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72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尽循环输送设备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设备构成了在前行部中的上输送区段以及在返回部中的下输送区段,并且该输送设备的至少上输送区段以其下侧在引导部中受引导。



背景技术:

这种输送装置例如从文献de4030362α1中已知。在这种输送装置中,两个输送区段沿侧向在轨道中受引导。为了引导,在链条联系件中引入槽,轨道可嵌入槽中。尤其当需要实现很高的输送速度和/或在很远的距离上仅利用一个输送设备输送时,也必须引导下输送设备,以使其不因为自重而下垂或颤动,这导致输送设备的噪声和内部磨损。为此,每个链条联系件设有居中的纵向槽,所述链条联系件经由该居中的纵向槽在一个居中轨道中受引导。轨道完全处于纵向槽中。由于摩擦不可避免产生磨损,但当在上输送区段中开放的纵向槽受污染时,该磨损急剧增加。当链条联系件在下输送区段中运行时,灰尘形成磨蚀性的颗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这样改进这种类型的输送装置,使得两个输送区段尽可能无磨损地被引导。

为解决该目的,这种类型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引导部具有至少一个上引导段以及至少一个下引导段,并且在引导部的横截面中,上引导段平行于输送设备延伸并且下引导段与输送设备成角度地延伸。

通过该设计方案,将上输送区段(在该输送区段的可视侧上输送产品)大部分放置在上引导段上并且可靠地支撑。下输送区段以可视侧向下地位于下引导段中。由于下引导段与输送设备成一角度,因此输送设备仅在其纵向边缘区域中与输送段接触,由此避免输送设备的振动和下垂。下输送段的倾斜防止污物沉积并且在引导部中形成磨损性的颗粒,由此可靠地避免在可视侧的磨损。

当通过在引导部中构成的两个上凸肩和两个下凸肩形成引导段时,可以两件式地实施该引导部。那么优选地,两个下凸肩彼此沿相反方向以前述角度倾斜。然后,下输送区段在可视侧两侧上被引导并且以两条平行支承靠在引导段处。由此改善引导并且进一步改善下输送区段的振动特征。

由于下输送区段仅与引导段线性接触,因此减少了由于摩擦而不可避免的磨损。基于这种设计,由于引导部的倾斜,这种接触尽可能在外,使得在上输送区域中对于产品的接触面积不受损害。

优选地,角度在1°到10°之间并且尤其在1°到3°之间、更优选为3°。角度应当选择成足够大以使得灰尘和类似物会可靠地从凸肩滑下,使得不形成与输送设备可视侧接触的污物层。由于凸肩彼此沿相反方向倾斜,在引导部中形成通道,通过牵引设备在该通道中在高输送速度下产生气流,尤其,当形成涡流时,该气流将轻的污物从凸肩吸走。

优选地,在下输送区段和下引导段之间设置润滑油膜,从而减少在引导部中的摩擦。由于毛细效应,润滑油膜在输送设备的可视侧上蔓延并且减少在产品与输送设备之间的摩擦。

引导段可以优选地由多个引导元件组装而成,这些引导元件横截面相同地形成。对此当邻近的引导元件经由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彼此中心对齐并且互相连接时,这是是有利的。然后确保简单和对齐地安装引导元件,并且不仅对于上输送区段而且对于下输送区段可实现平坦的引导面。因为引导元件之间不存在高度差,由此避免在各个引导元件的抵接边缘处的突起,这确保输送装置的顺畅运行并且也不会无必要地增加在输送设备和引导段处的磨损。

优选地,引导部由塑料制成并且布置在侧向包围该引导部的壳体中。

输送设备可以是在空间中铰接的链条,例如由文献ep0910540b1或者文献wo94/26636α1已知的或者可以是皮带。

附图说明

接下来借助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由两个平行延伸的输送装置形成的输送器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沿剖切线ii-ii的截面;

图3示出了根据图2沿剖切线iii-iii的截面;

图4示出了根据图2沿剖切线iv-iv的截面;

