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9963发布日期:2019-05-22 02:0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autonomousmovingbody)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梯系统。在该电梯系统中,自主移动体使用电梯进行移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76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梯系统中,还可以考虑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共用该轿厢进行移动的运用。该情况下,如果使双方以相同的方式移动而不区分自主移动体和利用者,则存在利用者的输送效率下降并且利用者的便利性恶化的情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的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具备电梯控制部,当在电梯中存在利用者的呼梯和自主移动体的呼梯时,该电梯控制部以与自主移动体的呼梯相比使利用者的呼梯优先的方式来控制所述电梯。

本发明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具备自主移动体控制部,当在电梯中存在利用者的呼梯和自主移动体的呼梯时,该自主移动体控制部以与自主移动体的呼梯相比使利用者的呼梯优先的方式来控制所述自主移动体。

发明效果

根据这些发明,与自主移动体的呼梯相比使利用者的呼梯优先。因此,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和应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自主移动体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行驶路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概要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动作概要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和应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自主移动体系统的结构图。

在图1的电梯系统中,井道1贯穿建筑物的各个楼层。例如,多个层站2分别设置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多个层站2分别与井道1对置。至少一个的轿厢3设置在井道1的内部。

轿厢摄像机4设置在轿厢3的内部。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设置在未图示的机房的内部。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设置在井道1的内部。

在图1的自主移动体系统中,自主移动体6是即使人不操作也能够自主移动的机械装置。例如,自主移动体6是机器人。例如,自主移动体6是个人移动器(personalmobility)。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设置于自主移动体6。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设置在远离自主移动体6的场所。

电梯控制装置5控制电梯的动作。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电梯的呼梯来控制轿厢3的动作。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利用者或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来控制轿厢3的动作。这时的层站呼梯是与轿厢3的出发楼层、利用者或自主移动体6的上下方向上的期望行进方向、轿厢3的目的地楼层、自主移动体6的个体标识符以及示出自主移动体6是机械的机械标识符的一部分或全部对应的信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利用者或自主移动体6的轿厢呼梯来控制轿厢3的动作。这时的轿厢呼梯是与目的地楼层对应的信息。当存在多个轿厢3时,电梯控制装置5从多个轿厢3中确定对电梯的呼梯进行响应的分配轿厢。例如,当在轿厢3的地面与层站2的地面之间产生了具有预先设定的高低差以上的高低差的阶梯差时,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再平层。具体而言,电梯控制装置5自动调节轿厢3的停靠位置以消除该阶梯差。

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控制自主移动体6的动作。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控制自主移动体6的行驶。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向电梯控制装置发送自主移动体6的轿厢呼梯。

在电梯系统和自主移动体系统中,信息在各装置之间适当地被发送/接收。例如,在各装置之间,在任意的时机发送/接收信息。例如,在各装置之间定期发送/接收信息。例如,根据来自各装置的请求发送/接收信息。

接下来,使用图2对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框图。

如图2所示,电梯控制装置5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交换信息。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与自主移动体6的重量相关的信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与自主移动体6的专有面积相关的信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与开门延长指令相关的信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与再平层指令相关的信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自主移动体6的轿厢呼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与自主移动体6正在搭乘的轿厢3相关的信息。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层站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再平层完成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可否再平层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层站呼梯的数量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利用者的数量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拥挤时间段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交通需求相关的信息。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分配轿厢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分配循环数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可否搭乘轿厢3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可否从轿厢3下梯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轿厢3的当前楼层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轿厢3的行驶方向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机械标识符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电梯门的开闭状态相关的信息。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轿厢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

电梯控制装置5具备电梯控制部8。当存在利用者的呼梯和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电梯控制部8以与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相比使利用者的呼梯优先的方式来控制电梯。

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具备自主移动体控制部9。当存在利用者的呼梯和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自主移动体控制部9以与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相比使利用者的呼梯优先的方式来控制自主移动体6。

例如,电梯控制部8具备设定数据库8a、预测部8b、分配部8c、经过次数计测部8d、可否乘梯发送部8e、乘降顺序控制部8f、分配取消部8g和乘梯空间检测部8h。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部9具备设定数据库9a、经过次数计测部9b、控制部9c、通知控制部9d、阶梯差检测部9e、层站呼梯发送部9f、目的地楼层发送部9g、方向反转检测部9h、输送效率评价部9i、移动计划生成部9j和行动计划生成部9k。

