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料茶叶分装机的震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2724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双分料茶叶分装机的震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分装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双分料茶叶分装机的震动机构结构设置。



背景技术:

茶叶分装机顾名思义用于茶叶的计量分包装,也可用于其他物料的分包装,其通常是通过震动机构震动下料盘慢慢下料至后续的出料装置进行出料从而实现出料计量分包装,为提高其分包装效率,现一种茶叶分装机设置了并排两组的下料盘、震动机构及后续的出料装置两组同步进行分包装从而提升效率,这种茶叶分装机其震动下料部分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中间部分的两前后设置的震动机构2、分别设置在两震动机构2上并其下料口相反方向设置的两下料盘3和设置在底座1上并分别分布在震动机构2两侧对应两下料盘3下料口的出料装置4,如图中所示的,两下料盘是并排分别连接前后设置的震动机构,震动机构2包括震动底座21、架设在震动底座21上的震动主体(图中不可见)和设置在震动主体上的连接板22,所述下料盘安装在连接板上,由于两下料盘的下料口方向相反,为避免相互影响,两震动机构是错位设置的,即一个震动机构靠近一侧的出料装置,另一个震动机构靠近另一侧的出料装置,这样的机械结构占用空间较大,结构布局不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分料茶叶分装机的震动机构,其机械结构紧凑、平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分料茶叶分装机的震动机构,包括两震动底座、两震动主体和两连接板,所述两震动底座间隔设置,所述两震动主体分别架设在两震动底座上,所述两震动底座上分别设有供架设震动主体的架设结构,所述两连接板分别设置在两震动主体上,其特在于:所述两震动底座上的架设结构位置错开设置。

所述两震动底座并列或交错设置。

所述两连接板并列或交错设置。

所述两连接板上分别安装有下料盘,两下料盘相反方向设置。

所述下料盘与对应连接的连接板之间设有垫高层。

所述震动底座包括底板和下边沿连接底板相对两侧两侧板,所述架设结构对应开设在两侧板上,并靠向一侧边设置。

所述连接板嵌设在两侧板之间的间隔空间内,其上表面高于两侧板的上边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的震动机构由于并排设置的两震动底座上用于架设震动主体的架设结构是相错开设置的,因此两震动机构的震动主体安装后也为交错开设置的,没有相对应设置,这样两震动底座既能够相靠近震动时不会相互影响到对方上安装的下料盘,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效果,其机械结构可紧凑设置,可减少机械占用空间减少机械的体积,机械部件的结构排列平整设置,部件的生产制作安装方便,对于空间较大、机械较大的茶叶分装机的两震动底座也可交错,更不会有震动相互影响的问题,甚至连接板也可交错设置,加大了机械的应用调整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茶叶分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分料茶叶分装机不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底座1;震动机构2;震动底座21;连接板22;下料盘3;出料装置4;

震动机构5;震动底座51;架设结构511;底板512;两侧板513;

连接板52;垫高层5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双分料茶叶分装机的震动机构,如图2和图3所示,双分料茶叶分装机的其他部分可参照现有茶叶分装机的结构理解,本实施例仅针对改进的震动机构描述结构,具体的所述震动机构5包括两震动底座51、两震动主体(图中不可见)和两连接板52,所述两震动底座51间隔设置,所述两震动主体分别架设在两震动底座51上,所述两震动底座51上分别设有供架设震动主体的架设结构511,所述两连接板52分别设置在两震动主体上,本实用新型的震动机构与现有茶叶分装机的震动机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两震动底座51上的架设结构511位置错开设置,如图1和图2不同角度所示,偏向不同方向,因此就能够避开震动主体相靠近造成相互影响的问题,错开设置后,震动底座51可不用如现有技术中需要交错开很多设置,可交错一小段距离或是并列对齐都可以,当然也可以开错开,应用调整范围较大,还有,所述两连接板52也可并列或交错设置,进一步增大应用调整范围。

如同现有技术所述两连接板上分别用于安装有下料盘(图中未示出),两下料盘相反方向设置,不相接触震动不会相互影响,另外,所述下料盘与对应连接的连接板52之间设有垫高层521,可避免下料盘与不相连接的连接板52接触,避免震动影响。

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所述震动底座51包括底板512和下边沿连接底板512相对两侧两侧板513,所述架设结构511对应开设在两侧板513上,并靠向一侧边设置,所述连接板52嵌设在两侧板513之间的间隔空间内,其上表面高于两侧板513的上边沿。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