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轨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2177发布日期:2018-09-11 23:4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起吊钢轨的吊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铁施工的钢轨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高铁运营里程数大约为全球运营里程数的60%,由于我国高铁运营时间短,钢轨直线段磨损较小,未达更换标准,而在弯道、道岔位置,其磨损较大,部分路段需要更换尖轨,尖轨主要包括基本段和收缩段,基本段的断面大体呈工字形,其腰部有一个凹陷,收缩段则从基本段向端部逐渐收缩,其长度大约14m左右,由于其形状不规则,导致现场吊装比较困难。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单根钢轨吊具,其申请号:200820034624.5;申请日:2008-04-15;该装置包括上联板和钩板,上联板和钩板分别两两成对并左右对称设置有四块,各上联板上端经上销轴相铰接,钩板上端与上联板一一对应并经左、右两销轴相铰接,钩板下端分别设有可夹持钢轨的钩头,四块钩板之间还经下销轴相铰接,所述下销轴与钩板之间的铰接点位于钩头上侧,上销轴和下销轴之间设有行程开闭器,所述行程开闭器包括套筒,套筒内配合设有旋转轴,套筒上端与上销轴相对固定,旋转轴下端经可转动接头与下销轴相连接,旋转轴上设有一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在X-Y坐标系中周向展开后,周向凹槽的上、下壁面成锯齿形波设置,所述锯齿形波的波峰、波谷为一一对应的偶数个,上壁面上锯齿形波的波峰Y轴向对应于下壁面上锯齿形波的下降段,下壁面上锯齿形波的波谷Y轴向对应于上壁面上锯齿形波的上升段;上壁面上每间隔一个波峰处设有一沿旋转轴表面向上延伸的纵向直槽,套筒侧面设有至少一根直径小于纵向直槽宽度的导向销轴,导向销轴沿套筒径向插入周向凹槽中。起始工作时时,钩头保持张开,以卸扣、吊环向上吊起该装置,再从钢轨正上方放下,使下销轴处的钩板触碰到钢轨并继续下放,旋转轴相对于套筒向上运动,导向销轴相对于旋转轴向下运动,推动旋转轴转动一定角度,直至导向销轴到达下壁面上锯齿形波的波谷处,钩头保持张开,再向上起吊吊环,在重力作用下,上联板下端以及钩板均相对于上销轴向下运动,旋转轴相对于套筒向下运动,旋转轴向下运动时,导向销轴首先相对于旋转轴从下壁面上锯齿形波的波谷向上运动接触到轴向凹槽上壁面,并沿上壁面上锯齿形波的上升段向上运动,推动旋转轴转动一定角度,导向销轴进入纵向直槽中,此时,左右两侧的钩头可相向运动使钩头将钢轨夹紧,可安全吊起钢轨,当吊起的钢轨需向下卸下时,可向下放整个装置,当钢轨接触到支承面后,旋转轴相对于套筒向上运动,导向销轴脱离纵向直槽并相对于旋转轴向下运动,接触到下壁面上锯齿形波的下降段,推动旋转轴继续转动一定角度,直至导向销轴到达下壁面上锯齿形波的波谷处,此时,钩头张开,松脱钢轨,再次起吊吊环,旋转轴再次相对于套筒向下运动,导向销轴相对于旋转轴向上运动,并沿上壁面上锯齿形波的上升段向上运动,推动旋转轴转过一定角度,直至导向销轴到达上壁面上与刚才离开的纵向直槽相邻的锯齿形波的一个波峰处,此时,钩头保持张开状态,继续起吊,可拉起整个装置,为下次起吊钢轨作好准备。本实用新型拉起和放下一次,行程开闭器动作一次,钩头可在张开、锁紧状态之间互换,拉起和放下一次,自动完成钩头的张开和收紧,现场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张开钩头,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上联板和钩板采用铰接方式连接,不适用于吊装尖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尖轨吊具,使其能快速安全吊装尖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尖轨吊具,包括吊梁,所述吊梁下侧间隔设置有主起吊组件和辅起吊组件;主起吊组件:包括连接在吊梁上的主支撑板,主支撑板从吊梁下侧伸出,主支撑板的伸出端两侧分别设有主滑块,主滑块滑动设置在下支撑架的滑槽中,所述下支撑架上对称铰接有两块用于夹持尖轨基本段的夹头,主支撑板下端还连接有行程开闭器,所述行程开闭器包括下端设置的活络头,活络头位于两块夹头之间并可上下移动,当夹头夹持住基本段且活络头插入两块夹头之间时,两块夹头被锁定;当活络头脱离两块夹头之间时,两块夹头可以转动并释放尖轨;所述夹头包括一个弧形的夹持部和一个驱动部,当夹头向下运动使驱动部接触到尖轨基本段时,尖轨通过驱动部驱动夹头转动,使夹持部转动并伸入到基本段的腰部凹陷中;辅起吊组件:包括连接在吊梁上的上吊板,上吊板下侧连接有下吊板,下吊板上设有导轨,导轨内配合设置有拉杆,拉杆一端从背板伸出并连接有手柄,所述拉杆与连杆上端相铰接,连杆下端与压板的一端相铰接,压板的另一端铰接在下吊板上,下吊板下端与压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尖轨收缩段的侧向口;所述主起吊组件的设置位置与所需吊装的尖轨的基本段位置相对应,辅起吊组件的设置位置与尖轨的收缩段位置相对应;所述吊梁上还连接有用于起吊吊梁的吊带。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可分为两个局部的工作模式,其一是:针对尖轨的收缩段,首先让收缩段卡入侧向口中,通过手柄拉动拉杆,拉杆沿导轨滑动并经连杆驱动压板压住收缩段的侧面,然后将手柄锁定,从而使收缩段被固定。其二是:当吊梁下放到尖轨上方时,夹头向下运动接触到尖轨时,尖轨通过驱动部驱动夹头转动,使夹持部伸入到基本段的腰部凹陷中,此时,继续下放吊梁,主滑块在滑槽中移动,使得活络头插入两块夹头之间,继续下放吊梁,则触发行程开闭器动作,此时起吊吊梁,活络头不随吊梁上升而上升,两块夹头被锁定,则可以将尖轨吊起;当需要将尖轨释放时,向下放吊梁,先是尖轨触地,然后是行程开闭器再次动作,使得活络头随吊梁上升而上升,再次起吊吊梁时,活络头脱离夹头被向上拉起,夹头转动并释放尖轨。上述两种模式协同工作,可顺利吊装尖轨。本装置中,行程开闭器与现有技术中的行程开闭器工作方式相一致,其拉起和放下一次,行程开闭器动作一次,使得夹头可以在锁紧和释放状态之间互换,拉起和放下一次,自动完成尖轨的起吊和卸放,其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吊装尖轨,适用于铁路施工,尤其适用于高铁施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吊板上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辅滑槽,插接在上吊板上的两个吊板销穿过对应的辅滑槽,下吊板还设有两个定位插接孔,穿过上吊板的定位销插接在任一定位插接孔中,两个定位插接孔中心之间的连线与辅滑槽轴线相平行。拔出定位销后,吊板销可以在辅滑槽滑动位置,使得侧向口可以从尖轨收缩段侧面移向尖轨,定位销可以在两个定位插接孔互换位置进行插接,从而可以将上吊板和下吊板方便地进行锁定,进一步方便了吊装。