当进行第1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自主移动体6等的重量进行协作。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设定数据库8a预先存储自主移动体6的个体标识符和重量。预测部8b在接收到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时,预测该自主移动体6乘入到轿厢3时的该轿厢3的承载重量。具体而言,预测部8b根据正搭乘该轿厢3的利用者的重量、正搭乘该轿厢3的自主移动体6的重量、各楼层处的预定搭乘该轿厢3的利用者的重量和各楼层处的预定搭乘该轿厢3的自主移动体6的重量来预测该轿厢3的承载重量。例如,根据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到的重量信息来设定自主移动体6的重量。这时,自主移动体6的重量也有时包含自主移动体6所承载的行李和利用者中的至少一个的重量。例如,通过从设定数据库8a提取与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到的个体标识符相对应的重量信息来设定自主移动体6的重量。当由预测部8b预测出的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承载重量时,分配部8c使该轿厢3不响应该层站呼梯。这时,分配部8c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不向该自主移动体6分配该轿厢3的信息。

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层站呼梯发送部9f接收示出不向该自主移动体6分配轿厢3的信息,当轿厢3经过了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时重新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层站呼梯。

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也有时层站呼梯发送部9f如果接收到示出不向该自主移动体6分配轿厢3的信息,则立即重新发送层站呼梯。

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分配部8c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响应该层站呼梯的循环数。

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经过次数计测部9b有时也根据轿厢3的当前位置和行进方向来计测轿厢3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方向的正向上经过的次数。当由经过次数计测部9b计测出的经过次数低于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的循环数时,控制部9c使该自主移动体6不搭乘轿厢3。

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经过次数计测部8d有时也根据轿厢3的当前位置和行进方向来计测轿厢3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方向的正向上经过的次数。当由经过次数计测部8d计测出的经过次数低于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的循环数时,可否乘梯发送部8e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不能搭乘轿厢3的信息。当由经过次数计测部8d计测出的经过次数已变为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的循环数时,可否乘梯发送部8e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能够搭乘轿厢3的信息。例如,当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的循环数为第一圈循环的情况下,在由经过次数计测部8d计测出的经过次数已变为一次时,可否乘梯发送部8e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能够搭乘轿厢3的信息。例如,当在该楼层且在该方向上开始接近时,可否乘梯发送部8e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能够搭乘轿厢3的信息。例如,当在该楼层且在该方向上开始停靠时,可否乘梯发送部8e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能够搭乘轿厢3的信息。

当进行第2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自主移动体6等的专有面积进行协作。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预测部8b在接收到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时,预测该自主移动体6乘入了轿厢3时的该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的总占有面积。具体而言,预测部8b根据正搭乘该轿厢3的利用者的专有面积、正搭乘该轿厢3的自主移动体6的专有面积、各楼层处的预定搭乘该轿厢3的利用者的专有面积和各楼层处的预定搭乘该轿厢3的自主移动体6的专有面积来预测该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的总占有面积。例如,根据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到的专有面积信息来设定自主移动体6的专有面积。这时,自主移动体6的专有面积也有时包含自主移动体6所承载的行李和利用者中的至少一个的占有面积。例如,通过从设定数据库8a提取与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到的个体标识符相对应的专有面积信息来设定自主移动体6的重量。当由预测部8b预测出的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的总占有面积超过轿厢3的地面面积时,分配部8c使该轿厢3不对该层站呼梯进行响应。

其它动作是与进行第1协作设定时同等的动作。

当进行第3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电梯的呼梯状况进行协作。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分配部8c在接收到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时,使空的轿厢3响应该层站呼梯。这时,分配部8c根据已经被进行了分配的层站呼梯和轿厢呼梯的状况判定是否能够分配空的轿厢3。例如,在不存在利用者的层站呼梯且轿厢3在利用者没有搭乘轿厢3的状态下停靠的乘梯条件成立时,分配部8c使轿厢3响应该层站呼梯。例如,当乘梯条件不成立时,分配部8c使轿厢3不响应该层站呼梯。

在不存在响应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情况以后的动作是与进行第1协作设定时使轿厢3不响应层站呼梯以后的动作同等的动作。

当进行第4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自主移动体6的乘梯区间进行协作。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分配部8c在接收到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时,将尚未响应其它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分配给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例如,分配部8c将与不和其它自主移动体6的乘梯区间重叠的乘梯区间对应的轿厢3分配给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这时的乘梯区间被设定为从出发楼层到目的地楼层的区间。

在不存在响应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情况以后的动作是与进行第1协作设定时使轿厢3不响应层站呼梯后的动作同等的动作。

