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0748发布日期:2018-10-30 23:4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标机,尤其是一种自动贴标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贴标机一般仅能实现将标签抓住,然后将标签粘贴到待贴面上。当待测面带有斜面时,贴标机往往很难进行标签的粘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对带有斜面的产品进行标签粘贴的贴标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贴标机,其包括贴标手臂,所述贴标手臂包括浮动贴标板和位于浮动贴标板一侧的固定贴标板,所述浮动贴标板和固定贴标板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浮动贴标板可相对固定贴标板沿固定贴标板移动方向的反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固定贴标板的下方设有用于固定标签带的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吸气嘴。

优选地,其还包括设于固定贴标板上方的缓冲座。

优选地,所述浮动贴标板和固定贴标板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其还包括固定板以及可相对固定板上下移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抵持在浮动贴标板的上表面。

优选地,其还包括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位于固定贴标板的下方,工作时,标签带置于吹气装置和固定贴标板的中间。

优选地,所述浮动贴标板和固定贴标板的底面与固定贴标板的移动方向垂直。

优选地,其还包括标签张力调节结构,所述标签张力调节结构包括可往复运动的压杆、对压杆运动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以及对压杆施加弹性力的弹性装置。

优选地,所述标签张力调节结构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端板、自端板延伸且垂直于端板的第一侧板以及自端板延伸且垂直于端板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有开口向内且沿第一侧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侧板设有开口向内且沿第二侧板轴向延伸且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所述压杆的一端置于第一凹槽内、另一端置于第二凹槽内,所述压杆沿着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轴向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标机可用于对带有斜面的产品进行标签的粘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机的部分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机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机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标签张力调节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标签张力调节结构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手臂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手臂另一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手臂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手臂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手臂第三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标机100,其包括标签传送机构2、标签张力调节结构3、机架5、贴标手臂4以及支架1。标签传送机构2和标签张力调节结构3固定到机架5上。标签传送机构2、标签张力调节结构3、机架5和贴标手臂4置于支架1的上方。支架1的底部设有滚轮11,便于将贴标机100从一位置处移动到另一位置处。

进一步参见图2至图4所示,标签传送机构2包括标签带卷轴、第一导轮23、第二导轮24、底纸回卷器25以及驱动底纸回卷器25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6。标签带卷轴包括标签拆卷器21以及位于标签拆卷器21一侧的弹簧组22。标签卷6 置于标签带卷轴上,通过设置弹簧组22,可以满足不同规格标签的预张紧力需求。设置预紧力的目的是避免标签卷6在标签带卷轴上不受控制的转动。通过设置第一导轮23、第二导轮24,可以获得可靠稳定的进签角度。优选的,第二驱动装置26 为回卷电机。回卷电机转动带动底纸回卷器25转动,从而使得标签卷6上的标签带移动。标签带包括底纸以及置于底纸上的标签。标签带在运动时,底纸缠绕到底纸回卷器25上。标签在贴标手臂4处与底纸分离。贴标手臂4抓住标签,将标签固定到待贴产品上。

进一步参见图5至图6所示,标签张力调节结构3包括可往复运动的压杆35、对压杆35运动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33以及对压杆施加弹性力的弹性装置36。通过该设置,使得标签带处于张紧状态。

所述标签张力调节结构3还包括框架31。框架31包括端板311、自端板311 延伸且垂直于端板311的第一侧板312以及自端板311延伸且垂直于端板311的第二侧板313。第一侧板312设有开口向内且沿第一侧板312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 3121,第二侧板313设有开口向内且沿第二侧板313轴向延伸且与第一凹槽3121 相对的第二凹槽3131。压杆35的一端置于第一凹槽3121内、另一端置于第二凹槽3131内,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得压杆35只能沿着第一凹槽3121和第二凹槽3131 的延伸方向移动。压杆35沿着第一侧板312、第二侧板313的轴向(即第一凹槽 3121和第二凹槽3131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第一侧板312的端部设有第一卡持槽3122,第二侧板313的端部设有第二卡持槽3132。贴标机100还包括固定到机架5上的底纸回卷器压杆34。标签张力调节结构3固定到机架5上。底纸回卷器压杆34固定到第一卡持槽3122和第二卡持槽3132内。底纸回卷器压杆34和压杆39之间形成供底纸穿过的通道T。在工作时,标签带置于通道T内且与压杆34相接触。

导向装置33包括固定到端板31上的导向套332以及穿过导向套332的导杆 331。导杆331穿过弹性装置36,优选的,弹性装置36为弹簧。弹性装置36置于压杆35和端板311之间,从而弹性装置36对压杆35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导杆331 与压杆35固定到一起,优选的,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一起。通过导线装置33 和第一凹槽3121、第二凹槽3131的配合,使得压杆35只能沿着第一侧板312、第二侧板313的轴向运动且不会发生转动。

