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76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



背景技术: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垂直升降电梯均是轿箱在井道内,且被直接曳引的电梯,有些室内的电梯井道是敞开的,但轿箱还是被直接曳引的。

而对于旧住宅楼加装的垂直升降电梯,轿箱也是在井道内的,只是井道结构有多种型式,如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旧楼加装这种电梯虽然满足了方便上下楼的基本功能,但也同时造成如下负面影响:

一、加装电梯井道外围长宽尺寸普遍在2.2m-2.5m,紧贴楼房建设,严重影响住宅通风和采光,影响窗外视野,降低居住舒适度。

二、加装电梯井道体量较大,外观突兀,与楼房很难做到协调,对楼房外立面效果产生较大的破坏,进而影响小区整体景观。

三、很多旧楼由于结构原因,加装电梯只能在楼梯中间平台平层,不能直达楼层,使电梯功能打了折扣。甚至有很多旧楼根本无法加装现有形式的电梯。

四,加装电梯基础紧贴原楼房基础,施工时会扰动旧楼基础,并增加电梯基础施工的难度。

五、加装电梯井由于与旧楼楼体有不均匀沉降,因此电梯井与旧楼连接问题较多,处理不好会对两者结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现在旧楼加装电梯也有其它轿箱露天的方法,如专利“cn90108663.0,用加装墙外电梯改善上下楼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很多无法克服的技术难点,可操作性不强。

以上存在的问题是造成现有很多旧楼无法加装电梯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当下需要一种创新的电梯模式来填补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可有效克服旧楼加装电梯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包括位于阳台正前方的支撑管,支撑管内设有竖直导轨,竖直导轨上设有沿竖直导轨升降的升降滑车,支撑管内顶部设有曳引电机,曳引电机连接有曳引轮,曳引轮上绕有曳引绳,曳引绳的一端与升降滑车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对重,支撑管与阳台之间设有轿厢,升降滑车连接有支撑件,支撑件由支撑管内延伸至支撑管外且与轿厢连接固定,每层楼的阳台均设有与轿厢对应布置的电梯门。

所述支撑管上设有竖直缝隙,支撑件由该竖直缝隙从支撑管内延伸至支撑管外,竖直缝隙上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弹性密封,支撑件被夹于两个弹性密封之间。

所述电梯门顶部设有活动挡雨板,活动挡雨板朝向阳台外侧。

所述轿厢的顶端设有顶触板,轿厢的底端设有底触板,顶触板和底触板均连接有安全触发开关。

所述阳台的前方地面设有地坑,地坑正对于轿厢布置,支撑管的底端固定于地坑底部,地坑周圈设有防护墙。

所述支撑管的顶端设有带隔热层的防护帽,防护帽上设有避雷针,支撑管的侧壁设有多个检修窗。

所述支撑管的底部通过底座固定于地坑底面,支撑管与阳台之间设有连接架。

所述竖直导轨设有两对,分布于升降滑车的两侧,升降滑车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导轮,位于升降滑车同侧的两组导轮沿同一对竖直导轨滑动,升降滑车与竖直导轨之间还设有刹车卡钳。

所述支撑管内底部设有正对于对重布置的对重缓冲器,地坑上设有正对于轿厢布置的轿厢缓冲器。

所述支撑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支撑管的制材料为钢材或合金材料,支撑管的外壁设有保温隔热层。

本发明施工较为方便,支撑管和大部分部件可在工厂内制作,可分段制作现场安装,电梯整体重量不超过10t,只需埋深浅的扩大基础或一根预制桩便可满足承载要求,施工时桩基础距旧楼较远,不会影响旧楼基础。

运行时曳引电机迁引支撑管内的升降滑车,升降滑车带动外置的轿箱完成升降工作。此电梯的支撑管的管径可以缩小至0.9m左右,电梯不用时轿箱停在地面,这样对二楼以上住户通风采光的影响会很小,还可将支撑管外表进行各种风格的装饰,比如树干形、华表形等,将会形成一种较为舒适的视觉效果。支撑管与旧楼之间的连接架还可适应基础沉降。由于支撑柱与楼梯相互隔离,在发生火灾时,电梯可作为逃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轿厢与升降滑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升降滑车与轿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竖直缝隙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阳台,2-支撑管,21-竖直缝隙,22-防护帽,23-避雷针,24-检修窗,25-底座,26-连接架,3-竖直导轨,4-升降滑车,41-导轮,42-刹车卡钳,5-曳引电机,6-曳引轮,7-曳引绳,8-对重,9-轿厢,10-支撑件,11-电梯门,12-弹性密封,13-活动挡雨板,14-顶触板,15-底触板,16-地坑,17-防护墙,18-对重缓冲器,19-轿厢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轿厢外置式客运电梯,包括位于阳台1正前方的支撑管2,支撑管2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支撑管2的制材料为钢材或合金材料,可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即可,支撑管2的外壁设有保温隔热层。

