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320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特别是一种对薄片介质正反面进行翻转整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金融领域,银行为了便于处理,需要对钞票统一整理成正反面朝向一致,以便进行后续的捆扎等处理;同样,在轨道等售检票领域,由于票卡回收时需要读取票卡特定票面信息,而用户在检票时票卡面向是随机的,为了能够统一自动化处理用户随机插入的票卡,售检票设备则需要将票卡进行票面面向的整理,即票卡票面朝向一致后才能进行验票或回收等处理。

现有对薄片介质进行正反面调整的多具有复杂的调整通道和控制系统,如中国公开专利cn1281469c公开的一种纸币方向整理机,其具有捻钞部分、识别部分、电器控制部分、运钞部分、分流部分、钞票方向整理部分和收钞部分,其识别部分与收钞部分之间的分流部分和钞票方向整理部分按钞票运行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分流翻板、第一分流翻板两侧设置的运钞皮带和倒顺整理机构m、第二分流翻板以及第二分流翻板两侧设置的正反面整理机构n、输钞带。所述倒顺整理机构m为第一调向皮带、第二调向皮带两皮带交叉,呈螺旋传动结构;所述正反面整理机构n设有翻面叶轮。该方案通过至少3条调整通道,并通过复杂的通道切换输送实现钞票的正反面调整。

再比如,中国公开专利cn1488563公开的用于翻转薄片件的装置,用于将诸如纸币之类的薄片件从正面翻转到反面或反过来进行的装置。一翻转装置1基于这样的路径结构来构造,其中公共路径s的一端与一第一传送路径6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一第二传送路径7的出口连通,并且公共路径s的所述一端与合并路径8连通。由于这样的路径结构设置成合并路径8紧接在公共路径s之后,所以在将纸币r送入下一处理步骤时没有时间上的延迟。结果就改善了翻转处理的性能。此外,第一翻转辊21基于第一电磁离合器23的开/关来进行转动,同样,第二翻转辊22也基于第二电磁离合器27的开/关来进行转动。因此纸币r能迅速和稳妥地在公共路径s中传送。

由上可见,目前实现薄片介质正面调整的技术均是通过设置复杂的调整通道,一般至少需要设置3条调整通道,通过对薄片介质复杂的在调整通道之间的切换输送实现正反面的调整,而这种多通道翻转调整方案由于涉及介质在多通道中的多次切换,因此容易导致介质在通道切换的换向引导机构处出现卡堵,降低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对薄片介质的正反面调整,并有效降低调整装置的复杂性,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且便于控制的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

这种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其包括:

一介质输入通道,其包括至少一对用于对薄片介质进行输送的第一传输轮组,以及用于对输送薄片介质正反面朝向的识别机构;

一介质输送通道,用于对薄片介质向下游进行输送,其包括至少一对用于对薄片介质进行输送的第三传输轮组;

一介质翻转滚筒,其包括由两个半圆形通道组件相对设置而形成的滚筒,该两个半圆形通道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对薄片介质进行输送的传输通道,该滚筒由一第一驱动机构控制转动,该传输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输入通道和介质输送通道形成动态对接,该传输通道中设有对薄片介质进行输送的第二传输轮组以及用于判断薄片介质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输轮组与第三传输轮组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传输轮组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

优选的,所述介质输送通道包括一用于检测薄片介质是否完全离开滚筒的传输通道的第二位置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介质翻转滚筒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进行正反转动。

本发明所提供的钞票真伪检测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通过三段式薄片介质传输通道设计,对中段传输通道设计成滚筒方式实现薄片介质在中段传输通道中的正反翻转调整,可以有效降低传输通道的复杂性,并且不需要通道切换的换向引导机构,从而提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的组成部件的动力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调整装置对正面朝上介质的输送过程示意图;

图4是图1所述调整装置对反面朝上介质的输送过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所述调整装置对反面朝上介质的输送过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4所述调整装置对反面朝上介质的输送过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4所述调整装置对反面朝上介质的输送过程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4所述调整装置对反面朝上介质的输送过程的第五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4所述调整装置对反面朝上介质的输送过程的第六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4所述调整装置对反面朝上介质的输送过程的第七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述调整装置对反面朝上介质的输送过程的第八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100,其包括:

一介质输入通道1,其包括至少一对用于对薄片介质进行输送的第一传输轮组11,以及用于对输送薄片介质正反面朝向的识别机构12;

一介质输送通道3,用于对薄片介质向下游进行输送,其包括至少一对用于对薄片介质进行输送的第三传输轮组31;

一介质翻转滚筒2,其包括由两个半圆形通道组件相对设置而形成的滚筒21,该两个半圆形通道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对薄片介质进行输送的传输通道22,该滚筒由一第一驱动机构(常规机构,图中未示出)控制转动,该传输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输入通道1和介质输送通道3形成动态对接,该传输通道22中设有对薄片介质进行输送的第二传输轮组23以及用于判断薄片介质位置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4。

上述零部件通过一机架进行组配安装。

具体的:

介质输入通道1:固定于机架上,形成薄片介质的入口通道路径;