为便于锁定尖轨的收缩段,所述手柄呈矩形,背板上纵向设有恰好可容纳手柄插入的孔口,手柄与拉杆之间螺纹连接,手柄拉出孔口后可旋转角度并抵触在背板上。当压板压住尖轨的收缩段侧面时,旋转手柄可以将尖轨锁住。进一步地,在压板与尖轨侧面接触的位置设有牙口,可以更好地进行锁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络头上设有导向销一,下支撑架上纵向设置有导向槽一,所述导向销一配合设置在导向槽一中。通过导向销一的稳定导向,保证活络头在插入夹头之间和脱离夹头之间动作时的稳定可靠。

为进一步保持吊装平衡,所述吊带有两根并对称设置在吊梁中心两侧。

为避免吊装过程中夹头对尖轨造成冲击,所述下支撑架上设有限位块,当夹头转动触碰到限位块时,两块夹头之间的开口恰好可以夹持住尖轨。通过制造尺寸的控制,使得夹头触碰到限位块时,夹持部之间形成的间隙略大于尖轨的腰部凹陷位置的厚度,这样可以避免夹持部直接撞击尖轨,造成损伤。

为方便尖轨卡入夹持部,所述下支撑架下端设有与尖轨上侧形状相匹配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滑块为倒置的T形块,T形块的两个悬臂配合设置在下支撑架的滑槽中。T形块受力均衡,制造方便,承载力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向视图。

图3为夹头夹持尖轨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夹头释放尖轨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下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A-A向视图,为辅起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辅起吊组件的工作原理图一。

图8为辅起吊组件的工作原理图二。

图9为辅起吊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拆除一侧下吊板的辅起吊组件立体结构图一。

图11为拆除一侧下吊板的辅起吊组件立体结构图二。

其中,1吊梁,2主起吊组件,201销轴一,202主支撑板,203T形块,203a悬臂,204下支撑架,204a滑槽,204b导向槽一,204c缺口,205铰接轴,206夹头,206a驱动部,206b夹持部,207限位块,3辅起吊组件,301上吊板,302吊板销,303辅滑槽,304定位销,305定位插接孔,306手柄,307连杆,308压板,309侧向口,310拉杆,311下吊板,312导轨,313背板,314孔口,4吊带,5行程开闭器,501上连接头,502活络头,6尖轨,6a收缩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为尖轨吊具,其吊梁1下侧均匀间隔设置有三组主起吊组件2和两组辅起吊组件3;