当进行第5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多个自主移动体6的乘降进行协作。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乘降顺序控制部8f向与多个自主移动体6分别对应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依次发送示出在被检测到多个自主移动体6的乘梯或下梯的楼层能够搭乘轿厢3的信息或示出能够从轿厢3下梯的信息。例如,当被检测到要搭乘的自主移动体6和要下梯的自主移动体6时,乘降顺序控制部8f在向与要搭乘的自主移动体6对应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能够搭乘轿厢3的信息之前向与要下梯的自主移动体6对应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能够从轿厢3下梯的信息。

当进行第6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取消进行协作。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在分配部8c确定出响应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后由预测部8b预测出的所述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承载重量时,分配取消部8g使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确定无效。例如,在分配部8c确定出响应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后由预测部8b预测出的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的总占有面积超过轿厢3的地面面积时,分配取消部8g使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确定无效。例如,在仅使空的轿厢3响应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设定下,在使该轿厢3响应利用者的层站呼梯时,分配取消部8g使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确定无效。这时,分配取消部8g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使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确定已变为无效的信息。

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确定已变为无效的情况以后的动作是与进行第1协作设定时使轿厢3不响应层站呼梯后的动作同等的动作。

当进行第7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轿厢3的当前楼层、轿厢3的行进方向以及电梯门的开闭状态进行协作。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当轿厢3的当前位置是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时轿厢3的行驶方向是该自主移动体6的期望行进方向并且电梯门打开时,控制部9c使该自主移动体6搭乘轿厢3。

当进行第8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预定从轿厢3下梯的利用者进行协作。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与轿厢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在刚刚接收到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后立即发送与轿厢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定期发送与轿厢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来自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请求,发送与轿厢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控制部9c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轿厢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控制部9c根据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轿厢呼梯的有无来判定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是否存在预定从轿厢3下梯的利用者。控制部9c控制该自主移动体6,使得当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存在预定从轿厢3下梯的利用者时不会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前等待轿厢3的到达。当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存在预定从轿厢3下梯的利用者时,通知控制部9d使设置于该自主移动体6的设备通过语音或显示来通知示出存在预定从轿厢3下梯的利用者的信息。

当进行第9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预定搭乘轿厢3的利用者进行协作。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与层站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在刚刚接收到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后立即发送与利用者的层站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定期发送与利用者的层站2的有无相关的信息。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来自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请求,发送与利用者的层站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控制部9c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与利用者的层站呼梯的有无相关的信息。控制部9c根据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处有无利用者的层站呼梯来判定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是否存在预定搭乘轿厢3的利用者。控制部9c控制该自主移动体6,使得当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存在预定搭乘轿厢3的利用者时不会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前等待轿厢3的到达。当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存在预定搭乘轿厢3的利用者时,通知控制部9d使设置于该自主移动体6的设备通过语音或显示向该利用者通知提示该利用者先乘梯的信息。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乘梯空间检测部8h通过分析设置在轿厢3内部的轿厢摄像机4的图像来检测在轿厢3内部空出的面积。当轿厢3到达与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对应的楼层时,可否乘梯发送部8e分析轿厢摄像机4的图像,由此根据轿厢3的承载重量或在轿厢3内部空出的面积来判定自主移动体6可否搭乘轿厢3。当轿厢3的承载重量未超过预先设定的重量时、或者在轿厢内部空出的面积超过预先设定的面积时,可否乘梯发送部8e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可以搭乘轿厢3的信息。当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重量时、或者在轿厢3内部空出的面积未超过预先设定的面积时,可否乘梯发送部8e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不能搭乘轿厢3的信息。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控制部9c控制该自主移动体6,以便在接收到示出可以搭乘轿厢3的信息时搭乘轿厢3。控制部9c控制该自主移动体6,以便在接收到示出不能搭乘轿厢3的信息时不搭乘轿厢3。

当进行第10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电梯门打开的时间进行协作。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当运转控制部8i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到开门延长指令时,延长电梯门完全打开的时间。

当进行第11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基于再平层进行协作。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阶梯差检测部9e检测所述轿厢3的地面与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的地面之间的阶梯差。阶梯差检测部9e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消除阶梯差的指令。当由阶梯差检测部9e检测到阶梯差时,控制部9c暂时中止使该自主移动体6搭乘轿厢3的控制。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运转控制部8i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消除阶梯差的指令。例如,当不存在利用者的层站呼梯并且轿厢3在利用者没有搭乘轿厢3的状态下停靠时,运转控制部8i使轿厢3以消除轿厢3的地面与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的地面之间的阶梯差的方式行驶。然后,运转控制部8i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阶梯差已被消除的信息。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控制部9c在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示出阶梯差已被消除的信息时,重新开始使该自主移动体6搭乘轿厢3的控制。

