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289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自动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涂布复合加工的后处理领域内,需要将各种缠绕在纸芯上的涂布复合完成的功能性塑料膜、复合膜、纸张等带状材料的大直径卷筒分装为多个特定长度的小直径卷筒。小直径卷筒由气涨芯轴、纸芯以及缠绕在纸芯表面而对卷材组成,气涨芯轴位于小直径卷筒的中心位置,作为其在分卷中的旋转中心。

气涨芯轴的一侧具有一个气密阀门,通过使用顶针顶在该气密阀门上,可以将气涨芯轴内的气体排空或充满。当使用顶针顶开气密阀门并将气体充入气涨芯轴内时,气涨芯轴的外壁面膨胀,使套在气涨芯轴表面的纸芯与气涨芯轴固定,通过将气涨芯轴装到分卷设备的对应工位上,即可使待分卷的卷材缠绕于纸芯上,形成一个小直径卷筒。当使用顶针顶开气密阀门并将气涨芯轴内的气体排空时,气涨芯轴的外壁面收缩,使套在气涨芯轴表面的纸芯与气涨芯轴分离,此时即可将纸芯及完成分卷并缠绕在纸芯上的卷材从气涨芯轴上取下。

在分卷设备完成对一个小直径卷筒的分卷操作后,需要工人手动将该小直径卷筒的气涨芯轴与完成分卷的纸芯分离,再将该气涨芯轴固定于另一个待分卷的纸芯上。整个装卸气涨芯轴的过程比较繁琐,且此时分卷设备无法进行分卷工作,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分卷设备完成对一个小直径卷筒的分卷后,需要工人手动将该小直径卷筒的气涨芯轴与完成分卷的纸芯分离,再将该气涨芯轴固定于另一个待分卷的纸芯上,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卸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自动卸料装置,其用于将气涨芯轴从完成分卷的纸芯上卸下,并装载至待分卷的纸芯上,所述自动卸料装置包括设备框架,所述设备框架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自动卸料装置还包括:

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滑设于所述设备框架,所述移动平台用于承载所述完成分卷的纸芯与所述待分卷的纸芯,所述移动平台用于带动所述完成分卷的纸芯在所述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水平滑动,所述移动平台用于带动所述待分卷的纸芯在所述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之间水平滑动;

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当所述完成分卷的纸芯与所述气涨芯轴位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排气装置用于将所述气涨芯轴内的气体排空,以使所述气涨芯轴与所述完成分卷的纸芯分离;

离合顶杆,所述离合顶杆连接于所述设备框架,所述离合顶杆沿所述移动平台的运动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离合顶杆用于抵靠于所述气涨芯轴,以使所述气涨芯轴位于所述第二工位,当所述移动平台水平滑动时,所述完成分卷的纸芯穿设于所述离合顶杆,所述待分卷的纸芯穿设于所述气涨芯轴;

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当所述待分卷的纸芯与所述气涨芯轴位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充气装置用于将所述气涨芯轴内的气体充满,使所述气涨芯轴与所述待分卷的纸芯固定。

当完成分卷的纸芯以及与其固定的气涨芯轴被放置到该自动卸料装置的移动平台上时,排气装置将该气涨芯轴内的气体排空,使该气涨芯轴与完成分卷的纸芯分离。之后,移动平台水平滑动,带动完成分卷的纸芯从第二工位滑动至第一工位并套在离合顶杆上。此外,移动平台同时带动待分卷的纸芯从第三工位滑动至第二工位,使该待分卷的纸芯可以套在由于离合顶杆的端部抵靠而一直保持位于第二工位的气涨芯轴上。最后,充气装置将气体充入该气涨芯轴,使气涨芯轴与待分卷的纸芯之间固定,完成将气涨芯轴从完成分卷的纸芯上卸下,并装载至待分卷的纸芯上工作流程。

较佳地,所述移动平台包含:

移动平台本体;

平台驱动器,所述平台驱动器连接于所述移动平台本体,所述平台驱动器还固定于所述设备框架,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平台本体在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之间水平滑动。