支撑管2内设有竖直导轨3,竖直导轨3上设有沿竖直导轨3升降的升降滑车4,支撑管2内顶部设有曳引电机5,曳引电机5连接有曳引轮6,曳引轮6上绕有曳引绳7,曳引绳7的一端与升降滑车4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对重8,曳引电机5通过曳引轮6和曳引绳7即可驱动升降滑车4升降。竖直导轨3设有两对,分布于升降滑车4的两侧,升降滑车4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导轮41,位于升降滑车4同侧的两组导轮41沿同一对竖直导轨3滑动,该结构稳定,升降滑车4滑动平稳。升降滑车4与竖直导轨3之间还设有刹车卡钳42,可用于刹停升降滑车4。升降滑车4曳引绳7连接处还设有缓冲器和称重器,工作更可靠。

支撑管2与阳台1之间设有轿厢9,升降滑车4连接有支撑件10,支撑件10由支撑管2内延伸至支撑管2外且与轿厢9连接固定,每层楼的阳台1均设有与轿厢9对应布置的电梯门11。升降滑车4的升降带动轿厢9的升降,轿厢9设有轿厢门,阳台1通过电梯门11和轿厢门即可进入轿厢9内。轿厢门可设置为旁开门的形式,一般更大限度地增加开度。

电梯门11顶部设有活动挡雨板13,活动挡雨板13朝向阳台1外侧。活动挡雨板13伸出时,可挡雨,便于雨天人员通过阳台2与轿厢9之间。

轿厢9的顶端设有顶触板14,轿厢9的底端设有底触板15,顶触板14和底触板15均连接有安全触发开关。当有异物触及顶触板14或底触板15,安全触发开关被触发,从而控制紧急刹停,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阳台1的前方地面设有地坑16,地坑16正对于轿厢9布置,支撑管2的底端固定于地坑16底部,地坑16周圈设有防护墙17。

支撑管2的顶端设有带隔热层的防护帽22,防护帽22上设有避雷针23,支撑管2的侧壁设有多个检修窗24。需要检修时,可打开防护帽22和检修窗24,必要时在支撑管2顶搭建检修平台或使用检修吊篮。

支撑管2的底部通过底座25固定于地坑16底面,支撑管2与阳台1之间设有连接架26,连接架26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分布于支撑管2的各个高度位置,固定更为可靠。连接架26与支撑管2之间设有软胶垫,有利于降低振动。

竖直导轨设有两对,分布于升降滑车的两侧,升降滑车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导轮,位于升降滑车同侧的两组导轮沿同一对竖直导轨滑动,升降滑车与竖直导轨之间还设有刹车卡钳。

支撑管2内底部设有正对于对重8布置的对重缓冲器18,地坑16上设有正对于轿厢9布置的轿厢缓冲器19。

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管2上设有竖直缝隙21,支撑件10由该竖直缝隙21从支撑管2内延伸至支撑管2外,竖直缝隙21上设有相对布置的两个弹性密封12,支撑件10被夹于两个弹性密封12之间。两个弹性密封12在弹力作用下相贴合,从而将竖直缝隙21密封,避免外界雨水进入支撑管2内,保护支撑管2内设备,而升降滑车4带动轿厢9升降时,支撑件10挤压弹性密封12,从而实现上下滑行。弹性密封12可采用耐磨损、耐高温和低温、自润滑、摩擦系数低的特氟龙材料或其它有类似性能的材料内置钢丝制成,工作更为可靠。

支撑管2内可以设置湿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加温除湿装置和降温装置。当检测到支撑管2内温度低过允许值或者湿度超过允许值时,则自动启动加温除湿装置。当支撑管2内温度超过允许值时则自动启动降温装置降温。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