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抽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4847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抽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抽豆机。



背景技术:

豆制品生产大致需要经过预处理-浸泡-制浆-过滤-煮浆-点浆凝固-成型等步骤,豆类产品在完成浸泡后,需要进行制浆过程,考虑到制浆装置只能处理一定量的豆类产品(比如黄豆),因此在制浆装置之前增加了一个可以定量获取豆类产品的吸豆桶,该吸豆桶能够将豆池里泡胀的豆类产品吸收进来,待吸收的豆类产品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打开吸豆桶的出料口,从而将豆类产品输送到后续设备中,以达到给制浆装置提供定量豆类产品的目的。然而黄豆在浸泡过程中的一些皮、土、石块、草籽等杂质也一起被吸上来,有些豆制品加工厂需要人工转移泡豆池内的黄豆,以及手工筛除混合在豆子里的石子,耗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如果未经处理的黄豆继续输送到后续设备中,会对生产的豆制品质量产生影响,不仅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而且其中的石块还可能会损坏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抽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抽豆机,包括:第一吸豆桶、第二吸豆桶、第三吸豆桶、泡豆桶、鼓风机、运输管、过滤槽、排水口和收集装置。所述的第一吸豆桶、第二吸豆桶和第三吸豆桶并排放置于过滤槽上方。所述的鼓风机固定在第二吸豆桶上,且通过运输管分别连接泡豆桶、第一吸豆桶、第二吸豆桶和第三吸豆桶。所述的收集装置位于过滤槽出口处。所述的过滤槽底部设有网状传送带,且出口处设有滑道。所述的过滤槽下方为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的网状传送带的网格的大小小于黄豆。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吸豆桶、第二吸豆桶和第三吸豆桶底部设有阀门且密封。

优选的,所述的泡豆桶为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过程简单,省去了人工从泡豆桶内转移黄豆的步骤,同时可以将黄豆抽取到多个吸豆桶内,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简化加工工序,排出黄豆时即进行过滤,免除了工人用筛子过滤石头的流程,不仅降低了损害机器的风险,还解决了豆制品内掺有杂物,造成食品浪费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滤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吸豆桶,2-第二吸豆桶,3-第三吸豆桶,4-鼓风机, 5-过滤槽,6-排水口,7-网状传送带,8-收集装置,9-运输管,10-泡豆桶,11-滑道,1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抽豆机,包括:第一吸豆桶 1、第二吸豆桶2、第三吸豆桶3、泡豆桶10、鼓风机4、运输管9、过滤槽5、排水口6和收集装置8。所述的第一吸豆桶1、第二吸豆桶2和第三吸豆桶3并排放置于过滤槽5上方。所述的鼓风机4固定在第二吸豆桶2上,且通过运输管9分别连接泡豆桶10、第一吸豆桶1、第二吸豆桶2和第三吸豆桶3。所述的收集装置8位于过滤槽 5出口处。所述的过滤槽5底部设有网状传送带7,且出口处设有滑道11。所述的过滤槽5下方为排水口6。所述的网状传送带7的网格的大小小于黄豆。所述的第一吸豆桶1、第二吸豆桶2和第三吸豆桶 3底部设有阀门12且密封。所述的泡豆桶10为密封结构。

抽豆机开始工作时,启动鼓风机4,通过鼓风机4上的运输管9 将泡豆桶10内的黄豆、水、杂物等统统吸进第一吸豆桶1、第二吸豆桶2和第三吸豆桶3,待吸收的豆类产品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打开第一吸豆桶1、第二吸豆桶2和第三吸豆桶3底部的阀门12,将第一吸豆桶1、第二吸豆桶2和第三吸豆桶3内的黄豆、水和杂物排入过滤槽5。浸泡过的黄豆充分吸水后,体积已经大于石块等杂物,杂物和水从过滤槽5底部的网状传送带7掉入排水口6,并从排水口6排出。网状传送带7上的黄豆则继续输送,于出口处的滑道12滑入下方的收集装置8并进行下一步加工。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