该结构实现了移动平台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自动卸料装置的生产效率。

较佳地,所述移动平台还包含料盒,所述料盒固定于所述移动平台本体,所述料盒用于容纳所述完成分卷的纸芯。

当移动平台移动时,料盒带动完成分卷的纸芯移动至第一工位或第二工位,而气涨芯轴则一直保持处于第二工位上。

较佳地,所述料盒包括:

料盒本体,所述料盒本体固定于所述移动平台本体,所述料盒本体的底部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使所述完成分卷的纸芯从所述料盒中掉出;

卸料驱动器,所述卸料驱动器连接于所述料盒本体;

卸料挡板,所述卸料挡板连接于所述卸料驱动器,所述卸料驱动器驱动所述卸料挡板圆周摆动,所述卸料挡板用于阻挡所述完成分卷的纸芯从所述料盒中掉出。

当料盒中完成分卷的纸芯与气涨芯轴未分离时,卸料驱动器控制卸料挡板阻挡该完成分卷的纸芯从料盒掉出。当自动卸料平台将气涨芯轴装载至待分卷的纸芯之后,移动平台驱动料盒以及套在离合顶杆上的完成分卷的纸芯移动至第二工位,此时卸料挡板开启使完成分卷的纸芯掉出。

较佳地,所述自动卸料装置还包括料篮,所述料篮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位并固定于所述设备框架,所述料篮用于容纳从所述料盒中掉出的所述完成分卷的纸芯。

较佳地,所述移动平台还包含芯盒,所述芯盒固定于所述移动平台本体,所述芯盒用于容纳所述待分卷的纸芯。

当移动平台移动时,芯盒带动待分卷的纸芯移动至第二工位或第三工位,在移动至第二工位时,芯盒内的待分卷的纸芯能够套在位于第二工位的气涨芯轴上。

较佳地,所述自动卸料装置还包括上芯装置,所述上芯装置固定于所述设备框架,所述上芯装置用于容纳多个待分卷的纸芯,当所述芯盒移动至所述第三工位时,所述上芯装置用于将所述待分卷的纸芯补充至所述芯盒。

该结构实现了自动上纸芯的功能,无需人工补充待分卷的纸芯。

较佳地,所述排气装置包括:

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固定于所述移动平台;

排气顶针,所述排气顶针连接于所述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排气顶针沿所述旋转气缸的轴线旋转摆动,当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所述排气顶针抵靠于所述气涨芯轴时,所述排气顶针用于将所述气涨芯轴内的气体排空。

当旋转气缸驱动排气顶针正向旋转时,排气顶针能够顶住位于第二工位的气涨芯轴的气密阀门上,使气涨芯轴内部的气体被排空;而当旋转气缸驱动排气顶针反向旋转时,排气顶针转离气密阀门,使移动平台在水平移动时,位于移动平台上的排气顶针不会和一直位于第二工位的气涨芯轴发生碰撞。

较佳地,所述充气装置包括:

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固定于所述移动平台;

充气顶针,所述充气顶针连接于所述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充气顶针沿所述移动平台的运动方向前后移动,当所述直线气缸驱动所述充气顶针抵靠于所述气涨芯轴时,所述充气顶针用于将所述气涨芯轴内的气体充满。

当移动平台带动充气装置移动至第二工位时,直线气缸驱动充气顶针抵靠在气涨芯轴的气密阀门上,并向气涨芯轴内充气。充气完成后,直线气缸驱动充气顶针反向移动,使气涨芯轴的气密阀门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自动卸料装置,通过驱动完成分卷的纸芯和待分卷的纸芯水平移动的移动平台上,以及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的排气装置和充气装置,使气涨芯轴从完成分卷的纸芯上的卸下并装载到待分卷的纸芯上,实现了更换气涨芯轴外部纸芯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卸料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卸料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卸料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自动卸料装置 10

