斜延伸向后向上方向)的姿势固定至机身框架7。也就是说,倾斜表面朝向机身向后方向在向下方向上倾斜。倾斜表面是与配重10接触并从向下方向支撑配合10的表面。在下面的说明中,倾斜表面被称为支撑表面40a。支撑表面40a与设置在配重10的突出部分15b的下表面上的接触表面15c接触。

如图4(a)所示,在配重10的移动期间由接触表面15c的前边缘部分绘制的轨迹由交替的长短虚线l'表示。轨迹l'与通过平移由臂远端34b绘制的轨迹l而获得的轨迹重合,使得点m与接触表面15c的前边缘部分和支撑块40在配重10的安装状态下彼此接触的位置(点e)重叠。也就是说,轨迹l'是具有与图3所示的轨迹l的半径相同的半径的相同的弧。

支撑块40的支撑表面40a形成为基于由接触表面15c的前边缘部分绘制的弧形轨迹l'的形状。也就是说,支撑表面40a形成为接近轨迹l'的形状并且不干扰轨迹l'。本实施例的支撑表面40a设置为通过线性近似轨迹l'获得的平坦倾斜表面。作为线性近似轨迹l'的方法,例如,如图图4(a)所示,存在将轨迹l'近似为连接支撑块40与配重10的接触表面15c的前边缘部分彼此接触的点e与支撑块40的后边缘部分和轨迹l'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的点f的直线。支撑表面40a被设置为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至少具有比相对于连接点e和点f的直线的水平方向的倾斜更大的倾斜。

本实施例的支撑表面40a基于当接触表面15c的前边缘部分在配重10(即,点e)的安装状态的位置与轨迹l'在垂直方向上与支撑表面40a的后边缘部分(配重10的移动方向侧上的边缘部分)(即,点f)重叠的位置之间移动时的轨迹l'形成一种形状。也就是说,在当轨迹l'中的与配重1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侧上的接触表面15c上的边缘部分在e点和f点之间移动时,基于轨迹l'形成支撑表面40a。由于支撑表面40a以这种方式形成为基于轨迹l'的形状,因此在配重10的移动期间,接触表面15c和支撑表面40a不会彼此交叉(干涉)。要注意的是,由于轨迹l和轨迹l'是与上述相同的弧,支撑表面40a也被认为是具有基于轨迹l的形状。

支撑块40放置在突出部分7b的上表面上并且螺栓紧固并固定至突出部分7b。如图4(b)所示,在支撑表面40a上形成有凹陷以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圆柱形槽部分41。圆柱形槽部分41在顶视图中形成为圆形。如图4(c)所示,圆柱形槽部分41形成为防止螺栓42的头部突出到支撑表面40a的深度,并且形成为使得圆柱形槽部分41的底面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圆柱形槽部分41的底面用作螺栓42的承坐表面。在底面上形成有贯穿向下方向的孔部分。在突出部分7b中形成有排放孔。穿过支撑块40的孔部分而插入的螺栓42被固定至突出部分7b的排放孔上。因此,支撑块40固定至突出部分7b。

要注意的是,支撑块40可以通过拆卸螺栓42而从突出部分7b拆卸。也就是说,支撑块40配置成可从机身框架7拆卸。

另一方面,配重10的接触表面15c形成为与支撑表面40a的形状相同的形状。也就是说,接触表面15c被设置为具有与支撑表面40a的倾斜相同的倾斜的平坦的倾斜表面。因此,在配重10的安装状态下,接触表面15c和支撑表面40a彼此进行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当配重10被吊起到配重10安装在机身框架7的安装位置(图3中的交替的长短两条划线的位置)时,中空部分15的上表面15a位于机身框架7的突出部分7b的向上方向上。中空部分15的接触表面15c与固定至突出部分7b的支撑块40的支撑表面40a进行表面接触。配重10由支撑块40和突出部分7b支撑。

