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接料叠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483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钢管接料叠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管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管接料叠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各类管子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锈钢管因其耐腐蚀性强,美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门、窗及其他领域。不锈钢管的制备过程是将一定规格的不锈钢带通过转轴输送至生产线上,在生产线上不锈钢片经逐渐卷边合成圆管,合成的圆管再经过焊接、冷却、定型成特点形状后,再经打磨,最后经切割分段,然后被人工收集。现有技术中,分割成段的管体通常直接被卸料落到地面,这样的卸料方式容易造成管体破损或者形变,不能确保最终成品管体的质量,而且不能方便地运输到一下工序处理或者出料包装。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问题,亟需提供一种钢管便于卸料叠堆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钢管接料叠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钢管接料叠堆装置,包括有钢管承放臂、下料气缸和升降接料构件,钢管承放臂的倾斜设置且由下料气缸驱动移动,升降接料构件包括有升降支撑柱、升降架和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沿升降支撑柱升降。

优选的,钢管承放臂呈倒L字型设置,且钢管承放臂上部朝升降支撑柱方向往下倾斜。

更优选的,钢管承放臂的上部往下倾斜的角度为3°~15°。

优选的,升降驱动装置设置有电机、传动轮和传动链,传动轮安装于升降支撑柱,传动链连接传动轮和升降架,电机驱动传动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钢管接料叠堆装置包括有钢管承放臂、下料气缸和升降接料构件,钢管承放臂的倾斜设置且由下料气缸驱动移动,升降接料构件包括有升降支撑柱、升降架和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沿升降支撑柱升降。钢管承放臂先承接钢管,在下料气缸的驱动下往一侧移动,钢管从倾斜的钢管承放臂中落到升降架中,该升降架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升降接料,整个钢管卸料过程每个动作恰好衔接,不会出现钢管直接摔落或者强烈碰撞的情况。而且升降架中收集的钢管可以整体输送至下一步工序,效率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钢管承放臂、2——下料气缸、3——升降支撑柱、4——升降架、5——传动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钢管接料叠堆装置包括有钢管承放臂1、下料气缸2和升降接料构件钢管承放臂1呈倒L字型设置,且钢管承放臂1上部朝升降支撑柱3方向往下倾斜。该钢管承放臂1由下料气缸2驱动移动,升降接料构件包括有升降支撑柱3、升降架4和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4沿升降支撑柱3升降。其中,升降驱动装置设置有电机(图中未显示)、传动轮(图中未显示)和传动链5,传动轮安装于升降支撑柱3,传动链5连接传动轮和升降架4,电机驱动传动轮转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钢管承放臂1先承接钢管,在下料气缸2的驱动下往一侧移动,钢管从倾斜的钢管承放臂1中落到升降架4中,该升降架4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升降接料,整个钢管卸料过程每个动作恰好衔接,不会出现钢管直接摔落或者强烈碰撞的情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中,钢管承放臂1的上部往下倾斜的角度为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中,钢管承放臂1的上部往下倾斜的角度为1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中,钢管承放臂1的上部往下倾斜的角度为8°。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说明而非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参照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相同和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