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硅粉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1776发布日期:2018-06-15 22:37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纳米硅粉的输送装置,属于正压粉体输送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硅粉指的是直径小于5纳米(10亿分之一米)的晶体硅颗粒,具备纯度高,粒径小,分散均匀等特点。其作为新一代的光点半导体材料,也是高功率的光源材料,具备较宽的间隙半导体性能,在涂料上使用硅系杂化聚酯和硅太阳能电池,提升水泥土抗压强度上均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在纳米硅粉的生产过程中,纳米硅粉的运输一直以来是一个难题,其使用密相气力输送的装置会导致输送速度高,而输送管道磨损严重,产生高额的维修费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因此设计一种经济且能兼具性能的纳米硅粉的输送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硅粉的输送装置,以延长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减少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纳米硅粉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硅粉料仓、布袋除尘设备、硅粉干燥器、进料调速器、密封法兰、粉尘流速计、氮气罐、仓泵、输送管道、弯头、防爆膜、助吹组件、耐磨球阀、硅粉接收罐,硅粉料仓连接硅粉干燥器,接口处设有袋式除尘设备,硅粉干燥器通过进料调速器调节往下连接输送管道,在输送管道初段有仓泵和氮气罐连接口,并有粉尘流速计监控,输送管道内侧设计覆盖一层防爆膜,在管道外围设计多个助吹组件,并在管道尾端安装耐磨球阀后进入硅粉接收罐。

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管道的弯头材质为耐磨陶瓷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管道上设有粉尘流速计,输送管道内部有防爆膜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法兰向下连接输送管道,在硅粉料仓处设有袋式除尘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管道设计以直管段为主,尽量减少弯头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氮气罐在仓泵的作用下进行气力输送。

本实用新型采用正压输送方式,能在中短距离内较好完成输送纳米硅粉任务,同时对管道磨损小,防爆膜设计使得设备更加安全,运行稳定,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硅粉的输送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硅粉料仓-1、布袋除尘设备-2、硅粉干燥器-3、进料调速器 -4、密封法兰-5、粉尘流速计-6、氮气罐-7、仓泵-8、输送管道-9、弯头 -10、防爆膜-11、助吹组件-12、耐磨球阀-13、硅粉接收罐-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纳米硅粉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硅粉料仓1、布袋除尘设备2、硅粉干燥器3、进料调速器4、密封法兰5、粉尘流速计6、氮气罐7、仓泵8、输送管道9、弯头10、防爆膜11、助吹组件12、耐磨球阀13、硅粉接收罐14,硅粉料仓1连接硅粉干燥器3,接口处设有袋式除尘设备2,硅粉干燥器3通过进料调速度器 4调节往下连接输送管道9,在输送管道9初段有仓泵8和氮气罐7连接口,并有粉尘流速计6监控,输送管道9内侧设计覆盖一层防爆膜11,在管道外围设计多个助吹组件12,并在管道尾端安装耐磨球阀13后进入硅粉接收罐14。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纳米硅粉从生产设备或者硅粉料仓1内引出,进入第一道工艺步骤硅粉干燥器3内进行干燥处理,在此环节内有袋式除尘设备2将硅粉料仓1出料时可能外逸的硅粉粉尘进行吸收,防止车间粉尘密度过大。干燥完毕的硅粉从输送管道9继续前行,在管道的前段位置有氮气罐7和仓泵8进入管道的接口。氮气作为气力输送的主要气体,通过仓泵8压送的方式进行管道,同时还设有粉尘流速计6检测管道内部压力,防止管道内部粉尘密度过大导致压力大引发的安全事故,在管道内部设有防爆膜11,管道外围有助吹组件12避免了管道堵塞影响工作效率,管道多采用直管段,少弯头10设计,相应的会减少管道的磨损消耗情况,增长输送设备使用寿命,最后输送管道9通向硅粉接收罐14或者下一生产设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