其中,主起吊组件2包括连接在吊梁1上的主支撑板202,主支撑板202从吊梁1下侧伸出,主支撑板202经平行设置的两个销轴一201连接在吊梁1断面中部,主支撑板202的伸出端两侧分别设有主滑块,主滑块为倒置的T形块203,T形块203的两个悬臂203a配合设置在下支撑架204的滑槽204a中,下支撑架204上经铰接轴205对称铰接有两块用于夹持尖轨6的夹头206,主支撑板202下端还经上连接头501连接有行程开闭器5,行程开闭器5包括下端设置的活络头502,活络头502位于两块夹头206之间并可上下移动,当夹头206夹持住尖轨6且活络头502插入两块夹头206之间时,两块夹头206被锁定;当活络头502脱离两块夹头206之间时,两块夹头206可以转动并释放尖轨6;活络头502上设有导向销一,下支撑架204上纵向设置有导向槽一204b,导向销一配合设置在导向槽一204b中;夹头206包括一个弧形的夹持部206b和一个驱动部206a,当夹头206向下运动使驱动部206a接触到尖轨6时,尖轨6通过驱动部206a驱动夹头206转动,使夹持部206b转动并伸入到尖轨6收缩段的腰部凹陷中。

其中,辅起吊组件3包括连接在吊梁1上的上吊板301,上吊板301下侧连接有下吊板311,下吊板311上设有导轨312,导轨312内配合设置有拉杆310,拉杆310一端从背板313伸出并连接有手柄306,所述拉杆310与连杆307上端相铰接,连杆307下端与压板308的一端相铰接,压板308的另一端铰接在下吊板311上,下吊板311有两块,下吊板311下端与压板308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尖轨收缩段的侧向口309;下吊板311上设有两个水平设置的辅滑槽303,插接在上吊板301上的两个吊板销302穿过对应的辅滑槽303,下吊板311还设有两个定位插接孔305,穿过上吊板301的定位销304插接在任一定位插接孔305中,两个定位插接孔305中心之间的连线与辅滑槽303轴线相平行。手柄306呈矩形,背板313上纵向设有恰好可容纳手柄306插入的孔口314,手柄306与拉杆310之间螺纹连接,手柄306拉出孔口314后可旋转角度并抵触在背板313上。在压板308与尖轨侧面接触的位置还设有牙口。

主起吊组件2的设置位置与所需吊装的尖轨6的基本段位置相对应,辅起吊组件3的设置位置与尖轨6的收缩段6a位置相对应。

吊梁1上还连接有用于起吊吊梁1的吊带4,吊带4有两根并对称设置在吊梁1中心两侧。

下支撑架204上设有限位块207,限位块207设置的目的是挡住夹头206,可以在一侧设置,也可以在双侧设置,当夹头206转动触碰到限位块207时,两块夹头206之间的开口恰好可以夹持住尖轨6。通过制造尺寸的控制,使得夹头206触碰到限位块207时,夹持部206b之间形成的间隙略大于尖轨6的腰部凹陷位置的厚度,这样可以避免夹持部206b直接撞击尖轨6,造成损伤。

下支撑架204下端设有与尖轨6上侧形状相匹配的缺口204c。

工作时,可分为两个局部工作模式。其一是:针对尖轨的收缩段6a,首先让收缩段6a卡入侧向口309中,通过手柄306拉动拉杆310,拉杆310沿导轨312滑动并经连杆307驱动压板308压住收缩段的侧面,然后将手柄306锁定,从而使收缩段被固定。拔出定位销304后,吊板销302可以在辅滑槽303滑动位置,使得侧向口309可以从尖轨收缩段侧面移向尖轨,定位销304可以在两个定位插接孔305互换位置进行插接,从而可以将上吊板301和下吊板311方便地进行锁定;当压板308压住尖轨的收缩段6a侧面时,旋转手柄306可以将尖轨锁住。反向操作,可以将尖轨的收缩段6a释放。其二是:当吊梁1下放到尖轨6上方时,夹头206向下运动接触到尖轨6时,尖轨6通过驱动部206a驱动夹头206转动,使夹持部206b伸入到尖轨6的腰部凹陷中,此时,继续下放吊梁1,主滑块在滑槽204a中移动,使得活络头502插入两块夹头206之间,继续下放吊梁1,则触发行程开闭器5动作,此时起吊吊梁1,活络头502不随吊梁1上升而上升,两块夹头206被锁定,则可以将尖轨6吊起;当需要将尖轨6释放时,向下放吊梁1,先是尖轨6触地,然后是行程开闭器5再次动作,使得活络头502随吊梁1上升而上升,再次起吊吊梁1时,活络头502脱离夹头206被向上拉起,夹头206转动并释放尖轨6。上述两种模式协同工作,可顺利吊装尖轨。

本装置中,行程开闭器5与现有技术中的行程开闭器5工作方式相一致(可参见专利ZL200820034624.5及ZL200520070269.3),其拉起和放下一次,行程开闭器5动作一次,使得夹头206可以在锁紧和释放状态之间互换,拉起和放下一次,自动完成尖轨的起吊和卸放,其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吊带可以由钢丝、链条、绳索等直接进行等同替换。组主起吊组件和辅起吊组件并不局限于2组及3组,可以是任意多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