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开停的输送螺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0599发布日期:2018-06-28 02:5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开停的输送螺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开停的输送螺旋。



背景技术:

目前公路养护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石料一般直接投入料斗一侧,然后通过料斗内的输送螺旋将物料输送至料斗另一侧,在此过程中需要需要控制料斗两侧的平衡,这样一来就需要控制输送螺旋的启停,从而保证料斗两侧保持平衡。

现有公路养护设备提供了一种接触式的控制输送螺旋开停装置,其采用的探测装置为设置在料斗内的薄膜料位器,通过薄膜料位器受到的压力从而控制输送螺旋的启停。但是,采用薄膜料位器却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薄膜料位器实际上是一种接触式的控制方法,薄膜料位器的工作状态唯一,仅仅只能在石料挤压后才能工作,无法满足其他状态的需求(石料距离料斗一定距离时无法自动控制输送螺旋启停)。

2、薄膜料位器安装在料斗内,由于长时间受到石料的挤压,特别容易损坏。

3、由于薄膜料位器安装在料斗当需要维修和更换时不便于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方式感应料斗内的石料从而自动控制输送螺旋的启停,不仅能够避免石料对探测装置的损害,同时也能够控制探测距离,实现输送螺旋在任意时刻启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开停的输送螺旋,包括螺旋轴、驱动机构以及探测装置;

其改进之处是:所述探测装置为非接触式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安装在料斗外表面且正对待检测石料;料斗安装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位置开设有感应小孔;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范围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为超声波料位器。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石料堵塞感应小孔从而导致非接触式传感器失效,料斗内壁上位于感应小孔的上方的位置安装有防护支架。

由于非接触式传感器安装在料斗外部且自身的安装螺钉直径为3‐5mm,由于设备的振动可能会导致非接触式传感器易脱落;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在料斗外表面,固定支架上与感应小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

为了适应料斗内不同深度的探测,所述料斗外表面沿料斗高度方向设置有导轨,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卡槽,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卡槽垂直贯通。

为了对料斗内石料料位的自动测量,固定支架为两个且上、下卡装在导轨上,每个固定支架上均安装有非接触式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对料斗内的石料进行探测,通过调整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感应距离,不仅实现了任意距离的探测,并且非接触式传感器设置在料斗外表面解决了传感器易损坏的问题,同时也便于拆卸、维修。

2、为了避免非接触式传感器自身的安装螺钉直径过小,安装不牢,易脱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固定支架对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固定。

3、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支架和料斗外表面设置导轨和卡槽,在料斗内石料为不同堆积量时均可控制输送螺旋自动启停,并且两个非接触式传感器的设置,不仅可以实现输送螺旋的自动启停,同时也可实现料斗内料位的检测。

4、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感应小孔上方设置防护支架,从而避免了石料堵塞感应小孔导致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螺旋轴、2‐驱动机构、3‐非接触式传感器、4‐料斗、5‐固定支架、6‐螺钉、7‐导轨、8‐卡槽、9‐螺纹孔、10‐保护罩、11‐感应小孔、12‐防护支架、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如下,包括螺旋轴1、驱动机构2以及探测装置;探测装置为非接触式传感器3,非接触式传感器3安装在料斗4外表面且正对待检测石料;料斗安装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位置开设有感应小孔11;非接触式传感器3的探测距离范围可调节,例如,当需要距料斗10cm时输送螺旋停止,则只需调整非接触式传感器3在探测距离为10cm即可(可根据料斗大小,选择不同量程的非接触式传感器3,此处一般选用超声波传感器)。为了避免了石料堵塞感应小孔11导致的非接触式传感器3失效,料斗4内壁上位于感应小孔11的上方的位置安装有防护支架12。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在基本结构上进行的结构和功能优化:

第一种优化结构:

如图2所示,由于非接触式传感器3自身的安装螺钉6直径较小,由于设备的振动可能会导致非接触式传感器3易脱落;非接触式传感器3通过固定支架5连接在料斗4外表面,固定支架5为焊接而成的L型支架,且其每个板的厚度均为10mm,通过M8的螺钉6固定安装在料斗4外表面,并且固定支架(5)上与感应小孔(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13)。

第二种优化结构:

如图3所示,由于设置了固定支架5,这样一来为了使得该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具有通用型,为了适应料斗4内不同深度的探测,料斗4外表面沿料斗高度方向设置有导轨7,固定支架5上设置有与导轨7相适配的卡槽8,固定支架5上设置有螺纹孔9(一般一侧设置一个),所述螺纹孔9与卡槽8垂直贯通,非接触式传感器3在固定支架5带动下可沿料斗4外表面上下滑动,通过紧定螺钉6穿过所述螺纹孔9将固定支架5固定在设定高度,从而实现不同深度的探测。

更为优化的是,为了在实现输送螺旋自动启停的同时实现对料斗4内石料料位的自动测量,固定支架5为两个且上、下卡装在导轨7上,每个固定支架5上均安装有非接触式传感器3,其中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3用于控制输送螺旋自动启停,另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3用于检测料斗内的料位高度。

为了防止施工时粉尘对非接触传感器3的污染,上述所有优选结构中的固定支架5上还设置有保护罩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