贴标机100包括限位装置37。限位装置37包括固定到压杆35上的底座3722、自底座3722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板3721、自底座3722向上延伸且与第一限位板 3721平行的第二限位板3723以及横杆371。第一限位板3721、第二限位板3723 以及底座3722构成限位件372。第一限位板3721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 37211,第二限位板3723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槽37231。横杆371的一端置于第一限位槽37211内、另一端置于第二限位槽37231内。当标签带置于通道T 内且标签带处于张紧状态时,第一限位槽37211和第二限位槽37231可以使得压杆 35上下移动,以调节标签带的张紧力。

横杆371设有两个工作位置。当横杆371位于第一工作位置L1时,此时压杆 39用实线表示,标签张力调节结构3不对标签纸施加张紧力。当横杆371位于第二工作位置L2时,此时压杆39用虚线表示,标签张力调节结构3对标签带施加张紧力。通过该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设置贴标机100的工作状态。

优选的,贴标机10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2以及将第一驱动装置32与横杆371 连接到一起的连杆38。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2可使横杆371位于第一位置L1或者第二位置L2。第一驱动装置32可为电机。

进一步参见图7至图8所示,贴标手臂4包括浮动贴标板41和位于浮动贴标板41一侧的固定贴标板42。浮动贴标板41和固定贴标板42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浮动贴标板41可相对固定贴标板42沿固定贴标板42移动方向的反向运动。本实用新型的贴标手臂4可以对斜面和平面进行标签的粘贴。

固定贴标板42的下方设有用于固定标签的固定装置44。优选的,固定装置 44为吸气嘴。当需要抓取标签时,吸气嘴吸气,从而固定住标签。标签在贴标手臂4的带动下朝向待贴面行进。当将标签贴到待贴面后,吸气嘴停止供气,从而使得标签和固定贴标板42分离开。

贴标手臂4还包括设于固定贴标板42上方的缓冲座45。通过设置缓冲座45,可以避免在贴标手臂4与待贴面接触时,因力过大而将待贴面压变形。缓冲座45 可为带有弹簧的装置。

浮动贴标板41和固定贴标板42之间设有间隙。通过设置间隙,可以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贴标手臂4还包括固定板461以及可相对固定板461上下移动的弹性件462,弹性件462的下端抵持在浮动贴标板41的上表面。该设置可以使得浮动贴标板41 在与待贴面接触时,浮动贴标板41相对固定贴标板42向上移动。当贴标手臂4 远离待贴面方向移动时,在弹性件46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浮动贴标板41相对固定贴标板42向下移动,直至浮动贴标板41的底面和固定贴标板42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供气管43用于供气。

贴标手臂4还包括吹气装置7。吹气装置7位于固定贴标板42的下方。工作时,标签置于吹气装置7和固定贴标板42的中间。当标签与底纸分离时,标签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移动。吹气装置7在下方对标签吹气(见图3),避免标签向下移动,这样便于固定贴标板42对标签的吸附。

优选的,浮动贴标板41和固定贴标板42的底面与固定贴标板42的移动方向垂直。

进一步参见图9至图11所示。待测件8的待贴面包括第一平面81、第二平面 83以及将第一平面81和第二平面83连接起来的斜面82。在固定装置44的作用线,标签61被固定到固定贴标板42的下方。贴标手臂4朝向待贴面移动。标签61包括设于浮动贴标板41和固定贴标板42下方的第一段612以及位于浮动贴标板41 和固定贴标板42外侧的第二段611。

当浮动贴标板41下方的标签与第一表面81接触时,浮动贴标板41被第一表面81抵持住,使得浮动贴标板41无法继续向下行进。标签被置于第一表面81和浮动贴标板41之间。

贴标手臂4继续朝向待贴面移动。固定贴标板42继续向下移动,直至固定贴标板42下方的标签与第二平面83接触。从而使得标签粘贴到第二平面83上。由于固定装置44对标签61的固定力较大,而位于浮动贴标板41和第一平面81之间的对标签61的阻力较小,所以在固定贴标板42向下移动时,第二段611的一部分会朝向斜面82移动,即第二段611会变短(该特征可从图10和图11的对比中清晰地看到)。最终标签61会贴到斜面82上。当标签61固定好后,固定装置44 对标签61的固定力去除。贴标手臂4远离待贴面移动,准备下一个贴标动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将标签61压到第一平面81和浮动贴标板41之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知道,如果将标签61压到斜面82和浮动贴标板41之间也是可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