例如,在电梯控制装置5中,当利用者正搭乘于轿厢3时,运转控制部8i不使轿厢3为了消除轿厢3的地面与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的地面之间的阶梯差而行驶。这时,运转控制部8i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无法消除阶梯差的信息。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控制部9c在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示出无法消除阶梯差的信息时,将使该自主移动体6搭乘轿厢3的控制设为无效。

使该自主移动体6搭乘轿厢3的控制变为无效的情况以后的动作是与进行第1协作设定时不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后的动作同等的动作。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层站呼梯发送部9f在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示出无法进行阶梯差的消除的信息时,再次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例如,目的地楼层发送部9g在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示出无法进行阶梯差的消除的信息时,再次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信息。例如,当轿厢3的当前楼层不再是目的地楼层时、或者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示出阶梯差已被消除的信息时,目的地楼层发送部9g再次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信息和该轿厢3的信息。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方向反转检测部9h根据轿厢3的当前楼层的变动来检测轿厢3的行进方向已反转的情况。例如,方向反转检测部9h在检测到轿厢3的行进方向的反转时,目的地楼层发送部9g再次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信息和该轿厢3的信息。

当进行第12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轿厢3的当前楼层和电梯门的开闭状态进行协作。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当轿厢3的当前楼层与存在于轿厢3内部的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一致并且电梯门打开时,控制部9c使该自主移动体6从轿厢3下梯。

当进行第13协作设定时,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多个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或电梯的拥挤状况进行协作。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输送效率评价部9i根据多个轿厢3的当前的拥挤状况或拥挤的预测状况来评价该自主移动体6的移动时间、利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与该自主移动体6同乘的利用者数量的期待值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输送效率评价部9i根据层站呼梯的数量或目的地楼层的数量或存在于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的数量来评价到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的移动时间或利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或与该自主移动体6同乘的利用者数量的期待值。例如,移动计划生成部9j根据多个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信息来确定为了该自主移动体6移动到目的地而使用的轿厢3。例如,移动计划生成部9j以使得输送效率评价部9i的评价结果为最佳的方式来确定为了该自主移动体6移动到目的地而使用的轿厢3。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行动计划生成部9k生成在电梯的拥挤时间段不使用所述电梯的行动计划。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输送效率评价部9i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电梯的交通需求信息。这时的交通需求信息包括出发楼层、目的地楼层、利用者数量、移动时间的信息对应起来而得到的信息。输送效率评价部9i根据规定期间中的所述电梯的交通需求来评价该自主移动体6的移动时间、利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与该自主移动体6同乘的利用者数量的期待值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行动计划生成部9k以使得所述输送效率评价部9i的评价结果为最佳的方式来生成规定期间中的该自主移动体6的行动计划。这时的规定期间可以适当设定。例如,规定期间被设定为一天。

接下来,使用图3对轿厢3的循环数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电梯轿厢的行驶路径的图。图3的横轴是时间。图3的纵轴是轿厢3的位置。

在图3中,“出发楼层”是与层站呼梯对应的楼层。“目的地楼层”是与轿厢呼梯对应的楼层。“乘梯区间”与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而从“出发楼层”移动到“目的地楼层”的行驶路径对应。

“第一圈循环”对应于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而从“出发楼层”移动到“目的地楼层”之后反转并进一步反转之前的行驶路径。“第二圈循环”对应于轿厢3在“第一圈循环”后移动之后反转并进一步反转之前的行驶路径。“第三圈循环”对应于轿厢3在“第二圈循环”后移动之后反转并进一步反转之前的行驶路径。

接下来,利用图4对电梯控制装置5的动作概要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动作概要的图。

在步骤s1中,电梯控制装置5判定是否存在利用者的呼梯。

当在步骤s1中不存在利用者的呼梯时,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步骤s2的动作。在步骤s2中,电梯控制装置5判定是否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

当在步骤s2中不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步骤s1的动作。

当在步骤s2中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步骤s3的动作。在步骤s3中,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来控制电梯。然后,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步骤s1的动作。

当在步骤s1中存在利用者的呼梯时,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步骤s4的动作。在步骤s4中,电梯控制装置5判定是否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

当在步骤s4中不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步骤s5的动作。在步骤s5中,电梯控制装置5根据利用者的呼梯来控制电梯。然后,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步骤s1的动作。

当在步骤s4中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步骤s6的动作。在步骤s6中,电梯控制装置5以与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相比使利用者的呼梯优先的方式来控制电梯。然后,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步骤s1的动作。

接下来,使用图5对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的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动作概要的图。

在步骤s11中,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判定是否存在利用者的呼梯。

当在步骤s11中不存在利用者的呼梯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步骤s12的动作。在步骤s12中,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判定是否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