识别机构12对进入介质输入通道1的薄片介质进行正反面识别,该识别结果用于确定介质翻转滚筒是否需要进行翻转;

第一传输轮组11:为一对互相啮合设置的传输滚轮组,通过转轴设置于机架上,为薄片介质提供传输动力;

介质翻转滚筒2,通过一转轴设置于机架上,形成薄片介质的翻转路径,其中设有三对互相啮合设置的传输滚轮组23a、23b、23c形成第二传输轮组23,传输滚轮组23a、23b、23c为薄片介质提供传输动力,以及设置与传输滚轮组23b和23c之间的第一位置传感器24,第一位置传感器24用于判断薄片介质在通道2上的位置,即用于判断薄片介质是否已经完全进入介质翻转滚筒2内;

介质输送通道3,固定于机架上,形成薄片介质的下游输送通道路径,其中设有一对相互啮合设置的传输滚轮组形成的第三传输轮组31,以及用于检测薄片介质是否完全离开滚筒的传输通道的第二位置传感器32。

参阅图2所示,优选的,所述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的第一传输轮组11与第三传输轮组31由第二驱动机构(常规机构,图中未示出)驱动,其驱动方向定义为动力d1,即传输轮组11与传输轮组31的马达动力相同,两者的传输方向始终保持一致;所述第二传输轮组23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常规机构,图中未示出),即传输轮组23a、传输轮组23b、传输轮组23c的马达动力相同,该驱动方向定义为动力d2,该动力d2可通过正反方向切换,使传输轮组23a、传输轮组23b、传输轮组23c对薄片介质的传输方向保持与传输轮组11的传输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当然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第一传输轮组11与第三传输轮组31可以分别有独立的驱动机构来控制,但是动力方向与上相同即可。

为了判断薄片介质是否已经完全离开介质翻转滚筒2的传输通道,优选的,所述介质输送通道包括一用于检测薄片介质是否完全离开滚筒的传输通道的第二位置传感器32。该第二位置传感器32的设置可以有效解决介质未完全进入一介质输送通道3时,而进行介质翻转滚筒2的转动所导致的薄片介质撕裂、折叠等不正常的输送结果。

为了便于设计和控制优选的,所述介质翻转滚筒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进行正反转动,该驱动方向定义为动力d3,该动力d3能使滚筒实现顺时针及逆时针两个正反方向转动。

下面参阅图3至图11,对上述薄片介质正反面调整装置的输送薄片介质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当薄片介质进入介质输入通道1时,第一传输轮组11与第三传输轮组31由第二驱动机构沿动力d1方向驱动,第二传输轮组23由第三驱动机构沿动力d2方向驱动,薄片介质在介质输入通道1中输送时识别机构12对薄片介质的正反面进行识别,作为举例,图示的识别结果为薄片介质的正面朝上,假设为可以接受的面向,薄片介质不需要进行正反面调整,因此介质翻转滚筒2保持不动,即第一驱动机构对滚筒不做转动控制,而介质翻转滚筒2的传输轮组23a、传输轮组23b、传输轮组23c沿d2方向被驱动,此时传输轮组11、传输轮组23a、传输轮组23b、传输轮组23c、传输轮组31的传输方向一致,薄片介质将沿虚线传输路径的由薄片介质的输入口进入,经过虚线传输路径传输至介质输送通道3,此过程中滚筒21相对于机架不做转动。

如图4所示,被送入介质输入通道1的薄片介质被识别机构12识别为反面朝上时,假设为不能接受的面向,即需要进行正反面调整的情形,首先,第一传输轮组11与第三传输轮组31由第二驱动机构沿动力d1方向驱动,第二传输轮组23由第三驱动机构沿动力d2方向驱动,当薄片介质进入介质翻转滚筒2,当其头部触发第一位置传感器24,第三驱动机构停止,即传输滚轮组23a、23b、23c停止转动,第一驱动机构沿动力d3方向驱动滚筒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如图5、6、7所示,而第一传输轮组11与第三传输轮组31由第二驱动机构沿动力d1方向驱动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第一驱动机构沿动力d3使滚筒旋转180度后停止,此时传输轮组23a及传输轮组23c的位置互换,薄片介质由反面朝上变为反面朝下(即正面朝上),实现了正反面翻转。

如图8所示,当薄片介质的正反面切换后,第三驱动机构沿动力d2’启动,使传输轮组23c、传输轮组23b及传输轮组23a转动,把薄片介质输送至介质输送通道3。

当薄片介质被传输至介质输送通道3时,薄片介质触发第二位置传感器32,第二位置传感器32的时序判断介质尾端脱离滚筒后,第三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即传输轮组23c、传输轮组23b及传输轮组23c停止转动,如图9所示,之后第一驱动机构启动,使滚筒沿顺时针回转180度进行复位,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进行下次的薄片介质接受过程。

本方案通过三段式薄片介质传输通道设计,对中段传输通道设计成滚筒方式实现薄片介质在中段传输通道中的正反翻转调整,可以有效降低传输通道的复杂性,并且不需要通道切换的换向引导机构,从而提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