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其检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90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电梯及其检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及其检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机房电梯的普及,供电梯检修人员用的检修装置也显得很重要。检修装置的主作用是保障电梯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具体是,在需要检修时通过检修装置将轿厢固定在井壁上的导轨板上以避免轿厢突然运动,在检修完成后打开固定轿厢与导轨板的检修装置使轿厢能自由滑动。现有技术中的检修装置均具有结构复杂、电梯检修人员操作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检修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检修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以上检修装置的电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检修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检修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井壁上的定位板和用于固定在轿厢上的锁止结构,定位板上设置有槽形开口,锁止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在轿厢上的固定板及一端部转动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受力杆,受力杆具有可转动卡入所述槽形开口中并将轿厢与井壁固定的锁定状态及由所述槽形开口中转动脱出以使轿厢可相对井壁运动的解锁状态,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受力杆固定在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下的限位结构。

所述固定板为开口方向与所述槽形开口的开口方向一致的槽形件,固定板包括相对的两侧壁及连接两侧壁后端的底壁,受力杆与固定板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固定板相对的两侧壁,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固定板上的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用于穿装在相应限位孔中的限位件,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沿固定板的延伸方向分别位于受力杆与固定板的转动轴线的两侧。

所述固定板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轿架上梁上的连接孔。

所述受力杆的远离其与固定板转动轴线的端部凸设有供手持施力的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梯,包括轿厢及井壁,轿厢与井壁之间设置有检修装置,所述检修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井壁上的定位板和用于固定在轿厢上的锁止结构,定位板上设置有槽形开口,锁止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在轿厢上的固定板及一端部转动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受力杆,受力杆具有可转动卡入所述槽形开口中并将轿厢与井壁固定的锁定状态及由所述槽形开口中转动脱出以使轿厢可相对井壁运动的解锁状态,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受力杆固定在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下的限位结构。

所述固定板为开口方向与所述槽形开口的开口方向一致的槽形件,固定板包括相对的两侧壁及连接两侧壁后端的底壁,受力杆与固定板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固定板相对的两侧壁,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固定板上的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用于穿装在相应限位孔中的限位件,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沿固定板的延伸方向分别位于受力杆与固定板的转动轴线的两侧。

所述固定板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轿架上梁上的连接孔。

所述受力杆的远离其与固定板转动轴线的端部凸设有供手持施力的手柄。

所述轿厢上设置有安全开关,所述受力杆处于解锁状态时触压所述安全开关使其处于工作状态,所述受力杆处于状态锁定状态时脱离安全开关的触头使其处于常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需要对电梯进行检修时,只需要拆去所述限位结构,再转动受力杆使其远离与固定板转动连接轴线的一端卡入定位板上的槽形开口内,再通过限位结构将受力杆位置固定即可将轿厢固定在上井壁上,起到保障检修人员人身安全的作用。而在检修结束后,同样地只需要先拆去限位结构,再转动受力杆至解锁状态并通过限位结构将受力杆位置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受力杆使其在两种状态下切换,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更是无需将受力杆由固定板上取下,避免了受力杆及相关零部件的遗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检修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检修装置在电梯正常运行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检修装置在电梯检修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的结构如图1~图5所示,包括井壁,井壁内设置有供轿厢沿其滑动的导轨板10,导轨板10与轿厢的轿架上梁1之间安装有检修装置。

检修装置包括固定在导轨板10上的定位板9和固定在轿架上梁1上的锁止结构2。定位板上设置有槽形开口91,锁止结构2包括固定在轿厢上的固定板4及转动设置在固定板4上的受力杆5。受力杆5具有可卡入所述槽形开口91中并将轿厢与井壁固定的锁定状态及由所述槽形开口91中脱出以使轿厢可相对井壁运动的解锁状态。

具体说,固定板4沿左右方向延伸,为开口方向与所述槽形开口91的开口方向一致的槽形件。具体包括相对的两侧壁及连接两侧壁后端的底壁,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轿架上梁上的连接孔。相对的侧壁上垂直于壁面地穿装有中枢轴6,受力杆5通过中枢轴6转动设置在固定板4上,中枢轴形成受力杆5与固定板4的转动轴线。受力杆5的远离中枢轴6的端部凸设有供手持施力以转动受力杆5的手柄。

固定板4中侧壁的宽度大于受力杆5的宽度/直径,且侧壁远离底壁的自由端超出受力杆5的外侧面设置。下部侧壁上于受力杆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沿固定板4的延伸方向分别位于中枢轴6的两侧,且第二限位孔更为靠近定位板9。

为进一步保障检修人员人身安全,当受力杆5处于锁定状态时,可在第二限位孔中穿设螺栓、开口销等限位件以避免受力杆5转动;当受力杆5处于解锁状态时,可在第一限位孔中穿设螺栓、开口销等限位件以避免受力杆5转动。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及限位件组成了用于将受力杆5固定在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下的限位结构。

为避免轿厢突然启动,检修装置与设置在轿架上梁1上的安全开关3联锁,具体是,当受力杆5处于解锁状态时,受力杆5的自由端会接触安全开关3上的触头使安全开关处于常态,此时电梯轿厢可自由运行;当受力杆5处于锁定状态时,受力杆5的自由端会脱离安全开关3上的触头而使安全开关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安全开关3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电梯的控制柜,使得电梯的安全回路断开,轿厢不能运行。安全开关3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检修装置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检修装置的具体结构与电梯的实施例中检修装置的具体结构相同,具体可参考图1~图5,在此不再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