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表皮的自动取料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681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表皮的自动取料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校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表皮的自动取料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件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防晒膜,汽车握手套,汽车地垫,汽车防滑垫,坐垫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汽车内饰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内饰产品近年来大受汽车行业的欢迎,很多爱车人士也乐此不彼的追求爱车的装饰,相对以此相产生的汽车内饰用品更是品类繁多,在汽车内饰件的生产过程中往往是多道工序的组合,当表皮上料到工作台后在往下一道工序输送前若需校正,如果依赖人工从上料车中取出汽车内饰件表皮上料到工作台后并导正,工人劳动强度大,也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表皮的自动取料校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表皮的自动取料校正装置,包括:下支架、上料台车、抓取机构、校正装置;

所述上料台车堆叠有多块汽车内饰件表皮;

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水平移动机构、垂直移动机构、抓手;

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支撑底架、同步带、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主动同步轮座、从动同步轮座、伺服电机、支撑大板、直线导轨;

所述支撑底架固设于下支架上;

所述支撑大板通过直线导轨与支撑底架滑动连接;

所述主动同步轮座、从动同步轮座分别固设于支撑底架的前后两端;

所述主动同步轮通过轴承与主动同步轮座旋转连接;

所述从动同步轮通过轴承与从动同步轮座旋转连接;

所述同步带同时套设于主动同步轮与从动同步轮上;

所述同步带的一段与支撑大板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同步轮安装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垂直移动机构包括下落气缸、连接板、直线导轨、直线导轨固定架;

所述下落气缸的固定部设置于支撑大板;

所述下落气缸的活动部与连接板相连;

所述直线导轨固定架设置于支撑大板;

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块固设于直线导轨固定架,直线导轨的导轨与连接板相连;

所述抓手包括真空吸盘、插针夹持机构、固定支架;

所述固定支架上间隔排列有多个真空吸盘;

所述固定支架上间隔排列有多个插针夹持机构;

所述插针夹持机构包括:插针、插针驱动气缸、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固设于固定支架;

所述插针驱动气缸有两个且相对设置;

两个相对设置的插针驱动气缸固设于固定座;

所述插针固设于插针驱动气缸的活动部;

两个设置于插针驱动气缸的插针互为对称布置,且都与水平面倾斜;

所述固定支架固设于连接板;

所述校正装置设于抓手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校正装置,包括:机架、托料板、侧面拨料机构;

所述托料板固设于机架上;

所述侧面拨料机构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侧面拨料机构有两套,分别为第一侧面拨料机构、第二侧面拨料机构,所述第一侧面拨料机构用于从表皮的左右两侧推正表皮,所述第二侧面拨料机构用于从表皮的前后两侧推正表皮;

所述侧面拨料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小齿轮、大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固定板、第二齿条固定板、拨料组件、连接杆、中心轴;

所述小齿轮套设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

所述小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

所述第一齿条固设于第一齿条固定板,第一齿条固定板通过直线滑轨与机架滑动连接;

所述大齿轮套设于中心轴,中心轴通过轴承与机架旋转连接;

所述大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

所述第二齿条固设于第二齿条固定板,第二齿条固定板通过直线滑轨与机架滑动连接;

所述大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

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拨料片、支架,所述拨料片固设于支架上,所述支架通过直线滑轨与机架滑动连接;

所述拨料组件有两套,且分别设于大齿轮的前后两侧;

所述第一齿条固定板通过一连接杆与一拨料组件的支架相连;

所述第二齿条固定板通过一连接杆与另一拨料组件的支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校正装置的拨料组件还包括有伸缩气缸、拨料片固定板、气缸支架;

所述气缸支架固设于支架;

所述拨料片固定板通过直线导轨与气缸支架滑动连接;

所述伸缩气缸的固定部固设于气缸支架;

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动部与拨料片固定板相连;

所述拨料片固设于拨料片固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校正装置还包括有气浮装置,所述气浮装置包括吹风扇;

所述吹风扇有多个,多个吹风扇设置于托料板上;

所述吹风扇的出风口朝上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堆叠有多块汽车内饰件表皮的上料台车推送到垂直移动机构下方,垂直移动机构利用其上设有的抓手下降抓取表皮后再上升复位,水平移动机构带动垂直移动机构及抓手上的表皮到达校正装置中拨料板的上方,垂直移动机构下降,将表皮放置到拨料板上,校正装置导正表皮后供下一道工序使用,整个上料校正过程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轴侧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A;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B;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水平移动机构与垂直移动机构一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垂直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插针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支架;2、上料台车;3、水平移动机构;4、垂直移动机构;5、支撑底架;6、同步带;7、主动同步轮;8、主动同步轮座;9、从动同步轮座;10、伺服电机;11、支撑大板;12、下落气缸;13、连接板;14、直线导轨固定架;15、真空吸盘;16、固定支架;17、插针;18、插针驱动气缸;19、固定座;20、机架;21、托料板;22、驱动电机;23、小齿轮;24、大齿轮;25、第一齿条;26、第一齿条固定板;27、第二齿条固定板;28、连接杆;29、中心轴;30、伸缩气缸;31、拨料片固定板;32、气缸支架;33、拨料片;34、支架;35、吹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一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内饰件表皮的自动取料校正装置,包括:下支架1、上料台车2、抓取机构、校正装置;