当在步骤s12中不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步骤s11的动作。

当在步骤s12中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步骤s13的动作。在步骤s13中,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来控制自主移动体6。然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步骤s11的动作。

当在步骤s11中存在利用者的呼梯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步骤s14的动作。在步骤s14中,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判定是否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

当在步骤s14中不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步骤s15的动作。在步骤s15中,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利用者的呼梯来控制自主移动体6。然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步骤s11的动作。

当在步骤s14中存在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步骤s16的动作。在步骤s16中,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以与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相比使利用者的呼梯优先的方式来控制自主移动体6。然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进行步骤s11的动作。

根据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1,当存在利用者的呼梯和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电梯控制装置5以与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相比使利用者的呼梯优先的方式来控制电梯。因此,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例如,当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承载重量时,电梯控制装置5使轿厢3不响应层站呼梯。因此,当自主移动体6由于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最大承载重量而无法搭乘轿厢3时,能够避免轿厢3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停靠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此外,通过电梯的输送效率的提高,能够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例如,当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最大承载重量时,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3的第二圈循环以后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因此,当自主移动体6由于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最大承载重量而无法搭乘轿厢3时,能够避免轿厢3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停靠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此外,通过电梯的输送效率的提高,能够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例如,当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的总占有面积超过轿厢3的地面面积时,电梯控制装置5使轿厢3不响应层站呼梯。因此,当自主移动体6由于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的总占有面积超过轿厢3的地面面积而无法搭乘轿厢3时,能够避免轿厢3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停靠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此外,通过电梯的输送效率的提高,能够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例如,当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最大承载重量时,电梯控制装置5在轿厢3的第二圈循环之后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因此,当自主移动体6由于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的总占有面积超过轿厢3的地面面积而无法搭乘轿厢3时,能够避免轿厢3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停靠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此外,通过电梯的输送效率的提高,能够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例如,当轿厢3的经过次数低于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的循环数时,电梯控制装置5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不能搭乘轿厢3的信息。当轿厢3的经过次数达到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的循环数时,电梯控制装置5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能够搭乘轿厢3的信息。因此,当自主移动体6由于超过最大承载重量而无法搭乘轿厢3时,能够避免轿厢3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停靠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此外,通过电梯的输送效率的提高,能够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这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无需辨识轿厢3的经过次数,只要依照示出能够搭乘轿厢3的信息搭乘轿厢3即可。因此,能够减轻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运算资源以及电梯控制装置5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之间的通信线路的负荷。

例如,仅在不存在利用者的层站呼梯且轿厢3在利用者没有搭乘轿厢3的状态下停靠的乘梯条件成立时,电梯控制装置5使轿厢3响应该层站呼梯。因此,即使在自主移动体6使用电梯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利用者的等待时间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将与不和其它自主移动体6的乘梯区间重叠的乘梯区间对应的轿厢3分配给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因此,能够避免多个自主移动体6搭乘轿厢3的情况。该情况下,当一方的自主移动体6下梯时,无需对另一方的自主移动体6指示其不要妨碍下梯的前进道路。此外,还能够避免多个自主移动体6在同一楼层上下轿厢3的情况。该情况下,自主移动体6的乘降时间也不会变长。因此,能够抑制电梯的输送效率的恶化。此外,通过抑制电梯的输送效率的恶化,能够使对利用者的等待时间的影响成为最小限度。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利用者的舒适性。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向与多个自主移动体6分别对应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依次发送示出在被检测到多个自主移动体6的乘梯或下梯的楼层可以搭乘轿厢3的信息或示出可以从轿厢3下梯的信息。因此,即使没有认识到多个自主移动体6分别在同一楼层发生多个自主移动体6对同一轿厢3的乘降的情况,也能够使多个自主移动体6各自顺畅乘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利用者的安全性。进一步,能够将电梯的输送效率的恶化抑制在最小限度。

例如,当被检测到要乘梯的自主移动体6和要下梯的自主移动体6时,电梯控制装置5在向与要乘梯的自主移动体6对应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可以搭乘轿厢3的信息之前向与要下梯的自主移动体6对应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可以从轿厢3下梯的信息。因此,能够使多个自主移动体6各自更顺畅地乘降。

例如,在分配部8c确定出响应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之后,当由预测部8b预测出的所述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承载重量时,电梯控制装置5使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确定无效。因此,即使在自主移动体6使用电梯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利用者的滞留抑制在最小限度。

