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自动调节式尾部导料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08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自动调节式尾部导料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露天采矿现场排弃剥离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自动调节式尾部导料槽。



背景技术:

排土机是露天矿实现剥离连续工艺和单斗、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工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作用为排弃露天矿开采后的剥离物。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尾部导料槽是排土机参与排土作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将其装于受料臂带式输送机的受料处,从漏斗落下的物料在到达带式输送机之前被该导料槽集中到输送带的中部,约束物料不往外撒落。

目前,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尾部导料槽采用的是固定形式,该形式是将受料皮带机的尾部导料槽直接采用焊接方式将其焊接固定在主机钢结构上。当排土机在料场进行排土作业时,导料槽会随着主机同时运动,由于料场受料点位置不变,于是导致了导料槽与受料点位置的不一致而发生受料点严重撒料的问题。因此施工方需频繁调节受料皮带机的尾部导料槽相对于受料点的位置,导致了排土机排土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响工期并增加施工成本。

针对上述情况,急需设计一种可随时自动调节尾部导料槽相对于受料点位置不变的受料皮带机尾部导料槽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自动调节式尾部导料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用于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自动调节式尾部导料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车,位于所述支撑车上的支座,位于主机上端的导料槽支架,以及导料槽;

所述主机的下端通过滑动装置Ⅰ与所述支座滑动连接,所述导料槽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滑轮传动装置;

所述滑轮传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主机的下端后侧的单滑轮Ⅰ,位于所述主机的下端前侧的单滑轮Ⅱ,位于所述导料槽支架的前侧下部的单滑轮Ⅲ,位于所述导料槽支架的前侧上部的单滑轮Ⅳ,位于所述导料槽支架的后侧的双滑轮,调整杆,钢丝绳Ⅰ和钢丝绳Ⅱ;

所述钢丝绳Ⅰ的一端与所述支座连接,所述钢丝绳Ⅰ的另一端依次从所述单滑轮Ⅰ的沟槽下部和所述双滑轮的内侧沟槽上部绕过,并与所述调整杆的后端连接;

所述钢丝绳Ⅱ的一端与所述支座连接,所述钢丝绳Ⅱ的另一端依次从所述单滑轮Ⅱ的沟槽下部,所述单滑轮Ⅲ的沟槽上部,所述双滑轮的外侧沟槽后部和所述单滑轮Ⅳ的沟槽前部绕过,并与所述调整杆的前端连接;

所述调整杆与所述导料槽固定连接,所述导料槽通过滑动装置Ⅱ与所述导料槽支架滑动连接。

所述滑动装置Ⅰ包括位于所述主机下端的两条主机导轨和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并与所述主机导轨相对应的支撑车车轮组,所述支撑车车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车车轮,所述支撑车车轮的两侧具有与所述主机导轨相匹配的轮缘Ⅰ,类似轨道与火车车轮的接触方式。

所述滑动装置Ⅱ包括位于所述导料槽支架上端的导料槽支架导轨和位于所述导料槽的下端的至少两个导料槽车轮,所述导料槽车轮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导料槽支架导轨相匹配的轮缘Ⅱ,类似轨道与火车车轮的接触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排土机作业位置不同而自动调节尾部导料槽的位置,有效解决了排土机排土作业时尾部导料槽相对于受料点位置的不同而造成严重撒料的问题,避免了施工方频繁调节受料皮带机的尾部导料槽相对于受料点位置的工作,提高了排土机排土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制造与维护成本低,减少现场粉尘污染,全程自动化调节位置,无需人工操作等优点。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露天采矿现场排弃剥离物设备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自动调节式尾部导料槽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自动调节式尾部导料槽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自动调节式尾部导料槽的局部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排土机受料皮带机的自动调节式尾部导料槽,包括支撑车1,位于所述支撑车1上的支座2,位于主机4上端的导料槽支架3,以及导料槽5;

所述主机4的下端通过滑动装置Ⅰ与所述支座2滑动连接,所述导料槽支架3的两侧分别设有滑轮传动装置;

所述滑轮传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主机4的下端后侧的单滑轮Ⅰ6,位于所述主机4的下端前侧的单滑轮Ⅱ7,位于所述导料槽支架3的前侧下部的单滑轮Ⅲ8,位于所述导料槽支架3的前侧上部的单滑轮Ⅳ9,位于所述导料槽支架3的后侧的双滑轮10,调整杆11,钢丝绳Ⅰ12和钢丝绳Ⅱ13;

所述钢丝绳Ⅰ12的一端与所述支座2连接,所述钢丝绳Ⅰ12的另一端依次从所述单滑轮Ⅰ6的沟槽下部和所述双滑轮10的内侧沟槽上部绕过,并与所述调整杆11的后端连接;

所述钢丝绳Ⅱ13的一端与所述支座2连接,所述钢丝绳Ⅱ13的另一端依次从所述单滑轮Ⅱ7的沟槽下部,所述单滑轮Ⅲ8的沟槽上部,所述双滑轮10的外侧沟槽后部和所述单滑轮Ⅳ9的沟槽前部绕过,并与所述调整杆11的前端连接;

所述调整杆11与所述导料槽5固定连接,所述导料槽5通过滑动装置Ⅱ与所述导料槽支架3滑动连接。

所述滑动装置Ⅰ包括位于所述主机4下端的两条主机导轨14和位于所述支座2的上端并与所述主机导轨14相对应的支撑车车轮组,所述支撑车车轮组包括至少两个支撑车车轮15,所述支撑车车轮15的两侧具有与所述主机导轨14相匹配的轮缘Ⅰ。

所述滑动装置Ⅱ包括位于所述导料槽支架3上端的导料槽支架导轨16和位于所述导料槽5的下端的至少两个导料槽车轮17,所述导料槽车轮17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导料槽支架导轨16相匹配的轮缘Ⅱ。

当所述主机4相对所述支撑车1运动时(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所述主机4的运动方向),只有所述双滑轮10,各单滑轮和所述导料槽支架3随所述主机4运动,所述导料槽5在所述钢丝绳Ⅰ12、所述钢丝绳Ⅱ13的作用下被固定在支撑车1上,而所述导料槽5在这两根钢丝绳以及滑动装置Ⅱ作用下会相对于漏斗18和所述支撑车1的位置保持固定不变,因此保证了所述导料槽5不会随着所述主机4运动而改变位置,保证了所述导料槽5相对于受料点位置不变,有效解决了所述导料槽5会随着所述主机4运动而导致的所述导料槽5与受料点位置的不一致而发生受料点严重撒料的问题,并可实现自动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