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分拣装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356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纶分拣装箱系统。



背景技术:

氨纶生产工艺中,通过分拣称重后的氨纶整齐排列着被装入包装箱内,装箱后的氨纶由下料区下料。通常而言为提高作业效率和满足产量需要,系统多采用多条分拣输送单元共同装箱,但这样的话,从下料区所得包装箱内氨纶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就无法判断出有问题的氨纶产生于哪条分拣输送单元,难以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真正原因,不利于产品质量的跟踪和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发现质量问题所在、方便进行质量监控的氨纶分拣装箱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纶分拣装箱系统,包括按工序排列的将包装箱打开的开箱机、向包装箱内套入塑料袋的套袋机、对装有氨纶的包装箱称重的称重机以及将外露出包装箱的塑料袋反折回包装箱内的折袋机,位于套袋机与称重机之间设置有装箱单元,折袋机后端设有下料单元,所述的装箱单元具有装箱区,装箱区前设有至少两条将氨纶按规格称重并传输的分拣输送单元,所述分拣输送单元之间设有将分拣输送单元所传输氨纶装入包装箱内的机器人夹具,对应每条分拣输送单元旁安装有对包装箱进行编码的编码器,下料单元具有与分拣输送单元对应的下料区,所述下料区设有接收编码器信号而控制对应包装箱下料的接收器。

为提高包装箱内透气性,所述的装箱单元具有与装箱区平行、向套入包装箱的塑料袋袋底放入隔垫的等待区。

为满足生产实际需要,进一步提高装箱作业效率,所述的装箱区前并排设有四条分拣输送单元,每两条分拣输送单元之间设有机器人夹具,下料单元上对应设置有四个下料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收器接收对应编码器信号,确保每条分拣输送单元上的氨纶从对应的下料区下料,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很容易找出问题出于哪条分拣输送单元,便于消除隐患,实现对氨纶质量的有效监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开箱机 2.套袋机 3.称重机 4.折袋机 5.装箱单元 5-1.装箱区 5-2.等待区 6.下料单元 6-1.下料区 7.分拣输送单元 8.机器人夹具 9.编码器 10.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氨纶分拣装箱系统,包括按操作工序排列的:将包装箱打开的开箱机1、向包装箱内套入塑料袋的套袋机2、对装有氨纶的包装箱称重的称重机3以及将外露出包装箱的塑料袋反折回包装箱内的折袋机4。

位于套袋机2与称重机3之间设置有装箱单元5,折袋机4后端设有下料单元6,所述的装箱单元5包括将氨纶装入包装箱的装箱区5-1、与装箱区5-1平行、向套入包装箱的塑料袋袋底放入隔垫的等待区5-2。

装箱区5-1前平排设有四条将氨纶按规格称重并传输的分拣输送单元7,在每两条分拣输送单元7之间设有将分拣输送单元7所传输氨纶夹持装入包装箱内的机器人夹具8,在每条分拣输送单元7旁安装有对由该分拣输送单元7所传输氨纶装箱的包装箱进行编码的编码器9,下料单元6具有与四条分拣输送单元7对应的四个下料区6-1,对应地在每个下料区6-1旁设有接收器10,编码器9对应分拣输送单元7的排列序号对包装箱编码,将信号传送至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接收到信号后反馈至接收器10,接收器10接收到同序号的编码器9所发出信号后,控制对应下料区6-1上的包装箱下料。

使用上述氨纶分拣装箱系统进行氨纶装箱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a、开箱:开箱机1将包装箱四周打开;

b、套袋:套袋机2将塑料袋套入包装箱内,塑料袋上端口外露出包装箱;

c、放隔垫:包装箱被推入进入到等待区5-2,在等待区5-2向塑料袋袋底放入能提高透气性的隔垫;

d、装箱、编码:机器人夹具8将分拣输送单元7上传送过来已排列整齐的氨纶夹持住放入包装箱的塑料袋内,同时设在该分拣输送单元7旁侧的编码器9对该包装箱序号进行编码,并将编码的序号信号通过系统控制中心传送至下料区6-1对应的接收器10;

e、称重:装箱并编码好的包装箱移动至称重机3进行称重计量;

f、折袋:称重后的包装箱送至折袋机4,折袋机4将外露在包装箱外的塑料袋内折进包装箱内;

g、下料:下料单元6通过接收对应编码器9所传编码信号,控制对应序号上的分拣输送单元7所传送来的包装箱从对应的下料区6-1下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条分拣输送单元7旁侧设置对应的编码器9,以此对该分拣输送单元7所传送的氨纶进行装箱的包装箱按序号进行编码,并由系统控制中心将该编码信号传送至对应下料区6-1旁的接收器10,确保每条分拣输送单元7上的氨纶从对应的下料区6-1下料,这样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很容易找出问题所在,从而实现对氨纶质量的有效监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