根据连杆机构30的齿隙、尺寸公差等,在配重10的安装状态下,有时需要在垂直方向上的精密位置调节。因此,本实施例的移动装置1包括用于在安装配重10期间调节上下位置的调节机构50。如图5(a)和(b)所示,本实施例的调节机构50包括形成在悬挂板14中的排放孔14k、一体地设有螺纹部分52的调节块51,和拧紧螺纹部分52的螺母53。要注意的是,图5(a)是用于说明调节机构50的纵截面图(图2的d-d箭头横截面视图)。图5(b)是示出调节机构50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上所述,悬挂板14包括在上部钻出的孔部分14h。在侧视图中,孔部分14h形成为通过组合矩形孔下方的长孔而获得的形状。排放孔14k是从悬挂板14的上表面穿过至孔部分14h而形成的螺纹槽被切割的孔部分。调节块51在矩形平行六面体块的下表面上包括凹陷成弧形形状的弯曲表面部分51a,并且在弯曲表面部分51a相对的一侧上的表面(上表面)上包括垂直直立的螺纹部分52。

调节块51设置在悬挂板14的孔部分14h的矩形部分中。螺纹部分52从孔部分14h一侧拧入排放孔14k。螺母53与从悬挂板14的上表面突出的螺纹部分52一起旋拧。销37的圆柱形表面设置成与调节块51的弯曲表面部分51a接触。因此,通过旋转调节块51并相对于悬挂板14的排放孔14k来调节螺纹部分52从而调节销37的上下位置。销37穿过联接工具36的下部而插入。因此,当调节销37的上下位置时,联接工具36的上下位置,即支撑轴33的上下位置被调节。因此,由于在垂直方向上调节配重10的悬挂位置,所以接触表面15c和支撑表面40a可靠地设定为彼此表面接触。

要注意的是,在当配重10被吊起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将配重10安装(固定)在机身框架7上,多个螺栓(图中未示出)穿过从配重10的后表面向机身向前方向行进而插入,并且螺栓固定在固定部分7a上。当配重10下降到地面g时,在螺栓拆卸之后,执行上述操作。

[2.作用和效果]

在上述移动装置1中,从向下方向支撑配重10的支撑表面40a形成为基于由接触表面15c的前边缘部分绘制的弧形轨迹l'的形状。因此,由于连杆机构具有提供将臂构件34转向的一个转向缸35的简单配置,所以可以在避免配重10的接触表面和机身框架7侧上的支撑表面40a的干扰的同时移动配重10。要注意的是,可以通过简化配置来降低制造成本和产品成本。

在上述移动装置1中,配重10在配重10的安装状态下被放置在支撑表面40a上。因此,配重10的负载也可以由支撑表面40a支撑。可以减小作用在用于固定配重10的螺栓上的负载。

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移动装置1中,设计支撑配重10的支撑表面40a的形状,以避免对配重10和支撑表面40a的干涉。因此,例如,与上述专利文献2不同,不需要将第一基轴31和第二基轴32的中心配置在机身的向后方向上比支撑轴33的中心更远,避免在配重10的运动期间的干扰。因此,通过上述移动装置1,不需要增加配重10的凹陷位置12的尺寸。不必在机身框架7的后端部设置用于避免运动期间的干扰的宽敞的空间。也就是说,利用上述移动装置1,可以实现节省空间。可以增加上旋转体3的布局的自由度。

在上述移动装置1中,设置在配重10中的接触表面15c形成为与支撑表面40a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接触表面15c在配重10的安装状态下与支撑表面40a进行表面接触。因此,配重10的负荷并不集中地作用在支撑表面40a的一部分上。可以用支撑表面40a稳定地支撑配重10。

在上述移动装置1中,支撑表面40a设置为通过线性近似轨迹l'获得的倾斜表面。因此,能够简化移动装置1的结构。也可以容易地进行支承面40a的加工。

本实施例的支撑表面40a基于当接触表面15c的前边缘部分在配重10(即,点e)的安装状态的位置与轨迹l'在垂直方向(即,点f)上与支撑表面40a的后边缘部分重叠的位置之间移动时的轨迹l'形成一种形状。因此,可以进一步避免在配重10移动期间的接触表面15c和支撑表面40a的干扰。由于支撑表面40a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减小,因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撑配重10。

