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598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起吊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吊具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钢管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吊具中常用的是吊钩、钢丝绳、链条等专用索具,起重吸盘、夹钳和货叉等可在起重机上作为专用吊具长久使用,也可作为可更换的辅助吊具挂在吊钩上临时使用,常用于多货种仓库和堆场,以提高作业效率。用于钢管上的吊具通常包括承重架与吊钩,将吊钩卡入两端的内壁上,将其吊起移动至指定的位置,但是,现有的吊具对钢管的损伤较大,在安装与起吊过程中吊钩容易偏移,同时钢管底部易发生碰撞,造成钢管的损伤,影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管起吊装置,保证吊运过过程的安全,保护钢管不受损伤。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管起吊装置,包括承重架与设置在承重架两侧的吊钩,位于一侧的所述吊钩共有四个,包括一个主吊钩、两个副吊钩以及一个辅助吊钩,两侧的所述主吊钩之间连接有定位杆,所述主吊钩包括主吊柄与呈L状的主勾体,所述主勾体与主吊柄连接处为钝角,所述主勾体内侧贴合设置有挡片;所述副吊钩包括副吊柄与呈L状的副勾体,所述副吊柄与副勾体之间垂直连接,所述副勾体底部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副勾体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辅助吊钩包括辅助吊柄与辅助勾体,所述辅助勾体的底板长度在10~15cm,宽度在5-10cm,所述辅助勾体的内侧设置有软磁条。

进一步,所述定位杆包括中间的筒体以及插入在筒体两端内部的伸缩杆,所述筒体的两端部设置有向内的凸起。

进一步,所述伸缩杆包括环状的头部以及设置在头部中心的杆部,所述头部与筒体的内部相贴合,所述杆部与凸起相贴合,所述头部的直径大于杆部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承重架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加强肋。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钢管起吊装置,利用三种类型的吊钩,对钢管进行起吊操作,每种类型的吊钩具有不同的作用,主要起到承重、定位以及防磕碰的作用,同时利用定位杆,将两个主吊钩进行定位,防止两个主吊钩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偏移,使两者在同一直线上,保证吊运的安全,防止出现滑动与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吊钩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副吊钩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吊钩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管起吊装置,包括承重架1与设置在承重架1两侧的吊钩2,位于一侧的所述吊钩2共有四个,包括一个主吊钩3、两个副吊钩4以及一个辅助吊钩5,两侧的所述主吊钩3之间连接有定位杆6,所述主吊钩3包括主吊柄31与呈L状的主勾体32,所述主勾体32与主吊柄31连接处为钝角,角度在120度左右,所述主勾体32内侧贴合设置有挡片10;所述副吊钩4包括副吊柄41与呈L状的副勾体42,所述副吊柄41与副勾体42之间垂直连接,所述副勾体42底部设置有压板43,所述压板43与副勾体42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辅助吊钩5包括辅助吊柄51与辅助勾体52,所述辅助勾体52的底板长度在10cm,宽度在5cm,所述辅助勾体52的内侧设置有软磁条。

其中,所述定位杆6包括中间的筒体61以及插入在筒体61两端内部的伸缩杆62,所述筒体61的两端部设置有向内的凸起。

而且,所述伸缩杆62包括环状的头部621以及设置在头部中心的杆部622,所述头部621与筒体61的内部相贴合,所述杆部622与凸起相贴合,所述头部621的直径大于杆部622的直径,这样可以根据所需要吊运的钢管的长度来进行调整伸缩杆在筒体内的长度,将伸缩杆拉出或者推进即可,利用凸起可以防止伸缩杆从筒体内掉落。

为了增加整体的承重能力,在所述承重架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加强肋11。

在使用过程中,先将两侧的主吊钩固定在钢管的上部中心,将主勾体卡入钢管的壁上,利用定位杆保证两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然后在将副勾体卡入钢管两侧大约30度的位置,利用调节螺栓将压板与钢管壁进行压紧,完成之后将钢管略微提起,在钢管底部插入辅助吊钩,利用软磁条将辅助勾体与钢管相贴合,利用辅助勾体,当钢管吊运至指定地点并放下时,防止钢管底部与底面或者其他设备发生较大的碰撞,保证安全。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