例如,在分配部8c确定出响应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之后,当由预测部8b预测出的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的总占有面积超过轿厢3的地面面积时,电梯控制装置5使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确定无效。因此,即使在自主移动体6使用电梯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利用者的滞留抑制在最小限度。

例如,在使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的确定无效时,电梯控制装置5重新确定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因此,能够抑制该自主移动体6无法使用电梯的情况。

例如,当轿厢3的承载重量未超过预先设定的重量时、或者在轿厢3内部空出的面积超过预先设定的面积时,电梯控制装置5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可以搭乘轿厢3的信息。当轿厢3的承载重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重量时、或者在轿厢3内部空出的面积未超过预先设定的面积时,电梯控制装置5向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发送示出不能搭乘轿厢3的信息。因此,即使在从同一楼层搭乘的利用者的数量不明时,利用者也可以比自主移动体6在先搭乘轿厢3。其结果是,能够将利用者滞留的可能性抑制在最小限度。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通过分析设置在轿厢3内部的轿厢摄像机4的图像来检测在轿厢3内部空出的面积。因此,能够容易地检测在轿厢3内部空出的面积。

另外,当可否乘梯发送部8e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未发送示出可以搭乘轿厢3的信息时、或者发送了示出不能搭乘轿厢3的信息时,分配部8c也有时会重新确定响应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的轿厢3。该情况下,能够抑制该自主移动体6无法使用电梯的情况。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在从自主移动体6接收到开门延长指令时,延长电梯门打开的时间。因此,即使在自主移动体6在利用者乘降之后乘梯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电梯门关闭的情况。例如,当由于自主移动体6的驱动性能而导致自主移动体6乘入轿厢3的时间变长时,如果电梯门打开的时间被设定为标准的时间,则自主移动体6有时会无法搭乘轿厢3。即使在该情况下,通过延长电梯门打开的时间,也能够使自主移动装置6更可靠且更安全地搭乘轿厢3。

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在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接收到消除阶梯差的指令时,使轿厢3行驶以消除轿厢3的地面与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的地面之间的阶梯差。因此,能够抑制轿厢3的地面与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的地面之间的阶梯差的高度高于自主移动体6可以越过的高度而使得该自主移动体6倾翻的情况。此外,能够抑制由于自主移动体6的倾翻而使得电梯门变得无法关闭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自主移动体6和电梯的安全性。

另外,消除阶梯差时的轿厢3的速度比轿厢3的通常速度慢。此外,有时当电梯门完全关闭时,阶梯差被消除。因此,存在于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也有时会变得不安。对此,电梯控制装置5在不存在利用者的层站呼梯并且轿厢3在利用者没有搭乘轿厢3的状态下停靠时,使轿厢3以消除轿厢3的地面与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的地面之间的阶梯差的方式行驶。因此,能够抑制不必要地加剧利用者的不安的情况。

此外,当存在利用者的呼梯和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以与自主移动体6的呼梯相比使利用者的呼梯优先的方式来控制自主移动体6。因此,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例如,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当轿厢3的经过次数低于使轿厢3响应层站呼梯的循环数时,控制部9c使该自主移动体6不搭乘轿厢3。因此,当自主移动体6由于超过最大承载重量而无法搭乘轿厢3时,能够避免轿厢3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停靠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此外,通过电梯的输送效率的提高,能够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另外,当存在多个轿厢3时,其它轿厢3可以响应该层站呼梯。因此,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中,如果接收到示出不向该自主移动体6分配轿厢3的信息就立即重新发送层站呼梯,则能够避免使自主移动体6不必要地在该楼层等待的情况。

例如,当轿厢3的当前位置是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时,轿厢3的行驶方向是该自主移动体6的期望行进方向并且电梯门打开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使该自主移动体6搭乘轿厢3。这时,如果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电梯门的开闭状态信息,则即使自主移动体6不计测电梯门的开闭状态,也能够使自主移动体6认识到电梯门的开闭状态。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控制该自主移动体6,使得当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存在预定从轿厢3下梯的利用者时不会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前等待轿厢3的到达。因此,能够确保利用者从轿厢3下梯时的区域。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从轿厢3下梯的利用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进一步,能够缩短利用者上下轿厢3的时间。因此,能够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其结果,能够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例如,当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存在预定从轿厢3下梯的利用者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使设于该自主移动体6的设备通过语音或显示通知示出存在预定从轿厢3下梯的利用者的信息。因此,能够提示周围的利用者使其确保利用者从轿厢3下梯时的区域。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控制该自主移动体6,使得当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存在预定搭乘轿厢3的利用者时不会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的层站2前等待轿厢3的到达。因此,能够确保利用者搭乘轿厢3时的区域。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搭乘轿厢3的利用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进一步,能够缩短利用者上下轿厢3的时间。因此,能够提高电梯的输送效率。其结果是,能够改善利用者的等待时间。