设备框架 11

第一工位 111

第二工位 112

第三工位 113

移动平台 12

移动平台本体 121

平台驱动器 122

料盒 13

料盒本体 131

卸料驱动器 132

卸料挡板 133

芯盒 14

上芯装置 15

料篮 16

排气装置 17

旋转气缸 171,轴线 1711

排气顶针 172

离合顶杆 18

充气装置 19

直线气缸 191

充气顶针 192

气涨芯轴 20

气密阀门 201

完成分卷的纸芯 30

待分卷的纸芯 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卸料装置10,其用于将气涨芯轴20从完成分卷的纸芯30上卸下,再装载到待分卷的纸芯40上。该自动卸料装置10包括设备框架11,设备框架11上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位111、第二工位112和第三工位113。

该自动卸料装置10还包括有移动平台12,排气装置17,离合顶杆18和充气装置19。其中,移动平台12设置在设备框架11上并且能够沿水平方向滑动。该移动平台12用于承载完成分卷的纸芯30与以及待分卷的纸芯40,带动完成分卷的纸芯30在设备框架11的第一工位111与第二工位112之间水平滑动,以及带动待分卷的纸芯40在设备框架11的第二工位112与第三工位113之间水平滑动。

该自动卸料装置10的排气装置17设置在移动平台12上,当承载在移动平台12上的完成分卷的纸芯30以及与其固定的气涨芯轴20位于第二工位112时,排气装置17能够将气涨芯轴20内的气体排空,使气涨芯轴20与完成分卷的纸芯30之间解除固定。

该自动卸料装置10的离合顶杆18连接在设备框架11上,该离合顶杆18沿着移动平台12的运动方向水平设置并且位于设备框架11的第一工位111区域内。该离合顶杆18的端部抵靠在气涨芯轴20上,使移动平台12在移动的情况下,气涨芯轴20能够一直保持位于第二工位112。

该自动卸料装置10的充气装置19设置在移动平台12上,当承载在移动平台12上的待分卷的纸芯40移动至第二工位112并套在固定于第二工位112的气涨芯轴20上时,充气装置19能够将气体充入气涨芯轴20内,使气涨芯轴20与待分卷的纸芯40之间连接固定。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当完成分卷的纸芯30以及与其固定的气涨芯轴20被放置到该自动卸料装置10的移动平台12上时,排气装置17将该气涨芯轴20内的气体排空,使该气涨芯轴20与完成分卷的纸芯30分离。之后,移动平台12水平滑动,带动完成分卷的纸芯30从第二工位112滑动至第一工位111并套在离合顶杆18上。此外,移动平台12同时带动待分卷的纸芯40从第三工位113滑动至第二工位112,使该待分卷的纸芯40可以套在由于离合顶杆18的端部抵靠而一直保持于第二工位112的气涨芯轴20上。最后,充气装置19将气体充入该气涨芯轴20,使气涨芯轴20与待分卷的纸芯40固定,完成将气涨芯轴20从完成分卷的纸芯30上卸下,并装载至待分卷的纸芯40上工作流程。

该自动卸料装置10的移动平台12包含移动平台本体121以及平台驱动器122。其中,平台驱动器122固定在设备框架11上并且连接于移动平台本体121。平台驱动器122用于驱动并控制移动平台本体121在设备框架11的第一工位111、第二工位112和第三工位113之间水平滑动。该结构实现了移动平台12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自动卸料装置10的生产效率。

该自动卸料装置10的移动平台12还包含料盒13。该料盒13固定在移动平台本体121上并随移动平台本体121水平滑动,该料盒13用于容纳完成分卷的纸芯30。当移动平台12移动时,料盒13带动完成分卷的纸芯30移动至第一工位111或第二工位112,而气涨芯轴20则一直保持处于第二工位112上。该料盒13为顶部开口的盒装结构,其侧边可以限制完成分卷的纸芯30水平移动,但不会阻挡离合顶杆18套入完成分卷的纸芯30内。