在上述移动装置1中,包括支撑表面40a的支撑块40可拆卸地附接至机身框架7的突出部分7b上。因此,无论移动装置1的安装状态如何,都可以使机身框架7的配置相同。也就是说,也可以将本实施例的移动装置1应用于现有的机身框架7。

上述移动装置1包括用于在安装配重10期间调节上下位置的调节机构50。因此,即使存在连杆机构30的齿隙、尺寸误差等,也可以将配重10设置为牢固地与支撑表面40a接触。可以用支撑表面40a稳定地支撑配重10。

在上述移动装置1中,连杆机构30大致位于机身框架7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支撑块40分别设置在连杆机构30的左右两侧。因此,可以在良好的平衡下移动配重10。可以稳定地支撑配重10。

[3.其他]

上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

上述支撑表面40a的配置是一个实例,并且不限于上述配置。例如,如图6所示,支撑表面40a'可以是沿轨迹l'延伸的弯曲表面。因此,可以更可靠地在避免配重10移动期间的接触表面15c和支撑表面40a的干扰的同时来支撑配重10。要注意的是,支撑表面40a可以与机身框架7一体地设置。也就是说,支撑块40可以例如使用突出部分7b的上表面作为支撑表面,而不是设置为单独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7b用作支撑构件。

配重1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配重10可以不具有台阶部分13。重物前表面10a可以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表面。与支撑表面40a接触的接触表面15c可以不设置为上述中空部分15的上表面15a的一部分。例如,当支撑构件的位置设置为沿着机身框架7的下端面延伸时,可以通过切割重物前表面10a的下端部来形成接触表面。或者,当支撑构件比机身框架7的下端面向下方向突出得更远时,接触表面也可以设置在配重10的下端面上。要注意的是,接触表面15c形成为与支撑表面40a的形状相同的形状。例如,接触表面和支撑表面40a可以是具有相同倾斜度并且形成为具有不同尺寸的平面的平面。当支撑表面40'是如图6所示的弯曲表面时,接触表面可以是具有与支撑表面40'的半径相同的半径的弯曲表面,并且朝向上方向形成凸起。

上述调节机构50的配置是一个实例,并且不限于上述配置。例如,如图7所示,调节机构可以包括调节块54以及拧入两个排放孔14k和54h中的螺栓55,在该调节机构中,除了形成图5(a)所示的悬挂板14中的排放孔14k之外还形成有排放孔54h。调节块54设置在悬挂板14的孔部分14h的矩形部分中。在另一方面,螺栓55从悬挂板14的向上方向拧入排放孔14k、54h。销37的圆柱形表面设置成与调节块54的弯曲表面部分54a接触。

在这种调节机构中,通过旋转螺栓55并调节螺栓55相对于调节块54的排放孔54h的旋拧长度来调节销37的上下位置。因此,即使在这样的调节机构中,也可以获得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要注意的是,设置调节机构50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调节机构50仅需要设置在配重10安装时的配重10与机身框架7或支撑表面40a之间的垂直方向的位置关系改变(可以调节)处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移动液压挖掘机9的配重10的移动装置1。然而,施加有移动装置1的建筑机器不限于液压挖掘机9。移动装置1可以应用于各种建筑机器。

[参考标号列表]

1移动装置

7机身框架

10配重

10a重物前表面(前表面)

12凹陷位置

15c接触表面

16平坦部分

20附接构件

30连杆机构

34臂构件

34a臂近端(一端)

34b臂远端(另一端)

35转向缸

35a汽缸近端(一端)

35b汽缸远端(另一端)

40支撑块(支撑构件)

40a支撑表面

50调节机构

g地面

l、l'轨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