例如,当在该自主移动体6的存在楼层存在预定搭乘轿厢3的利用者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使设于该自主移动体6的设备通过语音或显示对该利用者通知提示其先乘梯的信息。因此,能够提示周围的利用者使其确保利用者搭乘轿厢3时的区域。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在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示出阶梯差已被消除的信息时,重新开始使该自主移动体6搭乘轿厢3的控制。因此,能够抑制该自主移动体6无法使用电梯的情况。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在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示出无法进行阶梯差的消除的信息时,再次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该自主移动体6的层站呼梯。因此,能够抑制该自主移动体6无法使用电梯的情况。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在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示出无法进行阶梯差的消除的信息时,再次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的信息和轿厢3的信息。因此,能够抑制该自主移动体6无法使用电梯的情况。

例如,当轿厢3的当前楼层不再是目的地楼层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再次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信息和该轿厢3的信息。因此,能够在利用者未搭乘轿厢3的时机消除阶梯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不必要地带来利用者的不安的情况。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在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到示出阶梯差已被消除的信息时,再次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信息和该轿厢3的信息。因此,能够使该自主移动体6能够顺畅地搭乘轿厢3。

例如,当轿厢3的行进方向反转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再次向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信息和该轿厢3的信息。因此,能够在轿厢3为空的情况较多的时机消除阶梯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不必要地带来利用者的不安的情况。

另外,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考虑到自主移动体6的移动来进行无线通信。当存在多个轿厢3时,多个电梯控制装置5分别与多个轿厢3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这时,自主移动体6存在与和对应于该轿厢3的电梯控制装置5不同的电梯控制装置5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对此,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也发送该轿厢3的信息。因此,能够抑制轿厢呼梯被其它电梯控制装置5不必要地识别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与其它电梯控制装置5对应的轿厢3不必要地进行停靠的情况。

此外,也可以发送该层站呼梯的个体标识符的信息而非该轿厢3的信息。该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只要保持该层站呼梯和该层站呼梯的个体标识符,就能够抑制轿厢呼梯被其它电梯控制装置5不必要地识别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与其它电梯控制装置5对应的轿厢3不必要地进行停靠的情况。

例如,当轿厢3的当前楼层与存在于轿厢3内部的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一致并且电梯门打开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使该自主移动体6从轿厢3下梯。这时,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轿厢3的当前楼层信息。因此,当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同时搭乘轿厢3并且该轿厢3已停靠时,能够使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识别轿厢3的当前楼层是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的情况。此外,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电梯控制装置5接收示出电梯门打开的信息。因此,即使不利用自主移动体6使自主移动体6检测电梯门的打开,也能够使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认识到电梯门的打开。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多个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信息来确定为了该自主移动体6移动到目的地而使用的轿厢3。因此,能够减轻自主移动体6的运用负担。

例如,在高层建筑物中,除了紧急用轿厢3之外,能够在全部楼层搭乘一个轿厢3的情况较少。因此,也存在需要换乘轿厢3的情况。这时,如果自主移动体6没有认识到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则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可能会向与该轿厢3对应的电梯控制装置5发送预定前往不是该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的目的地楼层的层站呼梯。该情况下,有时不进行层站呼梯的分配。此外,还存在由于该轿厢3没有到达目的地楼层因此该自主移动体6不能下梯的情况。与此相对,如果根据多个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的信息确定要使用的轿厢3,则能够使自主移动体6移动到期望的目的地楼层。

另外,也可以将多个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信息预先存储在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设定数据库9a中。对此,如果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从多个电梯控制装置5分别接收多个轿厢3各自的可停靠楼层信息,则能够节省记述到设定数据库9a中的作业。此外,即使在自主移动体6的移动过程中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被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变更后的可停靠楼层自动变更自主移动体6的运用。此外,即使在轿厢3的可停靠楼层根据时间段而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变更后的可停靠楼层自动变更自主移动体6的运用。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以使得该自主移动体6的移动时间、利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以及与该自主移动体6同乘的利用者的数量的期待值中的至少一个的评价结果为最佳的方式来确定为了自主移动体6移动到目的地而使用的轿厢3。例如,以使得该自主移动体6的移动时间为最短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的轿厢3。例如,以使得利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为最短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的轿厢3。例如,以使得与该自主移动体6同乘的利用者的数量的期待值为最小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的轿厢3。因此,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双方可以舒适地使用电梯。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根据层站呼梯的数量或目的地楼层的数量或存在于轿厢3内部的利用者的数量来评价到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的移动时间或利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或与该自主移动体6同乘的利用者的数量的期待值。因此,无需追加新的装置,就能够准确地评价到该自主移动体6的目的地楼层的移动时间或利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或与该自主移动体6同乘的利用者的数量的期待值。其结果是,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双方可以舒适地使用电梯。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生成在电梯的拥挤时间段不使用电梯的行动计划。因此,能够抑制自主移动体6在办公楼等的早晨的上班时间段、白天的午餐时间段、傍晚的下班时间段等拥挤时间段使用电梯的情况。