如图1和图4所示,优选地,该料盒13包括料盒本体131、卸料驱动器132和卸料挡板。料盒本体131固定在移动平台12上用于容纳完成分卷的纸芯30,其底部具有一个开口,完成分卷的纸芯30能够从这个开口掉出,从而与料盒13分离。而卸料驱动器132则设置在料盒本体131的底部,该卸料驱动器132用于控制卸料挡板圆周摆动,使卸料挡板可以阻挡完成分卷的纸芯30从料盒13中掉出。当料盒13中完成分卷的纸芯30未与气涨芯轴20分离时,卸料驱动器132控制卸料挡板阻挡该完成分卷的纸芯30从料盒13掉出。当自动卸料平台将气涨芯轴20装载至待分卷的纸芯40之后,移动平台12驱动料盒13以及套在离合顶杆18上的完成分卷的纸芯30移动至第二工位112,此时卸料挡板开启使完成分卷的纸芯30掉出料盒13。

优选地,该自动卸料装置10还包括料篮16,该料篮16设置在第二工位112并固定在设备框架11上,并且该料篮16设置于移动平台12的下方。当完成分卷的纸芯30从料盒13中掉出时,料篮16可以用于容纳并储存完成分卷的纸芯30。

该自动卸料装置10的移动平台12还包含芯盒14。该芯盒14固定在移动平台本体121上并随移动平台本体121水平滑动,该芯盒14用于容纳待分卷的纸芯40。当移动平台12移动时,芯盒14带动待分卷的纸芯40移动至第二工位112或第三工位113,在移动至第二工位112时,芯盒14内的待分卷的纸芯40能够套在位于第二工位112的气涨芯轴20上。该芯盒14为顶部开口的盒装结构,在固定待分卷的纸芯40的同时,不会阻挡气涨芯轴20套入待分卷的纸芯40内。

优选地,该自动卸料装置10还包括上芯装置15,该上芯装置15设置在第三工位113并固定在设备框架11上,并且该上芯装置15设置在移动平台12的上方,该上芯装置15可以容纳多个待分卷的纸芯40。当芯盒14上待分卷的纸芯40以及与其固定的气涨芯轴20被取走后,芯盒14在移动平台12的驱动下移动至第三工位113。此时,上芯装置15将待分卷的纸芯40补充至芯盒14,以用于下一次的卸料工作,该结构实现了自动上纸芯的功能,无需人工补充待分卷的纸芯40。

如图1和图5所示,该排气装置17包括旋转气缸171和排气顶针172。旋转气缸171固定在移动平台12上并且连接在排气顶针172上,旋转气缸171能够驱动排气顶针172沿着旋转气缸171的轴线1711旋转摆动。当旋转气缸171驱动排气顶针172正向旋转时,排气顶针172能够顶住位于第二工位112的气涨芯轴20的气密阀门201,使气涨芯轴20内部的气体被排空。当旋转气缸171驱动排气顶针172反向旋转时,排气顶针172转离气密阀门201,使移动平台12在水平移动时,位于移动平台12上的排气顶针172不会和保持在第二工位112上的气涨芯轴20发生碰撞。

如图1和图6所示,该充气装置19包括直线气缸191和充气顶针192。直线气缸191固定在移动平台12上并且连接在排气顶针172上,直线气缸191能够驱动充气顶针192沿移动平台12的运动方向前后移动。当移动平台12带动充气装置19移动至第二工位112时,直线气缸191驱动充气顶针192抵靠在气涨芯轴20的气密阀门201上,并向气涨芯轴20内充气。充气完成后,直线气缸191驱动充气顶针192反向移动,使气涨芯轴20的气密阀门201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3与芯盒14之间的间距,还必须小于气涨芯轴20的长度,使料盒13和芯盒14在移动平台12的驱动下水平移动时,气涨芯轴20可以在无需其他部件支撑的情况下,从料盒13中直接水平滑至芯盒14内。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卸料装置10,通过驱动完成分卷的纸芯30和待分卷的纸芯40水平移动的移动平台12上,以及设置在移动平台12上的排气装置17和充气装置19,使气涨芯轴20从完成分卷的纸芯30上的卸下并装载到待分卷的纸芯40上,实现了卸料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