所述上料台车2堆叠有多块汽车内饰件表皮;

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水平移动机构3、垂直移动机构4、抓手;

所述水平移动机构3包括支撑底架5、同步带6、主动同步轮7、从动同步轮、主动同步轮座8、从动同步轮座9、伺服电机10、支撑大板11、直线导轨;

所述支撑底架5固设于下支架1上;

所述支撑大板11通过直线导轨与支撑底架5滑动连接;

所述主动同步轮座8、从动同步轮座9分别固设于支撑底架5的前后两端;

所述主动同步轮7通过轴承与主动同步轮座8旋转连接;

所述从动同步轮通过轴承与从动同步轮座9旋转连接;

所述同步带6同时套设于主动同步轮7与从动同步轮上;

所述同步带6的一段与支撑大板11固定连接;

所述主动同步轮7安装于伺服电机10的输出轴上;

所述垂直移动机构4包括下落气缸12、连接板13、直线导轨、直线导轨固定架14;

所述下落气缸12的固定部设置于支撑大板11;

所述下落气缸12的活动部与连接板13相连;

所述直线导轨固定架14设置于支撑大板11;

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块固设于直线导轨固定架14,直线导轨的导轨与连接板13相连;

所述抓手包括真空吸盘15、插针17夹持机构、固定支架16;

所述固定支架16上间隔排列有多个真空吸盘15;

所述固定支架16上间隔排列有多个插针17夹持机构;

所述插针17夹持机构包括:插针17、插针驱动气缸18、固定座19;

所述固定座19固设于固定支架16;

所述插针驱动气缸18有两个且相对设置;

两个相对设置的插针驱动气缸18固设于固定座19;

所述插针17固设于插针驱动气缸18的活动部;

两个设置于插针驱动气缸18的插针17互为对称布置,且都与水平面倾斜;

所述固定支架16固设于连接板13;

所述校正装置设于抓手的下方。

堆叠有多块汽车内饰件表皮的上料台车2推送到垂直移动机构4下方,垂直移动机构4利用其上设有的抓手下降抓取表皮后再上升复位,水平移动机构3带动垂直移动机构4及抓手上的表皮到达校正装置中拨料板的上方,垂直移动机构4下降,将表皮放置到拨料板上,校正装置导正表皮后供下一道工序使用,整个上料校正过程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校正装置,包括:机架20、托料板21、侧面拨料机构;

所述托料板21固设于机架20上;

所述侧面拨料机构设置于机架20上,所述侧面拨料机构有两套,分别为第一侧面拨料机构、第二侧面拨料机构,所述第一侧面拨料机构用于从表皮的左右两侧推正表皮,所述第二侧面拨料机构用于从表皮的前后两侧推正表皮(图2、图3只示出第二侧面拨料机构,因第一侧面拨料机构与第二侧面拨料机构结构一致,且为侧面拨料结构清晰可见,因此第一侧面拨料机构在图2、图3中并未示出,表达第一侧面拨料机构的图已省略);

所述侧面拨料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2、小齿轮23、大齿轮24、第一齿条25、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固定板26、第二齿条固定板27、拨料组件、连接杆28、中心轴29;

所述小齿轮23套设于驱动电机22的驱动轴;

所述小齿轮23与第一齿条25啮合连接;

所述第一齿条25固设于第一齿条固定板26,第一齿条固定板26通过直线滑轨与机架20滑动连接;

所述大齿轮24套设于中心轴29,中心轴29通过轴承与机架20旋转连接;

所述大齿轮24与第一齿条25啮合连接;

所述第二齿条固设于第二齿条固定板27,第二齿条固定板27通过直线滑轨与机架20滑动连接;

所述大齿轮24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

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拨料片33、支架34,所述拨料片33固设于支架34上,所述支架34通过直线滑轨与机架20滑动连接;

所述拨料组件有两套,且分别设于大齿轮24的前后两侧;

所述第一齿条固定板26通过一连接杆28与一拨料组件的支架34相连;

所述第二齿条固定板27通过一连接杆28与另一拨料组件的支架34相连。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校正装置的拨料组件还包括有伸缩气缸30、拨料片固定板31、气缸支架32;

所述气缸支架32固设于支架34;

所述拨料片固定板31通过直线导轨与气缸支架32滑动连接;

所述伸缩气缸30的固定部固设于气缸支架32;

所述伸缩气缸30的活动部与拨料片固定板31相连;

所述拨料片33固设于拨料片固定板31。

作为优选方案的,所述校正装置还包括有气浮装置,所述气浮装置包括吹风扇35;

所述吹风扇35有多个,多个吹风扇35设置于托料板21上;

所述吹风扇35的出风口朝上布置。

气浮装置启动,吹风扇35通过气流轻轻把汽车内饰件表皮托起,减少汽车内饰件表皮移位时与托料板21的摩擦阻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