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考虑到规定期间中的电梯的交通需求,根据该自主移动体6的移动时间、利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与该自主移动体6同乘的利用者的数量的期待值中的至少一个的评价结果来生成该自主移动体6的行动计划。例如,以使得该自主移动体6的移动时间为最短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的轿厢3。例如,以使得利用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为最短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的轿厢3。例如,以使得与该自主移动体6同乘的利用者的数量的期待值为最小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的轿厢3。因此,利用者和自主移动体6双方可以舒适地使用电梯。

另外,当存在多个轿厢3时,组群管理装置确定电梯呼梯的分配。因此,也可以通过组群管理装置来实现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

此外,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5的至少一部分也有时与承担电梯的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分开设置。例如,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5的至少一部分有时电连接于“电梯控制装置”与外部系统等之间。这时,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5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能够与“电梯控制装置”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5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能够与外部系统等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

此外,实施方式1的自主移动体6的至少一部分有时与承担自主移动体6的控制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分开设置。例如,实施方式1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至少一部分有时电连接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与外部系统等之间。这时,实施方式1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能够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实施方式1的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能够与外部系统等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

接下来,使用图6对电梯控制装置5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另外,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可以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例如,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处理器10a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b。例如,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专用硬件11。

在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处理器10a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0b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和固件中的至少一方被记述为程序。软件和固件中的至少一方存储在至少一个存储器10b中。至少一个处理器10a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在至少一个存储器10b中的程序,由此实现电梯控制装置5的功能。至少一个处理器10a也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部)、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dsp。例如,至少一个存储器10b是ram、rom、闪存、eprom、eeprom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紧凑型光盘、迷你盘、dvd等。

在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专用硬件11的情况下,处理电路例如通过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行编程处理器、asic、fpga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分别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例如,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整体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

对于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11来实现一部分,通过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另一部分。例如,也可以通过作为专用的硬件11的处理电路来实现分配部8c的功能,并通过由至少一个处理器10a读出并执行存储在至少一个存储器10b中的程序来实现分配部8c的功能以外的功能。

这样,处理电路通过硬件11、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电梯控制装置5的各功能。

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各功能可以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例如,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处理器12a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2b。例如,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专用硬件13。

在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处理器12a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2b的情况下,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和固件中的至少一方被记述为程序。软件和固件中的至少一方被存储在至少一个存储器12b中。至少一个处理器12a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在至少一个存储器12b中的程序来实现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功能。至少一个处理器12a也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部)、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dsp。例如,至少一个存储器12b是ram、rom、闪存、eprom、eeprom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紧凑型光盘、迷你盘、dvd等。

在处理电路具备至少一个专用硬件13的情况下,处理电路例如通过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行编程处理器、asic、fpga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例如,电梯控制装置7的各功能分别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例如,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各功能整体通过处理电路来实现。

对于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各功能,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13来实现一部分,通过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另一部分。例如,也可以通过作为专用的硬件13的处理电路来实现控制部9c的功能,并通过由至少一个处理器12a读出并执行存储在至少一个存储器12b中的程序来实现控制部9c的功能以外的功能。

这样,处理电路通过硬件13、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7的各功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电梯控制装置和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的系统。

标号说明

1:井道;2:层站;3:轿厢;4:轿厢摄像机;5:电梯控制装置;6:自主移动体;7:自主移动体控制装置;8:电梯控制部;8a:设定数据库;8b:预测部;8c:分配部;8d:经过次数计测部;8e:可否乘梯发送部;8f:乘降顺序控制部;8g:分配取消部;8h:乘梯空间检测部;8i:运转控制部;9:自主移动体控制部;9a:设定数据库;9b:经过次数计测部;9c:控制部;9d:通知控制部;9e:阶梯差检测部;9f:层站呼梯发送部;9g:目的地楼层发送部;9h:方向反转检测部;9i:输送效率评价部;9j:移动计划生成部;9k:行动计划生成部;10a:处理器;10b:存储器;11:硬件;12a:处理器;12b:存储器;13:硬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