图5示出了根据图2沿剖切线v-v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输送装置100、200是由多个输送装置形成的输送器的一部分,在该输送器上将大量依次布置的产品p沿输送方向f输送。每个输送装置100、200被单独驱动并且在图1示出的配置中两个输送装置100、200合在一起并且形成转向器。在(图中下方的)输送装置100上提供的产品被转送到短距离平行布置的输送装置200上,然后沿输送方向f继续运输。

输送设备1,其例如是皮带或链条,其被无尽循环地驱动并且在前行部fv形成了上输送区段1.1并在返回部fr形成了下输送区段1.2,该二者均在引导部2中受引导。引导部2由在纵向方向上(长度l)延伸且彼此平行延伸的两个塑料制轨道2’、2”组成,轨道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上凸肩2.1、2.2和两个彼此朝向的下凸肩2.3、2.4。上凸肩2.1、2.2形成了上引导段,下凸肩2.3、2.4形成了下引导段。两个轨道2‘、2“经由固定件3.3相对于彼此固定。

如图5所示,上输送区段1.1以其下侧靠在与输送设备1平行延伸的凸肩2.1、2.2上。下输送区段1.2以输送设备1的可视侧1.5靠在下凸肩2.3、2.4上,下凸肩以角度α倾斜地延伸,其方向与输送设备1相反。下输送区段1.2在下引导段2.3、2.4上的抵接是线性的,如图5可见,并因此接触仅在外部区域中发生并且仅在此产生磨损。由此进一步防止下输送区段1.2的振动趋势。由于凸肩2.3、2.4的倾斜,在下输送区段1.2中取得自居中并且因此防止碰上侧壁。另外,下输送区段1.2在引导部2的长度l上不下垂。下凸肩2.3、2.4倾斜延伸的角度α这样来选择:以使得污物不可能沉积在下输送区段1.2与引导段之间,该污物可导致输送设备1的可视侧1.5的磨损。角度在1°至10°之间。角度α为3°的倾斜被证实是有利的。在附图中,夸张地示出了角度α,以便可清楚地突出表示下凸肩2.3、2.4的倾斜。

引导段2由壳体3侧向地包围,壳体3由两个壳体半部3.1、3.2构成。壳体半部3.1、3.2向下倾斜,使得构成翼部。引导段2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引导元件20组成。为了连接相邻的引导元件20并且使它们同心,连接元件可插入到被设置在引导元件20中的槽中。引导段2的长度和引导元件20的数量可任意选择,并且取决于驱动功率而被提供。

在下输送区段1.2的可视侧1.5与下引导区段2.3、2.4之间存在润滑剂,润滑剂仅形成薄膜,以避免在线性接触处的磨损。

上输送区段1.1和下输送区段1.2应尽可能紧密地布置在前行部fv和返回部fr中,以保持小的安装空间并且因此提高输送装置的效率。在两侧的驱动轮30的区域中,下输送区段1.2必须进一步向下引导,以围绕驱动轮30的周缘行进。为此设有转向轮40。该转向轮40在其周缘周围被挖空,如图3所示的那样。两个平行的周缘槽(在这里未进一步示出)容纳塑料环41、42,下输送区段1.2以其可视侧1.5支承在塑料环上。由于环41、42的圆形形状和平坦的可视侧1.5,下输送区段1.2仅在两个点上形成接触,由此同样使得对可视侧1.5的磨损最小化。上输送区段1.1以其下侧完全支承在上引导部60上。之后,在转向轮40与引导元件20之间的过渡位置处,发生经由引导部50对输送设备的引导,所述引导部50如图4在横截面中构造成v形,使得输送设备1的下输送区段1.2仅在其边缘区域中线性地保持。

附图标记清单

1输送设备

1.1上输送区段

1.2下输送区段

1.5可视侧

2引导部

2.1引导段/上凸肩

2.2引导段/上凸肩

2.3引导段/下凸肩

2.4引导段/下凸肩

2‘轨道

2"轨道

3壳体

3.1壳体

3.2壳体

3.3固定件

20引导元件

21连接元件

30驱动轮

40转向轮

41环

42环

50引导部

60引导部

100输送装置

200输送装置

α角度

f输送方向

fr返回部

fv前行部

l长度

p产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